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背后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論文

時間:2022-11-24 03:06:00

導語:危機背后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危機背后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論文

摘要: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迅速的蔓延,國際金融形勢急劇變化,迅速演變成自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可能進入較長時間的衰退。中國也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得打擊。而與全球金融環境的一片看跌的形式相反,金融危機反成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契機。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帶著逆流而上的力量快速發展,展現出了這一新型產業的活力,如今文化創意產業所釋放出來的巨大生產力、推動力和影響力,都超乎了人們的想象。但是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的發展還是存在許多的不理想和局限性,依舊有許多在發展上的困惑和障礙。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一方面要多學習西方發達國家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發面的成功經驗,以加快發展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另一方面我國也應該認真分析現在的發展形式和發展趨勢,結合自身的優勢走出符合我國自身發展的一條道路。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金融危機;產業發展

前言

金融危機早已像瘟疫一樣在全球蔓延開來,在全球金融環境一片混亂的情況下,中國在應對這一次金融危機的挑戰的時候,卻在一些行業看到了希望和機遇,文化創意產業就是其中之一。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證明,當人均GDP在1000-5000美元時,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制造業、加工和傳統服務業;當人均GDP在5000-10000美元之間,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科技創新、創意產業、高科技產業和服務業產業。中國的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已經完全可以滿足這類要求。所以在這樣混亂的時候文化創意產業反而顯示出了自己的光輝,展現出了朝陽產業的魅力。

一、現階段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背景

(一)國際經濟發展現狀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逐步演變為金融危機并向國外擴散。特別是2008年9月份以來,國際金融形勢急劇變化,迅速演變成自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全球各國包括文化創意產業在內的各個行業都受到了相應的沖擊,主要體變現在:

金融機構面臨嚴重的信用危機和經營危機。無論是美國還是世界其他國家都未幸免,金融市場呈一片混亂。美國五大投資銀行破產,特別是具有150年歷史的雷曼兄弟投資公司的破產,使得世界各國銀行和投資人損失巨大。部分國家財政危機,國家經濟瀕臨破產。金融危機發生后,冰島、波蘭、匈牙利、烏克蘭、阿根廷和巴基斯坦等國家經濟瀕臨破產;為了應對此次金融危機,各國政府不得不為銀行大量注資或收歸國有,但仍然難以避免大批金融機構倒閉和經濟衰退。

世界經濟將步入較長時間的衰退。由于世界經濟一體化,世界經濟必然面臨一輪較長時間的衰退。其主要體現在:訂單與消費的急劇下降,使眾多企業經營困難。通用等大企業的倒閉或減產。金融業、制造業、建筑業就業人數的下降;世界失業人數的激增,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預測,2009年全球失業人數將達到創記錄的2.1億。除此之外,世界各國股市連連暴跌,大多下跌幅度在40-70%之間,給世界各國投資者帶來約30萬億美元的損失。

但是根據過去的經驗來看,在經濟危機時引起的人們的信心不足和精神上的空虛與不滿往往增加了人們對文化創意產品的需求量,有時更形成短時間的井噴。

(二)金融危機下中國經濟發展現狀

全球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負面影響超出了原來的預期。

1.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在國際金融危機快速蔓延和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的影響下,我國經濟下行風險比預想的要嚴重,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9.0%,為2003年以來最低水平。

2.對投資的影響。受金融的牽制,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面對當前存在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的經濟形勢,企業對經濟增長信心普遍不足,加上國際金融市場流動性明顯不足和國內銀行放貸更趨謹慎等因素,企業投資的意愿和能力。

3.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相當高,進出口總額已相當于GDP的2/3左右,其中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是我國的主要出口對象。這次金融危機使這些國家經濟走向衰退或增速放緩,從而對外需求降低,進口萎縮。2008年11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形勢急轉直下,是自2001年10月份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出口方面,11月出口增速由上個月增長19.1%逆轉為下降2.2%;進口增速由上個月增長15.5%逆轉為下降17.9%。

4.對消費的影響。由于國內外經濟環境不景氣、股市低迷、企業效益下滑、失業增加等因素,降低了居民收入預期,消費增速開始放緩,一些消費熱點明顯降溫,消費者信心逐漸下降。1~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呈現負增長態勢,商品房銷售額和銷售面積累計增幅分別下降18.3%和19.2%,住房消費處于2000年以來最為低迷的時期。

5.對工業生產的影響。全國工業生產增速迅速回落,對沿海地區影響時間早,對中西部地區影響速度快。下半年以來,東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連續6個月下滑,平均每個月回落1.3個百分點;而中西部四季度才出現明顯回落,平均每個月下滑3.5%和2.8%。

6.對主要行業和企業的影響。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產業聯動傳染機制影響,受金融危機影響的領域由外向型行業正在向內向型行業擴散,多數工業行業的生產增速開始放緩,特別是一些產能過剩行業受到的沖擊更大。1~11月份,電力、石化、冶金、有色、建材、機械、電子、紡織、輕工、醫藥和煙草等11個大類的工業行業增加值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從企業層面來看,受國際國內需求萎縮、原材料市場價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響,部分企業經營困難。不少企業訂單明顯減少,庫存大幅增加,資金嚴重短缺,一些企業不得不限產半停產或停產。

2008年下半年開始,由于上述情況的發生,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的資金鏈條呈現出了不同程度的斷鏈現象,資金的缺乏使許多在進行的項目無法繼續;文化創意產品的出口受阻,海外市場減少;消費者對文化創意產品的消費能力明顯減弱,導致該行業呈現短期的低迷。而隨著金融危機的繼續,經濟的持續低迷使人們對未來的信心不足,反而引發人們對精神文化產品的渴求,促使文化創意產業在這一時期又突發出無限的潛力,市場需求量的大增,吸引了眾多的投資者,使該行業有更加充足的資金進入,出現良好發展的態勢。

二、金融危機下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情況和問題

(一)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情況

2005年就有統計顯示,全世界文化創意產業經濟每天創造著220億美元的產值,并以5%的速度遞增,占全球GDP總量超過7%。因此,文化創意產業被冠上“朝陽產業”或者“黃金產業”的稱號,各國政府都鼎力支持著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使該產業的發展乘風破浪。我國各地區都出臺相應的政策以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使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杭州、長沙、成都等地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尤為迅速。例如上海創意產業中心于2005年初正式掛牌運作,上海市政府出臺了十一五期間創意產業發展重點指南。上海改造利用了100余處老廠房、倉庫,形成了獨特的創意產業園區,如昌平路新型廣告動漫影視圖片生產基地、共和新路上海工業設計園、楊浦區濱江創意產業園等。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辦,為該市創造了良好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契機。根據上海統計局的預測,文化創意產業將是十一五期間上海經濟發展的重點,占GDP得比重也將增加到10%以上,爭取用20年時間建成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創意產業中心之一。而北京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早已大力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每年撥出5億的專項資金,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包括對北京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北京798藝術區、北京潘家園古玩藝術品交易園區、北京宋莊原創藝術與卡通產業集聚區和中關村軟件園區的支持。

與全球金融環境的一片看跌的形式相反,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帶著逆流而上的力量形成了一股暖流。以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創意產業發展比較早也比較完善的大城市為例,2008年,北京經濟增長12.3%,創意產業增長19.4%;上海經濟增長13.3%,創意產業增長22.8%;深圳經濟增長15%,創意產業增長25.9%。顯而易見,這三大城市的創意產業增長幅度都遠遠高于其經濟增長幅度.

金融危機反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契機。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機初期的影響,資金鏈斷裂,通常投入到金融、地產、制造的大批資金由于投資風險加大,投資信心不足而轉投到創意無限的文化創意產業當中,加快了創意產業的發展速度同時也加快了其他行業的產業調整。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機下,低迷的經濟,大企業的倒閉導致大量的裁員,使不安的因素四溢,不穩定、動蕩的社會使人們的內心更加的迷茫不安,這個時候人們需要一個可以宣泄的出口,而創意產業在這時迎合了這個需求。以致文化創意產業在這個時期逆市發展,同時我國在十一五期間就提出了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重點扶持和重點發展,多個省市都將創意產業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推進了其的快速發展,以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

(二)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還存在許多的不理想和局限性。其呈現的問題主要有:

1.理論研究落后于實踐,許多人對創意產業的內涵、外延、特點及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認識比較模糊,我國尚未核定文化創意產業的門類。目前對創意產業政策的理論分析仍語焉不詳,政策設計明顯缺乏基礎理論研究的強力支持,使文化創意產業的理論研究明顯落后于實踐,實踐中涌現出來的一系列問題得不到理論的支持,在理論層面無從應對,相關的專業書籍和資料都較為陳舊,跟不上快速發展的該行業的要求。

2.特色不足。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保留著獨特的民族風情,各個地區有豐富的區域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近幾年地區政府逐漸重視發掘特色產業,如休閑旅游業,但在產業結合地區特色上,我國仍然發展得不足,例如在黃山景區和在張家界景區買到的旅游紀念品都大同小異,無非是水晶工藝品、玉石、茶葉、中藥材之類,并且相似度極高。這些紀念產品的開發完全沒有將結合當地的人文環境、民族特色、景色風光的特點結合進去,缺乏地方特色和新意,完全不具備紀念意義。這說明目前的創意產業在有效結合民族特色、區域特色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

3.人才缺乏。我國創意產業的人才培養機制有待創新,傳統教育培養的學生基本上追求標準化、規范化、規?;?,相近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直接導致創造性人才的不足,特別是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直覺感悟的人才奇缺,人才的素質無法滿足產業需求,尤其是在將文化和科技緊密結合的創作環節,原創能力和核心創意能力亟需提高。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社會對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重視不夠,創意產業還沒形成獨立的人才培養機制,人才大多來源于傳統產業;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起步較晚,許多方面都還處于摸索階段,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究竟要如何培養還沒有一套成熟的培養方法。雖然全國已經有40多所高校開設了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專業,但是培養方式陳舊,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相應的實習基地,當然很難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無法適應該行業的變化。美國南加州出了很多的藝術和影視人才,因為它靠近好萊塢,很多的課程直接搬到了好萊塢,許多一線的經驗也就直接傳授給了學生。

4.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產權保護是創意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而我國在這方面是比較落后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完善,執行力度也不夠。突出的表現是我國產業化水平低和知識產權的保護還不盡人意,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不夠,各種盜版產品泛濫,很容易對創意產品的創造者造成傷害,從而損害產業的發展例如像2008年大熱的動畫片《喜洋洋與灰太狼》,雖然有官方授權的衍生產品制造商,但是市場上喜洋洋的盜版衍生產品隨處可見;早在上海世博會開幕前半年,上海的市中心、地鐵站通道等人口流動大的地方就已經出現販賣假冒的世博吉祥物“海寶”的攤販。這些情況不僅對相關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對國家形象的樹立也是不利的。

5.文化創意產業的園區建設低端化傾向明顯、區域合作層次較低,完整產業鏈尚未形成。近幾年,全國各地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方興未艾,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集聚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的科學規劃和完善的配套服務體系,不少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的創意企業規模小、原創能力不足、核心競爭力弱、經營模式亟須創新,導致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背離了創意的核心而重回產業低端,完整的產業鏈尚未形成。在地域合作方面,以珠三角地區為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呈各自為戰的分割狀態,未能形成有效的合作聯動機制與粵港澳的合作更是停留在較低層次。此外,創意產業雖與高科技行業(如動漫、軟件等)互動較多,但是向傳統產業的滲透不足,自身的產業鏈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延伸,影響了文化創意產業的深度開發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塑造。

三、發達國家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經驗

“文化創意產業”通常包括廣告、建筑藝術、藝術和古董市場、手工藝品、時尚設計、電影與錄像、交互式互動軟件、音樂、表演藝術、出版業、軟件及計算機服務、電視和廣播等等。文化創意產業的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技術整合性,對于增強城市文化競爭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優化產業結構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目前,全球每天自創意經濟創造的產值是220億美元,并以5%的速度遞增。在一些國家增長得更快,美國為14%(1996年開始,美國文化創意產業增長率已超過其他所有傳統產業,成為美國最大宗的出口產品來源),英國為12%(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經濟總量的9%)。公務員之家

許多國家很早就注意到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價值和活力,投入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而他們的發展經驗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一)英國經驗

英國是最早提出創意產業的定義和內容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政策性推動創意產業的國家,創意是人類的高級思維,更需要高端的政府服務。所以英國成功的要訣即是運用政策扶持文化創意產業。1997年5月布萊爾出任英國首相,第一件事就是成立英國創意產業領導小組,把推廣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拯救英國經濟困境的有效辦法。創意產業的推動政策主要包括:創意出口推廣、教育及技能培訓、協助企業融資、稅務和規章監管、保護智慧財產和地方推動自主權等6項,是目前國際上產業架構最完整的文化產業政策。同時強化財政、金融調控,為創意企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英國政府協同金融界和有潛力的民間投資者為它們提供資助,逐步建立強大的創意工業財務支持系統。以獎勵投資、建立風險基金、提供貸款及區域財務論壇等方式作為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財務支持。例如英國科學、技術及藝術基金會為具有創新能力的個人從業者提供發展資金;政府的小型公司貸款保證計劃為蘇格蘭企業連續5年提供2500萬英鎊作為創意種子基金。正因有這樣良好的扶持政策,才使英國從1997年以來文化創意產業年均增長9%,大大超過傳統工業2.8%的增長率,是其他產業的3倍。2002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809億英鎊,占經濟總量的9%,顯示英國經濟從制造型向創意服務型的轉變,英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創意產品生產國。

(二)美國經驗

美國文化創意產業最為發達的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占GDP的5.24%;創造就業800萬個,接近全國總就業人數的6%。在1977-1997年間,版權產業的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年增長率達到6.3%,而同期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為2.7%。在1977-1997年間,版權產業的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年增長率達到6.3%,而同期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為2.7%。在這20年間,美國版權產業就業人口翻了一番,達到380萬人,占美國就業人口總數的2.9%平均年增長率達到4.8%,而同期美國經濟就業人口平均年增長率為1.6%。1997年美國版權產業從國外銷售和出口中創利668.5億美元,超過了包括農業、汽車、汽車配件和飛機制造在內的所有主要產業?!?001年,美國的版權產業為國民經濟貢獻了5,351億美元左右,占國內總產值的5.24%。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美國已遭遇了多次經濟危機。盡管每一次經濟危機所處的時代、產生的根源、波及的范圍、帶來的影響各不相同,但美國文化產業卻愈挫愈勇,以百老匯和好萊塢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往往成為蕭條時期的經濟增長點。

從20世紀30年代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結果來看,美國的文化產業和文化企業不僅沒有受到沖擊,反而逆勢而上,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快的發展速度,像美國迪士尼、蘭登書屋和美國的電影工業等,均是在那個時期發展壯大起來的。由此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有力地拉動了經濟增長。

美國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的成功主要歸功于兩方面:

一方面是美國高度重視對創意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投入,科技含量高已成為美國創意產業的一大特征。以影視業為例,每一項可能對影視產業的創制與傳播產生影響的科技成果,幾乎都會同步運用于電影電視之中。在大眾傳媒領域,如印刷復制、錄音錄像、電子排版、網絡傳輸、數字化、地球通訊衛星等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使美國創意產業具備了向全世界擴展的“橋梁”和“利器”。在圖書和唱片業,利用互聯網技術開發的網上售書等業務,極大地促進了其銷量的增長。

另一方面美國重視創意園區建設,創建企業孵化器。創意園區是一種介于政府、市場與企業之間的新型社會經濟組織和企業發展平臺,它通過提供一系列企業發展所需要的管理支持和資源網絡,幫助處于初創階段或相對弱小的新創企業,使其能夠獨立運作并健康成長。1956年,美國人喬曼首次提出了孵化器概念,并在紐約成立了第一家企業。從1980年到2001年,美國的船業園區數量從12個迅速發展到900個以上。美國創意產業園區主要有4種形式:政府主辦的園區、私人主辦的園區、學術機構主辦的園區、公私合營的園區。這些園區層次分明,分工明確。目前美國很多創業園區集團本身就是新創企業,它們不僅向其他新創企業提供辦公場所和設施,而且還提供更加全面的管理咨詢,包括企業發展和技術開發、市場營銷、競爭研究分析、法律顧問、會計等。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通過創業者和風險投資的聯合,將巨額資金與大量具有創意的新創企業結合,同時喜迎了大批優秀的管理人才加盟。

(三)日本經驗

日本在近20年來,幾屆日本政府都把發展資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日本的創意產業發展有自己的特殊性。首先是有比較成功的市場動力機制日本創意產業的飛速發展得益于市場動力機制的成功解決,如日本在照顧國情因素和吸收西方文明的基礎上創造出了一種物質動力與精神動力并重,獎勵與懲罰、競爭與合作相結合的綜合型的動力機制。同時日本社會所極力提倡的“命運共同體”與“團隊精神”都很自然地使個人之間形成了一種緊密的合作關系。其次是比較嚴密的宏觀經濟計劃。日本政府在宏觀經濟政策上發揮了巨大作用,從而形成了政府主導型的文化創意產業模式。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功能是制定發展戰略和經濟計劃,經濟計劃對企業起著“指導”、“引導”和“預測”的作用。1996年,日本確定了“文化立國21世紀方案”;1998年的“文化振興基本設想”又提出,要把文化的振興提高到國家最重要的位置;強調對文化進行重點投資,認為對文化的投資是對未來的先行性投資;2003年又制定子“觀光立國戰略”。對振興地區和地方文化,日本政府明確規定:政府應支持地區文化活動,包括重新挖掘、振興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遺產、民間藝術、傳統工藝和祭祀活動等;制訂長期規劃,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提供全面支持;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聯手舉辦全國規模的文化節。

(四)韓國經驗

韓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總體戰略主要有三步。第一步是實行立法保障。以此來明確產業發展方向,規范經營秩序,凝聚國力、民力,確保文化產業高效有序發展。1999年2月,韓國頒布了《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界定了文化產業的范疇,對政府扶持文化產業的職責范圍、實施手段、運營規則、組織機構、財源籌措及使用方法,均做出具體規定,做到政策落實,有法可依。依據該法,韓國政府1999年至2001年先后制定和實施了《文化產業發展5年計劃》、《21世紀文化產業展望》和《文化產業發展推進計劃》等,對文化產業發展進行戰略規劃和政策引導,針對不同階段出現的問題,適時采取有效的扶持對策。第二步即打開資金瓶頸。資金供給是文化產業發展的“血脈”。韓國根據文化產業發展規律,貫徹“選擇與集中”的原則,對選定的重點扶持對象,從創業到研發、創作、制作和營銷、流通的每個階段,都提供必要的資金扶持。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韓國在國家財政全面吃緊的情況下,文化事業預算反而逐年增加:1998年占國家財政預算0.62%,2000年首次突破1%,2001年大幅提高為9.1%。同時動員民間資本,建立官民共同投融資體制,是韓解決文化產業資金的有效辦法。具體做法是運作“文化產業專門投資組合”。韓文化產業振興院在2000年至2001年的兩年里,先后組建17個“投資組合”,融資總額達2073億韓元,其中政府350億韓元,民資1723億韓元。在此基礎上,運作日臻成熟,成功率大幅提高,年融資達1000億韓元以上,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最后一步為稅收優惠激勵。韓國政府根據文化產業發展需要,提高扶持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從事知識基礎產業的小企業實施減稅優惠。

四、借鑒國際經驗,加快發展我國文化創意產業

無論是工業經濟時代,還是知識經濟時代,文化產業所釋放出來的巨大生產力、推動力和影響力,都超乎了人們的想象?!拔幕洕迸c“經濟文化化”的互動,展示出這一朝陽產業的廣闊前景尤其是在經濟蕭條的背景下,我們透過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審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就發現經濟危機的出現一般都伴隨著文化產業的勃興。我要善于從危機中抓住契機,推動文化產業逆勢而上、加速前進。

宏觀經濟的蕭條期往往是文化產業的機遇期。歷史經驗表明,經濟危機期或蕭條期,往往是文化特別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機遇期。在這個階段,經濟會出現低增長與高失業,但出于提升競爭能力和獲得精慰藉的需要,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消費與投入不降反增。同時越是經濟蕭條文藝創作就越有素材、越有靈感、越有創新源泉,正所謂“文章僧命達”、“詩窮而后工”。審視美國、日本和韓國文化產業在經濟危機時的發展,我們可以獲得很多規律性的認識和有益的啟示。美國的經驗表明文化產業是應對金融危機的寶貴財富和精神支柱。

所以我國應該借鑒他國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上的經驗,加快發展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

(一)將發展創意產業列入國家創新計劃

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是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兩大引擎,它理應成為國家創新戰略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為此建議學習英國的經驗有計劃的使用政策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盡快出臺與“科技創新”并駕齊驅的“中國創意產業發展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和近期行動計劃。同時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并合各種文化資源,通過應用技術的嫁接為各產業的創新服務。

(二)營造寬松寬容的文化氛圍,鼓勵各類創意產業非營利組織的發展

文化創意的繁榮需要寬松寬容的文化氛圍,對各種文化創意,只要無害就應允許其存在。同時創意產業的發展還需要多元文化的交流,中國本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多民族必定又孕育出了多樣性的文化,同時東西南北地域的差異性使中國的民族文化和風俗更加的豐富,可以成為文化創意取之不盡的文化資源庫,在此基礎上通過文化的交流可以促進創新,可以為文化創意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學習美國的經驗積極發揮社會組織的力量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重點推進包括協會、研究機構、大學等非營利組織的建設,將研究與應用相結合,這有利于資源的有效利用也可以更廣泛地開展國際交流吸取國際經驗。為此建議:盡快成立全國性創意產業協會,整合社會各界力量,協助政府推進創意產業的發展和監管產業的運作有效的將創意產業這樣的朝陽產業引入良好的發展方向。同時建立國家創意產業品牌促進中心,定期舉辦節事活動,設立國家級的創意產業大獎,以吸引和培養文化創意方面的人才,并為創意企業和產品提供信息、展示、推介等公共服務。

(三)制定促進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

對于文化創意產業,建議政府學習英國政府的做法為創意企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并協同金融界和有潛力的民間投資者為它們提供資助,逐步建立強大的創意工業財務支持系統,同時給予一定的財政傾斜,成立專項資金,以獎勵資助、貸款貼息、項目補貼等方式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對公益性文化創意產業相目應當給由于更多的扶持,逐步建立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包括:建立創意產業的投資基金,擔?;?鼓勵創新的獎勵計劃和文化創意產品走出去的財政支持政策等;制定支持中小創意企業的發展政策,包括促進投融資與風險分擔的機制、知識產權的保護與運作、加強與創意產業相關的人才培養等;對一些市場化程度高的文化創意企業,可以積極大膽的引進并合理利用外資,鼓勵外商在該領域直接投資;出臺“中國創意產業統計指標體系”的指導性意見,以便各級政府部門在實際操作中能夠規范并有效地落實國家發展創意產業的各項鼓勵政策。

(四)制定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用地優惠政策,支持企業發展

對于像文化創意產業這樣低耗能,低碳的產業,應該多方面得政策優惠,特別是在用地方面,為創意產業的發展預留空間。特別是如今土地資源不足的一級城市,尤其要注意發展空間的騰換,應鼓勵城市建成區內的廢舊廠房、倉庫等存量房地資源以廉租等的經營方式吸引文化創意企業的入駐對廢舊資源的再次利用。北京的798是這方面成功的典型,它不僅成功的對廢舊資源再利用,也降低了文化創意類企業的運作成本,同時成為了著名的新型文化區,吸引了大批游客發展了旅游業,達到了一舉三得的資源高效利用開發。

(五)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知識產權保護是創意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創意產業的易復制性使其相對于傳統產業來說風險更大、成本更高,只有實施比傳統產業更為嚴苛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才能為創意產業營造出良好的外部環境。創意之父霍金斯曾言知識產權(專利、版權、商標、設計)是創意經濟的一種貨幣,知識產權保護在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是“中央銀行”,對此,我們應該借鑒韓國的做法,實行全面系統的立法保障,以此來明確產業發展方向,規范經營秩序,凝聚國力、民力,確保文化產業高效有序發展。如果知識產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會損害創新主體的創新動力和再創新的積極性,就如當今的中國歌壇,優秀的原創歌手和歌曲匱乏,優秀的音樂人和歌手都無法以出音樂專輯盈利,全靠走穴掙錢,唱的永遠是那么幾首歌,盜版的泛濫和網絡下載的興起將中國音樂人逼到了絕境,中國音樂市場的衰落時必然的。為了不讓創意產業也重蹈覆轍我們必須將該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相關的法律和法規盡早的完善。另一方面要形成一種尊重知識產權和創新成果的社會文化氛圍,創造出一種保護創意產業發展的良好的軟環境,是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根本。

(六)吸引并培養有創造力的人才

目前我國的創意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是創意人才的匱乏。全方位、多渠道培養和集聚創意人才是發展創意產業的重要環節。大批量創意人才的教育與培養是我國未來文化創意產業獲得大發展的前提,從近10年來的經驗來看,各國創意產業的發展無不得力于各國創意人才的教育與培養。僅以游戲產業為例,到2003年美國設有游戲專業的大學(學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學設有游戲(開發、設計、管理、運營)專業。美國和日本的游戲業一直處于高速發展相互競爭的狀態,與其豐富的人才資源的強大支持分不開。國內創意人才的培養,受到原有教育培訓機制的制約,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需要,為了改變這樣的現狀,應該相應的創造新的培育機制培養大批量創意人才,推動我國創意產業的健康高速的發展。著力培養創意產業的領軍人物,重點吸引一批海外從事創意產業的優秀人才特別是那些既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蘊又有寬闊國際視野的海外留學歸國人才。對于已經在文化創意產業工作崗位上的年輕專才,應營造寬松活躍的工作環境,鼓勵其大膽創新,采取各項激勵措施,獎勵先進,不斷激發其創新熱情。

(七)以舉辦如上海世博會這樣的世界級的會展為契機,推進中國創意城市的建設

世界創意產業的發展已經從產業層面的第一階段發展到創意經濟的第二階段,一些發達的國際大都市已進一步向“創意社會”第三階段發展。我國可以汲取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經驗,推進中國創意城市的建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條件成熟的地區開展“創意示范城區”的試點建設,跳出單純的“創意產業園區”建設的局限,將創意結合在城市規劃、旅游休閑中去,例如成都的合江亭由于其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而成為成都人結婚必到的地方,由此在合江亭前的斑馬線被畫成了粉紅的型心的“愛情斑馬線”,這就靈活的運用創意將人們美好的祝福運用到了交通設施中去。又如深圳的大芬村,由于加工出口油畫而成為世界油畫的生產基地,而大芬人更是借此機會將村內的建筑外墻都畫上了各種彩繪使原本平凡的小村莊成為一個充滿濃郁藝術氣息的藝術村,這就是將創意充分的運用到了城市規劃建設當中去的典型。借鑒這些成功的創意方式實現創意硬軟件的互動,在街區、社區的地理范圍內實現將創意與平凡的生活巧妙的結合,真正的實現創意隨處可見,創意無處不在,展示出中國文化創意的活力,推進我國創意城市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喻翠玲.英美創意產業發展對中國的啟示[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9,19(2):69-73.

[2]劉晗.在金融危機中“做創意”[J].職業,2009,(19):14.

[3]周任遠.上海創意產業聚集現狀分析及動因探討[J].管理觀察,2009,(5):13-14.

[4]曹新卓.全球文化創意產業巡覽[J].中國商界,2009,(1):46-47.

[5]陳澤琿.金融危機之際正式文化雄起之時[J].今日中國論壇,2009,(4):45-48.

[6]領導決策信息.10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比較[J].領導決策信息,2009,(2):26.

[7]厲無畏.創意產業:經濟寒冬里的一股暖流[J].中國流通經濟,2009,(2):4-6.

[8]李世忠.創意產業概念析[J].生產力研究,2009,(9):130-132.

[9]埃德蒙•菲爾普斯.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挑戰——文化創意產業:經濟增長新動力[J].中國流通經濟,2009,(3):4-6.

[10]黃志祥.金融危機對傳媒業的影響與對策[J].新聞與寫作,2009,(6):18-20.

[11]李光斗.創意經濟迎戰蕭條[J].現代企業文化,2009,(5):34-35.

[12]魏愛梳.創意產業文獻綜述[J].經濟論壇,2009,(1):64-66.

[13]柳士發.創意中國宣言[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9,132-145

[14]趙斌發.達國家醫療救助制度模式及理論述評[J].國外社會科學,2009,(6):116-125

[15]UnitedNationConferenceonTradeandDevelopment.CREATIVEECONOMYReport2008[M].UnitedNation,2008.

[16]Marta-ChristinaSusie.TheCreativeEconomy[J].LESIJ.2008(1).

[17]NormaMRants,DeborahLeslie,SusanChristopherson.Placingthecreativeeconomy:scale,politics,andthematerial[J].Environmentandplanninga.2006.38(10):1789-1797.

[18]StuartCunningham.Fromculturaltocreativeindustries:Theory,industry,andpolicyimplications[J].MediaInternationalAustralia.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