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上市是否“利好”?
時間:2022-03-23 11:38:00
導語:保險公司上市是否“利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保險公司上市是否“利好”?近日一則公告,讓“保險股”入市再次成為資本聚焦點。7月25日,大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媒體上稱,公司已接受有關證券公司輔導超過六個月,正準備申請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盡管太平洋、平安、華泰、新華、天安等不少保險公司都有上市意向,有的已結束為期一年的上市輔導期,但刊登此類公告大眾保險還是第一家。
人們關注:大眾保險是否會成為“保險第一股”?保險公司上市對市場是否“利好”?
國務院去年頒布的《保險公司管理規定》明確,“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新股,應當遵守《公司法》及國家證券監管的有關規定”,這意味著保險公司上市在政策和制度上已經沒有障礙。然而微觀的具體操作并非易事,畢竟“保險股”國內還沒有先例。據了解,對待“保險上市”,有關部門的態度是積極嘗試但不過分張揚;記者在采訪時,平保、太保等也都表示敏感時期少說為宜。大眾保險常務副董事長楊國平頗為自信:認為大眾保險連續六年盈利,有可能成為國內“保險第一股”。
保險公司上市是否“利好”,要放在“入世”對中國保險業有何影響的大背景下考察。截至去年底,我國共有各類保險公司32家,其中合資和外資保險分公司19家。入世以后,隨著我國保險市場進一步開放,近年來國內保險收入年均增速超過33%的誘人前景,很可能吸引更多外資保險公司大規模前來搶攤。中資保險公司上市近期若能有所突破,不但能增強其籌資能力,加速體制和機制的創新,而且還是提升其信心指數的一大“利好”。據悉,發達國家的大保險公司大都是上市公司。由于保險公司生命周期長,經營狀況和業績相對穩定,因此保險股的投資收益一般都比較良好,股價極少大起大落,而且“保險板塊”的形成,也有助于資本市場的穩健發展。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關注“保險”上市,各種預期風險不可低估。第一,我國保險市場空間很大,但消費者認知度還不夠,兩項指標———保險密度(人均保費收入)和保險深度(保費收入與GDP之比)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上市本身對保險公司業務增長的刺激效應不會太大。第二,上市公司被喻為“玻璃罩里的企業”,在股東、投保人面前沒有什么秘密可言,而資本市場某種程度上是“急功近利”的,每年都要求相當的投資回報。對講究中長期戰略決策的保險公司來說,上市同樣會有制約的一面。第三,保險公司上市后,如果保險資金直接入市,作為證券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會不會出現違規的關聯交易?會不會成為股市的“翻云覆云手”?這或許是保險公司上市最大的風險和未知數。
- 上一篇:企業養老保險亟待補充
- 下一篇:改革和完善醫療保障制度,提高老年生命質量
精品范文
10保險公司業務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