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理財目標探討研究論文

時間:2022-06-03 08:36:00

導語:財務理財目標探討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務理財目標探討研究論文

田力天津社會科學院現代企業研究財務管理的目標又稱理財目標,是指企業進行理財活動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它決定著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方向。從根本上說,財務目標取決于企業目標,是企業目標在財務方面的具體化。明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不但是企業進行財務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同時,財務管理目標又是財務管理理論結構中的基本要素。因此說,研究財務管理目標,不但是實際財務活動的需要,而且對構建財務理論結構也有重要意義。中外關于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問題一直爭議很大,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以下幾種:

(一)產值最大化:論文

產值最大化是指企業將總產值作為其生產經營的主要任務,其主要目標是完成國家下達的總產值指標。產值最大化主要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的財產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集中,企業領導人職位的升遷,職工個人利益的多少,均由其完成產值計劃的程度決定,這就決定了企業必然把總產值作為其生產經營的主要目標。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入,企業自主權的擴大,產值最大化的缺點越來越明顯:(1)只講產值,不講效益。在產值目標的支配下,有些投入的新增產值小于新增成本,造成虧損,減少利潤,但因為能增加產值,企業仍愿意增加投入。(2)只講數量,不講質量。追求產值最大化決定了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只重視數量而輕視產品質量和種類,因為提高產品質量、試制新產品都會妨礙產值的增加。(3)只抓生產,不抓銷售。在總產值目標的驅動下,企業只重視增加產值,而不管產品能否銷售出去,因此,往往出現“工業報喜,商業報憂”的情況。(4)只重投入,不講挖潛。總產值最大化目標還決定了企業只重視投入,進行外延擴大再生產,而不重視挖掘潛力,更新改造舊設備,進行內涵擴大再生產。利潤最大化:利潤最大化目標是指再假定企業投資收益確定的情況下,使企業的財務管理行為朝著有利于企業利潤最大化的方向發展。以追逐利潤最大化做為財務管理的目標,其優點在于:(1)人類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創造更多的剩余產品,剩余產品的多少可以用利潤指標來衡量。(2)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全部收入和全部費用的差額,是按照收入和費用配比原則加以計算的,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3)利潤是增加投資者收益、提高職工勞動報酬的源泉,也是企業資本積累、擴大經營規模的來源。可見,利潤最大化目標再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產值最大化目標的缺陷。但是它再實際中仍存在著難以解決的問題:(1)沒有反映出利潤與投入資本的關系,不利于不同資本規模的企業或同一企業不同時期間的比較,會誤導企業為追求利潤最大化而進行資本額較高而效益較低的項目,不利于資金的有效使用。(2)利潤指標是一定時期的利潤總額,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3)利潤最大化沒有考慮風險因素,高額的利潤往往伴隨著過大的風險。(4)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會使企業的財務決策帶有短期行為的傾向,忽視產品開發、人才開發、生產安全、生活福利設施、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作用,不利于企業長期健康發展。

(二)股東財富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

化是指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為股東帶來最多的財富。這種觀點認為,企業的所有者即股東和經營者是一種委托關系,經營者應最大限度地謀求股東的利益,而股東的目標就是追求其價值最大化。在自由資本市場上,擁有一定數量股票股東的財富由股票的價格決定,當股票價格達到最高時,股東的財富也就達到最大,所以,股東財富最大化也可以理解為最大限度的提高股票價格。與利潤最大化目標相比,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有以下優點:(1)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考慮了時間和風險因素,因為股票價格是企業現在和未來價值的體現。(2)股東財富最大化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克服企業追求短期利潤的行為,因為股票價格的高低不僅受目前利潤的影響,更重要的是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3)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容易量化,因為股票價格很容易從股票市場上取得,便于進行考核和評價。但是,股東財富最大化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1)它只適用于上市公司,而對于大多數非上市公司則很難采用,限制了起使用的范圍。(2)它只強調股東利益,而忽視其它利害關系人(如債權人、管理者、職工等)的利益,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3)股票價格中有一些管理當局不可控制的因素,如外部環境的限制、經濟活動的一般水平以及股票市場狀況等。將不可控因素導入財務管理目標是不合理的。(4)對于法人股東來講,其持股的目的并不一定是追求其價格的最高,如為了控制被投資公司的生產活動等,因而其對股價的敏感程度不及個人股東,對股票價格最大化沒有足夠的興趣。

(三)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

化是指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在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的基礎上,使企業的總價值達到最大。所謂企業價值是指企業全部資產的市場價值,它可以通過資產評估來確定其大小,也可以采用折現現金流來表示。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目前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最好的目標,其優點在于:(1)充分考慮了取得報酬的時間和風險,符合財務管理的實質。(2)能夠克服企業追求短期利潤的行為,因為企業的價值更多的受企業未來發展潛力的影響。但是其也同樣存在著一定的缺陷:(1)沒有考慮除股東和債權人以外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2)忽視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履行,因為企業要履行社會責任必然要影響到其價值的增加。(3)忽視對人力資源無形資產等方面的開發與投入,因為這些資源難以計量無法反映出企業價值的增加。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對于財務目標的選擇主要取決于企業目標的選擇。對于企業本質認識的不同,企業目標確定的不同,其所采納的財務管理的目也就不同。以上各個觀點都從不同方面反映了企業目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都沒有真正反映企業的本質,他們都僅僅局限于企業內部或僅僅強調貨幣資金提供者的利益,認為企業僅僅是出資者的企業,這和過去工業經濟時代相適應,強調資本雇傭勞動,資本作為稀缺資源在企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資本的擁有者(出資者)就掌握著企業的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因而企業服務的目標也就是為保證出資者的利益,相應的,企業理財的目標也就是出資者利益最大化。但是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人力資源在企業中地位的不斷提高,再加上股權越來越分散,企業所有權和管理權的分離,企業已不在僅僅是出資者的企業了。現代企業觀告訴我們:企業是相關利益者(Stakeholders)的集合體,它為了這一集合體各方的利益而進行經營活動,這一集合體的各方都被認為是企業利益的貢獻者和分享者,剩余索取權和控制權不再唯一的屬于出資者,企業不再只為出資者的利益而從事經營活動,企業必須考慮到經營活動對各個相關群體乃至整個社會的影響,因而,企業財務活動的目標就應為這些相關利益者服務。從財務管理活動的內容來看:籌資活動可以說是企業對相關利益者的選擇;投資活動可以認為是企業為增加利益相關者的價值而進行的財務活動;分配活動則可以認為是協調各相關利益者的利害關系。總之,企業財務活動的目的是為其利益相關者服務的,因此說,企業財務管理的目平2000元免征額顯得扣除項目過于粗獷,不能夠針對納稅人的婚姻、子女教育、養老及其他需要具體分列的生活費用而做出具體的扣除標準,以符合稅收公平的原則。同時免征額也常常因為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而容易顯得不合實際。

3.稅制架構“寬打窄用”

據高培勇的研究,我國稅負水平的逐年升上和近年來稅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具有顯著關系。現行稅制在1993前后的設計過程中,考慮到當時的低征收率,所以采用了“寬打窄用”的稅制架構。就是說,即使只著眼于5000億的稅額,也預先搭建10000億的稅制。然而,近年來征收力度的加強使稅款征收率顯著上升,如增值稅征收率隨著“金稅工程”的實施已超過80%。基于這樣的原因,當今的實際稅負必然與當初設計時相去甚遠,超過合理水平。

面對稅負較重的社會普遍感受,政府應該堅持以建立健全公共財政體制為目標,圍繞非稅收入和稅收收入兩方面,適當減輕宏觀稅負水平,改善納稅人的福利狀況,從而保證社會經濟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

(一)規范政府資金,管理稅收收入大量存在的預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是我國宏觀稅負水平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這部分收入不僅難以測算,同時也是引起納稅人感覺稅負過重的一大誘因。想要減輕稅負水平,必須規范政府收入。

1.控制收費項目,明確收費主體

首先,嚴格立法,明確政府部門各項合法收入的方式和數量,杜絕一切不合理收費;其次,堅持向“稅主費輔”的政府收入體制轉變,對現有的收費項目進行調整,或規范,或取消,或改稅,使三種口徑稅負趨于一致。

2.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加強資金收支管理

“收支兩條線”是規范管理非稅收入的重要舉措,必須逐步擴大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的范圍,將預算外收入全部納入財政專戶的管理,使政府各單位的收入都接受財政監督。同時對這部分資金的使用也要加強約束和跟蹤,注重審計部門的監督作用,防止各單位將之用于私利。

(二)推進稅收改革,切實減輕稅負

長久以來,我國一直采取穩健或積極的財政政策來引導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宏觀經濟的形勢要求我們需要繼續保持這種有效刺激經濟增長的財政政策,但不意味著一成不變。面對當前宏觀稅負狀況,我們的稅制要堅持十六屆四中全“寬稅基、低稅率、簡稅制、嚴征管”的稅收改革原則進一步調整。適當的減稅、加稅措施不僅是應當的,同時也是可行的。

1.增值稅轉型推向全國增值稅從生產型轉為消費型,能夠明顯減少企業稅負,降低成本,既避免重復征稅,又能促進企業設備投資和技術進步,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對出口企業尤為重要。據測算,增值稅轉型引發的稅收減少大約為1000億,與目前的財政收入相比,轉型成本微不足道。所以,應該抓住政府收入高漲的大好時機,加快在全國范圍內推進增值稅轉型。

2.完善企業和個人所得稅針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政府相關部門做進一步的明確或規定,使企業和個人真切地感受到稅負的降低,從而實現稅收原則的公平準則。

3.加強稅收征管,考慮減低稅率高培勇的研究指出了稅收征管率對稅負的影響。對此,一方面要繼續加強稅收征管,另一方面要適時考慮重新確定稅率,揚棄“寬打窄用”的稅率體系,以更好地與當前財政稅收情況和經濟發展形勢相匹配。

參考文獻

[1]安體富,孫玉棟,中國稅收負擔與稅收政策研究[M],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2006

[2]高培勇,中國稅費改革問題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3]岳樹民,安體富,加入WTO后的中國稅收負擔與經濟增長[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2)

[4]李波,我國宏觀稅負水平的測度和評判[J],稅務研究,2007,(12)

[5]高培勇,中國稅收持續高速增長之謎[J],經濟研究,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