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指引國內經濟發展考究

時間:2022-11-25 10:33:00

導語:科學發展觀指引國內經濟發展考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指引國內經濟發展考究

1我國實現社會快速發展的基本經驗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不斷提高,國際形象和地位不斷攀升,其基本經驗如下: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作為根本著眼點。我國的改革開放,始終圍繞發展生產力這個根本任務設計方案,不搞花架子,不搞一刀切,不刮一陣風,注重切實效果,有重點、有步驟扎扎實實地開展各項工作。20世紀80年代,我國緊緊抓住發展鄉鎮企業這一歷史機遇,快速推進農村工業化進程。進入90年代,把發展外向型經濟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提升了經濟發展水平。進入21世紀,把加快現代化建設與調整生產力布局結合起來,努力改善城市投資環境,提高綜合競爭力作為重要發展方向。

堅持市場化的基本方向,不斷推進改革向縱深發展,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我國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以市場經濟的思想和辦法來解決經濟生活中的深層次矛盾,設計推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率。多年以來,我們一直把所有制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重組作為經濟工作的一條主線,以此推進市場化進程,改變資源配置方式,提高資源運行效益。

堅持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基本方法,認真處理各種關系,提高社會經濟整體水平。注重處理好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農村和城市、工業和農業、經濟和環境等各種關系。在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同時,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強調環境保護,尤其是近年來重視和強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合理利用資源,針對我國實際,注重以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發展。

堅持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的基本觀點,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全社會形成改革進取的良好氛圍。20年來,我國基層干部群眾在實踐中創造了許許多多有利于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好形式和好經驗,全國各級黨政組織和領導干部及時發現和總結群眾實踐中創造的典型經驗,為群眾辦實事,妥善處理全局和局部、長期利益和近期利益的關系,努力使各項決策符合群眾的利益、意志和愿望,有效地激發了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即支持鼓勵一些地區發展個體私營及混合所有制等非公有制經濟形式,民營經濟的力量不斷發展壯大,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和競爭力也由此不斷增強。

2新經濟發展階段我國改革發展的新實踐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國政府堅持鄧小平同志改革發展理論,以解放思想為強大武器,從改革創新著手,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發展的新舉措。

2.1新型工業化

工業是我國經濟的主體。我國要確立競爭的比較優勢,關鍵的一條就是要走新型工業化之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此,我國把引進資本引進技術結合起來,通過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和布局,來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經濟運行質量。一是加快重點企業發展,積極培育一批主業突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二是加快建設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同時運用先進技術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層次,三是按照沿江,沿路,沿湖的發展戰略。合理規劃和調整生產力布局,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態環境。

2.2國際化

在新一輪利用外資過程中,一是以形成產業鏈和產業基地為著眼點,以開發區建設為主要載體,瞄準重點國家和地區,強攻知名跨國公司和龍頭型企業,建設產業集聚地和科技“孵化器”,構筑產業鏈延伸的較高平臺;二是引導企業進一步增強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擴大對外貿易;三是引導實力較強、競爭力較強的企業不失時機地實施“走出去”戰略,建辦境外非貿易企業,以此帶動技術和產品貿易發展。

2.3市場化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一是堅定不移地推進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國有企業改革,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市場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自主性骨干企業集團;二是調整所有制結構。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壯大民營經濟,重點支持一批私營企業集團和民營科技企業做大做強;三是加快政府職能轉換。重新定位政府職能,改變以經濟總量論英雄的政府考核體系,加強公共職能,推進全國整體全面協調發展。

2.4城市化

以打造具有國際化水準的“大我國”為目標。研究城市,發展城市,針對我國經濟基礎好,城鄉差別不大的特點,統籌城鄉規劃,統籌城鄉環境,統籌城鄉就業,統籌城鄉保障。一是以城市現代化為主導,切實加強區域發展總體規劃;二是推動城鎮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吸引力、集聚力、輻射力的重點中心鎮,以此帶動整個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提升城市發展水平;三是以交通建設為重點,構筑四通八達的大交通網絡,增強基礎設施承載能力。

3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國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

科學發展觀是新一屆黨中央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新世紀新階段出發,對發展問題提出的新理念,是與鄧小平的改革發展思想一脈相承的。在新世紀新的發展階段,就是要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貫徹落實到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處于一個重要而特殊的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關鍵階段。這個階段挑戰與機遇并存,影響快速發展的許多不確定因素很多。例如居民的消費進入了更高層次,供需均衡難度更大;商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會上升,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存在向外轉移的壓力,等等。加上原來的一些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資源、技術、勞動力素質等問題,都給我國經濟社會實現經濟迅速發展,增加了新的難度。因此,必須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作為我國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方針,牢牢把握以人為本、發展經濟、致富百姓的根本目的,努力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和諧統一。為此,除了要堅持上述正確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外,還要特別重視處理好以下幾方面問題:

3.1把科技進步作為推進我國增長的主動力

我國第三產業發展速度減緩,人多地少,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相對薄弱。這種資源環境特征決定了今后我國的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因此,要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大科技創新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投入,切實提高我國科研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同時要利用經濟國際化程度高這一特征,強化國際科技合作,在全球范圍內集成技術創新資源,提升技術創新水平。

3.2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

行政體制和政府職能轉變是下一步改革的重點。我國經濟生活中小社會強政府的狀態并沒有徹底改善,“行政經濟”的痕跡還很深,一些領域由于政府管理與服務不到位而出現各種社會矛盾,這與市場經濟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國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切實做好政府應該做的事,有所為有所不為,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社會管理的水平。

3.3努力保持社會結構的均衡發展

隨著人們的就業方式,生活方式,思想方式進一步多樣化,以及城鄉差距,貧富差距客觀存在,社會結構均衡將是一個全新的突出的課題。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國一方面要重視經濟增長使全體人民收入同步增加,保護低收入者和弱勢群體的利益。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社會結構均衡的問題,培育和發展中間收入階層,積極探索和發揮各種中介組織和民間組織緩沖壓力,化解矛盾的職能和作用,形成多元的社會穩定均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