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會計評價體系改革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29 04:35:00
導語:中職會計評價體系改革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考核方法評價體系學生多層次目標要求就業導向
論文摘要:本文指出應改進中職考試制度,完善質量評價體系,構建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實踐知識兩大考試評價體系,發揮評價促發展的核心作用。文化基礎課考核評價,要體現不同基礎學生的多層目標要求。核心專業課的考核評價注重“普適性”,要與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及等級證書考核相結合。拓展專業課考核評價,要注重將“專深型”融合在教學實訓和綜合實踐過程之中,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
早在2002年底,教育部制定了教學評價和考試制度的新方案,評價的核心是促發展,評價的功能在于導向、激勵、診斷和發展,評價的內容要多元,評價的方法要多樣。2004年8月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在職業學校逐步推行學分制的若干意見》中進一步提到,以學習者為中心,強化職業能力培養,積極開發用人單位認可度高,對學習者就業有實際幫助,與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和培訓證書相結合的課程或培訓項目,積極探索和開發大類專業通用的課程,逐步滿足職業學校建立復合型專業的需要。還提到,文化課要根據職業學校學習者的實際文化程度和勞動就業的實際需要,實施不同的課程目標,確定相應教學內容和學分。教育部的意見、指示指明了教學評價和考試制度改革的方向,闡述了教學評價和考試制度改革的要求。
隨著對職業教育“就業為導向,服務為宗旨”、“以學者為中心”等新理念的深人理解,市場對人才多元化,高技能型人才需求和培養模式的探討,課程改革和新課程體系的構建,與之相適應的考試制度和評價體系的改革已迫在眉睫。現行的會考制度是檢查、評價職業類學校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但是,其基本痕跡仍停留于普教模式,與企業需求、中職人才培養不盡協調。如何改進中職會考制度,如何進一步完善會考的評價體系,進一步推進教育改革、課程改革,在新的課程改革基礎上起到真正意義上的指導作用是相關人員應共同探討的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
1.目前會計專業專業課會考科目設置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會考的專業課科目:第一學期《基礎會計》、第三學期《財務會計》、第四學期《財務管理》。各學校的財會專業老師大都同時承擔多門課程,學校對教師的考核非常看重學生的會考成績。教師為了會考科目迫不得已占用其它課的課時及縮短技能課課時,這樣就與當前中等職業教育由傳統的升學導向向就業導向轉變,學科本位向職業能力本位轉變背道而馳孔
2.考核形式陳舊
三門專業課均采用閉卷考試形式,時間和空間規定很死,題型大多是填空、單項、多項選擇題、判斷、會計分錄及綜合計算,重視理論知識,不利于根據課程性質和特點以及學生個性差異選擇考試方式,不利于調動和發揮教師創新教育下對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也不能體現學生全面真實地對這門課的掌握程度,更不能反應出對專業技能掌握的護砰和實際操作能力。
3.試卷情況分析
為了統一湖州市各中等職業學校考試范圍,降低考試難度,市教研室提供模擬試卷,結果考分普遍提高,不能測試出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的真實差異,連平時作業都不做的學生考前“臨陣磨槍”也能考到及格,教研室把學生成績(劃分為A,B,C,D)都打為C以上,不僅不能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相反還會助長學生的僥幸心理,不利于使學生學會學習,運用學到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不利于教會學生對持久價值的知識技能和思考習慣的培養。
4一卷定等級不適合職業類學生
憑一張試卷來確定一個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掌握程度并給予一個等級,這對運用型的學科來說不合理,忽略了整個學習過程,從而引發了惰怠情緒,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種考核過于模式化、形式化,已經偏離了考試的初衷,起不到真正考核的目的,對一門課的掌握程度應該通過實踐才能檢驗。
二、對會計會考改革的探討
對會考改革,就要對考試的內容、方法及考試結果的評價等進行改革,建立旨在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職業技能全面提高,促進教師素質不斷提高和促進課程、教材、教學不斷改革的科學會考制度。
1.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塔養目標
(1)從事會計職業的學生調查
①最有用的理論知識分析。通過一年或幾年的實際工作后,畢業生認為原來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哪些最有實用意義(可多選)?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由上可知:畢業生認為最有實用意義的首先是財務會計知識,其次是基礎會計和電算化,稅法和成本會計比重也較大,而財務管理知識的動用次數少,而不太為企業看重。可見,對于會計基本理論知識必須強化和細化學習。
②最有用的實踐技能分析。畢業生認為最有用的實踐技能是什么(可多選)?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
從調查結果可知,畢業生認為在校期間學習的最有實用意義的實踐技能是會計操作技能、計算機技能和會計電算化技能。畢業生普遍認為在校期間應該大量地進行會計憑證的編制、會計賬本的登記和報表編制等會計技能的訓練,以提高熟練程度。會計電算化的操作,特別是從手工賬向電算化賬過渡的操作非常需要。而計算機技能應用最多的是Word和Excel軟件的操作。稅務處理技能是畢業生普遍認為更為陌生但又很重要的一個技能。
(Z)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培養目標國家相關部門早有規定,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即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六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術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立業創業能力。但由于用人單位及許多家長片面追求高學歷,使得過去一段時間學校遷就這一思潮。根據對上述從事會計職業的學生調查,筆者認為必須努力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適應社會和職業崗位的能力,使絕大多數的畢業生能夠就業,以達到培養數以億計的勞動者的目標。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提倡終身學習,鼓勵學生就業后在本職崗位上繼續學習。這將牽動職業教育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教學考核的根本改變。
2.專業課程設呈和教學方法的改變
(1)課程設置要科學合理。所有的專業都是以課程為元素的,相同的專業可以有不同的課程設置,而課程又決定了專業的培養目標能否達到。中職學校的課程總體結構分為三大模塊,分別為:①文化課模塊。②核心專業課程模塊(包括專業核心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能)。③拓展專業課程模塊(含整合型課程及教學實習和綜合實習)。對中職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培養本專業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結合專業課程及各種技能證書應開設《基礎會計》、《企業財務會計》的課程實習,《企業財務會計》綜合模擬實習,《會計電算化》操作,收銀員的電腦制表、點鈔練習、電腦開票、網上申報納稅的模擬實習等。總之,課程的設置應強調職業能力、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課程設置必須從學科體系向以職業為導向和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模式轉變。課程設置、課程模式的多樣性與全面性,應充分滿足不同學習對象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多種可選擇的模式。
(2)教學方法要創新。隨著課程設置的改革,傳統的群體化的授課方式很難適應新課程的教學,因而需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對普通文化課教學應實行分層教學,設計不同的培養目標,讓學生獲得不同的學分,具有不同的選擇權利。對專業課的教學可采用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方法、模擬教學法等為現代行為導向教學的教學方法,對于培養人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起著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公務員之家
3教學考核方法
為了進一步貫徹2005年國務院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學生必需的文化知識與專業知識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遵循教育規律,突出職業教育特色,使中等職業教育更好地適應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需要,構建有利于素質培養的評價體系。建立與理論知識教育、實踐知識教育兩大體系相應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真正形成職業中專教育人才培養特色的重中之重。
(1)文化基礎課考核。應突出以專業應用為基礎,分層考核,由學生選擇層次確定該拿學先這樣能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基礎的學生各得其所。文化課在職業學校中具有雙重的功能,即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提供知識鋪墊的功能和對專業課程的學習給予直接支持的功能。隨著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知識傳遞的渠道越來越多,知識學習的途徑越來越靈活,前一功能正在逐步弱化;隨著當前技能型人才緊缺,勞動力市場又供大于求,后一功能正在進一步強化。
(2)核心專業課程模塊的考核。應與考各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結合起來,這種證書必須要有權威性,在企業中得到認可并可在各行業中通用。教育部門與財政部門、勞動局聯合起來組織相關證書的考核。學校結合考證應知應會的內容融人在課堂教育中,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和學業負擔,除正常的教學以外,不須再參加各種考證培訓班學習,如:《財經法規、會計職業道德》、《基礎會計》可結合目前財政局會計上崗證的考核,《會計電算化》教學結合財政局的《會計電算化》證考核,《企業財務會計》類似會計中級證的考核。這樣能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避免純理論知識的考試形式,還能起到衡量學生專業能力及從業能力的主要標志作用,做到教學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大綱與技能證書相接軌。“以證代考”—課程最終的考核結果是證書或者用某些證書代替課程的考試。
(3)拓展專業課程模塊(包括整合型課程及教學實習和綜合實習)的考核。由于專業技能的形成是需要過程的,需要在形成過程中不斷糾正錯誤、反復感悟來完成。因此,對專業技能的考核是在這些技能的形成過程中及時評仇評價的模式可參考的理論主要有:CIPP評價模式、消費者導向(目的游離)評價模式、目標評價模式、項目(任務)教學法和表現性評價方法、情境測驗等。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學生,按會計職業為依據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進行評價,可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評價有機結合,既關注過程(如設置賬簿、憑證的填制、登賬、核算操作過程正確與否),又關注結果(會計報表的正確或解決實際問題),二者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應有不同的側重。在學生技能學習早期階段,應更重視過程和程序的正確性,后者更重視結果的質量。最終評價結論要體現出綜合性,既有結果性結論(憑證、賬簿、報表正確),又有過程性結論(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既有硬性結論(操作方式的正確性),又有軟性結論(操作規范、團結、協助、創新等),綜合評價學生專業技能、職業實踐能力,使評價更全面,更適應就業崗位對學生的要求。
總之,職業教育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在職業教育中是以學生職業生涯、終生發展為職業教育的根本。要求職業教育以學生的職業發展為中心,以職業崗位對學生職業素質和能力的需求為標準進行職業教育的設讓實施和考核。
- 上一篇:公司利用股權融資法律研究論文
- 下一篇:環保局長先進優秀事跡匯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