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在高中地理的落實
時間:2022-11-18 10:58:03
導語: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在高中地理的落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核心素養”一詞是廣大教師和教研人員的研究熱點。隨著各學科課程標準的相繼頒布,學科教師和教研人員也紛紛投入到本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中去,從多角度、全面地分析和探討了對核心素養的理解和認識。本文從課標以及教學實際出發,闡釋了作者對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并淺談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地理;核心素養“;核心素養”
一詞是在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宏觀背景下提出來的,對我國的高中地理課程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提法。早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中就提出要“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到了《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版)》中,則對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了科學的闡述。至此,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正式走入人們的視野。
一、對地理學核心素養的理解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版)》對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了科學的闡述,其內容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四個方面。人地協調觀是對人地關系秉持的正確的價值觀。人地關系一直是地理學的核心,也是地理學的指導思想。人地協調觀作為地理學的核心思想應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對教學起到宏觀統領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綜合思維是地理學最重要的思維方式。地理環境具有綜合性特點,是各地理要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的復雜的綜合體。綜合思維正是基于地理環境綜合性的特點形成的,是典型的地理學思維方式,也學生解決地理問題制勝法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有計劃地訓練學生的綜合思維。區域認知是學習地理的關鍵能力。區域認知體現了地理學區域性與空間性的學科特性,是地理學基本的認知方法。教師應培養學生將復雜的地理事物劃分成不同尺度、不同類型的區域加以認知,理解區域間的異同,形成因地制宜的發展觀。地理實踐力是實踐活動中應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地理實踐力是運用書面知識解決實際地理問題的實踐能力,它培養學生的執行能力。教師應培養學生在真實情景中認識人地關系,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總體來說,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依然是對傳統地理學的繼承和發展,是人們在長期的地理實踐中總結和提煉出來的。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兩個素養體現出了地理學區域性和空間性的學科特性;而人地協調觀則體現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地理思想;但地理實踐力是一個比較新的提法。其實,實踐本身就是地理學的內在要求,但本次課程標準的修訂將“地理實踐力”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意味著地理的學習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要到真實的地理環境中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地理問題。
二、如何將核心素養落實到高中地理教學中
1.做好教師培訓工作。從最新的地理課標可以看出,教材的變化是比較大的,加上高考改革的推進,課程改革已是迫在眉睫。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扎實做好教師培訓工作,幫助教師理解新教材的編寫理念,把握高考改革方向,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地理素養,為應對新課改做好充分準備。2.結合時事熱點,創設真實情境。本次課程標準的修訂將“地理實踐力”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就要求教師要教會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根據世界上的熱點問題,創設真實的地理情境,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二胎”政策、港珠澳大橋建設等。3.把握內在聯系,訓練綜合思維。教師在授課時應注重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地理問題。很多高中教師在復習初中的中國氣候時,僅僅是把初中內容通講一遍,沒有與高中知識聯系。但在高考中,初中地理只是高考的基礎,不單獨出題考查。因此,教師可以將中國氣候與高中的農業聯系起來,訓練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4.培養正確的行為習慣,樹立人地協調觀。人的行為表現是其思想、態度和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教師應在日常生活中應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樹立人地協調觀。例如:回收廢電池、低碳生活、合理消費等。5.合理開展野外實習,提升地理實踐力。地理新課標強調了學生的地理實踐力,課程的設置也有了實踐課時,教師們有條件帶領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例如,教師可以帶學生到附近的山區實地考察地形地貌;還可以帶學生到機房上機操作地理相關軟件,培養學生使用地理信息技術。地理實踐力的提出為實踐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當然,這還需要教師、學校以及家長多方面的溝通與協調,力求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4.
作者:金秋 亞娟 單位:撫順市教師進修學院
- 上一篇:核心素養下高中地理學習力探討
- 下一篇:“導學案”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