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討

時間:2022-08-23 05:20:21

導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討

1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融資渠道狹窄

由于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自有資金比例低、其內源性融資金額十分有限;發行股票、債券等外部性融資要求中小企業具有較高的準入條件,如信用等級、凈資產規模等要求較高,一般中小企業很難達到,即使一部分中小企業達到規定的準入條件,但還必須承擔相應的資產評估、信息披露等高昂的費用,相應的融資成本較高。民間借貸不是合法的融資渠道,其融資成本更高,是中小企業不得已的被迫選擇。目前,銀行貸款是我國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由于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自有資金比例低,其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倒閉率高,加之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資信狀況不良,在市場不景氣、中小企業資金緊張、急需融資時,銀行基于資金安全的考慮往往對中小企業具有惜貸、懼貸。

1.2局部的不平衡

一些人認為對中小企業而言,融資的困難是由于地區間,產業間,部門間發展的不平衡性,比如:地區性差異。在人均收入較低的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相對單一、融資能力較弱。產業性差異。從行業的角度來看,中小企業所處的產業發展前景好、贏利能力強,則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強;規模性差異。就中小企業的規模來看,資產規模相對較大、自有資金比例相對較高、具有足額資產擔保的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相對較強,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中型企業融資問題基本得到緩解,而相當數量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依然突出。

1.3其他問題

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的困難還有許多。首先是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缺乏系統的規劃與引導,相關政策制度措施缺失及落實不夠,相應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建設滯后,如中小企業融資的擔保體系、服務體系等。其次是,國內資本市場發育不成熟,為中小企業提供的金融服務與產品較少,同時,中小企業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資信狀況不良等。因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及社會等多個部門。

2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剖析

導致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有多方面的原因,從整體來看可分為三大類,一是企業自身的原因,二是金融機構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三是國家政策方面等的原因。具體可分為五個方面。

2.1中小企業自身素質低。

中小企業財務制度財務體系不健全、資信水平資信等級不高,在宏觀經濟不景氣、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時,中小企業往往采取拖欠貸款本金與貸款利息的方式來緩解資金緊張狀況,這可能威脅到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安全,金融機構由此會“惜貸、懼貸”,從而導致中小企業貸款難。其次是中小企業貸款以解決短期流動資金不足為目的,其貸款具有時間短、數額小、次數頻繁、風險高等特點,而基于中小企業信貸的特點國有商業銀行信貸制度缺乏相應的靈活性,加之對中小企業信貸的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致使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成本較高、效率較低,間接增加中小企業獲得銀行信貸的難度。由于信息不對稱,對中小企業信貸的風險較高,而銀行信貸資金實行貸款責任人終身制,信貸人員出于責任考慮,為了規避風險,對中小企業信貸放貸缺乏積極性進而也增加了中小企業獲得銀行信貸的難度。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特點,大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信貸的積極性不高,而中小金融機構由于規模小、資金實力較弱,且無法獲得政策性融資權力;同時,由于服務于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市場發展不成熟,市場服務職能錯位、信貸抵押擔保難度大,市場中介服務機構為追逐個人利益,隨意增加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增加了中小企業負擔,甚至超出中小企業的承受能力。

2.2信息不對稱

西方經濟學信息不對稱的相關理論認為,在市場經濟中交易雙方由于信息不對稱,具有信息優勢的一方可能會使處于信息劣勢的一方的決策不經濟,致使資源配置低效率。由于銀行與中小企業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一方面銀行擁有大量的資金資源,但由于對優質中小企業不了解不敢對其放貸,另一方面發展前景好的優質中小企業急需大量資金擴大規模,卻籌資無門,進而導致資金資源閑置、不能有效配置。同時,在市場經濟競爭中,由于信息不對稱還會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問題。在市場交易過程中交易雙方由于信息不對稱會導致“逆向選擇”或“逆淘汰”。經濟學家George首先運用“次品車模型”說明了市場經濟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逆向選擇”問題,即在信息不對稱市場中,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逆向選擇現象。由于信息不對稱,業績優良的金融機構無法區別劣質與優質中小企業,使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信貸成本增加,金融機構則會慎重對待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減少對中小企業的信貸規模,甚至退出中小企業信貸市場,致使中小企業貸款難度加大。在市場交易過程中交易雙方由于信息不對稱還會帶來道德風險問題。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財務體系不完善,資信水平低,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進行監管的成本較大或很難監控,致使中小企業按期還貸的可能性降低、道德風險增大,因而,銀行為降低道德風險一方面可能退出中小企業信貸市場,另一方面銀行可能提高中小企業的信貸等級,提高信貸門檻,以減少對中小企業的信貸規模,使中小企業的貸款難度增大。

2.3融資機制缺乏創新

由于國內資本市場發展不完善,中小企業債權,股權融資困難。就債券融資而言,我國目前實行“規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級審批”的管理模式。由于受發行規模的嚴格限制,特別是對中小企業不利的額度要求,中小企業很難通過發行債權的方式直接融資。在股權融資方面,中小企業很難達到市場的高門檻。其次,擔保機制不健全,銀行和中小企業的信貸交易一旦小企業還款能力出現問題,銀行就要獨自承擔后果。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會因為沒有一個有效地擔保機制來降低和分擔風險,又擔憂中小企業的還款能力,從而發生“恐貸“”惜貸”的現象。

2.4企業債券市場發展滯后

我國企業債券早于股票,但其發展滯后于股票,從近10多年來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與種類而言,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相當滯后。如我國2004年發行300億元的企業債券,而同一時期銀行新增企業貸款為3萬億,二者相差甚遠。我國債券市場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是對企業債券發行的政府管制、嚴重抑制了企業債券發行市場的發展。就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經驗而言,政府對債券發行主體的限制相對不嚴。就美國而言,其國內既有投資級債券又有高收益債券,其中投資級債券的信用等級較高,高收益債券的信用等級較低。相應的,對企業債券發行管理多實行“注冊制”,相對較為寬松,運用市場機制與較為完善的信用評級、信息披露制度來約束和防范公司債券風險。長期以來,為減少企業債券違約給社會穩定帶來的風險,我國政府對企業債券的發行資格與條件實行嚴格限制,只有為數不多的中央企業或極少數資質良好的大公司才具備發行公司債券的條件,中小企業在現行政策環境下根本不可能或也不被允許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的方式進行籌資。

2.5經濟政策供給不足

近年來,雖然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備受政府高度重視,但國內的經濟金融政策主要還是以大企業為導向,在此政策導向下,社會資源大多數流向大企業,銀行信貸大部分貸給了大企業。針對這一狀況,政府出臺和頒布了一系列新的經濟金融政策以試圖解決中小企業擔保難、融資難的問題,但由于尚未形成完整的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扶持體系,中小企業擔保難、融資難的問題仍然未從根本上解決。

3關于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思考

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涉及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和社會等相關部門,需多部門共同努力,統籌安排,統籌規劃,逐步解決。通過文章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分析提出幾點政策性建議。

3.1政府方面的建議

3.1.1信息披露機制如果不存在違規操作,透明的信息公開實際上是將中小企業置于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督的雙重監督之下,企業的控制權和管理權不再由企業家個人和家族壟斷。這種情況對中小企業來說將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一般而言,中小企業對現代企業制度的理解不是很透徹,學習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術能力有限,而持續信息披露要求企業經營管理實現規范化、科學化。其次,經營管理規范化科學化對中小企業的傳統管理和經營哲學是一個挑戰,機會主義傾向將被糾正,短視行為將被替代,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將被重視。再次,企業上市意味著公司可能被其他公司并購或接管,這是對中小企業的傳統經營觀念的又一重大考驗。從目前情況看,國家級資本市場要求的信息披露比地區級資本市場的要求更具體更詳細,尤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國家級資本市場要求的是持續信息公開,并保證所有股民都可以在公告之后在特定地點隨時查看,企業經營信息真正變成了公共品。3.1.2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必須注重制度建設和體制創新,資本市場是為企業服務的,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是分階段和分層次的,決定了資本市場應當是多層次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必然推動融資結構的調整和創新,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金融體系中就發生了資金相對過剩和相對短缺并存的格局。從銀行體系看,儲蓄快速增長,存差大幅度擴大,另一方面不少企業又感到資金緊缺,主要因為缺乏一個多層次資本市場,使金融體系過于依賴銀行體系,過于傾向大型企業,忽視了直接融資,忽視了中小企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必然會推動監管體制的創新,目前行政官職下的單一市場,是造成當前證券市場監管效率難以提高的重要體制原因。單一層次的證券市場的融資和資源配置功能總體上非常有限,而且將不同風險偏好的企業集中在一個較高標準的主板市場上市,不能滿足各個層次融資者和投資者需求,而且還會導致資本市場金融資源的錯位配置,助長投機行為。3.1.3加強宏觀政策引導,為中小企業融資發展創造條件加大財政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包括中小企業創業、創新及對成長型中小企業扶持在內的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商業銀行開展中小企業的風險貸款實行浮動利率政策,建立財政直接補貼機制,使中小企業貸款風險通過風險溢價或財政補貼得以彌補;支持創業投資企業的發展。

3.2金融機構方面的建議

鼓勵金融創新。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改善信貸管理,全方位開展金融創新。發揮人民銀行的“窗口指導”作用,利用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及時掌握中小企業貸款增減變動情況,為商業銀行提供中小企業信貸資信查詢,幫助商業銀行控制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風險,促進經濟、金融良性互動發展;制定中小企業信貸管理辦法,構建客觀、有效的企業評級體系,積極探索企業無形資產、動產、股權、出口退稅單、應收賬款質押,在建工程、人工林地等多種抵押方式貸款;研究制定中小企業貸款在風險分類、壞賬核銷以及資本充足率計算等方面的差別政策,為商業銀行開展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創造良好的監管政策環境。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根源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各個企業應根據其自身發展的特點而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最終而使措施多樣化。比如,建立民間金融的互補性發展機制,要支持而不是壓抑民間金融的有序發展,使民間信貸特別是長期信貸突出投資性特征。并且應規范民間借貸,使民間借貸從地下走到地上,受到法律的約束和保護。

3.3中小企業方面的建議

中小企業應從完善自身信用著手,解決融資難問題在會計資料處理方面,要嚴格按照會計準則和具體規則辦事,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準確無誤,會計報表的編制要實事求是,嚴禁弄虛作假。在企業財務管理方面,要建立財務預算決策制度,按照國家統一的財務制度建立內部財務管理辦法。在資金占用上,要求各項資產與占用的資金相互配套,兼顧兩者之間的關系,既保持資產有一定的流動性,又保持資產有一定的贏利。在資金往來方面,對于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的各項貸款要按期還本付息,即使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也要盡一切努力確保還款。在與其他企業或單位的經濟往來中形成的應付賬款也同樣要求講求信用。

作者:王曉芳單位:西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