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管理的案例分析范文
時間:2024-03-20 17:54: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危機管理的案例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電氣試驗;危害分析;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TM5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6-0063-01
前言
電氣試驗的作用至關重要,它是一項巨大且復雜的工作,主要試驗對象是各類電氣設備的絕緣性能與運行狀況。電氣試驗進行的目的就是通過對專業設備的檢驗,來避免重大電力安全事故,電氣試驗的重要性莫過于此。電氣試驗是電氣設備得以安全運行的重要保障,直接影響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甚至關乎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因此,在開展電氣試驗時,必須做好充分的危害分析以及安全管理工作。
1 電氣試驗中的一些危害分析
電氣試驗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同時它涵蓋的專業知識又比較多,在具體的試驗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危害,這些危害往往也會給我們造成非常大的損失,因此我們要重視這些危害,有效的預防,降低危害的發生概率。電氣試驗不同于其他的試驗形式,其形式更加的危險,稍有不慎就是生命危險。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到安全的重要性才能防患于未然。危害分析通常分為試驗前的危害備案、高壓破壞實驗以及危害事件的有效評估等。
1.1 對電氣試驗中的一些危害進行簡單的備案。首先應當將電氣試驗的整個過程分為具體的階段,進而對劃分好的每個階段進行詳細分析,找出可能發生的一些危害進行備案,重點分析這些危害可能發生的概率、危害所造成的一些結果,同時對其現有的預防保護措施進行判斷、識別,找出更加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在實際的試驗過程中這些危害的發生。
1.2 高壓破壞試驗。因為電氣試驗中往往會遇到高電流、高電壓的情況,而且對人們的危害性較大,因此要對其進行高壓破壞試驗,即將交流過頻電壓接入電氣試驗回路,從而找出絕緣層的耐高壓參數。高壓破壞試驗也是一項危險性非常大的試驗。因此在試驗過程中,應當特別關注和重視試驗電壓的變量調節,如果測試電壓值較高,那么分壓電抗則應該采用多組小電抗串、并組合回路來測量,通過改變接線端的位置用以實現分流或者分壓的目的,并通過對小電抗的接入和拆除來緩慢接近被側試元件的擊穿臨界點。
1.3 危害事件的有效評估。耐壓實驗就是依照試驗參數可以調節的范圍,對電壓的幅度進行緩慢升高。耐壓實驗中一旦發生如儀器指針擺動異常、實驗回路中的設備發出異常聲響、味道以及設備冒煙、冒火的情況,則應該立即停止試驗,同時將高壓輸入端接地。查明導致
這些現象的具體原因后方可繼續接下來的工作。而對于這些試驗中已經出現的現象則應該進行深入探究和談論,對其危害進行詳細評估,同時論證其危害大小、危害程度以及發生的概率,并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降低這些危害發生的概率。
2 電氣試驗中的安全管理
2.1 前期準備的安全管理
電氣試驗前期準備涉及工具準備、勘查準備、安全保障準備以及技術準備,準備期間的安全管理具體如下所示:
(一)工具準備。實施電氣試驗任務前,試驗人員不僅需要準備各類工作器具,而且必須檢查所有器具,保證所有工具都能夠正常使用,且均在有效期內,避免工具不合格或漏帶的現象出現,確保工作正常進行。此外,嚴禁使用其他工具取代專用工具。
(二)勘查準備。試驗人員在接受電氣試驗任務時,需盡快展開現場勘查工作,了解并熟知工作任務、現場實際狀況以及危險分布情況等,并按照要求將勘查結果詳細記錄在標準作業指導書上。
(三)安全保障準備。安全保障準備由技術措施與組織措施兩部分組成,其中,技術措施涉及停電、驗電、接地、裝設及懸掛標識牌圍欄等;組織措施具體有實施工作許可制度、工作表制度、工作監護制度、工作轉移/間斷制度、工作終結制度。依據規定流程嚴格審查工作票的許可與簽發等,確保電氣試驗工作外界環境的安全性,并依據試驗具體狀況,主管部門等發放工作票,同時明確帶電體和工作地的距離,標清楚接地線的位置。
(四)技術準備。技術準備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由試驗工作者完成的,工作者必須擁有較強的安全意識,牢記電力安全工作的規程,同時了解并熟知整個電氣試驗的規程。此外,在進行電氣試驗前,應對工作者展開技術培訓。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試驗的工作機理、口的、被試電氣設備的結構以及加壓時可能出現危害的處理措施,以此來科學、準確、合理地判斷并處理試驗時可能出現的情況。
2.2 中期實施的安全管理
電氣試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為確保電氣試驗的順利進行,一方而,在實施試驗前應該開展班前會,另一方而應該嚴格按照安全規程實施試驗。
(一)開展班前會。工作負責人需要給予班前會足夠的重視,并在會議上詳細介紹試驗內容、工作現場的危險點、停電范圍以及各種注意事項等。電氣試驗具有較大的危險系數,負責人必須對工作者的身體以及精神狀態具有一定的了解,嚴禁狀態不佳者參與電氣試驗。對于停電檢修的電氣設備的電氣試驗,應該關注工作及帶電的范圍,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在班前會上,必須給工作者提出明確規定,工作期間嚴禁聊天、吸煙以及接聽手機等,必須全神貫注。
(二)嚴格遵守安全規程。首先,根據安全規程,在試驗前,檢查準備進行詳細檢查。對于電纜與電容器等設備,應該在試驗前做好充電工作;仔細檢查試驗各接線,確保絕緣表而無破損,且導線沒有斷股,尤其是接地引下線與接地線,必須確保連接的可靠性,同時,不能在腐蝕而或油漆而上裝設;仔細檢查儀表、儀器等,保證處于零位上。
然后,實行呼唱制度。實施電氣試驗時,必須實施呼唱制度,主要為了加強工作人員的配合。如果不實施呼唱制度,極易出現人員傷亡事故,極易出現加壓者未開始降壓,接線者就開始拆線,或接線人員還在開展接線工作中,加壓人員可能就已經開始施加電壓等現象。因此,應該促使工作者養成良好的習慣,增強其安全意識。
最后,預防感應電傷人。試驗過程中,一些試驗環境周圍仍有設備運行,這些設備有感應出較強電壓的可能性,進而危害工作者。因而,在該環境下,需要在被試設備上增設接地線,確保工作者不受感應電的危害。
2.3 結束后的安全管理
電氣試驗任務完成后,需要對被試設備進行充分放電,接線工作者應該拆除各接線,工作負責人需詳細檢查試驗現場,確保消除安全隱患,只有這樣試驗任務才算正式結束。如果不做好結束后的安全管理,極易遺留隱患,直接影響設備今后的運行,甚至危害人身安全。
3、結語
電氣試驗易危害到試驗人員的人身安全,因此在電氣試驗過程中應明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始終如一地貫徹實施安全措施,糾正試驗中存在的不安全行為,改變試驗現場的不安全狀態,以免將危害擴大。同時,工作人員應加倍努力,做好現場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將電氣試驗置于安全境地。
參考文獻
[1] 楊利丹.電氣試驗中的危害及預防對策分析[J].科技與創新,2016.
篇2
[關鍵詞]醫院;計算機網絡安全;維護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04
[中圖分類號]R197.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14-0-02
新世紀以來,現代化網絡信息技術不斷發展,這提高了醫院的日常工作效率,為醫院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減輕了大量負擔。以往的醫院信息管理系統比較單一,并沒有形成完整的管理體系,而隨著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發展,如今的醫院信息管理系統不斷向科學化、一體化的信息管理模式發展,這促使醫院的醫療設備、管理模式、工作環境、患者的就醫環境等都得到了進步和發展。醫院,作為我國一個特殊的部門,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這關系著醫院的未來發展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如果醫院計算機網絡出現問題,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為此相關人員要不斷提高醫院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工作,以更好地提高醫院的競爭力,促進醫院未來發展。
1 醫院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醫院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特殊性,要求醫院不斷提高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工作。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威脅著醫院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
1.1 物理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主要是指醫院計算機網絡系統中硬件信息的物理性質,包括中心機房、服務器、硬件設備和一些基本的管理工作等。中心機房作為醫院計算機網絡的基礎保障,一般容易出現惡意干擾,如機房的惡意斷電,容易造成信息丟失。而服務器作為醫院信息系統的核心,在醫院信息系統中處于重要地位,但服務器也不具有穩定性,容易出現故障,從而導致數據丟失或者系統癱瘓。
1.2 非物理性因素
非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協議缺陷、病毒侵犯和黑客攻擊這幾個方面。其中在非物理性因素中病毒侵犯是計算機網絡運行過程中最為常見的問題,病毒作為一種惡意程序,對計算機網絡具有嚴重威脅。病毒的產生除了系統本身的漏洞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人為的惡意植入和感染,這種惡意病毒在傳染過程中速度非???,一旦被系統的某個計算機感染,就會迅速隨著物理鏈路進行快速傳播,這些病毒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對服務器進行攻擊,刪除和感染一些重要的信息數據。
1.3 醫院內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除了一些客觀的物理性因素和非物理性因素的影響外,對醫院內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忽視,這會嚴重影響醫院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醫院內部的管理問題主要表現為,相關管理人員由于操作不當影響計算機網絡安全,如使用移動設備時不經過殺毒就直接拔出,加速病毒的感染和傳播,甚至導致數據丟失。再加上醫院管理存在漏洞,如沒有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維護措施,沒有定期對計算機系統進行檢查和更新等都會造成醫院計算機網絡降低安全系數。
2 提高醫院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不斷提高醫院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維護策略,對于醫院提升競爭力、保持長久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以下是幾種有效的維護策略。
2.1 物理性安全維護策略
對于醫院計算機網絡的物理性安全維護策略,最主要的是控制中心機房的工作環境。中心機房作為醫院計算機網絡的物理性基礎,對其進行控制能更好地保障醫院計算機設備的正常運行。對于物理性安全維護策略來說,首先要采取安全制度,保證中心機房的安全性,避免不法分子惡意操作。醫院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的核心是服務器,其在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的運行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要提高服務器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全天候不間斷工作,可以采用冗余設置,保證服務器的穩定性。在采取冗余設置的基礎上,通過采用多機容錯、多機熱備份,使服務器達到高質量、高可靠性,且長時間工作不用切斷電源的效果,為醫院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的維護提供一定幫助。對于計算機硬件的各個接口,要采用機柜加鎖的方式進行有效保護,醫院相關管理人員也應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以更好地提高醫院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
2.2 身份認證維護策略
醫院計算機網絡的物理性安全維護策略有一定作用,而非物理性的安全維護策略,有效維護策略也能提高醫院計算機網絡安全的管理工作。其中,通過身份認證維護策略,有一定幫助,也就是對醫院計算機網絡訪問控制進行更好的防護。許多醫院計算機網絡的身份認證方式,主要是通過“用戶名+口令”的方式來完成的,這種認證方式看似安全,實際上并沒有將這種方式與工作站的IP地址、MAC地址和交換機物理接口進行連接,所以要進一步加大進入網絡的身份認證,首先采用信息的綁定策略,有效增強對網絡用戶接入的限制。其次,要進一步提高系統自身的監控能力,引入相關的自動檢測和診斷工作機制,這樣一旦出現危險,就能快速切斷病毒的源頭,避免危險的傳播和感染,以減少損失。此外,醫院計算機網絡管理的相關人員,要定期對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層進行漏洞修復和系統更新,這樣才能更好地避免病毒和一些網絡不法分子的侵犯。應及時下載補丁,不斷修復漏洞,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醫院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
2.3 多部門密切配合,不斷提高網絡安全
醫院計算機網絡的安全和穩定能夠保障醫院的正常運行,所以,不斷建立和完善計算機網絡管理制度對網絡安全有著重要作用。首先,醫院針對計算機網絡系統設置維護和管理部門,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和維護機制,保障醫院計算機網絡安全。其次,要不斷提升維護人員的專業技術,提高維護人員的責任感,提升管理效率,保障系統安全運行。再次,醫院要定期對醫院醫護人員進行培訓,提升其計算機使用水平,降低計算機網絡安全隱患。最后,要進一步保障醫院計算機網絡相關操作人員的操作,醫院還可以通過在診斷室內粘貼相關安全海報等方式來提高安全管理效果。
2.4 建立和健全安全的數據中心
醫院有著眾多科室和部門,為保證醫院正常運行,計算機網絡系統數據要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海量網絡數據給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和維護工作帶來了許多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就會造成大量數據損失,或者留下安全隱患。所以要保證醫院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建立一個安全性較高的數據中心,提高計算機網絡安全級別,避免醫院信息泄露。醫院的信息分布比較分散,每一個部門都有其重要信息,如果需要共享,就要集中整理,上傳到安全的數據信息中心,這就需要醫院相關的網絡安全管理人員,加強對安全數據中心系統的管理,通過設置訪問權限,提高醫院信息系統的安全系數。
3 結 語
對于醫院計算機網絡安全的管理工作來說,需要多方面的共同維護。首先醫院內部管理人員應該加強管理工作,其次,國家也應當加大維護網絡安全,打擊不法分子惡意攻擊計算機網絡,共同確保醫院計算機網絡的安全。
主要參考文獻
[1]木又青.療養院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的難點及對策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7).
[2]唐尹.醫院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的維護策略探析[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9).
篇3
一、事業單位改進財務檔案管理工作的現實意義
新形勢下,對于事業單位來說,財務檔案管理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之一。由于檔案保管年限較長,落后的管理方式等勢必會約束事業單位的財務檔案管理工作進展。為了使財務檔案管理工作能夠滿足事業單位發展現狀,一定要不斷改進落后的財務檔案管理工作,這對事業單位的正常運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表現如下:
首先,有助于貫徹落實相關財務法規。面對各種突發狀況,如果沒有到位和規范的事業單位財務檔案管理,勢必會使單位相關工作陷入僵局。只有不斷增強事業單位財務檔案管理的規范性,優化相關管理模式,才能使事業單位在財務檔案管理工作能夠依法治理。
其次,便于審計部門開展審計工作。對于事業單位來說,財務審計可以預防犯罪、為取證提供重要依據,因此審計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但是,要想高效開展審計工作,離不開規范的財務檔案管理。事業單位應當重視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動加強管理方式,為審計部門提供工作便利,協助完成單位的審計工作。
最后,有助于充分發揮事業單位的相關職能。事業單位在履行相關職能時,一項重要的參考依據便是財務檔案內容。為保證相?P職能發揮地更加高效,一定要確保單位的財務檔案內容的真實性,為今后事業單位在決策和制定計劃方面提供有力依據。因此,將事業單位的財務檔案管理工作開展地更加規范化,可以提升財務檔案信息的真實性,保證事業單位在履行職責時,可以有據可依。
二、事業單位財務檔案管理存在的弊端
1.對財務檔案管理工作不夠重視
部分事業單位,對財務檔案管理工作認識不足,財務檔案管理的從業人員責任心欠缺,不少管理人員甚至報有無所謂的態度。這直接導致很多財務檔案管理工作表面化,在真正收集財務檔案資料時不夠重視,部分重要的財務檔案資料甚至出現失真的情況。此外,事業單位不重視財務檔案管理人員,對財務檔案管理人員的配備沒有給予充分的支持,很多從業人員甚至是兼職從事財務檔案管理工作,工作效率底下等情況時有發生。
2.財務檔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不足
很多事業單位中,財務檔案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紙質財務檔案管理階段,對裝訂和整理財務檔案缺乏有效分類。信息化應用于財務檔案管理工作后,很多繁瑣而復雜的紙質檔案歸檔工作遲遲未能落實到位。加之財務檔案管理信息化實施后,并未充分發揮出信息化管理的優勢,財務檔案管理工作仍然處于落后繁瑣的工作環境中。
3.財務檔案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要想做好財務檔案管理工作,需要依靠相關法律法規的規范下,全面開展歸檔工作,這樣才能夠保證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得到全面、具體的管理。但是,從現階段來看,由于很多事業單位對財務檔案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足,配備的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很多缺乏專業知識或安排兼職人員擔任財務檔案管理工作。單薄的法律意識,薄弱的信息技術以及沒有專業的檔案管理知識,這些都成為當前檔案管理人員素質底下的主要原因。他們無法滿足新形勢下,事業單位財務檔案管理工作的基本需求,在日常工作中極易發生錯誤導致財務管理工作無法順利開展,甚至給事業單位帶來不可磨滅的經濟損失。
三、優化方案及相關建議
1.提高對財務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
要想做好事業單位的財務檔案管理工作,首先應當從意識上給予足夠的重視。事業單位的相關領導應當首先認識到財務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強內部關于做好財務檔案管理工作的意識,提高財務檔案管理工作的監督機制,完善管理過程中的相關制度。不斷增強人員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能夠細致、嚴格地完成財務檔案工作的鑒定和審核,充分發揮財務檔案管理機構的協調能力。與此同時,事業單位的領導層應當對事業單位進行科學決策,以身作則,提高事業單位的財務檔案管理意識,為單位構建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和內部環境,以此來保障整個財務檔案管理工作能夠有序開展。
2.加大財務檔案管理信息化發展力度
從基礎設施方面來看,事業單位的財務檔案管理應當加大構建力度。事業單位可以組織相關人員提出設計方案,分別結合檔案管理和財務管理兩個層面考慮,制定出符合本單位實際的方案,綜合多重需求,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優勢,同時避免部分財務信息出現重疊,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事業單位在管理財務檔案過程中所需的硬件設備。此外,還應當提升實踐能力,確保財務檔案在管理過程中的信息化程度,高標準、嚴要求,將事業單位的工作開展與財務檔案管理工作有機結合,保證各項經濟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提高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的利用率,為事業單位爭取最大的發展優勢。
篇4
[關鍵詞]變電站;隔離開關;控制回路隱患
中圖分類號:TM5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9-0005-01
隔離開關在變電站中,屬于電器控制開關,主要作用是保證電力系統運行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如果隔離開關的控制回路存在隱患,將會給工作人員帶來安全隱患,同時也可能造成重大的電氣安全事故。因此,找出隔離開關控制回路中存在的隱患,做好開關的維護工作,對提高變電站的生產安全、減少安全事故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220kv變電站隔離開關控制回路隱患分析
220kv變電站的隔離開關強調了安全性,具有手動控制和遠程控制兩個裝置。在設備檢修和其他操作中,一般采用帶電運作的方式,在這兒過程中,如果操作失誤,極易引起嚴重的事故。因此,在控制回路增加了電器閉鎖功能,當工作人員操作失誤,或者由于機器故障導致隔離開關出現嚴重錯誤,電器閉鎖便可以實現對變電站控制回路的保護,只有當各項條件都滿足要求,電器閉鎖才可以發揮作用。在隔離開關控制回路中,常見的故障有以下幾個方面:無法實現遠程控制、合閘操作不起作用、打開開關后變電站仍無法正常通電、機器無法正常運行等等。這些故障極大地降低了變電站的安全性,增加了控制回路的安全隱患。具體來說,導致上述故障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隔離開關的電器閉鎖失去作用,工作人員沒有做好事前檢查;第二,合閘后再分閘,隔離開關的觸頭并未反彈,導致開關不起作用;第三,將隔離開關分閘后,再根據要求合閘,但是合閘時開關已經斷開,輔助壓板與開關分離,開關不起作用;第四,通電過程中線路故障,或者電源保護器出現問題,導致控制回路隱患,隔離開關不能正常工作,長時間通電后隔離開關仍不能發揮作用。這些都是導致隔離開關控制回路出現安全隱患的重要因素,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根據隔離開關的維護要點,提出改進方案。
二、隔離開關的維護要點
隔離開關的維護工作對保證變電站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維護工作中,必須要把握好以下幾個要點:觀察開關及附近線路的絕緣部分有無裂縫、脫皮等現象,重點是觀察絕緣體有無保護作用,開關是否漏電;觀察機械部位受腐蝕程度,以及各個部位的連接情況,主要檢查有無松動、脫落現象;檢查閉鎖裝置能否正常運轉,遇到緊急情況能否啟動保護;隔離開關內部構造是否完整,輔助連接點位是否正確,內部觸頭功能是否完好,有無傾斜、觸頭不良的現象;檢查彈簧有無折斷現象;檢查接地開關能否正常運行。要分析隔離開關控制回路隱患,提出改進方案,必須要把握開關的維護要點,根據要點檢查與隔離開關相關的電氣系統的各項功能,這樣才能保證變電站電氣系統運行的安全。
三、220kv變電站隔離開關控制回路的改進方案
要p少隔離開關控制回路的安全隱患,必須根據開關維護的要點做好隔離開關的維護工作,盡量延長開關的時候用壽命。當然,除了做好開關維護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施工準備,并減少施工過程中工作人員的失誤。根據調查發現,施工中工作人員的失誤是造成變電站隔離開關控制回路安全隱患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施工前必須對工作人員做好培訓工作,增強他們的專業素養,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在施工中謹慎小心,嚴格按照技術要求和安全標準進行施工,對相關設備、線路做好檢查,同時做好后期的處理、維護工作。
首先,工作人員必須要在隔離開關電氣系統內安裝相序繼電器。在電氣系統運行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相序錯誤的問題,導致電氣安全事故的發生。而在隔離開關中安裝這一電器,便可以調整電氣系統運行中的相序,避免相序錯誤導致設備反方向運作,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相序問題導致的安全事故,當相序繼電器檢測出相序錯誤,整個系統便會形成閉鎖回路,系統停止運行,便不會出現嚴重的安全事故。
其次,改進隔離開關控制回路設計。在已經投入使用的變電站中,很多變電站的隔離開關控制回路存在安全隱患,如果全部重新設計,會耗費大量的資金,得不償失。因此,需要在原有的設計上進行必要的改動,保留原計劃,改進控制回路設計。在技術上,需要將控制回路的電源線加以改變,增加一根芯線,將控制回路與間隔端子箱連接器來,同事在端子箱增加專用的端子。所有的隔離開關控制回路電源線都需要接入端子箱,工作人員可以明確隔離開關的電源線,能有效減少電源相序不同導致的電氣事故發生。當然,工作人員在接入電源線時,必須要避免接線錯誤,接線后要及時通電檢查,否則肯能會引發嚴重的后果。
結束語
總之,220kv變電站隔離開關控制回路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嚴重影響了變電站的電氣系統的安全。要改變現狀,要提高變電站電氣系統運行中的安全性、做好事前控制,在施工前要做好檢查工作和后期維護工作。當然,最重要的是改變運行中的變電站隔離開關控制回路的設計,格局實際情況增加相序繼電器,并且將開關的控制電源和間隔端子箱連接起來。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電氣系統安全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宋明武.220kv變電站隔離開關的故障分析及處理[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25).
[2] 張碩穎.一起220kv隔離開關控制失效的診斷與處理[J].高壓電器,2012,(4).
篇5
國內現狀
2005年我國科技部了一個國際科學技術發展報告,其中指出安全研究在大西洋兩岸極受重視,我國政府將安全研究放到至高無上的地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范維澄提出面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如何科學決策、科學協調和處置,這些問題的回答和解決都需要從科技角度提供理論、方法、技術、裝備和人力資源的持續支持,這一點也是公共安全科技和教育界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黃明解提出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科技支撐體系主要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平臺建設、應急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與推廣應用、應急技術與管理標準化體系以及評價體系建設、應急技術與管理的學科體系建設等四部分構成。劉彥偉提出構建高危行業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科技支撐體系的宏觀構架包括危險化學品監測預警技術平臺、安全生產監管科技服務平臺、重大危險源監控技術平臺、應急救援技術支撐平臺等四大平臺。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關于公共危機管理的研究普遍側重于技術和應用,以及科技服務,對于公共危機管理中涉及的科學意識、科技培訓問題的研究還非常缺乏。事實上,危機管理中的科學意識、科技培訓問題與技術應用、科技服務問題是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的。
公共危機管理的科技要素實踐分析
1公共危機典型案例分析
在現代社會里,科學技術是產生公共危機事件的一個誘因,如科學技術的濫用和缺失,但是科學技術更是預防危機、應對危機的重要力量,因此,科技對公共危機管理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本文選取近年發生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分析比較公共危機事件在預防預測階段、應急階段以及恢復學習階段中對科技的實踐需求以及科技發揮的支撐作用。本文共搜集了16起公共危機事件,提煉出其中的科技因素,如表1所示。從中看出,科技管理方法、危機意識、經濟發展方式、公共安全投入、科技研發、科技人才、科技裝備、公眾防災減災意識的培訓、科技知識培訓、檢驗檢測技術體系、檢測網絡、監測信息傳播、地方預案、安全標準、應急信息通報以及制度體系等是這些案例反映出的現實的科技需求。
2公共危機事件的科技因素
依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分類,界定公共危機事件主要分為以下四類:第一類是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第二類是事故災難。主要包括工礦商貿等企業的各類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第三類是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等。第四類是社會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經濟安全事件和涉外突發事件等。根據四大分類和相關理論,結合16起典型案例分析以及現代社會上公共危機狀況的有關分析評論,尋找每一類公共危機事件中具有的共性的科技因素,如圖1所示。引發不同類型公共危機事件的關鍵科技要素不同,其中引發自然災害的關鍵科技要素是科技思想,表現在管理者要有科技應對自然環境的意識,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引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關鍵科技要素是科學技術培訓體系,不僅針對管理者、災害救援者,還應針對一般公眾特別是農民工和下崗人員等弱勢群體;引發事故災難的關鍵科技要素是知識管理,表現在加強安全技術研發服務以及安全制度、標準、數據庫建設;引發公共安全事件的關鍵科技要素是科學技術應用和管理,表現在要加強科技管理和公眾培訓。與此同時,四類危機事件的案例都體現出對于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加大安全技術研發的需求,體現出監測網絡體系建設的科技需求。因此,公共危機事件的關鍵科技要素歸納為科技水平、知識管理、科技思想、科技培訓和監測體系。
公共危機管理科技支撐體系的理論分析
1科技支撐體系的界定
本文研究的科技支撐體系是在危機管理中能激發公共危機管理活力、強化公共危機管理能力、提高公共危機管理的應對效率、保證危機管理順利進行,將能起此作用的科技要素或條件組成的系統為公共危機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
2公共危機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的內涵
本文提出對公共危機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的定義:公共危機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是源于科技對公共危機的影響作用而建立的,是由科技管理思想、科技培訓體系、科技研發服務體系、檢驗監測體系以及知識管理體系五大要素組成的有機系統,與危機管理的不同核心要素耦合,通過管理組織對公共危機管理發揮支撐作用,即激發公共危機管理活力,強化公共危機管理能力,提高公共危機管理的應對效率,保證危機管理事件順利實行。
公共危機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概念模型
本文構建公共危機科技支撐體系概念模型如圖2所示。
1構建原因
科技對公共危機管理具有巨大的影響作用,科技是導致公共危機發生的原因之一,科技更是應對公共危機管理的重要支撐力量。基于此,我們就能夠構建公共危機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
2構建基礎
公共危機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概念的界定基礎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實踐基礎,即從不同類型的公共危機典型案例中分析科技的影響要素,進而提煉出公共危機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的概念框架;另一個方面是理論分析,建立在已有的相關研究基礎上、建立在科技與科技支撐含義的基礎上,探討公共危機管理科技支撐體系的概念構成。
3功能
關于危機管理的任務,格林認為減少損失是危機管理的主要任務,也就是盡可能控制事態,在危機事件中把損失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在事態失控之后爭取重新控制住;芬克等學者提出有效危機管理應做到轉移和縮減危機的來源、范圍和影響,提高危機初始管理的地位,改進危機沖擊的反應管理完善修復管理以便能迅速有效減少危機損害,重視危機事后的總結與學習。本文在對公共危機發生的人—危機互制規律的論述中,又提出人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危機或減輕危機,可以通過科學技術應用、制度設計、非工程措施等控制危機的發生與發展。因此,可以確定公共危機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是公共危機管理任務完成的關鍵力量,它具有激發公共危機管理活力、強化公共危機管理能力、提高公共危機管理的應對效率作用。
4作用對象
本文以公共危機管理理論的生命周期三階段、危機事件四類型以及中國應急體系建設的核心“一案三制”為作用對象,由此界定公共危機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是針對不同領域、不同生命周期的公共危機事件提供支撐力量,同時體現“一案三制”內包含的科技元素。
5主體
公共危機管理是涉及內容十分廣泛的系統工程,同時在經濟高度發達的社會里,防災減災又成為高度社會化的自主行動,要求政府進行有效的指導管理,實施有效的領導、組織、協調和引導。在面臨公共危機事件時,政府通過采取特殊措施,監測、預防、緩解和處置,從而避免或減輕公眾的生命財產損失,維護和恢復社會正常秩序。對于具體的科技支撐體系而言,則由科技部及其在各區域的各級科技管理部門加以負責,以科技管理部門為主導,整合各類科研機構、企業以及科研人員等多元化主體共同發揮作用,形成公共危機管理的科技支撐體系的主體系統。
6構成
篇6
一、案例教學應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形式
筆者認為,目前所進行的案例教學一般來說還是一種綜合性的課堂教學形式,它是將課堂講授(教師準備案例和對學生分析與報告內容的點評等)、討論、實驗(學生實際操作)和習題(撰寫分析報告)等教學形式相結合的課堂教學形式。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大量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形成需要進行分析的案例內容,在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報告以及討論后要對分析報告的內容和討論的情況進行點評,這些工作都是與課堂講授有關的內容。成本會計學案例分析中有的內容是需要學生進行實際計算與復核(如成本核算案例中的計算與復核),撰寫分析報告,所做工作類似于學生做習題和實驗。學生就案例作分析報告和問答是討論教學形式的運用。而成本會計學案例教學的深化發展應是將課堂教學形式與現場教學形式相結合,在教師的引導下,將學生分為若干組到企業單位實地調查和實習,收集第一手資料,編寫企業單位的成本會計案例和分析報告,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的形式在成本會計學課程的專門實習或學年實習條件下采用比較合適。
二、案例教學應注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成本會計學案例教學一般是在已經學習了一定的成本會計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進行案例教學首先是檢測和鞏固所學知識,然后才是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問題分析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在案例教學的知識檢測和鞏固部分,要求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判斷,通過學生的判斷來檢查學生對有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發現學生對有關概念和方法理解上的偏差或錯誤,從而在教師講解點評時予以及時糾正,加速學生對有關知識點、方法和相互關系的認識。在案例教學第二部分的分析與解決問題中,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和解決問題對策的研究,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分析報告的文字表述和口頭表述的能力以及課件的制作能力。而這種綜合能力的訓練是單一的課堂教學形式所無法實現的。
三、將實務案例與理論研究案例相結合
目前在成本會計學課程的教學中一般采用的是實務案例,即聯系實際編選的有關成本核算和計劃、控制、分析等案例;在有關文獻中談到的理論案例是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反映實務的抽象性案例,這些案例接近于習題,從涉及的成本會計實務內容上看應歸于實務案例。也就是說現有實務案例可分為抽象的(理論性)實務案例和具體的實務案例。在目前的成本會計案例教學中,沒有或較少采用理論研究的案例,即使有,也是放在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撰寫階段。筆者認為,在大學的成本會計學教學中,要想很好地進行研究式教學,就有必要增加理論研究案例的教學內容。理論研究案例是根據課程教學進展情況確定的,如結合成本概念、成本計算方法和成本控制等教學內容的介紹,選擇一些與成本會計基本理論問題相關的研究文獻作為案例發給學生,讓學生對有關問題存在的不同見解進行比較分析,提出自己具有一定創新性的見解。學生可以在理論研究案例分析的基礎上發表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論文,這將大大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素質,把握相關研究的動態,緊跟成本會計學術研究發展的步伐。
從過去的教學情況看,大學本科階段的學生大多對學術研究有較大的興致和欲望,如果教師在案例教學上加以積極引導,是可以提高學生的課程學習價值的。同時在案例教學中增加理論研究案例的內容,也有助于教師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及研究視角的擴展。根據上述認識,在教學案例的編選上可以編輯有關成本會計研究文集,以研究文集中的大量文獻作為理論研究的案例。在理論研究案例的編選上注重收集近期和有重要價值的文獻。
四、編選成本會計學案例要與課程內容、實際工作及互聯網相結合
進行案例教學,必須有好的案例。要有好的案例,教師就應做好案例的編選工作。在有關成本會計學課程的實務案例的編選上,筆者認為,所編選的實務案例應注重與課程教學內容、實際工作和互聯網緊密相結合。
首先,編選的案例要反映成本會計學的教學內容,并聯系前后教學內容。由于案例教學不等同于習題和實驗,因此,結合教學內容編選的實務案例,要能反映學生在所學內容基礎上的判斷能力。例如,在學生學習完成本核算板塊的內容后,教師提供成本核算的案例,讓學生根據所學的成本核算知識和方法,從成本核算的實務案例中找出存在的錯誤和提出修改的意見,使學生加深對學過內容的認識,提高識別和糾正錯誤的能力。
其次,在編選案例時,要注重將實務案例與實際工作密切相結合。與實際工作相聯系的案例應反映企業單位成本會計的實際情況,行業覆蓋面要寬。一般來說,現有實務案例涉及到的行業主要有采掘、電力、化學、冶金、紡織、建材、機械電子和輕工業的成本會計案例,根據新的《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的有關內容,有關案例的編選還可以擴大到農業、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信息傳輸業、軟件及信息技術業、文化業和其他行業。在編選實務案例時,要注意收集現有的文獻資料,同時結合去企業單位參觀、調研,獲得第一手資料,整理間接與直接獲得的資料,形成有特點、有具體數據的文字案例。編選案例時還可與實際企業單位的相關工作人員合作進行,以確保案例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更接地氣。除了編選文字案例外,還可利用到企業單位參觀、調研的機會制作一些視頻案例、語音案例和拍攝一些企業單位生產經營流程和成本管理工作的圖片。文字案例與圖片、視頻、語音形式的案例相結合,在運用中使學生能更為形象和直觀地了解案例單位的實際情況,豐富案例教學內容。由于企業單位的成本信息屬于商業秘密,不對外公開,因此,所編制的實務案例中涉及到的一些具體的成本數據就不可能與案例單位絕對相同,這也是成本會計學案例的一個明顯的特點。
第三,在編選案例時,除了到企業參觀和調研外,還可通過互聯網獲取有關的成本會計信息,特別是有關成本控制的信息。通過互聯網可以獲得有關企業單位成本管理的新聞報道資料和證券市場披露的與成本會計有關的信息,這些報道資料和披露的信息涉及企業面臨的成本危機和應對、企業單位采取的成本管理措施等內容,這些報道和披露信息生動、具體且有一定深度,比較適合作為案例使用。通過互聯網,可以獲得一些知名企業單位成本管理成敗的資料,將這些資料整理成為案例,讓學生分析,對學生充分認識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正確采用成本管理方法是有好處的。通過互聯網還可以獲得一些企業單位成本管理的視頻和圖片資料。在案例的制作中,也可將實地調研資料與互聯網上獲得的資料相結合,形成更有價值的實務案例,充分滿足案例教學的需要。互聯網下的案例教學將是成本會計學課程案例教學的一個值得重視的發展方向。
五、要將事前、事中和事后案例教學組織工作相結合
在成本會計學課程案例教學中,要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教學組織工作,并將這三個方面的工作相結合。在成本會計學課程的教學中,案例教學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的教學內容,安排的教學時間不會太多,因此,教師必須對案例教學的全過程進行精心組織,以保證案例教學能有較高的效率和好的效果。
在事前案例教學組織工作中,教師要整理好文字、圖片和視頻案例、實務與理論研究案例,明確每一個案例使用的目的、確定案例分析、報告和集中交流的程序、時間和內容安排,劃分案例分析的小組并做好分工。在向學生分配案例分析任務時,要闡明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學生復習已講授的有關教學內容,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要求學生有團隊合作和大膽創新的精神。對理論研究案例的分析可以不劃分小組,由每個學生自己進行研究。
事中案例教學的安排,是由各個案例分析小組組織分析和撰寫分析報告,準備好報告的幻燈片(PPT),并由各個小組推出一名代表對本組的案例分析情況向全班同學進行報告,報告后再由其他組的同學根據報告的內容提問,由作報告的同學回答提問,就有關問題交換意見。案例分析中除了分析和解決問題外,還包括類似習題和實驗的計算和復核工作。每次下發的案例有若干個,每個小組都對若干個案例進行分析,但每個小組只對其中的一個案例做分析報告,每個小組報告的分析案例是不同的。這樣,每個小組的成員都有可能對報告的案例分析報告提出討論的問題。對理論研究案例的分析報告,可采用學術報告會的形式,教師可根據學生提交的研究報告安排部分學生進行報告,也可由對有關問題有一定研究興趣的學生自己報名進行報告。
事后的案例教學組織工作,是由教師對學生報告的內容進行點評和總結案例教學實施的情況,檢查案例分析是否實現預定的目的和對案例分析情況進行成績的評定,收集學生對案例教學情況的反饋意見,以便進一步改進與完善案例教學內容以及對有關安排進行必要的調節。通常情況下,對成本核算的案例可以給出比較確定的答案,但對成本核算以外的成本會計內容,可能有多樣性的答案,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決問題的建議。
篇7
關鍵詞:管理會計;案例教學;實踐場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高等院校教育的靈魂和目標,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實現目標的重要措施之一?,F代教學應是一種發展性教學,發展性的教學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在自身發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善于運用自己的智慧、能力、膽識與意志,創造性地進行學習。案例教學作為有利于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告訴學生要自己去思考“應該怎么辦”。案例教學內含著學生和教師的許多創造性因素。為尋求管理會計教學在內容和方法上的重大突破,以促進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目標的實現,我們在2005年實施了《管理會計案例》選修課的教學實踐。讓學生通過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事件去分析:“為什么是這樣的?應該是怎樣的?”使學生置身于工作之前,達到豐富和充實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和綜合能力的目的。
一、實施管理會計案例教學的意義――“身臨其境”的實踐場
案例教學是具有啟發性和實踐性,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的情景式教學方法,也是我國高等院校改革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是體現理論與實踐結合、豐富信息量、拓展學習內容、激發和樹立創新性思維的主要平臺。
(一)把企業搬到課堂,讓課堂成為實踐“管理”的舞臺。由于管理會計具有會計與管理直接結合的特點,使得其預測、決策、計劃、控制等諸功能的實踐活動很難在會計模擬實驗室里進行。而管理會計案例源于工商企業實踐,其豐富的內容及信息量之大,在傳統課程的教學內容中也不易涉及。開設《管理會計案例》課程,使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解剖和總結,提出自己的觀點,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相當于完成了管理會計課程的實習、實踐環節。更主要的是吸引了學生感知企業“會計管理實際”的興趣。通過案例,把一個個抽象信息具體化、實踐化,是構成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環節。例如,在學習“海信財務管理模式”案例的基礎上,有同學主動到網上查找相關案例,不但圓滿完成了老師提出的問題,還利用課堂發言闡述自己的獨到見解、吸納同學的不同意見。學生們感嘆:案例開拓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從中“捕捉”自己的創新意識。分析案例使我們理解了“資本運營”等專業知識的確切含義,我們的看法也得到了展示,我們有參與企業管理的感覺。
(二)學生必須參與案例教學的整個過程,把自己視同企業的一員。學生的參與度對案例教學的有效性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我們要求學生:必須要參與到案例教學中去,勇于發言,認真、廣泛閱讀、搜集相關資料,積極思考問題,視同自己就是企業管理的一員,否則學習該課程的收獲不會很大。我們以首次開班學生(2002級學生在2005年上半年開課)積極踴躍選修該課(選修率95%),強烈的主動參與意識為“學習案例”,使后續班級的同學清楚應該怎樣學好案例課程,打消了一些學生“畏懼、懶惰”的心理,“預防”效果還是不錯的。同時,要求老師要盡力讓學生清楚:在案例教學的課堂上,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參與者,都是受到尊重和關注的。
學生們經過剖析教學案例――自找案例或搜集資料――探究分析――提出個人觀點――課堂發言的過程,大大激發了求知欲和學習主動性。學生在對案例的分析、類比中發現難點、疑點,易于激發其創造性思維的發揮。創造才能是學生個人的求知欲、進取心和首創精神、意志力與自我實現決心的體現。案例教學對培養學生洞察發現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非常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幾年的案例教學證明,大多數同學能做到積極思考、主動發言,有些同學參與熱情非常高。在每一學期、每一教學班的案例教學中都有不少“獨到見解、勇于發言”的學生出現。
二、案例教學實施效果
(一)學生反饋:理論與實踐結合,知識與技能并重。感覺到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的感覺它。感覺只是解決現象問題,理解才是解決本質問題?!豆芾頃嫲咐氛n程的開設,一方面是應學生們的呼聲;另一方面也是我們借此了解學生掌握管理會計理論知識和相關專業知識、提高理解和分析問題能力的措施。課程開設的效果如何,唯有傾聽學生們的心聲。于是我們在2005年6月召開了首次開班《管理會計案例課程》學生的研討會(至今已開類似反饋會議有3次),廣泛征求學生們的意見。同學們的意見和建議對我們這門課程的建設和提高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同學們普遍反映案例課程的開設對于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拓展和提高獨立思考問能力,豐富、充實所學知識是很有好處的,使自己增加了知識量,開闊了視野,提高了知識的運用能力。學生們認為:
1、案例課程的學習使所學前期課程的相關知識變得“活起來”了,有助于理解相關課程的系統性。(1)由于這門課程是在學習了財務會計、成本管理會計課程和相關學科課程的基礎上開設的,可以使我們所掌握的理論運用到實際分析中,進而鞏固、完善、補充我們的知識體系。在對問題的分析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新問題,這就引導我們去思考、解決新問題,從而使我們有理論在分析中得到驗證和論證的感覺;(2)企業管理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生存狀況,而管理會計又是企業管理的重要構成內容,作為以會計為主修專業的我們,通過案例課學習可以對企業管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理解,為畢業后更快地融入到工作中打下基礎。
2、增強實踐能力,豐富、充實所學知識。我們平時學到的都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理論與實踐是有一定差距的。通過案例課的學習,可以使我們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實際案例,能接觸到一些書本上沒有的東西,豐富了知識,開拓了眼界,使我們這些平時不太可能接觸到企業管理的學生也有了實踐練兵的機會。
3、案例教學具有發散性。案例教學的發散性特點是一個問題可能有多個答案,這就培養了我們的創新意識,對走向社會也有好處。形式活潑,不同于課上那些一成不變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理解了管理會計“實務”的含義和“管理”的內涵;而且課堂上大家暢所欲言,開拓了思路,讓我們學會了從不同角度解答、解決問題。
4、使我們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由于老師采取課堂講解、同時激勵同學發言,課下小組討論、同學們準備書面發言材料,課上小組代表反饋討論情況等授課方式,既鍛煉了同學們的語言表述能力,又增強了文字表達能力,還使一些平時不敢上臺發言的同學有了上臺發言的勇氣,培養了“講演”的勇氣和技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利于發現自己、找到自己、成就自己,大大增強了自信心;老師鼓勵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提出自己的見解,這無形之中就提高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同時老師能隨時補充一些新鮮案例,使同學們能夠了解到一些前沿知識。
5、不足、意見和建議。雖然老師盡量激發同學發言,但由于課堂時間所限,并不是每個想發言的同學都有機會發言;同時,有些同學對于課堂發言的意識還不太強,發言不夠踴躍。對于期末考試:我們的興趣不在期末考試,而是在平時,應加大平時成績的比例,我們認為5∶5比較合適,且應開卷考試(原閉卷考試是在規定時間內對老師所出題目任選寫論文的方式);由于相關知識的缺乏,對課后一些思考題有時不太理解,希望老師講的多一些,實際的東西多講一些。
(二)改正措施。于2007年開始,我們在一些班級進行了開卷考試的試驗,效果不錯。在2009年下半年,所有上《管理會計案例》課程的班級都實行了開卷考試:給出多個案例,由學生任選其二,寫出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可查閱日常積累的資料。這次考試結果,每個班都涌現出了不少積極地答卷,他們的共性是:獨立思維問題能力強,平時發言積極踴躍,日常閱讀、涉獵文獻廣泛。開卷考試給老師的感覺是:學生不是“被考試”,而是“去考試”,心態是主動的、積極的。
(三)教師職責轉換和角色定位,有利于學生能力點的訓練。傳統課堂教學側重于知識點、操作點的傳授,缺乏對學生能力點的訓練。而案例教學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對每一案例都要進行深入分析解剖,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學生專業判斷能力的培養。課堂上的引領、分析點評;課下的答疑解惑,對老師都極富挑戰性。我們要求任課老師要加強對案例分析深度和廣度的把握,利用教研室活動時間及時切磋和溝通。當然,教師在案例課教學過程中也升華了自己的專業素養。正確認識案例教學的教師職責和角色定位,是決定案例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案例教學考量著老師作為集組織者和領導者于一身的“導演”能力,而“導演”水平的高低影響著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專業判斷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教師應發揮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1、控制能力。控制好案例教學的方方面面。教師應把案例涉及的理論知識和制度規范在對案例內容的簡解和分析中作為重點,并作為學生課下閱讀的內容。教師對問題分析的畫龍點睛、討論時間的把握、對學生點評的恰到好處等等,都考量著教師的控制能力。
2、引導、協助。教師通過對案例所涉及內容之間內在聯系的分析,給學生一個明朗、簡要的框架,引導學生進入案例事件的情景之中,對案例分析提出切中要害和關鍵性的問題,以利于學生理清思路。教師對學生的關鍵性觀點和涉及的相關議題要在課堂及時歸納總結,引導出與案例討論題相關的論題,把討論引導到案例討論目標上來,幫助學生將自己的觀點建立在更加扎實的基礎上。如,對“你如何理解利潤會流失在每個管理環節”這一思考題,要求學生通過所學專業知識及已有的實習經歷舉例說明。
3、擔當顧問。教師要善于組織和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經驗,增加他們欠缺、尚不完整而又必要的感性認識。對案例涉及內容給予恰當地補充,對難點、要點及時提醒關注,對學生提出的觀點予以歸納分類,幫助學生更清晰地認識案例中的疑難問題。如通過“美國次貸危機”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危機產生的原因,使同學們加深對“產生背景”這一問題根源的認識。
4、做好“旁觀”。教師將自身置于討論的配角,盡可能讓學生去發言、去做出決定。教師的分析與總結,應基于對本質進行抽象和概括,使學生在對實際案例分析的基礎上又有對理論認識的提高。
我們把教師應發揮的以上作用同時作為講授《管理會計案例》課程的基本規范,且在任課教師團隊的廣泛交流與溝通中達成以下共識: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互動式教學”的精髓完整地體現在案例教學中;任課團隊成員應遵守:嚴格按《管理會計案例》教學大綱執行教學計劃,補充的案例應該鮮活,具有時代感,并滿足案例教學與實踐、理論的密切結合;分析點評深刻、到位,使學生借助老師對案例的分析點評,得到舉一反三的訓練和收獲。
三、注重案例教材的建設與完善
社會環境的變化導致企業組織的變化,企業組織的變化又會引起管理會計實務發生變化。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和管理會計學科新領域的研究動向,《管理會計案例》課程也應與時俱進。為保證自編案例教材的質量,我們要求案例選擇盡量體現真實性、完整性、時空性、典型性、相關性特征,以清晰地案例資料讓學生深入地理解實際。針對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的動態特性,我們堅持案例選題的建設和完善。在實施案例教學的六年期間,對2004年編寫的管理會計案例教材于2006年、2009年進行了兩次修訂,現在的案例教學和教材建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規范教學大綱。教材規定了教學內容,是教師授課取材之源,也是學生求知復習之本。我們對老師案例整理、撰寫的基本要求是:問題明確、邏輯清楚、體例規范。每一案例由案例資料、分析點評、問題思考三個要素內容構成。要求老師對思考問題的設計注重引導性和啟發性。教學大綱規定了教學目的與要求、案例內容、問題思考三大內容,并列示了必講案例和輔助案例(因課時所限),同時注明老師可以根據自己講授案例課的進度和需要增添2~3個新案例或簡講原教材案例,但學生就教材的每一案例所提出的問題老師必須無條件的給予答復。
(二)教學內容推陳出新,增添代表案例。任何事物都是在動態中發展的,《管理會計案例》課程的教學內容也需要我們與時俱進,必須不斷地進行建設。我們對第一版的23個案例增加到了28個,其中更新了13個案例。案例內容涉及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全面預算、日常經營管理決策、投資決策、資本運營、企業會計信息化、作業成本計算及金融危機案例等。豐富、更新了海信集團、企業并購等案例;新增了世界金融風暴――美國金融危機、格力空調等案例。案例內容的不斷豐富,使學生的實踐內容又有了新的提升,使學生們進一步加深了對實際工作中現代管理會計的理性和感性認識。同學們感到學習案例課程絕不是對先修課程《管理會計》某些技術方法的簡單操作,而是如同親臨實踐的“嘗試身手”,感受著自己置身于案例之中的興趣。
篇8
自20世紀起,美國通用公司火災、鋼鐵、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促使國外的很多學者開始關注各領域的風險,并不斷地完善風險管理的理論體系。相比之下,我國對于風險管理的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以前基本屬于空白。之后隨著保險業的重新開辦,我國學術界逐步對這一領域展開了深入的研究。但很多高校近年來才開始在應用經濟學專業開辦這門課程,教學經驗積累較少,很多教師對課程的認識不足,更多將注意力放在理論和數理知識上,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深奧,難以理解,因而要系統梳理對《風險管理》課程教學的認識。在教學中,首先要明確《風險管理》這門課程的定位。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風險管理與企業經營、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簡言之,風險管理的實用性非常高,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應對經濟發展浪潮中的各種風險,也能幫助人們處理日常生活中譬如疾病、銀行賬戶被盜等等各種意外。體現在教學中,就是如果僅僅將風險管理定位在純理論的講述,顯得很有局限性。特別是對于經濟類專業的學生來說,明白“如何使用”更加重要。其次,要轉變教學理念,不再拘泥于單純的“教”,而是加入更多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各種實踐教學方式的鍛煉,將這些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具體,讓學生對風險識別、風險控制、風險的財務處理等各種方式方法可以深入理解、靈活運用,真正掌握風險管理的精髓。
二、對實踐教學方式的思考
1.更新教學資料,提升時效性。
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精神和物質享受,但同時,很多新的風險比如信息泄露、金融風險等也不斷涌現。地震、洪水等傳統風險的損失幅度也隨著人們物質財富的增加而不斷上升。當然人類應對風險的方法也隨著計算機技術等的發展不斷擴充。因而縱觀國內外,風險管理的理論體系隨著時代的變化正在不斷發展和完善。這就與實際的教學產生了一定的沖突,因為教材的編寫通常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教材的選用都將面臨局限性,很多新的風險管控方法和發展趨勢在教材當中很難反映出來,案例選用也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因而在教學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接觸、掌握更多最新最前沿的知識,需要不斷通過各種途徑擴充和更新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例如查看實時更新的媒體資料、翻閱最新的學術著作,關注風險管理領域內的動態、動向,保證知識體系可以持續更新,緊跟理論界和實務界的步伐。
2.理論結合實例,增強趣味性。
風險管理理論體系涵蓋對風險的識別、衡量、評價、處理等幾個流程,各個環節都包含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和方法,其中有些內容又很容易混淆,例如風險的識別和感知,控制型和財務型的風險處理手段等,而每種方法都有其適用的場合和優勢,增加了學習難度,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感到枯燥和死板。因而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些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教學的效果,必須通過大量的案例讓風險管理的各個環節更加生動和形象。例如在對應的章節,加入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雷曼兄弟破產、摩托羅拉、三鹿集團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讓學生從風險的識別開始,分析風險管理的各環節,評價各種風險管理措施的使用。一方面這些案例離學生的生活并不遙遠,甚至很多案例在學生身邊就有發生,另外一方面,案例可以通過視頻資料、數據圖示、新聞報道等多種方式呈現出來,較好地將多媒體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結合,相輔相成,改變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思路,增加學生的接受程度。將嚴肅刻板的理論知識轉化成通俗易懂的案例,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此外,教學工作也可延伸在課堂之外,例如定期舉辦風險管理沙龍,選取當下比較典型的案例,比如MERS、臺風“燦鴻”等,采用討論、辯論等多種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發表不同的觀點,暢所欲言,擦出更多的思維火花。也可定期舉辦風險管理案例分析大賽,比賽過程中設計搶答比拼、小組參與、作品展示等多樣化的環節,設置各種不同的獎項,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榮譽感。通過這樣一些競技比賽的方式,一方面鍛煉學生全面考慮問題、設計表達作品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提升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為學生將來參與企業風險管理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3.增加互動環節,提高參與性。
篇9
【關鍵詞】 審計教學;案例分析;案例選用
一、引言
審計是會計學本科高年級開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必修課,現在常用的審計教材一般以注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的審計為背景進行編寫,在學習審計課程前,要求學生須對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現代公司的組織形式、運作方法及監管和資本市場的基礎知識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學習以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編寫的教材時,對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審計課程本身自成體系,有自己的一套系統的概念和方法,而審計的許多概念比較抽象,在很多情況下,審計術語和一般的語義有所不同,即一些常見的詞語在審計學中可能有自己的特定含義。正因為以上諸多原因,在審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認為課程難教,學生則普遍反映概念抽象、枯燥無味,難以理解課程內容,有些學生還會因此失去對學習審計的興趣,為了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在審計教學中大量引入案例,進行分析,會起到較好的作用。
案例研究的教學方法最早起源于19世紀70年代,它最初被應用于法律和醫學的教學中。在20世紀20年代以后,也開始被廣泛應用于工商管理的教學中,并很快被引入到會計教學中。我國現代意義上的會計教學起步較晚(審計教學更加滯后),因此談不上會計教學研究。但在近年間,隨著會計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入以及一些先進教學理念被教師普遍接受和運用,針對如何在會計教學中運用案例研究也有較多的討論,并有大量的文章散見于各種會計類期刊上,但大部分文章一方面缺乏理論上的深度;另一方面又多是泛泛而談,對教師的教學實踐缺乏指導意義。因此,本文擬結合教學實踐,對案例研究在審計教學中的運用及一些理論問題作一探討。
二、大型案例分析課和小型引導性案例分析的結合
在審計教學有關案例研究的問題上,教師怎樣把大型案例分析和小型引導性案例分析結合起來使用,是案例研究教學的核心問題。
某些具有深遠影響的審計案例的發生,常常會對審計的發展,甚至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比如,羅賓斯藥材公司事件的發生,使得美國開始建立完善的審計準則,并促使有關方面開始思考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和被審計單位會計責任的劃分,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也開始被廣泛關注。同時,通過修訂審計準則把應收賬款的函證和存貨監盤確定為注冊會計師在審計中必須進行的程序(特別是對于制造類工業企業),認為二者是獲得可靠審計證據的有效方法。可以看出,這個案例涉及到審計中的許多核心問題,從課程的角度來看,包含了許多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顯然,諸如此類的經典案例,教師應該不惜時間盡量使學生充分了解。教師可以通過安排大型案例分析課的形式和學生共同討論。在大型案例分析課中,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在課堂中盡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具體來說,可事先告訴學生將要分析的案例,要求學生通過書籍或者網絡查找相關的案例內容及背景知識,教師可以預先設計若干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尋找相關資料,并鼓勵學生自己去尋找問題,并得出答案。因為此類大型案例分析課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教學過程,教師應該把案例分析的主導權交給學生,只做引導性的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激勵,必要時,可以把學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現作為期末成績考核的一部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許多審計案例(特別是經典案例)已經被反復研究過,而研究的結果也可能已經被放在網絡上,在網絡運用日益普遍的今天,學生可能會直接運用別人的研究成果而不去做深入的思考,使課程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師一定要想辦法激勵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進行思考??紤]到大型案例分析課因為內容復雜,對學生各方面的要求較高,特別是需要一定的審計專業知識,所以應安排在學期的中后期進行。同時,除了上文提到的羅賓斯藥材公司外,美國的安然、意大利的帕瑪拉特、我國的銀廣夏、紅光實業等公司都是可供教師選擇的大型案例分析的素材。在教學中,一個大型的案例分析,如能輔以最近發生的相似事件,會使學生有更深的感觸,效果也會更好。
和大型的案例分析課相對應的是在講授課程中為使學生更好理解、接受相關知識而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帶有引導色彩的小型案例分析,這類案例實際上類似于在傳統的事例教育方式中采用的事例。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具體的事例往往比大段大段的說教更具有解釋的力量,符合事實的例子更能使復雜的道理不僅不言自明,而且無可辯駁,這對于有大量抽象概念組成的審計教學課程特別適用。但和其它課程教師需要編寫虛擬事例不同,因為審計本身有大量可供教師選擇的真實背景的案例(幾乎每一個審計準則和每一個審計概念背后都隱藏著一系列鮮活的故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盡可能提供有真實背景的案例分析來說明問題,這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講授審計報告的不同意見類型時,可以不采用一般教材為了說明問題而編寫的虛擬事例,而直接采用當年或者往年的注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實際出具的審計報告來講授。顯然,后者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能使其認識到現在正在學習的內容是外部世界正在發生的,對未來的工作是有價值的,這會提高學生對審計課程講授內容的認同度和學習的積極性。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是近來頗為流行,并受到廣泛重視和普遍好評的一種教學理論。在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中,強調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相對于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參與是一種高級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的內容一般和真實的世界更加接近。因此,能大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僅僅理解和接受書本概念的能力。而且,能通過學習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個知識體系對學生更加有用,在上文提到的大型案例分析課在實質上就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提倡的一種“高級學習方式”。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大體上是正確的,但它所推崇的高級學習方法,雖然確實能極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無疑在一些情況下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效率,如果過于大量的使用,還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系統掌握。同時,它可能還忽略了程度不同的學生的差異,再考慮到學生長期形成的學習習慣及教師的授課習慣,在有些學科的教學中過多地運用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選擇。由于審計知識體系本身有極強的系統性,同時,教學時間一般安排在一個學期內(約64個教學課時),再考慮到學習審計的學生一般為本科高年級學生,應該有比較明確的學習目的,而大部分審計課教師都來源于會計或相近專業,沒有經過專門的教育學理論方面的深層次培訓、學習,一般青年教師還缺乏教學實踐,對一些新的教學方法的技巧也有一個學習的過程。所以,在審計教學中,應以教師講授為主,在教師的授課中要大量運用鮮活的案例分析以彌補學生參與的不足,同時適當安排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型案例分析課,以每學期三到四次為佳,這樣有可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如果客觀條件允許,比如,班級規模較小,學生以前大量接觸過案例研究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的整體程度較高,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較強的參與意識,同時,教學時間比較充裕,教師又有這方面的能力可以考慮選擇增加大型案例分析課的次數。
三、案例分析教學中還應該注意的其他問題
除了在教學中采用大型案例分析課和小型引導性案例分析的結合外,通過教學實踐,在案例分析教學中還應該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一)單案例分析與多案例分析的結合
單案例分析是指教師在講授課程中只使用一個案例分析來說明問題,而多案例分析是指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多個案例分析來說明或者講解教學中的問題。顯然,多案例分析比單案例分析有更強的說服力。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采用多案例分析,當然,要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案例作為主線,在主要案例分析完成后,提出其他相似案例作為補充,也可以把其他相似案例留給學生作為課后作業進行分析。
(二)國內外案例的結合
我國開展現代意義上的審計,特別是注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審計的歷史非常短,還不到20年的時間。而世界上審計最發達的美國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指注冊會計師審計上市公司),積累了大量的案例,一些案例的影響在審計史上可以說非常深遠。許多教師喜歡在課堂上運用美國發生的案例來說明問題,考慮到審計技術本身的相似性(實際上現代學習和運用的審計方法主要也是來源于美國),在講課時運用國外發生的案例來說明問題并無不妥,但由于我國和國外在歷史文化、社會背景及政治法律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許多國內的審計案例都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而且,隨著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不斷發展,可供選擇的審計案例也日漸豐富,考慮到學生將來的工作環境及學生在課堂上的接受能力,在教學中應采用以國內的案例為主,以國外的案例為輔的方法。當然,教師應該通過親手編寫案例及收集、整理、修改別人的成功案例的方法,逐漸建立起自己的案例庫,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教學中進行充分的選擇。
(三)審計案例和其他案例或事件的結合
審計案例的時效性并不強,為了加強學生在學習中的現實感,除了在教學中及時引進一些最新發生的審計案例外,教師還可以考慮在教學中適當引進,雖然表面看起來和審計教學的聯系不是特別密切,但是能引起學生對所學課程思考的一些社會經濟現象的案例或者專題進行講授與討論。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當前的金融危機進行適當的介紹,要使學生思考它會給審計帶來的影響,可以引導性地向學生提出諸如審計風險是否加大,由于客戶減少,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競爭可能加劇,會不會削弱審計的獨立性,如果會,又應該怎樣防范等問題(這些問題可以采用現場提問的方式,也可以把它們留作學生課后思考的問題)。這樣做,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引言型案例和分析問題案例的區別
教師在選擇審計案例時應該注意到引言型的案例和分析問題的案例的區別,引言型的案例要有趣味性或者震撼性,或者教師選擇學生熟悉的場景和事件,但以不同常規的結論以引起學生的重視或者興趣,目的是為開展下一步的教學奠定基礎,即把學生快速引入到教學的場景中區,而后者是為了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相關的概念和解決具體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引入的,在強調一定的趣味性或者震撼性外,更應該注重其實質意義。
(五)避免把案例僅僅當做故事講
一些審計案例有極強的故事色彩,無疑,以這樣的案例作為教學的素材,能極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但教師還應該清醒地意識到,案例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方法,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案例的了解、分析與學習,能系統掌握相關的知識,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不應該為了案例才上案例課,更不應該把案例課上成故事課,如果教師在上課時發現學生過分關注案例本身的故事性,而忽略對案例揭示內涵的理解,一定要及時進行引導,不能使學生過分沉迷于案例,否則會產生學生在上完課后,除了記住教師在課堂上講過的幾個引導情緒的笑話外,什么也沒有得到的后果。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74-81.
[2] 薛國鳳,王亞暉.當代西方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評析[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3(1):18-23.
篇10
關鍵詞:教學模式;網絡環境;經濟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8-0258-02
一、網絡環境下經濟學教學過程的新變化
在信息時代,網絡已經成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為經濟學教學提供兩個方面的便利條件。一方面,網絡資源能夠為師生提供越來越豐富的教學補充資源;另一方面,網絡已經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或工具。教學中網絡的植入,將會直接作用于教學程序、策略、內容和評價等要素上,從而引起教學模式的變化和創新。隨著越來越多教師把網絡引入教學過程,網絡事實上已成為除課堂以外的最重要的教學平臺。
把網絡平臺引入教學過程后,相比于傳統教學活動,教學過程包含了四個因素:教師、學生、網絡教學材料、網絡學習環境。這就使得網絡環境下的教學過程具有以下鮮明的特點:(1)教學雙方的時空都得到了拓展。傳統的單一課堂教學沒法給予教學雙方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使教與學的積極性和個性都無法得到應有的發揮。網絡引入教學活動后就突破了這種局限,使異步教學成為可能。(2)教學資源浩瀚,教師可隨時調用多媒體交互式教材。(3)網絡學習環境成為虛擬的空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人士的幫助,并且能自主管理其學習過程。這些特點是網絡環境下的教學過程所特有的,我們可以從這些變化特點中尋求到突破傳統教學的新的教學模式。
《經濟學原理》是為非經濟管理類專業設置的必修或選修課程,是經濟學的入門課程。課程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了解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沿革、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目的是向學生介紹現代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構架和分析邏輯,并使學生能夠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觀察、分析和解釋現實生活中簡單和典型的經濟現象和問題。課程系統性強,理論抽象,每個章節內容容量很大,但教學時數一般僅有54學時。時間緊任務重與學生在短期內必需消化吸收之間、在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養成之間都形成了矛盾。把網絡應用于課程教學,并基于此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是有可能化解這些矛盾,有效達到教學的目標的。
二、基于網絡平臺的經濟學原理教學創新模式
根據網絡環境中教學過程的教學組織形式和學生學習過程管理的主動性,在網絡平臺下,經濟學原理課程教學可以考慮構建開放討論、案例分析、問題發現和協作探究等教學模式。
(一)開放式討論模式
開放式討論是相對于課堂討論而言的,依托網絡平臺,它既可以是課堂討論的延續,也可以是純粹的網絡討論。無論是哪一種形式,它的載體都是網絡。
指導思想或目標:突破課堂教學對教學時空的限制,把課前預習、課后鞏固,甚至課中重難點問題延伸到網絡上,以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討論交流為主的方式來學習知識、理解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教學主要程序:設置主題―提出要求―討論(同步或異步)―指導或引導―總結。
開放討論有同步討論和異步討論兩種方式。同步討論主要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小組討論。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網絡平臺資源主要起著教學輔助手段的功能。異步討論是在課堂外展開的,特別適合重要章節或重難點的教學,這類問題往往受制于課時限制,無法在課中充分展開,在網絡平臺上推動異步討論就能克服這種局限。在課外網絡平臺上,先由教師圍繞主題設定討論的初始問題,并在BBS系統中建立主題討論組;然后學生參與到某一討論組,進行討論或發言。討論期限也由教師設定;教師定期對網上的言論進行檢查和評價,并提出一些新的問題供深入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表現適時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
教學策略及學習材料的要求:第一,確定所要討論交流的主題,這些主題應是對教學重點內容的認識,或有助于找到解決這一主題的合理對策;第二,對討論的整個過程,如規定討論的要求,如何分配討論時間、確定時限,可能出現的結果,怎樣進行總結等一系列問題,預先進行設計與考慮;第三,精選經濟學網站,選擇合適網絡資源;提供網絡CAI課件。
(二)案例分析模式
案例分析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對現實問題和某一特定事實進行交互式探索的過程,可以鍛煉學生在某些約束條件下,運用知識對問題做出關聯性的分析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模式。
指導思想或目標:從案例的應用和研析中獲得解決問題的理論思維或具體方法。
教學主要程序:案例教學目標闡述―案例呈現―設置問題―討論分析。
網絡平臺上有大量鮮活的案例可供經濟學教學參考,選擇教學案例的基本原則在于案例的真實性和典型性,以及時效性和針對性。比如,金融危機發生后,中美兩國對經濟運行調控政策的背景、導向,調控政策的內容和主要手段等在各大門戶網站中都有網絡資料集成,它們可以成為IS―LM模型非均衡調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果等宏觀經濟理論內容最直接的案例教學的現成素材。
經濟案例往往可用于不同內容主題的教學,這就要求在教學程序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提取學習信息,做到有的放矢。教師可在課前為所選案例布置幾個題目給學生預習,上課時先檢查預習效果,并針對學生預習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講解,然后就可以進入案例分析,由淺入深,切入正題,以引導學生對主要問題集中進行思考和討論。
由于經濟學的案例分析通常沒有標準答案,教師的作用只是引導學生參與討論,鼓勵必要的爭論和創新觀點,讓學生在分析和討論中逐步形成看法和結論。因此教師應在案例討論后做總結性發言,重點評價案例討論的思路是否正確,分析方法是否得當,解決問題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等。
教學策略及學習材料的要求:第一,要集成在網絡上的案例庫;第二,集成網絡上對案例的相關評論;第三,引導訪問一些資源網站;第四,要提供相對的案例,并進行相應分析。
(三)問題發現模式
通過以問題為中心、由某些內容主題來組織教學,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
指導思想或目標: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形成學習能力。
教學主要程序:創設情境、確定問題―收集信息、自主學習―協作交流―分析信息、構建答案―答案展示、效果評價。
問題發現模式一定要以問題作為學習的起點,問題從實際中抽象,既可以是一個經濟理論上的爭鳴問題,也可以是經濟現實問題,如金融危機。學生從中可選擇一個問題作為探索主題,并圍繞主題結合課程學習展開研究。比如,從2008年中國沿海地區出口加工型小企業倒閉風潮的實際中可抽象出有效需求的決定、四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決定、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均衡、宏觀經濟政策的應用等等探索主題,由學生圍繞某個主題再去探詢問題之所在。問題發現模式可以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使學生學會用批判性、建設性的方式討論觀點與建議,并學會如何運用不斷掌握的技能和知識,而不是復述教科書內容。因而它更有利于能力素質的養成。
教學策略及學習材料的要求:第一,要合理創設問題情境;第二,要提供有關的信息材料;第三,要提供解決問題的一些提示。
教學策略實施的關鍵步驟:首先,從網絡平臺上呈現教學大綱以確定學習內容,明確學習目的,了解學習要求;其次,選擇網絡學習路徑,尋找相關學習信息;然后發現問題,針對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最后,進行學習小結,歸納總結。
(四)協作探究模式
協作探究是一種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進行學習和活動的策略。學習者在協作探究活動中,個體之間通過對話、商討、爭論等形式對問題進行論證,并將探索、發現的信息和學習材料與其他成員共享,由此獲得達到學習目標的最佳途徑,同時發展個體的思維能力、協作能力。
指導思想或目標:以小組的形式調動、利用網絡平臺資源去共同完成某一學習任務。
協作探究模式的一般程序是:明確任務和學習目標―成員分組或結隊―學生進行作業―教師總結性評價。
這種教學模式關鍵的操作點是,要求協作組成員必須一起參與討論、設計進程計劃,共同使用資源、共同遵守相關原則等,以使協作組中每位成員都有參與感,并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潛能。同時,要明確每個成員的任務和職責,解決將各個成員的工作、學習結果統一成一個有機整體的問題。但要允許成員個人根據協作組對自己提出的要求,設計個人學習的目標、程序和方法等。
教學策略及學習材料的要求:第一,要設立適合的、有待解決的問題;第二,要提供大量的與問題相關的信息資源;第三,提供各種交互工具(經濟論壇、BBS、精品課程網站、應用軟件等)。
在協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參與交互過程,并對整個過程進行監督調節。要不斷根據學生交流及提交內容評價各個小組的進展情況,評價各個成員的貢獻,同時也可以鼓勵小組和個人不斷進行自我評價或相互評價。
上述基于網絡環境的創新性教學模式各具特點,其具體運用取決于教學內容、學生情況和一定的教學目的。在經濟學課程的教學中,只有針對課程及教學對象的特點,優化選擇教學模式并合理搭配,才能優勢互補,從而實現培養學生素質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雷.經濟學專業創新性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5):46-48.
- 上一篇:科學的相關知識
- 下一篇:農村公路工程竣工驗收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