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本質熟悉充實完善論文
時間:2022-06-17 03:38:00
導語:旅游本質熟悉充實完善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人們對旅游的熟悉大多局限于對旅游現象的熟悉,而對旅游本質的熟悉較少且不統一。針對這種情況,力求從哲學角度,從旅游現象的諸多矛盾中找出其根本矛盾以及這對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進而探索旅游的本質及其屬性。
旅游的本質是旅游學探究的基礎性新問題,對旅游本質的熟悉有利于旅游學學科的建設。而人們對旅游的熟悉,大多只停留在對旅游某些現象的熟悉,當然也有些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旅游本質作了有益的探索,但熟悉不一且深度不夠。究竟什么是旅游的本質,一直困擾著學術界。本文著重從分析旅游現象入手,從旅游現象眾多矛盾中找出旅游現象的根本矛盾,進而對旅游的本質及其屬性進行探索。
一、對旅游現象的熟悉
謝彥君在考察了自由時間和審美意識這兩個和旅游密切相關的范疇后,認為個別的旅游現象可以遠溯到原始社會中人們初具審美意識的歷史階段完整意義上的旅游出現在我國南朝時期。可見,旅游現象的出現非常久遠,但對旅游現象的探究卻非常滯后,將旅游現象作為一個社會科學的門類加以探究,可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最早發表著作提出有關現象探究成果的,是1927年意大利羅馬大學的馬里奧蒂(A·Mariotti),他出版了《旅游經濟講義(Lezionidieconomia)》一書,首先從經濟學角度對旅游現象作了系統剖析和論證。他首先對旅游現象的形態、結構和活動要素加以探究,得出一個結論,認為旅游活動是屬于經濟性質的社會現象。這一觀點得到德國學者鮑爾曼的支持。此后,在相當長時間里,旅游被普遍視為一項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活動,這一熟悉深刻地影響著學術界,尤其是經濟學界的思想。直到1935年,柏林大學的葛留克斯曼教授出版了《旅游總論(AllgemeineFremdeverkehrskuncle)》一書,對旅游現象作了系統探究,探索了旅游現象的產生、基礎、性質和社會影響,得出了和馬里奧蒂不同的結論。他認為,旅游現象是“在旅居地短時間旅居的人和當地人之間各種關系的總和”。到1942年,瑞士圣加倫大學的亨澤克爾教授(Prof.WalterHunziker)和伯爾尼大學的克雷夫教授發表了名為《旅游總論概要(GrundrissderAllgemeineFremdenverkehrslhre)》的專著,在該著作中,他們認為,“旅游現象本質是具有眾多相互功能要素和方面的復合體,這個復合體是以旅游活動為中心,和國民、保健、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技術等社會中各種要素和方面相互功能的產物。”在此基礎上,他們又進一步提出了現象多方位、多層面的結構思想,并且認為,需要通過多學科綜合進行探究的見解,并得出旅游現象不具有經濟性質的結論[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許多社會學家、歷史學家、文化界人士對旅游現象逐漸持文化論看法。近年來,眾多學者已越來越注重到旅游現象的非經濟性本質的東西,即使一些原來將經濟論的專家學者也開始揚棄自己的觀點,建議廣泛使用文化人類學和社會學的方法探究旅游。從旅游發展的歷史進程看,旅游是人類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自然它必定具備經濟活動和文化活動的特征,但旅游活動是在具體的社會環境中發生和進行的,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必然要同社會環境中的諸多方面發生聯系,社會環境中的幾乎一切現象也都程度不同地表現在旅游者的旅游活動中,因而,旅游活動是社會環境中多種現象的綜合反映。
總之,目前對旅游現象的熟悉可謂見仁見智。之所以出現此種現象,筆者認為有其主客觀原因摘要:首先,人們未能明確辨別旅游現象和旅游性質以及旅游和旅游業,從而導致混亂,即使在外交旅游文獻中,某些詞也較模糊,如旅游(Tourism)一詞既可用指旅游活動或現象,也可用指旅游業,甚至還可以用指旅游學等,造成熟悉和理解上的斷章取義和誤用;其次,現代旅游作為現代社會生活的一種非凡的生活方式,涉及到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很難準確把握;最后,現象是表面的、片面的和豐富易變的,旅游現象也是如此。隨著旅游業的飛速發展,不同階段的旅游現象的表現形式也是不斷變化的,且旅游現象越來越豐富,越來越難以把握,尤其是難以正確把握旅游現象的根本矛盾。
二、對旅游本質的探索
(一)目前人們對旅游本質的熟悉
正如對旅游現象的熟悉不一,旅游本質的看法也多種多樣,主要有摘要:王子華,李大金在其所著的《旅游學概論》中指出,現代旅游的本質,就構成現代旅游主要組成部分的消遣旅游而言,從本質上說,概言之,“它是一種高層次的消費活動,是一種以審美為突出特征的消閑活動,是綜合性的審美實踐,是對美的追求,是人們在物質需求之上的一種更高層次的社交需要,受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2(1995);國家旅游局人事勞動教育司組編的《旅游學概論》中認為,就構成現代旅游主要組成部分的消遣旅游而言,旅游從本質上可以說是一種以審美為突出特征的消閑活動,是綜合性的審美實踐[3(1997);葉朗認為摘要:旅游,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審美活動[4(1998);謝貴安,華國梁在其所編的《旅游文化學》中認為,旅游的本質就是旅游主體的“人文化成”過程,即主體自然本能的人文改造和人格異化的矯正[5(1999);王興斌教授1999年發表的《旅游資源既是有限的又是無限的》中提出,旅游本質上是向游客提供一種離開慣常居住地的新鮮經歷,一種以一定的物質條件為依托的服務。旅游者得到的是游歷過程中的印象、感受和體驗,而不是具體的資源和設備[6(1999);西方旅游人類學界在旅游本質探究方面,存在兩個立場鮮明的派別摘要:一派強調對旅游行為所內涵的符號意義的解讀,一派著重于從旅游影響的結果反觀旅游的實質。前者以納爾遜.格拉本為代表,在一篇題為《旅游摘要:神圣的旅程》的文章中,他提出這樣一種觀點摘要:旅游是一種有著豐富符號內涵的人類活動,是具有“儀式”性質的行為模式和游覽的結合。后者的領軍人物是戴尼遜﹒納什,他在論文《作為帝國主義的一種形式的旅游》中明確指出,旅游的本質上是帝國主義的一種形式,游客是某些強權勢力的不明智的代表[7(1999);錦州師范學院的陳才先生,在分析旅游現象的基本矛盾的基礎上,認為旅游在本質上是人們非職業性的前往異地對景觀(包括活動)身臨其境的探索和體驗活動。并進一步解釋探索是身臨其境地了解景觀,滿足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體驗則主要是感受景觀(活動)中的愉悅感(包括審美愉快和世俗愉悅)[8(2000);謝彥君認為,旅游的本質是審美和愉悅,這是古今中外的旅游莫不如此的,是所有旅游都必須具備的內核,否則就不成其為旅游[9(2001);李光堅認為,旅游的實質就是人類為適應人生規律,實現自我超越和愉悅身心之目的而采取的一種非凡的生活方式,是人類追求自身價值實現的文化意識的反映。
簡明而言,旅游在本質是以獲得人身的自由感、精神上的解放感和特定需要的滿足感身心愉悅感受為目的的一種非凡生活經歷[10(2001);沈祖祥認為,旅游在本質上是一種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文化現象,一個系統,是人類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個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旅游者這一旅游主體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條件,通過對旅游客體的能動的活動,為實現自身某種需要而作的非定居的旅行的一個動態過程的復合體[11(2002);王德剛認為,旅游的本質是以經濟支付為手段,以審美和精神愉悅為目的的文化消費活動[12(2004);陳方英(2004)等從社會學角度分析,認為旅游的本質是審美和愉悅,旅游的行程表現為異地性和暫時性,旅游的行為表現為一種非凡經歷,旅游的效果表現為生活質量的提高;龍江智(2005)從體驗視角看旅游的本質,認為旅游是個人以旅游場為劇場,旨在滿足各種心里欲求所進行的短暫休閑體驗活動。
總之,目前對旅游現象的本質的注解和闡釋,從總傾向上可概括為經濟學觀點、文化學觀點和人類學觀點三大流派。旅游經濟論者多持經濟說、消費說,主要將旅游活動定性為經濟活動或消費活動;旅游文化論者多持文化說、審美說、娛樂說、休閑說、生活方式說等,將旅游活動定性為一種文化活動、一種審美活動、一種娛樂活動、一種休閑活動或一種生活方式;人類學家更多地體現出對社會責任的終極關懷,在其整體觀和相對論的認知框架下,從作為“反結構現象”的象征儀式,到它所彰顯出的文化政治的意識形態等不同的層面上詮釋著旅游的本質。可見,從不同學科角度對旅游本質的歸納難免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那么究竟什么是旅游的本質及如何去把握旅游的本質呢?
(二)從哲學角度對旅游本質進行探索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摘要:事物的本質是由它本身所固有的非凡矛盾所決定的。現實存在的矛盾都不是由單一的矛盾構成的,而是極為復雜的矛盾群體。對于復雜的矛盾群體的性質,首先要從運動形式上加以區分。每一不同的事物,不同的物質運動形式都包含著本身的非凡矛盾,從而構成使自己和其他事物、一種運動形式和其他運動形式區別開來的非凡本質。其次又要區別同一運動形式的不同過程或不同階段。一個比較復雜的事物的發展一般要經歷若干過程或階段,區分這些不同的過程或階段的基礎,就是它們各自包含的非凡矛盾。因此,只有了解事物發展過程及其階段的矛盾的非凡性,才能把握這一過程的本質和各階段的特征。為此,就要探究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及其相互聯系。
旅游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是一個矛盾復合體,在其中必然存在一個根本矛盾和其它非根本矛盾。所謂旅游現象的根本矛盾是指貫穿于旅游活動發展過程的始終并規定旅游及其過程本質的矛盾。相對于基本矛盾而言,旅游現象中其它的矛盾屬于非根本矛盾,非根本矛盾則是不規定旅游及其過程基本性質,也不一定貫穿于旅游發展過程始終的矛盾。總之,在旅游活動過程中,根本矛盾起主導功能,制約其它各種矛盾,相對于根本矛盾而言,其他矛盾都是次要的,都是由根本矛盾派生出來的。
把握旅游現象的根本矛盾應從旅游活動涉及的諸要素入手,因為旅游活動的根本矛盾在于旅游活動內部,主要表現為旅游活動基本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間的關系中。但旅游活動涉及到旅游主體、旅游客體、旅游媒體或旅游者、旅游服務諸行業以及相關的社會部門或旅游者活動和旅游產業等諸多方面。可見,旅游活動涉及面甚廣,如何在眾多有關旅游活動中尋找出旅游現象的根本矛盾呢?錦州師范學院的陳才先生在《論旅游現象的基本矛盾》中作了有益的探索,值得借鑒。陳才先生認為摘要:“判定旅游現象的基本矛盾,可以‘一次最小并且最完整的旅游活動過程’為單位進行分析,因為完整且最小的部分剝離了旅游現象中大部分次要現象而保留了主要現象,更輕易發現和判定旅游現象的基本矛盾。他假設某個人突發奇想來到離家很遠的一處人跡罕至的荒蠻之地以追求驚險壯美之舉這種旅游活動時,認為在這次旅游過程中只存在兩個基本要素摘要:旅游者和旅游對象物或旅游吸引物(一種原始景觀),旅游現象的基本矛盾就表現為旅游者和旅游對象物(或旅游吸引物)這兩個基本要素之間的有機聯系上。”[13由此得出,旅游現象的根本矛盾表現為旅游者和旅游景觀之間的矛盾。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該對矛盾中也蘊含著人類社會所固有的一種矛盾摘要:即人們的日常生活空間是相對固定的或是相對封閉的,人的視覺空間是有限的,而人類探索的欲望(或人類的好奇心)是無限的,兩者之間恰恰構成一種永恒的矛盾。
筆者認為旅游的本質屬性表現為摘要:流動性,異地性,暫時性,消費性和體驗性。旅游之所以成為旅游,不同于其它事物,并和其它社會現象區別開來,就是因為旅游活動具有這些本質屬性。
總之,人們對于旅游本質的熟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不斷反復、不斷深化的復雜過程。這不僅因為旅游現象錯綜復雜,而且還因為任何事物的本質有一個逐漸暴露、逐漸展開的過程,因而人們對旅游本質的熟悉也必然要經歷由片面到全面,由不深刻到深刻的發展過程。我相信,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和旅游探究的不斷深入,對旅游本質的熟悉必將不斷充實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申葆嘉,論旅游現象的基礎探究[J.旅游學刊,1999(3)摘要:5859.
[2王子華,李大金.旅游學概論[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3國家旅游局人事勞動教育司,旅游學概論[M.中國旅游出版社,1997.
[4葉朗,中國旅游報[R.1988年1月20日.
[5謝貴安,華國梁,旅游文化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王興斌,旅游資源既是有限的又是無限的[J.國土經濟,1999(1).
[7馬勇,周霄,旅游學概論[M.北京摘要: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8陳才,論旅游現象的基本矛盾[J.旅游學刊,2000(6)摘要:6467.
[9謝彥君,基礎旅游學[M.中國旅游出版社,2001.
[10李光堅,旅游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1沈祖祥,旅游和中國文化[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12王德剛,旅游學概論[M.山東大學出版社,2004.
- 上一篇:創先爭優經濟工作座談會講話
- 下一篇:教育廳長在創先爭優會議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