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低碳經濟論文

時間:2022-08-19 10:10:16

導語:地區低碳經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區低碳經濟論文

一、強化政府規劃指導與監管

政府應該建立監督機制,通過相應的具體的規章制度,對“亂排濫放”等行為依法懲處。通過《循環經濟法》等法律法規進行約束監督,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政府還應該建立激勵機制,對從事廢物利用的企業給予獎勵。同時,對于政府的政績評價,可增加循環經濟效率、綠色GDP、城鎮的綠色社區城區、資源循環利用率等考評內容。而以下方面,是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開展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回查工作,確保已通過驗收的重點清潔生產企業的審核質量。該項工作的重點是結合我區節能減排、重點區域、重點流域環境綜合整治、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及其他重大環境污染防治專項計劃以及開展國家環保模范城復核、創建活動,篩選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名單并及時公布。第二,完善環境倒逼機制。以環境倒逼機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重金屬污染防治年度實施方案、督促企業完善各種環保手續、限期治理制度、污染減排工作以及各種環保專項資金申請、有關的環保審批、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等工作相結合,扎實推進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工作,推進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評估和驗收工作。第三,強化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強咨詢服務機構的管理,通過考核機制,對業務水平低、服務質量差的咨詢機構予以通報批評和曝光,并根據《清潔生產促進法》,對拒不實施清潔生產審核的重點企業進行處罰。政府的指導和監管有效地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從表2我們可以看出,近年來尤其是2010年之后,由于技術的改進和監管到位,廣西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增長比率已逐年下降;與此同時,工業固體廢物的處置量和綜合利用量得到了快速提高,而排放量則由2000年的127萬噸下降到了2012年的0.41萬噸。作為生產生活中重要污染源的工業固體廢物,已經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與利用。

二、打造“生產—服務—消費”三位一體的低碳經濟鏈

眾所周知,動車組的高效運行的秘密就在于其多個車輛承載運營載荷并自帶動力。同樣道理,賦予生產、服務和消費三個環節以“動力源”的角色,將全方位推動低碳經濟鏈的組建。

(一)營造低碳工業園區

“無工不富”,工業建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但也給區域環境帶來高碳污染源。如何根據循環經濟的理念,打造閉合循環系統,這是營造生態園區的關鍵。循環經濟是一種生態經濟,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閉合循環系統實現自然資源轉化產品和用品,再轉化再生資源的過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并且大大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即“小循環—中循環—回收循環”。首先,“小循環”是單個企業通過產品生產生態設計,減少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量,盡可能循環利用,實現物質閉合循環和能量多級利用。其次,將單個企業內部的“小循環”升級為“中循環”系統,即通過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循環途徑,通過企業間的代謝和共生耦合關系,使一家工廠的廢熱、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或副產品成為另一家工廠的原材料和能源,建立工業生態園區。最后,在全北部灣經濟區建立多級“回收循環”系統,通過電視廣播、廣告宣傳等多種形式開展循環經濟宣傳教育活動,營造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良好氛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內的低碳工業產業園建設,可先選擇防城港的企沙、北海的鐵山港作為試點,按照循環經濟原理,結合可利用能源資源量數據、園區能源系統選擇與優化等區域能源規劃,進行園區生態規劃。試點成功即可逐步在工業園區推廣建設。

(二)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

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進行產業結構體系優化和升級,可推動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北部灣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表3可以看出,北部灣經濟區的主要城市中,除了南寧定位為區域政治文化中心,其第三產業所占比重相對高之外,其他各市都更突出了第二產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從國內外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當前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在經濟總量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在歐美發達國家中第三產業所占的經濟比重都大約在70%以上。北部灣四市第三產業遠遠低于發達國家70%的比率,進行更科學化的產業調整勢在必行。結合北部灣區域現實分析,目前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是傳統支柱產業,如:汽車、鋼鐵、電力、化工、水泥等,高碳是這些產業的明顯特征。為此,加強第三產業尤其是重視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高耗能、高碳特征的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尤為重要。與此同時,推動信息業、咨詢業、科教文衛以及法律、會計、金融、咨詢、貿易、文化等服務領域的發展,增強北部灣地區服務業的競爭能力,使北部灣經濟區甚至整個廣西都解決掉這一社會頑疾,保持北部灣經濟區可持續、低碳發展。在工業內部加快發展高附加值的高技術產業和低耗能產業,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污染排放強度。

(三)倡導低碳消費

從公眾踐行低碳生活路徑方面來看,倡導低碳消費主要體現在廣大公眾積極主動參與踐行“節能、減排、降耗、適度”的低碳生活方式。具體來說,一是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水平。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有關部門可通過宣傳、教育和培訓等措施,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增強和提高廣大公眾的低碳意識,遏制奢侈浪費、高碳消費,推行合理消費、綠色節儉,形成全民關注并努力踐行的共識。二是強化宣傳,營造濃厚氛圍。開展全民節能減排宣傳行動,發動公眾自覺從傳統的高碳生活和消費模式轉變,建立文明、低碳、循環、生態社區,發動全社會積極參與到節能減排、綠色消費的行動中來,營造濃厚低碳生活氛圍。還可創新宣傳教育培訓,通過進企業、進農村、進學校、進社區等方式細致化宣傳。三是加大投入,推進生態建設。輔以一定的政策激勵措施,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努力營造良好的政策氛圍,推進生態項目產業建設,推動區域生態產業園建設,形成政府推動、市場引導、全民參與的低碳生態區域環境。

三、開展CDM機制的國際合作

清潔發展機制即CDM(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是根據《京都議定書》第十二條建立的發達國家為實現其溫室氣體減排義務,在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實施溫室氣體減排項目的合作共贏機制。CDM項目合作包括潛在的七大內容:改善終端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供應方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替代燃料、農業(甲烷和氧化亞氮減排項目)、工業過程(水泥生產等減排二氧化碳項目,減排氫氟碳化物、全氧化碳或六氟化硫的項目)、碳匯項目(僅適用于造林和再造林項目)。通過CDM項目合作,發達國家實現了低成本減排,發展中國家獲得了先進低碳環保技術和支持資金,亦保護了生態環境。雙方處于共贏模式。抓住CDM項目機遇,無償獲得發達國家環保資金和技術援助,對于實施生態發展戰略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助于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相關企業應積極行動起來,抓住機遇,爭取更多的CDM項目,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單位GDP能耗,不斷鞏固、發展和改善廣西的生態環境。北部灣經濟區在以下方面開展CDM合作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合作

第一是小水電項目的合作。廣西北部灣區域河流分支較多,水能資源非常豐富,特別是小水電資源,可利用CDM合作,在廣西的分支河流覆蓋面廣的優勢下,開發小型水電站。第二是生物質能源的合作。北部灣經濟區地處亞熱帶,是全國最大的甘蔗和木薯生產基地,可利用這一優勢發展生物質能源合作。生物質能源可以轉化成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屬于可再生能源,且轉化技術方面已較為成熟,具有普遍推廣的可能性,因此一直被國內外業界所追捧,是較好的合作項目。第三是核能、風能和太陽能的發展合作。北部灣經濟區由于區域地理特征,處于長期能源不足狀態,可加快發展未來的三大能源:核能、風能和太陽能。當務之急,要做好以下三個示范性工作:首先是建設好白龍核電站工程。廣西防城港白龍核電站項目位于防城港市江山半島南端,規劃建設600萬千瓦,其中六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1期工程規模為200萬千瓦。所選取的地點地質條件較好,不但巖層堅固抗震,取排水便利,且遠離人口稠密地區,對經濟發展有利。通過該工程的建設與國際合作,為未來的核電站建設積累經驗。其次是有選擇地推廣太陽能光電和光熱技術。據有關資料統計,廣西年太陽總輻射量在4200~5000兆焦耳/平方米,相當于日輻射量3.2~3.8千瓦時/平方米。屬于太陽能資源較差地區,但此資源分布不平衡,如北部灣區域則屬于相對資源較好地區。參照相關機構研究結果,“年日照超過1800小時以上的地區采用光伏系統發電進行供電和制取熱水可獲得較好的效果”,可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屬地地區發展推廣太陽能發電和制熱。目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大部分縣市均有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再次是合作開發風力發電技術。廣西氣象局信息中心數據顯示,北海潿洲島及北部灣沿海一帶的沿海區域,風能密度達到150-200瓦/平方米,風能資源豐富且地面平坦開闊,適合進行風力發電的合作開發,是廣西風能發電首選區域。為此,利用局部地形條件開展國際合作,是很有發展前景的。

(二)節能與提高能效以及甲烷回收利用的合作

北部灣經濟區擁有眾多水泥、鋼鐵等高碳高耗能企業,針對這些高碳高耗能企業開展CDM合作,將很好地推動低碳經濟發展。如:鋼鐵生產企業可進行高爐煤氣利用、干法熄焦改造、保護氣體替代等;水泥生產企業可進行回轉窯余熱發電;電力生產企業可進行超臨界機組更新改造;氟化工企業可更新排污系統,減少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或六氟化硫等氣體的排放量;煤炭生產企業可進行增加煤層氣開發和利用的合作來達到低碳環保目標。北部灣工業和城鎮化的發展,必將產生眾多垃圾填埋場。盡管圍繞著垃圾回收利用而興起的靜脈產業已經遍布城鄉,但各市仍然明顯感受到了生產、生活垃圾所帶來的壓力。為此,引入CDM模式,興建高效的甲烷回收利用中心,將達到節能增效的目的。近年來,防城港市利用沿海優勢,大力加強生活垃圾生態化處理的國際化合作。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使生活垃圾的處理率由2008年的21.8%上升到2012年的90.7%,樹立了全區城鄉清潔化的典范。

(三)造林與再造林的合作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森林覆蓋率2010年達到50%,其中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和北侖河口自然保護區均屬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且北部灣區域地處臨海,濕地較多,碳匯作用明顯。在當前全球氣候變暖趨勢下,開展CDM機制的國際合作,共同增加區域內森林植被覆蓋率,打造綠色生態城市,已經成為推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同時,也是加強環境資源制度建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亦是調節能源及消費結構的戰略選擇。根據《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目標,區域森林覆蓋率在2020年達到60%,這需要充分引進國際合作,拓展城市生態容量。

四、充分發揮城市低碳經濟發展的輻射影響力

目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尚處于起步摸索階段,區域內工業化發展仍然主要靠高碳能源所驅動,經濟模式尚未完全定型,發展低碳經濟雖然有困難,但具有阻力小、成本低、轉型快的優勢。從廣西的區情出發,體現特色,依據廣西北部灣經濟區4個重要城市——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的區位優勢和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分別申請構建低碳生態發展優先型、低碳旅游發展型和低碳臨海產業型的城市低碳經濟發展示范區、實驗區。

(一)將南寧打造成生態發展優先型的低碳城市

南寧市,位于廣西中部偏南,是廣西的省會,也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核心城市,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處的現代化城市。作為廣西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多年來南寧GDP均居廣西首位。南寧市堅持“綠色生態發展低碳城市”戰略,全力推進節能減排、美麗城鄉環境工程、綠色生態水城建設、公園濕地水系利用。綠城南寧在多年的建設中,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城市綠化覆蓋率已達到39.80%,城市森林覆蓋率更是高達40.21%,利用水資源、城市生態、景觀等各方面因素互聯互通,形成環城水系,打造最具特色的“水城”;城市環境不斷改善,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較高,排在全國省會城市前5名,嚴格控制工業污染物排放,加強內河整治;生態發展優先凸顯,借鑒國內外低碳城市建設的規劃經驗,在城市發展中貫穿低碳理念,推動綠色生態產業發展,從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在已獲得人類宜居型城市、全國森林生態城市、全國生態文明城市的基礎上,著力打造國家低碳城市發展示范區、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基地和產業鏈,構建生態發展優先型低碳南寧。

(二)將北海打造成低碳旅游發展型的低碳城市

北海市,南北西三面環海,有潿洲、斜陽兩個海島,南北長11公里,東西寬20公里。北海市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的沿海開放城市,是享譽海內外的旅游休閑度假勝地。《北部灣旅游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將北部灣打造成為與地中海、加勒比海等相媲美的世界級濱海旅游目的地,構建“一核、兩圈、三極、五軸”旅游格局。《北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5年)》明確指出,北海是面向東盟的開放合作示范區,將要打造成區域性國際濱海旅游城市。首先,北海市要全面維護好沿海防護林帶和紅樹林帶,通過補植、增植等方式,逐步建立多層次、多品種、多效能的生態防護林系統;其次,遵循低碳原則,度假酒店等采用太陽能、地熱能等低碳旅游設施,城市公共設施則配套城市太陽能照明系統、新能源公交體系等,加快建設高標準綠色寫字樓等低碳商務休閑設施,建設濱海低碳生態旅游區;再次,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使其發展更為快速和健康,努力把旅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和生態城市建設、經濟及生活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相結合,構建低碳旅游發展型低碳城市。

(三)將欽州和防城港打造成低碳臨海產業型的低碳城市

欽州市,位于廣西南部,有遼闊的欽州灣,海域內陽光充足,水溫適宜,海洋資源十分豐富,盛產各種魚類、海產。防城港市,位于廣西北部灣畔,地理位置優越,沿邊沿海且處于東盟經濟圈和華南、西南經濟圈的結合部,是中國連接東南亞國家的門戶,亦是唯一與東盟各國陸海相連的城市。欽州市和防城港市都具有良好的港口條件和便利的交通網絡,可通過建設樞紐港,加快本區域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周邊地區的產品和貨物匯集,延長產業發展鏈條,發展臨海產業,加快邊境貿易的發展。首先,加強欽州港和防城港港口開發區的建設,促使區域內產業的合理布局和優化組合,積極為產業發展提供空間;其次,以城市中心區為重點,發揮區域特色,將其建設為鋼鐵能源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商貿物流基地、產業轉移承接基地和國際濱海旅游勝地。再次,以低碳為導向積極發展生態工業園,加強對傳統的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化企業的監管,實現產業生態化發展??傊匝由炫R海產業鏈為基礎,以構建低碳經濟為導向,以循環型產業發展為模式將欽州和防城港營建成低碳臨海產業型的低碳生態城市。

作者:向媛秀梁堃單位: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副研究員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