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首貸戶的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12-09 11:14:57
導語:小微企業首貸戶的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持續改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提高小微企業貸款覆蓋面,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積極推進小微企業“首貸戶”工作,推動小微金融服務從“增量擴面”向“擴面增量”轉變。本文基于“首貸戶”的工作實踐和實地調研結果,指出“首貸戶”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并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建議,為進一步改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微金融;首貸戶;浙江實踐
2020年以來,受肺炎疫情影響,小微企業的生存環境惡化,部分基本面良好、原本正常經營的企業出現流動性困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出現新的情況。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讓中小微企業貸款可獲得性明顯提高。中國人民銀行歷來高度重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2018年聯合其他部委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多措并舉加大小微企業支持力度。2020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推出3000億元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1.5萬億元復工復產再貸款再貼現,并創新推出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和延期還本工具兩個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助力小微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在金融支持過程中,大型商業銀行從信貸額度、利率定價、考核激勵等多方面入手,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力度明顯加大,但是“壘小戶”“多頭授信”等問題顯現。例如,國有銀行通過低價方式爭搶中小銀行的有抵押資產、經營穩健的存量優質客戶,導致頻頻出現“客戶搬家”的情況。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壘小戶”現象使得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面上數據光鮮,而貸款的覆蓋面和可獲得性仍有待提升。此外,“壘小戶”還可能帶來金融風險隱患。例如,部分中小銀行為留住客戶放松信貸審批標準,降低準入門檻,可能導致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上升;而部分小微企業可能將超過實際需求的貸款用于購買理財產品進行套利,導致貸款資金沒有真正流入實體經濟。
一、小微企業“首貸戶”的實踐
為提高小微企業貸款覆蓋面和可獲得性,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大力推進“首貸戶”(指在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中沒有貸款記錄的企業客戶)工作。從2019年底開始,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組織全省人民銀行系統和金融機構實施“首貸戶”拓展專項行動,從夯基礎、抓考核、優機制、筑平臺四個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推動小微金融服務從“增量擴面”向“擴面增量”轉變。(一)建立浙江省首貸戶統計監測體系。在明確首貸戶概念的基礎上,制定首貸戶統計規范,依托“央行浙江數字化平臺”,實現“全量采數、自動匹配”,并與人行征信系統、工商企業名錄庫數據等進行多維比對匹配,確保首貸戶統計監測數據真實、準確。(二)強化激勵約束措施。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制定出臺《小微企業首貸考核辦法》,從小微企業首貸戶數和首貸金額兩個方面建立指標體系,按月監測、按季通報、按年考核,將金融機構年度考核結果納入央行評價考核體系,與貨幣政策工具、金融市場工具使用掛鉤,強化激勵約束。(三)推動形成“敢貸、能貸、愿貸”的首貸機制。針對金融機構對無貸戶“懼貸、慎貸”等問題,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以“三張清單”為抓手(基層行審批權限的“授權清單”,貸款授信辦理條件、時限、所需材料的“授信清單”,以及信貸工作人員“盡職免責清單”),健全首貸服務機制。目前,全省各級金融機構均已建立“三張清單”并向社會公示“授權清單”和“授信清單”。(四)緩解首貸中的信息不對稱難題。完善浙江省企業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將省級有關部門提供的重點企業融資需求定向推送至金融機構,并推動政府各類公用信息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截至2020年6月末已累計采集市場監管、稅務等10余個部門的1.5億條信息,涉及企業243余萬戶,提供查詢82萬余次。同時,切實做好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破解制約首貸拓展中的抵質押難題。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浙江首貸戶拓展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取得了初步成效。2020年1-6月,全省新增小微企業首貸戶數為4.7萬戶,占全部小微企業6月末存量戶數的16.5%;發放小微企業首貸戶貸款1469億元,占全部小微企業貸款發放金額的8.1%;兩項比重比一季度分別提高5.7和1.1個百分點。
二、“首貸戶”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困難
為詳細了解“首貸戶”推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困難,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選取了一個縣開展典型調查,以解剖麻雀方式進行深入分析。根據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提供的小微企業名單,采取分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400家無貸戶小微企業,組織銀行機構開展一對一上門走訪對接,詳細記錄相關情況。調查結果顯示,400戶樣本企業中69戶無貸款資格、239戶無貸款需求、其余92戶有需求但由于各種因素目前未能得到信貸支持。(一)無貸款資格。該類樣本企業占比17.25%。主要包括:一是非法人企業,企業性質為分部或分公司,無對外融資權限;二是企業已倒閉關停,但還存在市場監管部門系統中。(二)無貸款需求。該類樣本企業占比59.75%。主要包括:一是自有資金充足,暫時不需要貸款支持;二是已通過小微企業主個人經營性貸款滿足,由于企業規模小,融資需求也相對較小,當前個人經營性貸款辦理更加便捷,企業主不愿通過企業名義進行融資。(三)有需求但未獲得貸款支持。該類樣本企業占比23%。主要有七大類原因:一是抵押擔保不足,未獲得銀行貸款準入,是造成企業首貸難的主要因素;二是企業產權不明晰,主要以村級集體企業為主,商業銀行認為風險較大,未予以貸款準入;三是涉及案件訴訟,商業銀行基于風險因素考慮未予以信貸支持;四是征信存在瑕疵,小微企業主的個人貸款多次逾期或信用卡逾期,未獲銀行信貸準入;五是屬于授信審慎、退出或禁入行業,主要涉及房地產以及部分落后產能等行業;六是新注冊企業,企業成立時間不足1個月,商業銀行無法開展相應的評估;七是空殼公司,該類企業由于無實際經營,缺乏現金流,無法獲得貸款準入。上述調研結果是基于某一個縣的抽樣調查,各類情況的占比與其他地區可能有所差別,但其揭示的問題仍有助于管中窺豹。
三、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首貸戶”服務的建議
(一)強化部門間信息整合和提煉,進一步提高對有效無貸戶的識別。市場監管部門擁有當地注冊企業的基本信息,但部分企業無貸款資格、無實際經營或者剛注冊成立,不具備商業銀行最基本的準入條件。建議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稅務、水電、法律等各部門的信息整合和提煉,建立完善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對在冊企業進行梳理和篩選,形成具備商業銀行進入條件的有效企業名單,為提高小微企業“首貸戶”服務打下基礎,并緩解首貸中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二)推進金融機構加快產品創新,滿足無貸戶差異化的融資需求。無貸戶的企業稟賦、資質、潛在貸款需求多樣化,同時抵押擔保不足,商業銀行要加強與稅務部門、電子商務平臺的合作,運用企業稅收記錄、交易記錄等大數據分析技術,積極創新推廣銀稅貸、電商貸等新型信貸產品。對信用程度高、財務管理規范、經營狀況良好、現金流有保障的“輕資產”企業,要更多地運用信用貸款方式給予支持,盡量降低對抵押擔保的要求,逐步提升信用貸款比重。同時,加強與暫無貸款需求企業的溝通聯系,了解企業經營發展動態,主動為企業提供支付結算、理財等多元化金融服務,與企業建立共成長的長期伙伴關系。(三)指導金融機構完善內部管理,盡快建立并逐步強化“敢貸、能貸、愿貸”的首貸機制。商業銀行對無貸戶了解較少,存在一定的慎貸心理。在當前出現肺炎疫情、中美貿易摩擦的特殊形勢下,商業銀行要盡快轉變經營理念,以審批權限、授信辦理條件、盡職免責“三張清單”為抓手,建立并強化“敢貸、能貸、愿貸”的首貸機制。一是積極下放審批權限,推廣小微企業貸款專職審批人制度,擴大專營機構業務自主權;二是優化貸款審批流程,實行限時審批制度,為小微企業提供信息采集、授信審批、貸款發放“一站式”服務;三是進一步明確盡職免責的適用對象、審核程序、認定標準、免責事由、免責范圍等具體規定,對不存在主觀惡意、不涉及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應予免責或適當減責,有效保護基層業務人員開展首貸業務的積極性。(四)進一步發揮政府性擔保機構的作用,完善貸款風險分擔機制。首貸戶信貸風險相對較大,單依靠商業銀行進行大范圍拓展不具有可持續性,應高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作用,形成“幾家抬”的格局共同推進。建議貫徹落實國務院相關要求,進一步完善考核機制,切實降低或取消對政策性擔保機構的盈利要求,提高政策性擔保機構的業務積極性。加快政府性擔保機構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建立市場化的風險控制和運作管理機制,按照公司基本運作規則實施好日常經營管理。探索運用風險補償基金模式,合理確定擔保費率和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切實發揮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基金在支持企業投融資中的杠桿撬動作用。(五)指導小微企業強化財務管理意識,聚焦主業合規經營。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建設,嚴格區分個人家庭收支與企業生產經營收支,主動做好信息披露,珍惜商業信譽和信用記錄。加強對企業家金融知識和風險宣傳教育,合理控制杠桿水平,減少盲目投資行為,減少過度擔保行為,保證企業流動性資金處于合理水平,切實增強金融風險防范意識。
參考文獻:
[1]馬賤陽,車士義.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J].中國金融,2018(19):26-28.
[2]方合英.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J].中國金融,2019(21):11-13.
[3]董希淼.加快破解融資難“最先一公里”———首貸為什么成為民企和小微企業的一個難題[J].財經界,2020(2):14-15.
[4]鄧超,周峰,唐瑩.商業銀行信任對小微企業信貸影響的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17(2):54-63.
作者:陳敏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
- 上一篇:深圳文化金融創新發展分析
- 下一篇:淺談供應鏈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