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政策對國民經濟的調節作用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19 08:11:00
導語:宏觀政策對國民經濟的調節作用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四次代表大會,確立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調節作用,通過價格信號、市場內在機制作用,刺激我國國民經濟效率、均衡發展。但是受市場“內在缺陷”限制,諸如公共產品的供給問題、市場外部性問題、信息不對稱問題、自然壟斷問題等等,會相應地引發市場失靈現象,危害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因此,必須充分發揮國家政府對市場的宏觀調控,加強對市場的監督、引導、規范,本文主要從政策面,試述一些宏觀政策對國民經濟的調節,以及所產生的一些相關作用。
根據凱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論,一國政府的經濟波動主要有投資、消費、政府購買三大需求引致,而結合相關的原理、公式及乘數作用,政府可以采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調節,以匹配不同時期的需求,消除經濟波動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此外,政府還必須根據本國國情,結合世界形勢發展需要,制定一些適合本國發展的宏觀產業政策,從而有別于他國的經濟發展道路,以又好又快發展本國經濟。
1財政政策對本國經濟發展的調節
財政是一國政府賴以生存的命脈,發展到今天,財政手段日趨完善,財政工具也日趨成熟,財政調控意識也趨于主動,根據一定時期國民經濟發展的特點,運用財政收入、財政支出手段,或者二者交替使用,對國家宏觀經濟進行調控,具體有稅收政策、收費政策、支出政策、預算政策、國債政策等組成。
財政政策具備自動穩定經濟功能,利用財政工具與經濟運行的內在聯系來影響經濟運行,這種內在聯系是指財政政策工具在經濟周期中能夠自動調節社會總需求的變化所帶來的經濟波動,因此,這種財政政策工具經常被稱作“內在穩定器”。所得稅與各種社會保障支出是最典型的內在穩定器。在經濟繁榮時期,個人收入與公司利潤都增加,符合所得稅納稅規定的個人或公司企業也隨之增加,就會使所得稅總額自動增加;同時,由于經濟繁榮時期失業人數減少,各種社會保障支出也隨之減少,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總需求的增加與經濟的過分擴張。反之,經濟衰退時期,個人收入與公司利潤都減少,失業人數增加,那么所得稅總額會降低,各種社會保障支出需要增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有效需求,防止經濟進一步衰退。
對于短期的、較小的經濟波動,內在穩定器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對于長期的、較大的經濟波動它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尤其是一國經濟經歷比較長的蕭條、復蘇、繁榮、衰退、周期時,自動穩定的財政政策局限性很大,不能幫助一國迅速走出經濟困境,恢復經濟增長。因此,許多國家越來越重視采取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根據經濟波動的周期,相應地實施“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進行有效需求管理,以取得經濟健康穩定發展。這一政策的主要目標不是平衡政府預算,而是通過積極地運用財政政策去平衡經濟。實行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要求政府根據客觀經濟形勢的不同狀況,機動靈活地采取一定的財政政策和措施。當整個社會需求不足,以致失業率提高時,政府就應增加公共工程等基礎建設投資,大興土木、水利,通過固定資產投資帶動經濟增長,此外,還要變動稅率,減免一些可能的稅種,以減輕家庭收入水平下降而可能導致的消費水平下降,使其收入因納稅的減少而有所提高,政府還要增加轉移支付救助窮人、消除貧困,幫助這些家庭渡過難關,增加其實際購買力,促使經濟升溫;當社會上需求過多,致使通貨膨脹猛烈發展,政府就應減少支出增加收入;當社會上借貸資本過剩,就應出售政府債券;當社會上資金不足,就應回收政府債券。總之,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要求政府不必拘泥于預算收支之間的對比關系,而應當保持整個經濟的平衡。
2貨幣政策對本國經濟發展的調節
貨幣政策是一國央行根據客觀調控目標,有目的地變更整個社會的貨幣供給量和利率,以影響宏觀經濟活動的政策。為使調控目標更確切,調控效果更顯著,通常與財政政策結合使用,以匹配一國經濟增長和經濟波動的需要,但發展到今天,貨幣政策執行彰顯獨立性,往往為特定的目標而實施。
筆者認為,貨幣政策的核心的是利率、匯率和央行的基礎貨幣供給量,尤以利率和匯率為核心,三者具有密切聯系,互動、互為影響,調控著一國貨幣市場、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除了國家調控大局的一般性目標外,貨幣政策還擔負著一些特殊的金融管理目標,如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防止大規模的銀行危機出現,穩定匯率,保證貨幣購買的穩定性等等。如財政政策目標一樣,為消除經濟波動的四個周期,在貨幣政策上,對貨幣的供給量也要予以限制,以相機抉擇,匹配經濟周期需要。貨幣政策最根本的目標就是為一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貨幣環境。在現代信用本位條件下,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對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以及二者的平衡都會產生直接影響,從而影響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因此,要使貨幣的供應不成為重大經濟波動的根源并不破壞整個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轉,必須根據社會總供求狀況制訂貨幣政策,維持適度的貨幣供應,不能因為貨幣過多或不足而造成經濟的過度繁榮或長期衰退。在社會總需求不足情況下,整個社會經濟處于衰退或蕭條狀況,資源大量閑置,企業開工不足,社會經濟發展停滯。這時,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應該是擴張性的,要增加貨幣供應量以刺激總需求增加,從而促進生產的恢復與發展,促使社會總供求趨于平衡;在社會總需求過多情況下,宏觀經濟處于過熱狀態,生產迅速發展,投資劇增,市場供給不足,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物價上漲。這時央行的貨幣政策應是緊縮性的,即縮減貨幣供應量,抑制社會總需求,促使經濟適度而穩定增長,促使社會總供求平衡。此外,在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構成不相適應的情況下,一些部門需求不足,商品相對過剩,生產停滯不前;而另一些部門則需求過度,商品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生產發展很快。其結果將是整體經濟比例失調,畸形發展。此時貨幣政策應有緊有松,松緊結合,通過調整貨幣供給的構成和流向,改變社會總需求構成與總供給構成不相適應的狀況,促使總供求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結構上都平衡,保證國民經濟協調發展。一國央行為順利實現上述貨幣目標,穩定總供給和總需求,消除經濟波動帶來的危害,通常借助一些貨幣政策工具來實現,主要有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三種。再貼現率作用:當出現通貨膨脹壓力的時候,中央銀行就提高再貼現率,這使商業銀行因借貸成本提高而縮小準備金和放款規模,從而使價格得以穩定或者回落;反之,中央銀行也可以降低再貼現率,而使商業銀行以至工商企業增加借貸,增加總需求。公開市場業務作用:當整個市場價格水平上升,需要加以抑制的時候,中央銀行就賣出證券,使得商業銀行的準備金下降,貸款規模縮小,從而使投資以及物價總水平的上升得到控制或逆轉。當經濟呈現蕭條跡象時,中央銀行就買進證券,使商業銀行的準備金增加,信貸規模擴大,從而使投資需求和收入水平上升。法定準備金比率作用:中央銀行通過提高這個比率,使貨幣乘數變化,從而通過影響貨幣存量而對整個經濟產生作用。由于它直接影響到各商業銀行利潤,因而效果非常猛烈,一般情況下不常使用。
除三大政策工具外,央行還可以采用選擇性信貸控制工具,如證券市場放款和消費信貸。中央銀行還可運用自己在金融體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過對各金融機構實施“道義勸告”(或“窗口指導”),來影響它們的放款數量和投資方向,以達到控制信用的目的。同時,依照法令,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實施直接干預和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選擇工具。
3產業政策對本國經濟發展的調節
產業政策,是指政府為改變產業部門的資源分配和各種產業中私人企業的某種經營活動而采取的政策。也就是說,它是促進某種產業的生產、投資、研究開發、現代化的產業改組而抑制其他產業的同類活動的政策。通常不作為應對經濟波動的政策選擇,但作為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在建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現實要求下,我國更應根據本國國情,本國的自然歷史狀況,探索適合本國發展的宏觀經濟運行政策。而一些學者干脆認為:產業政策就是當一國產業處于比其他國家產業落后狀態,或者可能落后于其他國家時,為加強本國產業所采取的各種政策。總之,都是由一國政府制定的,主動干預一國經濟運行的政策集合,具有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一樣的指導作用,不可忽缺。
產業政策對國民經濟的調節,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產業結構政策:協調供需矛盾,三大產業結構合理,淘汰落后,支持先進,推進升級,建設“創新型”國家,要有高級化的趨勢。(2)產業布局政策:產業發展均衡,區域發展均衡,避免“集聚效應”,關注國計民生,體現政策引導,要有合理化的趨勢。(3)產業組織政策:合理資源配置,消除壟斷,創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通過國家產業政策的引導,可以使一國國民經濟產業結構升級、產業布局合理、社會資源在各產業、行業、企業、地區之間得到合理配置,逐步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推動經濟長期、穩定、良性發展。還可以通過促進或限制某些產業的發展,改造產業結構,調整各產業之間的相互關系,使社會供給總量和結構都能滿足需求,實現供給和需求的總量、結構的平衡。在國民經濟的實際運行中,產業政策具有無與倫比的導向作用,可以調整商品供求結構,有助于實現市場上商品供求的平衡;可以通過差別利率等信貸傾斜政策對資金市場進行調節,有助于資金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可以打破地區封鎖和市場分割,促進區域市場和國內統一市場的發育和形成。這些作用都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所無法比擬的。
總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分屬于財政部、央行、發改委結合、獨立運用,構成了一國政府調控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政策,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經濟波動,促使經濟持續、快速、健康、良性發展,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三者必須結合交替使用,才能突出政策的宏觀調控效果。
- 上一篇:房地產投資與國民經濟發展論文
- 下一篇:村級財務管理經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