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1 23:11: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經濟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如何寫好經濟論文
1、經濟論文最后完成的項目構成
1篇完整、規范的經濟論文通常要由以下項目構成:標題;作者署名;目錄;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致謝;參考文獻;附錄。以上所列的10個項目是經濟論文的全部構成項目。1篇具體的經濟論文,既可能包括所有的項目,也可能不需要完全具備這些項目。通常,在1般的用于學術期刊發表的交流性論文中,標題、作者署名、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參考文獻是必不可少的項目,而畢業論文和學位論文,由于其篇幅較長,除要有1般交流性論文必備的項目之外,還要有目錄、附錄和內容提要(比摘要略微詳細1些)等項目。
2、經濟論文各項目的寫法與要求
1、標題。
標題是作者給論文起的名字,它是論文的總代表,作者必須反復推敲、認真確定。其寫作要求參見《經濟論文的標題》,書寫格式參見《經濟論文的文面》。
2、作者署名。
經濟論文格式
一、經濟論文最后完成的項目構成
一篇完整、規范的經濟論文通常要由以下項目構成:標題;作者署名;目錄;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致謝;參考文獻;附錄。以上所列的10個項目是經濟論文的全部構成項目。一篇具體的經濟論文,既可能包括所有的項目,也可能不需要完全具備這些項目。通常,在一般的用于學術期刊發表的交流性論文中,標題、作者署名、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參考文獻是必不可少的項目,而畢業論文和學位論文,由于其篇幅較長,除要有一般交流性論文必備的項目之外,還要有目錄、附錄和內容提要(比摘要略微詳細一些)等項目。
二、經濟論文各項目的寫法與要求
1、標題。標題是作者給論文起的名字,它是論文的總代表,作者必須反復推敲、認真確定。其寫作要求參見《經濟論文的標題》,書寫格式參見《經濟論文的文面》。2、作者署名。署名是文權所有和文責自負的體現。只有直接參加了研究工作,并且能對論文內容負責的人,才有權力,也有必要在論文上署名。至于專家、領導或非研究者掛名,則屬于不正常現象,是學術研究中的不正之風,必須予以杜絕。其寫法和要求參見《經濟論文的文面》。
3、目錄。篇幅較長的論文應編寫出簡單的目錄。論文目錄也就是論文中的各級小標題的依次排列。排出小標題,并標明標題所在頁的頁碼,便于讀者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邏輯體系,也為讀者選讀論文的有關部分提供了方便。其寫法和格式與一般書刊的目錄格式相同。4、摘要。摘要是論文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是一篇與論文主要信息量等同的完整短文,重點要說明論文的最終結論。其寫法和要求參見《經濟論文的摘要、關鍵詞與參考文獻》,書寫格式參見《經濟論文的文面》。
5、關鍵詞。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而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的,用員硎救鬧魈餑諶菪畔⒖钅康牡ゴ駛蚴跤鎩F湫捶ê鴕蟛渭毒寐畚牡惱⒐丶視氬慰嘉南住罰樾錘袷講渭毒寐畚牡奈拿妗貳?BR>6、正文。正文包括緒論、本論、結論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一般在行文中不必明確地表示出來,但若論文的主體部分分為若干個章節或部分來論述,應盡可能加上小標題表示出各個部分的論述內容。正文的寫法和要求參見《經濟論文的緒論》、《經濟論文的本論》、《經濟論文的結論》、《經濟論文的引文》、《經濟論文的格局》、《經濟論文的構段》、《經濟論文的表達》、《經濟論文的表現》、《經濟論文的語言》,書寫格式參見《經濟論文的文面》。7、注釋。在經濟論文的寫作中,有些問題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闡釋,這就需要論文有另一項內容——注釋。它是經濟論文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文章之外的項目。論文的注釋有補充內容的注釋和注明資料出處的注釋兩大類。其寫法和要求參見《經濟論文的引文》中的加注。8、致謝。謝辭是向在本篇論文的撰寫過程中,曾給予自己幫助的人表示謝意。它可以寫在正文的結論部分,也可以單列出來,使之成為論文中的一個項目。其寫法和要求參見《經濟論文的結論》。
經濟論文格式
經濟論文初稿完成之后,再經過反反復復的修改,如果確認文章已經達到了比較令人滿意的程度,就可以考慮把文稿確定下來。這時要通讀全文做最后的檢查,然后定稿。定稿后,要依照規范的行款格式和文面要求,用稿紙或規定的論文紙抄寫謄清。謄清之后,再將全文檢查一遍,看有無丟落字、寫錯字的現象;有無不合文面要求的地方等等,確認沒有任何差錯了,論文的寫作也就算最后完成了。
一、經濟論文最后完成的項目構成
一篇完整、規范的經濟論文通常要由以下項目構成:標題;作者署名;目錄;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致謝;參考文獻;附錄。以上所列的10個項目是經濟論文的全部構成項目。一篇具體的經濟論文,既可能包括所有的項目,也可能不需要完全具備這些項目。通常,在一般的用于學術期刊發表的交流性論文中,標題、作者署名、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參考文獻是必不可少的項目,而畢業論文和學位論文,由于其篇幅較長,除要有一般交流性論文必備的項目之外,還要有目錄、附錄和內容提要(比摘要略微詳細一些)等項目。
二、經濟論文各項目的寫法與要求
1、標題。標題是作者給論文起的名字,它是論文的總代表,作者必須反復推敲、認真確定。其寫作要求參見《經濟論文的標題》,書寫格式參見《經濟論文的文面》。2、作者署名。署名是文權所有和文責自負的體現。只有直接參加了研究工作,并且能對論文內容負責的人,才有權力,也有必要在論文上署名。至于專家、領導或非研究者掛名,則屬于不正常現象,是學術研究中的不正之風,必須予以杜絕。其寫法和要求參見《經濟論文的文面》。
3、目錄。篇幅較長的論文應編寫出簡單的目錄。論文目錄也就是論文中的各級小標題的依次排列。排出小標題,并標明標題所在頁的頁碼,便于讀者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邏輯體系,也為讀者選讀論文的有關部分提供了方便。其寫法和格式與一般書刊的目錄格式相同。4、摘要。摘要是論文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是一篇與論文主要信息量等同的完整短文,重點要說明論文的最終結論。其寫法和要求參見《經濟論文的摘要、關鍵詞與參考文獻》,書寫格式參見《經濟論文的文面》。
奧運政治經濟論文
當奧運會剛剛在世界起步時,奧林匹克運動會只是純粹的體育盛會,從而拒絕商業的介入,職業運動員很長的時間也被排除在奧運會之外。1976年蒙特利爾舉辦奧運會,蒙特利爾曾5次申辦奧運會,當申辦成功后,該市即積極進行準備,耗費了巨額資金,利用了許多現代化科技成果,在城區北部開辟了奧運會中心,新建了大型體育場、游泳池、自行車場、奧運會村等。然而這一切付出了昂貴的代價。由于經濟蕭條,物價暴漲,建筑工人長期罷工,加上管理不善,在興建奧運會中心時,經費多次追加,工程一再延期。往后的幾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都因為顧拜旦的初衷,他想把把奧運會純粹為體育,排除一切雜質,然而這一想法卻太過于理想化,造成主辦城市的極大經濟負擔。直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彼得•尤伯羅斯上任成為洛杉磯奧組委主席,向可口可樂等公司籌款這才初次開始了奧運會商業投資,改變了奧運會賠錢的歷史,并且創造2.25億美元的盈利,奧運會被從懸崖邊緣拉了回來,進而成為一棵各國競相追逐的“搖錢樹”。
中國的經濟會隨著奧運會而有一個較大的發展。首先是大量贊助商的資金流入,尤其一些外資企業,可以借助奧運會這一平臺進入中國市場,這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是很有幫助的。其次,奧運會舉辦期間,大量國內外觀眾涌入北京,極大的刺激了消費需求。就業問題也可以藉由奧運會這一契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隨著奧運會的到來,各種服務性部門的工作量也大為增加。以往奧運會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舉辦國尤其是主辦城市的就業壓力。據專家估算,北京奧運會將會帶來200萬個就業機會。此外,舉辦奧運會加快了承辦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非貨物貿易行業成為了新的經濟增長點。2008奧運行動規劃明確提出了要加速北京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鼓勵非貨物貿易行業的發展。舉辦奧運會導致國際間大量的人員流動、技術傳播和資金轉移,這與服務業中的建筑、運輸、旅游、金融保險、通訊廣播等產業領域將產生密切的聯系,帶動相關技術和產品的升級換代。最后,奧運會成功的舉辦將樹立起我國對外的良好形象,隨之而來的是進出口貿易擴大,經濟、技術交流加速發展,國際信用評價部門對我國的信用評價指數也相應提高。可以說,奧運會的舉辦對我國的經濟有極大的刺激作用。
然而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奧運會商業化的負面影響。在奧運百年慶典上,美國人將奧運會的商業化推向了極致,但商人們的每一項投資都以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為主要目的。出資456億美元買下本屆奧運會電視獨家轉播權的美國全美廣播公司在奧運會賽程安排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亞特蘭大奧運會的馬拉松線路由于該公司的轉播需要(通過名勝古跡多的區域)而改成了坡度極陡、有無數上下坡的路線,被稱之為“歷史上最惡劣的馬拉松線路’,使運動員的身體消耗達到了極點。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多地收取巨額廣告費(每30秒鐘廣告收費50萬美元)。在運動員的利益和金錢效應上,商家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當贊助商們向奧運會提供了巨大的資助之后,就儼然成了奧運會的“無冕之王”。人們不僅要問:這屆奧運會到底是為誰辦的?奧運會的主角到底是運動員還是商人?當商業利益作為首要考慮的因素時,體育的利益就會成為犧牲的對象,當商業的砧碼在奧林匹克運動的天平上超重時,就會嚴重干擾體育運動的正常狀態,并與奧林匹克理想發生劇烈沖突,給奧林匹克運動帶來巨大的威脅。難怪當年雅典申辦1996年奧運失敗后,發出了“可口可樂擊敗奧運精神”的哀嘆。過度的商業化,勢必會造成奧運會的變質,這是顧拜旦所擔心的,這也是我們應該極力避免的。那么如何做呢?奧運與商業的平衡如何掌握,我想我是無法很透徹的分析的,還有待經濟專家的進一步研究。
北京奧運會通過巨額的直接投資將對經濟起到拉動作用,而且在奧運會結束之后,北京也不可避免地會經歷“經濟低谷效應”。因此我們要做好長遠的規劃,借鑒以往舉辦國的成功經驗,保證北京地區乃至我國的經濟相對平穩地增長,預防“低谷效應”的產生。
會計國民經濟論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它的形式和內容在逐漸發展、豐富。在資本主義社會,會計是資產階級和壟斷資本家管理資本主義經濟的重要手段,在社會主義社會,它是國民經濟實行計劃管理、講求經濟效果的基礎,比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地位和作用更為重要。但是,在今天,會計在國民經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還沒有被人們所充分認識、重視,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一、會計在國民經濟管理中的地位
(一)會計可以維護我國的財經制度和財經紀律
在我國當前的社會形態和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們奉行的生產資料公有制,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我國的所有制是以集體主義為主,公有制經濟下也產生了許多其他的生產資料分配制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通過稅收的形式實現國民收入的增長,這些國民收入又將以財政分配的形式分配到國家的各個行業,以促進國家各行各業的蓬勃發展。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繳納稅收時可能會存在一些偷稅漏稅或隱瞞真實收入的情況,這就要求會計行業能充分發揮其職能,嚴格的進行會計檢查,將一些損害國家經濟利益的情況間距揭發出來。比如一些公司或者企業只顧自身的利益,使用了一些非法的手段來增加自身收入,截留、擠占財政收入或者濫發獎金、補貼等。此時,國家應該在會計檢查過程中對一些違法的企業進行嚴懲,同時制定相應的財經制度和財經紀律,如果企業或公司違反了該條例,則會依次為準繩給予其嚴重的懲罰。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會計行業維護財經制度和財經紀律重要手段的職能。
(二)會計可以加強國家或企業的經濟管理并且提高其經濟效益
我們知道除了國家會設立專門的會計檢查部門,各個公司或企業也會設置會計財務部門。因此,我們可知,會計除了幫助國家審查一些非法公司偷稅漏稅的情況,還可以幫助各企業進行成本預算,經濟預測,促進資金周轉,提高經濟效益等。我國的各企業先前對會計行業的重視不足,因此導致了在經濟運行過程中出現了資金消耗高、收益低等情況,但好在后來國家以及各企業在不斷探索中了解了會計對于降低運行風險,控制成本的重要作用,開始設立會計部門,加強對其的管理。充分發揮了會計行業的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職能。
政治變革低碳經濟論文
一、綠色政治中的“低碳”反思
綠色政治將生態與環境作為了重要的政治思想,通過具有廣泛性、參與性的民主制度來實現這一思想。綠色政治的首創者是綠色運動參與者。在綠色政治運動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生態學、社會主義、基層民主等各類共識。而基層民主在該項運動中占據重要地位。由于過去的代議制民主中所形成的政府與基層民眾間保持著較遠的距離,并且一定程度上受經濟指標或者在選舉政治的驅使,在基層民眾完全不知曉的情況下和相關的企業行業間進行交易,而且所編制的決策完全違背了生態保護規定。針對此情況,綠色政治運動的所有參與者均強烈提出授予基層民眾充分的發言權,因為一旦發生生態危機,受害程度最嚴重的就是基層民眾。大部分的基層民眾當涉及到與自身利益沒有任何關系的問題時,常常會因為相關信息掌握的不充分,不具備較高的理性思維能力以及未樹立起全球責任心意識,所以多數基層民眾對所提出的碳減排決策持反對態度。如果基層民主十分的分散,那么將直接的阻礙碳減排的正常運行,達不到低碳經濟目標。全球性公共品所面臨的市場失靈會在民主失靈的基礎上而表現。這里所說的民主失靈,主要指的是根據民主機制編制的決策難以為眾人贏得實際所需的公共品。綠色政治在民主失靈情況下會使其致力于的政治路徑,成為了低碳經濟中的一大阻礙。與此同時,部分綠色政治綱領中所包含的“充分就業”理想與“國際合作”手段等各項內容在低碳經濟中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與強烈的質疑。所以低碳經濟語境中的綠色政治無論是理念還是操作路徑等,進行深入的反思與變革是其當前的必然趨勢。
二、低碳經濟語境中的綠色政治變革
1.推行全球民主。綠色政治用基層民主代替了代議制民主,其主要將分散化、自給自足的社區經濟體結構作為了經濟基礎,由于此民主存在較強的分散化,所以對低碳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不適用碳減排。為此,全球民主成為主流。全球民主指的是以全球范圍為基準,貫徹落實少數服從多數的決策機制。對于碳減排這一全球性公共品而言,必須在全球范圍內實施科學的民主決策。當面臨市場失靈與世界政府缺失的現象時,只有獲得全球大部分人的認可,事情才會水到渠成。現階段,全球民主決策機制存在一定的操作困難性,甚至有一些地方存在難以跨越的障礙。不過,若以邏輯角度上分析,全球民主是目前唯一可以讓整個世界的人都出于對人類整體利益的考慮而積極的節制、掌控自身欲望的有效機制。所以綠色政治應將此當做需要完成的政治理想去實現,而具有較強操作性的路徑及方法會在該理想實現過程中潛移默化形成與不斷完善。
2.強化創建德治基礎力度。綠色政治始終將法治作為基準,實際在懲治引起污染問題的人機規范政府行為過程中,都應采取法制手段。生態保護與法治基礎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斷健全法制是促進低碳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前提保障。但若低碳經濟只有法治基礎還是不夠的,相應的德治基礎也不可少。這里所提到的德治,不是法治、人治,主要是通過政治制度的否定之否定而形成的一種治理模式,將個體的道德與群體的民主進行了有機的結合,致力于促進人類朝著和諧的社會生態方向邁進。該治理模式中將自覺作為了理性的結果與自由的基礎,個體特別是領導者個體的品德是保證群體自覺的個體間彼此教育、彼此學習機制形成的關鍵。所以領導者良好品德與其他核心素質的“綠色化”這一德治中的重點部分,是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必不可少的手段。當前,應將微觀層面中領導者個體品德及素質納入到宏觀層面中政治動員機制的核心要素范疇,以使宏觀政治學、公共管理學范疇中的綠色政治和微觀領導學、管理學范疇中的“綠色領導者”科學合理的集于一體,從而形成完善的基于綠色領導模式的體系。
3.依靠國際制衡。當前,因為沒有世界政府與低碳環境這一公共品,所以實際中唯有在理性的全球民主基礎上方可獲得,但該民主離不開各國、各區域的理性國際合作。綠色政治運動參與者早就深刻的意識到了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并且還清楚的看到國際利己主義帶來的阻礙,因此國際合作過程中明確要求摒棄國家的部分主權等思想。現代綠色政治最注重的手段大都是對國際組織作用予以不斷的強化。但是,從國際政治實情上看,所有國際組織,就算是聯合國也無法做到代替各國行使主權。在目前的世界格局狀態下,要求各國將自身的主權授予國際組織,最后的結果必將是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會以國際組織的名義對發展中國家的更多主權進行干涉,甚至于剝奪,從而帶來明顯的不公正現象。如此一來,自然生態危機不僅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同時還將導致嚴重的社會生態危機。所以加強各經濟體間的國際制衡是目前唯一行得通的手段。各國只有在高效的制衡下,所提供的決策才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實行理性的國際合作。應促進世界多極化,產生一系列經濟體政治體之間較強的相互制衡,以公正的態度認真對待各國的權益與責任,這不僅是整個世界在低碳經濟中朝著理性國際合作邁進的前提,還對國際綠色政治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地區低碳經濟論文
一、強化政府規劃指導與監管
政府應該建立監督機制,通過相應的具體的規章制度,對“亂排濫放”等行為依法懲處。通過《循環經濟法》等法律法規進行約束監督,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政府還應該建立激勵機制,對從事廢物利用的企業給予獎勵。同時,對于政府的政績評價,可增加循環經濟效率、綠色GDP、城鎮的綠色社區城區、資源循環利用率等考評內容。而以下方面,是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開展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回查工作,確保已通過驗收的重點清潔生產企業的審核質量。該項工作的重點是結合我區節能減排、重點區域、重點流域環境綜合整治、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及其他重大環境污染防治專項計劃以及開展國家環保模范城復核、創建活動,篩選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名單并及時公布。第二,完善環境倒逼機制。以環境倒逼機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重金屬污染防治年度實施方案、督促企業完善各種環保手續、限期治理制度、污染減排工作以及各種環保專項資金申請、有關的環保審批、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等工作相結合,扎實推進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工作,推進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評估和驗收工作。第三,強化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強咨詢服務機構的管理,通過考核機制,對業務水平低、服務質量差的咨詢機構予以通報批評和曝光,并根據《清潔生產促進法》,對拒不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的重點企業進行處罰。政府的指導和監管有效地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從表2我們可以看出,近年來尤其是2010年之后,由于技術的改進和監管到位,廣西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增長比率已逐年下降;與此同時,工業固體廢物的處置量和綜合利用量得到了快速提高,而排放量則由2000年的127萬噸下降到了2012年的0.41萬噸。作為生產生活中重要污染源的工業固體廢物,已經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與利用。
二、打造“生產—服務—消費”三位一體的低碳經濟鏈
眾所周知,動車組的高效運行的秘密就在于其多個車輛承載運營載荷并自帶動力。同樣道理,賦予生產、服務和消費三個環節以“動力源”的角色,將全方位推動低碳經濟鏈的組建。
(一)營造低碳工業園區
“無工不富”,工業建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但也給區域環境帶來高碳污染源。如何根據循環經濟的理念,打造閉合循環系統,這是營造生態園區的關鍵。循環經濟是一種生態經濟,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閉合循環系統實現自然資源轉化產品和用品,再轉化再生資源的過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并且大大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即“小循環—中循環—回收循環”。首先,“小循環”是單個企業通過產品生產生態設計,減少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量,盡可能循環利用,實現物質閉合循環和能量多級利用。其次,將單個企業內部的“小循環”升級為“中循環”系統,即通過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循環途徑,通過企業間的代謝和共生耦合關系,使一家工廠的廢熱、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或副產品成為另一家工廠的原材料和能源,建立工業生態園區。最后,在全北部灣經濟區建立多級“回收循環”系統,通過電視廣播、廣告宣傳等多種形式開展循環經濟宣傳教育活動,營造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良好氛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內的低碳工業產業園建設,可先選擇防城港的企沙、北海的鐵山港作為試點,按照循環經濟原理,結合可利用能源資源量數據、園區能源系統選擇與優化等區域能源規劃,進行園區生態規劃。試點成功即可逐步在工業園區推廣建設。
金融低碳經濟論文
一、目前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缺乏明確的定位
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而言,金融起到重要的優化與引導作用,我國發展低碳經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充分發揮金融的資源配置功能,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并沒有與低碳經濟的發展形成正確的匹配關系,缺乏明確的角色定位,金融機構習慣于服務大中型企業和優勢產業,缺乏專門服務于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體系。例如,研發低碳技術,需要轉變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資源利用方式,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進行技術研發和試點設定工作。高科技企業雖然具備先進的技術理念,但是他們缺乏足夠的資金來開展各項研究工作。由于科技產業的技術創新需求不符合金融機構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因此得不到金融機構的有效支持,直接影響到低碳經濟的發展。金融機構應當重新進行角色定位,認識到自身在發展低碳經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樹立低碳經濟服務理念,大力支持低碳經濟的發展。
(二)缺乏完善的外部環境
任何企業或部門的發展,都需要得到完善的外部環境支持,在發展低碳經濟時,同樣需要相關政策與制度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完善與發展低碳經濟相關的金融支持政策,我國有關于低碳經濟的金融支持政策缺乏協調性,金融機構在支持低碳經濟時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金融機構在支持低碳經濟發展時,缺乏能耗、環保等方面的信息支持,金融機構難以進行準確的信息評估,直接影響到資金支持的效率。另外,我國缺乏健全的社會信用與擔保體系,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機制,直接影響到金融機構對低碳經濟的支持力度。大部分中小型企業難以落實抵押和擔保,并且其違約率通常較高,金融企業不愿意對中小企業投入過多的信貸資金,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由于以上外部支持環境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到了低碳經濟的順利開展。
(三)缺乏健全的金融市場體系
農業生態經濟論文
一、西藏自治區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協調度動態分析
1生態子系統的協調度動態變化及分析1995—2009年15年間,生態子系統協調度呈現出倒“V”字形的變化趨勢。1995—2003年,該子系統協調度基本表現為逐年升高的趨勢,協調度等級也由極度失調狀態逐步發展為中度失調、弱度失調,直到2003年發生質的飛躍變為弱度協調;但2004—2009年,該子系統協調度由前一階段的逐年升高的發展態勢變為持續降低的態勢,其協調等級也由弱度協調經低度失調下滑到中度失調再到極度失調狀態。1995—2003年系統協調度上升主要是由于造林面積及糧食單產的功效系數大幅度提高;2003—2009年間造林面積及糧食單產的功效系數雖然保持了上升的態勢,但播種面積、化肥用量、灌溉比例及農藥用量的功效系數都大幅度下降,導致整個子系統的協調度急劇降低。從生態子系統各指標的功效系數的動態變化可以看出,西藏農業經濟系統存在如下生態問題:一是耕地資源日益緊缺,人均耕地面積自1995年以來持續下降,下降幅度達到11.11%。二是農田化肥投入量的快速增加,使得西藏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面臨極大的農田面源性污染壓力。雖然西藏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化肥用量離全國平均水平的上限426kg/hm2還有一定距離,但由于本區長期采用落后的施用方式導致化肥使用效率不高,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壓力。鑒于此,建議本區域內化肥的使用應該著眼于在現有施用量基礎上改進施用方式,提高使用效率。三是農田水利設施基礎相對薄弱,農田有效灌溉比例下降。1995—2009年間,灌溉比例功效系數呈現出波動下降的趨勢,體現出本區域農田灌溉比例大幅度下降的趨勢。數據表明,西藏自治區農田灌溉比例由1995年的79.4%下降到2009年的66.27%,年均下降率為1.3%,其主要原因在于西藏現有的農田水利設施大多年久失修,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綜上所述,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西藏農業經濟系統面臨資源逐漸短缺和生態安全性日益降低的問題,可持續發展能力也隨之降低。
2經濟子系統的協調度動態變化及分析1995—2009年15年間,西藏經濟子系統協調度由1995年的-1.2099增加到2009年的0.8114,表現為階梯式上升態勢;與此同時,協調等級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協調等級由1級躍升至9級,由極度失調變為高度協調狀態,反映出在研究時段內西藏的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有著良好的發展態勢。1995—1999年西藏經濟子系統協調等級為極度失調狀態,除鄉村勞動力、農村恩格爾系數和人均支出/人均收入功效系數稍高以外,其余指標的功效系數都小于0.20,其中人均GDP、農機動力、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功效系數甚至都小于0.10,處于較低水平。2000—2003年間,該子系統各指標的功效系數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別是農村恩格爾系數、農村非農收入比例和人均支出/人均收入3個指標功效系數的快速增長使得協調等級由前一階段的極度失調發展為低度失調。2004—2009年,西藏經濟子系統的協調度由0.6025波動上升到0.8114,協調等級也由低度協調波動發展到高度協調。其間,各指標的功效系數除農村非農收入比例的功效系數持續降低外,其余各指標的功效系數基本是持續升高的,其中鄉村勞動力、人均GDP、農牧民人均純收入、農機動力及農業產值5個指標的功效系數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從經濟子系統協調度的動態變化可以看出研究時段內西藏經濟子系統具有下述特征:一是農村經濟和農牧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1995—2009年間,西藏人均GDP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快速持續增長,人均GDP由1995年的2358元增加到2009年的15295元,其功效系數也由0.0018增加到0.9883,增加了0.9865,年均增長速率高達3647.0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1995年的878元增加到2009年的3532元,其功效系數由0.0033增加到0.9869,增加了0.9836,年均增長速率也高達1987.08%。二是農牧民收入渠道有效拓寬,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有一定成效。如表3所示,農村非農收入比例由1995年的0.05%增加到2009年0.17%,即農牧民的收入來源中農業所占比重由95%逐步下降到83%,其功效系數也由0.0031波動升高至0.6963,以年均14.91倍的速率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期間西藏農牧民的收入渠道有所增加,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有了一定成效,農村二、三產業有一定的發展。綜上所述,研究時段內特別是自西部大開發以來,西藏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升,農牧民收入渠道增加,收入快速穩定增長,農村經濟結構有一定的改善,農村經濟已經具備良好的、和諧的發展態勢。
3社會子系統的協調度動態變化及分析由表4可見,1995—2009年15年間,西藏社會子系統協調度及協調等級都表現為波動上升趨勢,協調度由最初的-0.3980升高到0.4766,協調等級由1級波動發展為5級,協調狀態相應地由研究初期的極度失調狀態波動變動為2009年的弱度失調狀態。1995—2002年該子系統的協調度表現為上升趨勢,2003年是社會系統失調與協調的轉折點,協調等級發生了本質轉變,由失調狀態轉為協調狀態。2003—2008年該子系統的協調度雖有小幅度的波動,但協調等級均維持在弱度協調狀態,2009年協調等級下降為弱度失調。從社會子系統不同指標功效系數的動態變化來看,該子系統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農產品人均占有量持續增加。除人均糧食占有量表現為波動下降趨勢外,人均肉類、奶類均表現為持續增加的態勢,其中人均肉類和奶類占有量迅猛增加,人均肉類占有量以年均6.00%的增幅從1995年的46.74kg快速增加到2009年的88kg,而奶類人均占有量也以年均2%的增長幅度從1995年的73.42kg波動增加到2009年的101.47kg;人均水果基本處于平衡狀態,功效系數變化不大。上述變化趨勢說明西藏自治區政府近年的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發揮本地資源優勢的畜牧業有了較大較好的發展。與此同時,畜牧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本區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西藏農業經濟系統正向以農促牧、以牧促農、農牧復合協調發展方向轉變。二是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改善明顯。從千人擁有床位數、人均農村耗電量和農村人均住房面積的功效系數來看,1995年以來,西藏農村無論是醫療保障程度還是住房條件都有了長足發展,農村耗電量也逐年上升,說明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有了較明顯的改善,農村公共產品量逐年上升。
4西藏農業經濟系統的協調度動態變化及分析1995—2009年,西藏農業經濟系統協調度基本表現為逐年遞增的發展趨勢,協調等級由1995年的極度不協調變為2008年的弱度協調,2009年又降低為弱度失調,其中2003年是系統由不協調轉為協調的轉折點。從不同的時間段來看,1995—2000年農業經濟系統協調度持續升高,主要由于社會子系統和經濟子系統的協調度大幅度提高,生態子系統協調度雖也波動增加,但其貢獻率小于社會子系統和經濟子系統。2001年生態子系統協調度有所增加,但社會子系統和經濟子系統協調度均比上年降低,使得整個農業經濟系統的協調度比2000年低。2002年后盡管生態子系統協調度持續降低,但在其余2個子系統協調度波動上升的影響下,農業經濟系統的協調度仍然表現為波動上升的趨勢,協調度等級也相應提高。
二、小結
營銷分析奧運經濟論文
從體育營銷分析奧運經濟是小柯論文網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后的,從體育營銷分析奧運經濟是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供本站訪問者學習和學術交流參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業目的,從體育營銷分析奧運經濟的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網絡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敬請諒解,如需轉摘,請注明出處小柯論文網,如果此論文無法滿足您的論文要求,您可以申請本站幫您論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現代奧運不僅是體育賽場,也是企業營銷的決賽場。奧運會為許多企業帶來了商機,也為許多企業構建了一個市場推廣平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籌辦為我國的體育營銷帶來一個廣闊的前景,我國的企業要珍惜此次商機,將古老的奧林匹克精神和現代營銷觀念結合起來,以體育精神鍛造知名品牌,樹立企業形象,為特色而成功的體育營銷奠定基礎。
[關鍵詞]奧運經濟奧運商機體育營銷體育精神
奧林匹克運動的歷程應該永遠銘刻著這兩個人的名字:剛剛卸任的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和美國金融家尤伯羅思。薩馬蘭奇更新了奧運的理念,主張奧運會應為一個國家和一個城市的發展服務,將體育精神和一個國家或城市的經濟契機結合起來,為現代奧運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的空間。1984年以前的奧運經費主要靠政府撥款,使舉辦國家或城市背上沉重的債務。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一改過去的做法,不再靠政府撥款,而是靠出售電視轉播權、收取廣告費來經營,首次將商業操作介入奧運運營,尤伯羅思是本次運營的策劃者和操作人。由于他的智慧和才干,本次奧運會不僅實現了歷史上的首次贏利(贏利2億美元),并使奧運會由體育運動轉變成為社會各界廣泛參加的舉世矚目的大型社會經濟活動而更加深得人心。以后電視轉播權和TOP(頂級)贊助商計劃相輔相成,奧林匹克運動和現代商業營銷緊密結合起來,使企業和品牌競爭提供了更具挑戰力的現代平臺,從而使奧運贊助成為國際知名企業和品牌競爭的熱點,形成獨具特色的“奧運經濟。”
體育營銷有兩個方面的涵義,從體育產業方面來講即如何更加深刻而有效地推進體育產業化和市場化,使之逐步具有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運行機制而成為獨立的運營體。而從企業方面來講,即將體育活動和體育業作為一種促銷手段或形象背景,利用冠名、贊助等形式,通過所贊助的體育活動推廣自己的品牌或樹立企業形象,達到營銷目的。現在,體育營銷的觀念已經深入全球各大經銷商心中,體育背后所蘊藏的無限商機成為世界著名大企業關注的焦點,體育賽事也成為公認的品牌宣傳的最好廣告載體之一。
中國的體育營銷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1984年中國參加奧運會時,僅有“健力寶”和“海鷗表”兩家企業向代表團贊助了總額7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和實物。僅過十幾年,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獲得的贊助總額已是1984年的100倍,這說明體育營銷觀念已經深得人心,產生了強大的社會共鳴,許多廠商已經將促銷主體由“明星廣告”和“政府關系”轉入體育營銷。營銷方式也已經多樣化,由贊助、冠名等基本方式而發展為形象公關和產業連動,最典型的就是伊利集團,聘任田徑明星劉翔擔任“形象大使。”現代奧運已不僅限于體育賽場,而且也是大企業品牌和形象營銷的決賽場。體育比賽尚有“友誼第一,比賽第二”,而對企業來說則純粹是一場促銷實力的“肉搏!”企業營銷之爭比體育比賽更加殘酷。2008年的北京奧運,國際知名企業將借助奧運之機走進中國市場、塑造深得人心的品牌。面對強大攻勢,中國企業恐怕搶得每一分利益都將十分艱辛,這就要需要中國企業充實實力,準確定位,借助奧運會,進行成功的體育營銷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總之,北京2008年奧運會,2800億元的投資,為許多企業帶來了商機,也為眾多企業構建了一個市場推廣平臺。
- 上一篇:城管工作計劃范文
- 下一篇:經濟管理畢業論文范文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