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稅收論文
時間:2022-05-31 06:19:00
導語:財政稅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1年1月10日,總書記在出席全國宣傳部長會議時提出:面對新世紀、新形勢、新任務,特別需要在全黨和全社會大力宣傳和弘揚“五種精神”,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緊跟時代、勇于創新的精神,知難而進、一往無前的精神,艱苦奮斗、務求實效的精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用這些精神武裝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使之成為大家的自覺追求,成為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大精神動力。本文將就新時期艱苦奮斗精神的內涵、弘揚艱苦奮斗精神的意義及方法作出探討。
一、艱苦奮斗精神的基本內涵
不同時代、不同使命所要求的艱苦奮斗精神的內涵必須有所不同。那么,在當今時代,艱苦奮斗精神的時代內涵究竟是什么呢?現在看來,至少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居安思危,永不止步
回顧中國共產黨業已走過的80年艱難歷程,我們經過不屈不撓的艱苦奮斗,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開創了正確道路,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使億萬中國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建立了獨立的和比較完善的國民經濟體系,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不斷發展了社會主義文化,全國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豐富;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實現了國家的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團結;鍛造了一支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建立起鞏固的國防;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事實充分證明,我們完全有理由為以上這些成就的取得而驕傲與自豪。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千萬不能忽視甚至漠視目前及今后擺在面前的巨大考驗。從國際環境看,中國經濟的弱勢還相當明顯,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在進一步拉大。例如,1949年中美人均國民生產值之比為1:19,而1997年則擴大為1:43。從國內環境看,我國人均資源要素占有率低,生態環境惡化仍在延續,嚴重影響可持續發展。加之中國作為一個超大型國家和超大型社會,在實現社會形態的轉換過程中必然帶來的諸如社會失序、道德失衡、政治動蕩等一系列尖銳問題,都時刻提醒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如果不能居安思危,不斷前進,后果將不堪設想。
(二)勵精圖治,知難而進
我們現在所從事的是一項前人未曾走過因而沒有多少經驗可供借鑒的事業,加之整個國家尚處在改革的攻堅階段和關鍵時期,任務重,時間緊,阻力大,種種不穩定的因素和許多難以預料的問題將層出不窮。所有這些,都意味著全國各族人民,尤其是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勇于擔當時代重任,兢兢業業,善于擺正個人與集體、小家與大家的位置,必要的時候,要勇于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犧牲自己的利益;增強駕馭形勢和戰勝困難的意志、勇氣和能力,以一種迎難而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和恒心去面對一切困難,在國家和社會需要時,適時而動,勇于到艱苦的地方去鍛煉和奮斗,勵精圖治,知難而進,這樣,就一定能夠完成我們應該且必須完成的偉大事業。
(三)勤儉節約,清正廉潔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勤儉辦事,清正為人,不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干事業的重要經驗。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應該堅持這一點。而恰恰在這一點上,我們的一些同志尤其是領導干部,容易產生錯誤認識甚至栽跟頭。毋庸置疑,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多年的艱苦奮斗,我們已經創造了遠勝于過去的好的條件與環境,但與此同時,倘若實事求是地考察研究,我們便不難發現,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與較量中,我們鮮有優勢可言。加之人口多、底子薄的絕對事實,離我們要達到的目標尚有相當距離。要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趕上發達國家水平,從資本主義國家強大的擠壓中突出重圍,就必須堅持和發揚勤儉節約、清正廉潔的精神。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黨員干部首先要帶頭反對貪圖享受、鋪張浪費、奢侈揮霍和以權謀私,真正心系祖國和人民群眾,自覺與人民群眾一道艱苦創業、同甘共苦。
(四)積極探索,勇于創新
二十多年改革開放的經驗告訴我們,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過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過程,沒有現成的書本經驗,一切要靠我們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20多年來,我們在沒有任何退路的情況下,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勇往直前,其艱辛困苦不言而喻。而正是這種精神,對于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起到了關鍵作用。因為它,我們才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震驚、令中國人民振奮的巨大成就。探索,是我們不斷取得正確認識從而實現創新進步的有力保證,而創新,成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歷史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以大無畏的革命氣慨,不斷探索新情況、新規律,不斷革除陳規陋習,從而不斷實現新發展,這一條應當成為今后長時期的重要經驗。
二、弘揚艱苦奮斗精神,是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的迫切需要
(一)艱苦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財富,是我們治黨治國的傳家寶
幾千年來的發展史已經表明,中國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充分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中華民族歷來以不畏艱難困苦而著稱于世。也正是憑借著這種寶貴的精神,造就了整個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的輝煌地位,并贏得了民族尊嚴。但到了明清尤其是近代,因為缺乏艱苦奮斗精神而導致落后挨打、處處受辱的慘痛教訓,也時刻警示著中國人必須改革,必須靠艱苦奮斗、頑強打拼去求得發展。黨的80年奮斗歷程告訴我們:黨領導的事業的成敗與興衰,無不與艱苦奮斗精神的揚棄休戚相關。通過80年浴血奮斗,到“九五”末期,我們順利地實現了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目標,綜合國力明顯提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人民生活總體上已實現小康;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成果。百年來,我們之所以能創造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乃至人類歷史上亙古未有的偉大事業,最為重要的一條就是,黨領導全國人民發揚艱苦奮斗的偉大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決心在不斷地努力前進。同志深刻指出:“偉大的事業需要并將產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撐和推動著偉大的事業。”現在看來,80年的奮斗史尤其是改革開放的20多年的正反經驗均表明,在經濟得到可喜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況下,應當而且必須告誡人民尤其是廣大共產黨員保持和提倡艱苦奮斗的傳統。
(二)當前改革開放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更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
首先,從全局和整體看,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尚處于并將長期處于初級階段,這即意味著在今后一段長期內,國家還不富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會很高,加上改革缺乏經驗,遇到的阻力又大,困難又多,任務又重,對此,鄧小平強調指出:“中國搞四個現代化,要老老實實地艱苦創業。我們窮,底子薄,教育、科學、文化都落后,這就決定了我們還要有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其次,已往的經驗告訴我們,改革越困難的時期,也將是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越容易發生嬗變的時期。我們正處在體制大變革的關鍵階段,市場經濟固有的負面效應必然會深刻影響人們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導向,直接表現就是利已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瘋狂滋長。而現實的要求是,越是健全和成熟的市場經濟,就越需要利用道德和精神的矯正功能,充分發揮艱苦奮斗的精神,以矯正那些不良傾向。第三,就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者共產黨而言,其自身所面臨的執政考驗也離不開艱苦奮斗。我黨經歷了80年發展,已成為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人民信任和擁護的領導核心,但目前正面臨著前未有的考驗,其中主要包括:(1)進入整體性新老交替重要時期的黨,其接班人的狀況如何將直接影響著黨的先進和戰斗力;(2)在日益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履行執政職能,黨將面臨難以預料的困難和風險,為此是否有足夠的承受和抵御風險的能力;(3)面對愈演愈烈的腐敗挑戰,黨將如何以及能否迅速抓好黨風政風建設,以保持對人民的凝聚力和號召力等。這些迫切和棘手的問題的解決,當然離不開艱苦奮斗精神的大力弘揚。
(三)弘揚艱苦奮斗精神,是確保黨的先進性的重要條件
“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世紀交替的歷史高度,著眼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局,面對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很強的針對性、前瞻性,其精神實質在于通過“三個代表”使黨永遠保持應有的先進性。
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要根據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現實狀況,認真研究和解決生產力領域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以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就要堅持改革開放,自覺調整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環節,為生產力的發展指明方向、開辟道路、創造條件和提供保障,要大膽掃除一切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障礙;要勇于正視黨在新形勢下自身建設的種種問題,以改革的精神解決那些與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體制、習慣和做法。總的來說,要想改革,要想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必然會削弱和觸犯舊體制、舊勢力,為此就必須做好奮斗抗爭的充分準備。
馬克思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黨的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核心,它決定著我國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黨要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必須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與此同時,中國先進文化的主流將會不可避免地遭到來自四面八方的重重包圍,種種非主流的甚至是包含險惡用心的文化與思潮還將在一定時期、一定場合下甚囂一時。這都給我們的進步平添了許多的障礙,在這種形勢下,缺少大無畏的艱苦奮斗精神,是很難想象后果的。
國以民為本,黨以民為基。共產黨要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其道理似乎不言自明。我們黨80年的成長壯大的歷程就是一部為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斗的歷史。艱苦奮斗,一心為民,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取利益的思想基礎。在當前,由于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導致黨內腐敗現象滋生蔓延,有的黨員干部把入黨、提干當成升官發財的敲門磚,一旦“得道”,便貪色斂財,腐化墮落,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不斷膨脹,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在這種嚴峻形勢下,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精神,真正實現黨員干部與普通群眾同甘共苦,重塑魚水關系,事關執政大事。
三、新時期如何弘揚艱苦奮斗精神的幾點思考
(一)弘揚艱苦奮斗精神,首先需要科學地觀察和判斷形勢,正視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在全國尤其是在全黨范圍內樹立憂患意識
應當承認,我們的現代化建設是在一個生產力水平相對落后的基礎上進行的,先天的不足無疑會使我們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難,而且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地區間不平衡又非常嚴重,加之作為后發式國家想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發達國家曾用較長時間完成的任務,本身就是一項歷史性難題。同時,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在全球范圍內資本主義對我社會主義的壓迫和裹挾將隨之加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將愈演愈烈,將曠日持久。另外,我國的改革正處于攻堅階段,需要大刀闊斧地革除的舊事物、舊體制很多,需要解決的新課題也很多,觸及的利益將是多層面的。因此無論是經濟體制改革還是政治體制改革,要使新體制從根本上取代舊體制,必然會遇到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阻力。要把各方面的改革順利進行下去,必然面臨比以往程度更大、范圍更廣的困難。再者,改革作為一場全方位的社會變革,它必須伴隨著巨大的價值理念的沖撞。在新舊道德的交替之際,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相當一部分人無所適從,從而加劇道德觀念和價值尺度的迷離,增加社會矛盾。上述情況表明,無論是歷史的還是現實的,無論是在經濟、政治還是文化領域,無論國際還是國內,我們都面臨著各種困難、風險和挑戰。只有正視這些困難、風險和挑戰,才能在全社會尤其是在黨內牢固樹立憂患意識,才有利于弘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二)黨員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堅決破除享樂主義,在全社會倡導廉政為民、艱苦創業的風范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領導干部自身素質如何,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艱苦奮斗精神發揮的狀況與效果。同志在“七一”講話中說:“八十年來我們黨進行的一切奮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戰爭年代,黨號召全黨同志不怕犧牲、前赴后繼地為革命的勝利而英勇斗爭。新中國成立后,黨告誡全黨同志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黨要求全黨同志必須經得起改革開放和執政的考驗,帶領人民群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勤奮工作。”眾所周知,享樂主義和腐敗現象從來都是艱苦奮斗的天敵。鑒于當前某些領導干部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大肆追求享樂,腐敗現象層出不窮甚至愈演愈烈,今后我們必須采取堅定有力的措施,通過在全黨加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增進領導干部的事業心、進取心和責任感,改善現行的領導體制和干部制度,建立健全監督體制和評價體制,使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干部在艱苦奮斗這個原則問題上,真正發揮帶頭作用。
(三)堅定不移地貫徹群眾路線,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在全社會倡導和樹立艱苦奮斗的主流精神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締造者,同時也是艱苦奮斗的主力軍,只有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奮斗的熱情,才能創造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動力。幾十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信賴和衷心擁護,從根本上說,就是因為我們黨實踐了黨的宗旨,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保持著血肉般的關系。當前在全社會弘揚艱苦奮斗精神,就必須堅持群眾路線,以人民為本。為此,必須做到以下幾條:一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共產黨人必須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人民“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二是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做什么工作,都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虛心向群眾學習,與群眾同甘共苦,牢牢把握執政黨的生命線;三是要向群眾學習,改進工作方法,在市場條件下,在領導工作中,運用主觀與客觀統一,領導與群眾結合,一般與個別結合,全局與局部結合等方法,當好人民公仆,使人民群眾心甘情愿、無怨無悔地跟黨走,同心同德,艱苦創業。
(四)積極加快體制建設,使人們艱苦奮斗的潛能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
我們需要艱苦奮斗精神,然而現行的體制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著這種精神的發揮。就這方面的制度建設而言,目前明顯存在兩點不足:一是社會處于轉型時期,還缺少一套定型的健全配套的制度體系,由此造成某些制度真空和新舊制度間的磨擦,導致人們獲取奮斗的機會、創業中及創業后的評價等出現某些無章可循的現象。二是已建立的制度有的沒有得到普遍嚴格的遵從,未能有效發揮規范和整合作用,且由于受傳統積習的消極影響,生活中出現不少有章不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致使制度規范的約束力削弱。由此必然導致真才實學者無用武之地,不學無術者卻占據要位,耀武揚威,最終扼殺了許多人努力奮斗的實干精神。針對這些實際情況,今后在制度建設中一要真正全面確定公開公平競爭的機制,以績取人,任人唯賢,為那些有務實精神、埋頭苦干、績效顯著的人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和晉升的機會,以保證那些有能力、有貢獻的人確實得到應有的肯定、尊重和回報;二要盡力打破身份界限、特權門第、人情關系和金錢多少等對組織用人、分配制度及領導制度的干擾,確立一種將責權利落實到每個人身上,從而在根本上能保證和鼓勵每個人充分正確發揮其艱苦奮斗精神的新體制,為艱苦奮斗精神的倡導提供良好的社會空間。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一項充滿艱辛和創造的偉大事業,偉大的事業需要并將產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撐和推動著偉大的事業。中國共產黨人是艱苦奮斗的典范,無論是干革命還是搞建設,黨都靠著艱苦奮斗的精神克服了種種艱難險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精神,必將有助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有助于忠實踐行“三個代表”的指導思想,有助于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
精品范文
10財政支出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