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勞動力轉移論文
時間:2022-01-11 11:57:00
導語:農村勞動力轉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基本情況分析
返鄉人員創業是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一種方式,尤其對于中西部地區來說,實施“鳳返巢”工程,建立綠色通道,采取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來創業,本地企業比外來企業可以更好地消化本地農村剩余勞動力,并且本地企業員工的穩定性相對增強,反過來也促使了返鄉創業人員更好地發展。
目前,全國大約有1.2億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有近500萬農民工利用在外學到的管理和技術、積累的經驗和資金,回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創辦工商企業。據有關部門測算,農民工返鄉創辦的企業總數約占全國鄉鎮企業總數的20%。盡管目前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的人數還不算多,但這些人能量大、創新精神強,代表著發展的方向,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不斷擴大,正日益成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原因。首先,農民工進城就業形勢嚴峻。城鎮就業壓力比較大,而農民工在大中城市就業面臨著更大的困難:城市非技術性簡單勞動崗位基本飽和;城市生活花費大;農民工子女在城里讀書必須回家鄉參加升學考試,由于各地區教材不統一,影響升學;一些企業對務工人員年齡有限制,超齡勞動力被迫返鄉。其次,農民工有強烈的返鄉創業愿望。農民工在外積累了一定的技術、經驗和資本,學到了從商和經營知識,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渠道,對家鄉的資源、市場、商機比較熟悉,認為返鄉創業成功的機會較多。據調查,農民工有5萬元就可以做生意,有10萬元就可以辦企業。大多數返鄉農民工創辦企業的行業與他們務工的行業基本相同,比較集中于食品、農產品加工、餐飲、建筑、采礦、運輸等行業,他們在城里打工積累的經驗和資本對返鄉創業具有重要作用。第三,新農村建設需要農民工返鄉創業。建設新農村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缺少資金、缺少人才。農民工返鄉創業,促使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流向農村,為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新活力。
農民工返鄉創業的主要類型。農民工返鄉參與新農村建設,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一是創辦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返鄉農民工在政府支持下,興辦規模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將小農戶與大產業、小生產與大市場有效對接起來,形成一批帶動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二是興辦二、三產業。許多返鄉創業人員利用在城市和大中型企業工作的經驗與技術,積極發展為大中型企業服務的配件配套企業,促進了產業發展的合理分工。三是成為經紀人或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利用亦工亦農亦商的特點,積極參加合作組織和中介組織,通過農產品和生產資料購銷、傳播信息以及開展技術承包、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跑流通聯市場、興建特色種養基地和科技示范園等,發展了一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集群。四是擔任村干部或參加村民議事會及村民理財小組。據報道河南省固始縣,在返鄉創業的農民工中,投資辦企業的約占34%,搞種植、養殖的約占42%,成為經紀人的約占6%,擔任村干部的約占1%。他們都是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
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重要作用。農民工返鄉創業,實現了從“輸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創業、致富一方”的乘法轉變,對新農村建設起著更大的推動作用:一是帶回了先進生產力。新農村建設所需要的資金、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以及先進理念,都是農村難以自發產生的,既需要外力注入,又需要內力吸納。農民工返鄉創業,能夠把外力與內力有機結合起來,把打工時掌握的資源與家鄉的資源整合起來。二是開拓了就地轉移勞動力的門路。農民工返鄉創辦的企業多屬勞動密集型行業,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容量大、門坎低、易接受的就業渠道。三是形成了以工促農的有效載體。返鄉創業者來源于農民,又反哺農業。他們通過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擴大了農業經營規模;通過對農業的資金支持,提高了農業的技術裝備水平,改善了農業的基礎條件;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產品原料基地和營銷網絡建設,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有力促進了工業和農業、城市和農村、農業和商業的有機銜接與結合,有效開拓了市場空間,從而帶動農業生產向產業化、規?;?、專業化、標準化方向發展,成為以工促農的重要載體。四是促進了小城鎮的發展。農民工返鄉創業一般都集中在集鎮和縣城,既增加了集鎮和縣城的實際人口,又增加了經濟總量、擴大了稅源。這是一條低成本的小城鎮擴張之路。
同時,農民工回鄉創業也拓展了回流農民工的就業途徑。農民工回鄉創業不少屬于沿海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內地的轉移,企業所使用的工人,有相當一部分甚至半數以上是從沿海打工回來的農民工。這就解決了回鄉就業農民工隨著年齡增長所產生的家庭團聚,照顧老小的實際需要,延續了他們產業工人的生命,成為他們新的就業途徑和收入增長點。
農民工回鄉創業更開辟了不發達地區農村中年以上富余勞動力就業的途徑。不發達地區農村中年以上富余勞動力的就業不充分一直是農民收入低下的一個主要難點。根據對301個村的調查,季節富余勞動力占農村勞動力的比例為15.7%。農村季節性剩余勞動力沒有就業的,平均每村就有243人,同時還有9%左右中年為主的常年富余勞動力。回鄉農民工創辦的一些勞動密集、技術要求不高的企業,吸收了這部分既難以外出打工,也在當地缺乏非農就業機會的農民就業,為他們提供了低門檻、靈活多樣的就業機會,為農民的就業和增收開辟了新的路子。從江西、河南、安徽的實地調查看,回鄉農民工創辦企業的,有的雇傭三四十歲的農民就業,有的工人就業年齡可以達到50歲以上。
二、農民工返鄉創業存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1.資金缺乏現象普遍。返鄉農民有的身懷技術,有的了解市場。雖然農民工返鄉時也積累了一定資金,但流動資金、發展資金短缺,貸款困難,這已成為農民工回鄉創業普遍面臨的最大障礙。調查顯示,80%的人認為回鄉創業最缺的是資金。在投入辦企業的資金來源總額中,自有資金、私人借款占大部分,政府和銀行支持的資金不到三分之一。貸款難的主要原因是當前的金融制度和服務滿足不了農民工回鄉創業的需要。
2.自身素質“先天不足”?;剜l的農民經歷了發達地區社會、經濟、文化、思想的洗禮,能力有所提高。但大部分人只有中學、甚至小學的文化,“先天”不足導致綜合素質不高,無法應對創業的考驗。
3.勢單力薄難“擔綱”。返鄉農民工創業,大多數是個人行為,家庭式的創業模式,單槍匹馬地干,勢單力薄,形不成合力,抗風險能力差。一部分企業市場競爭力差,難有大的作為。
4.熟練技術人才“難招”。大多數回鄉創業人員反映管理、營銷、技術人才和熟練工人難招,并已成為企業提升發展的障礙?;剜l創業的人員出身農民,創業地大多在鄉(鎮)、村,創辦的實體大多屬微利項目,生產結構以勞動密集型和手工操作為主,產品科技含量偏低,難以提高工資待遇、改善工作條件;加之,創業地的生活水準、環境和物質文化條件等缺乏競爭優勢和吸引力,導致外地人才和勞動力不愿來,本地人才和優質勞動力則向外流失。
5.經營理念落后及配套產業滯后等也是擺在回鄉創業農民眼前的難題。當前,農民工回鄉創業還普遍存在經營理念、企業管理、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市場開拓和制度建設等不適應的問題,企業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比較弱,后續發展面臨難題。這一道道“坎”,直接影響著回鄉農民的創業。創業失敗的返鄉農民,有的不得不重新回歸耕地,或再次外出打工,甚至成為無業游民。同時,他們的失敗也對其他一些欲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產生消極影響,不利于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回鄉創業農民工受教育程度和專業知識不足的限制,思維方式比較傳統,營銷觀念比較落后,市場開拓能力比較差。大部分企業實行家族式管理,難以適應市場變化;另一方面,多數地方農民工回鄉創業處于自發狀態,政府和有關部門更重視勞務輸出,而對農民工回鄉創業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引導扶持。
三、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主要措施
1.提供政策服務,營造寬松創業環境
根據返鄉創業工作的實際情況,為了使返鄉創業政策更加靈活,更加實際,更能有效增強對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的吸引力,政府應進一步解放思想,提出凡是外地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都可以參照執行,凡是符合本地區實際,對返鄉創業有利的措施辦法都可以大膽試行,逐漸完善返鄉創業優惠政策體系.在政策導向上,堅持降低門檻、放開限制、減少干擾的方針,按照一切從快、從優、從好的原則,根據返鄉創業投資額的不同,在土地使用、廠房租賃、產權手續等方面給予優惠;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在所得稅、增值稅、行政規費等方面給予優惠;加強對返鄉創業企業的信貸支持,用優惠政策構筑返鄉創業的“助推器”,為返鄉創業者開辟“綠色通道”。
2.加強輿論宣傳,激發農民工返鄉創業熱情
為推動農民工返鄉創業,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召開外出務工人員聯誼會、走訪慰問等形式,廣泛開展與外出農民工的交流和聯系,聽取他們的呼聲、要求和建議,傳遞投資環境、返鄉創業政策和經濟發展等信息,積極引導和鼓勵外出人員返鄉創業。對返鄉投資創業者政治上給地位,事業上給榮譽,經濟上給實惠、對業績顯著、貢獻突出的創業者,授予“創業之星”、“優秀企業家”等光榮稱號。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輿論工具,對返鄉創業的典型進行大力宣傳。通過長期不斷的輿論宣傳,讓外出務工人員形成“打工不是長久計,創業還是家鄉好”的共識,激發他們返鄉創業的熱情。
3.提供優質服務,為返鄉創業者排憂解難
一是加強紀律約束,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建設高效優質的服務環境,制定管理制度。對返鄉創業企業實行領導聯系制、責任追究制、辦事時限制和首問責任制,加強對干部的管理,營造“人人都是發展環境、個個都是招商形象”的良好氛圍;二是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聯合工商、稅務、勞動、公安等部門,依托行政服務中心,簡化手續,限時辦結,幫助返鄉創業人員完成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等手續,打造“保姆式”服務平臺;三是進行跟蹤服務,深入企業了解其在生產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及時幫助解決。政府為推進返鄉創業工作,要成立了返鄉創業管理辦公室,落實專人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由政府出資免費為企業辦理各種手續,協助解決創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4.實施創業培訓,開展創業服務
為幫助返鄉創業農民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增強創業能力,區相關部門舉辦了各種層次和不同專業的創業訓班,全面提高創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同時,還積極聯系科研院所和大學的專家教授加強對企業的指導,為返鄉創業者提供會計、融資、項目論證、法律維權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幫助其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難題。
參考文獻:
[1]杜敏.關于農民返鄉創業情況的調查報告.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07,8.
[2]范蕾蕾.農民工返鄉創業大有可為.農家科技,2006,12.
[3]王天權.農民工返鄉創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條重要途徑.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6,9.
[4]梅杰.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思考.科技創業月刊:創富指南,2007,10.
【摘要】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釋放額不斷地放大,這主要是由于傳統農業組織內部的改造以及農業技術的更新導致的,前者促使農業實現產業化、集約化生產,從而使長期沉淀在手工勞動和低效率傳統農業中的剩余勞動力得到有效的釋放。這就關系到當前真正困擾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體制轉軌中的社會性失業問題(主要根源于過剩而龐大的農村勞動力)如何解決。文章分析了農村勞動力轉移新模式——返鄉農民就地創業研究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農村勞動力新模式反鄉農民創業
- 上一篇:人大財經委監督經驗工作匯報
- 下一篇:農村稅費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