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先爭優經濟工作座談會講話
時間:2022-06-17 03:38:00
導語:創先爭優經濟工作座談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充分認識我市臨港優勢,增強發展臨港經濟的自覺性和緊迫感
港口是聯系國內外市場的樞紐。依托港口、面向港口發展臨港經濟,可以有效獲得國內外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不僅直接擴大進出口和招商引資,推動現代物流業、制造業發展,而且可以為其它行業的發展提供巨大空間,進而促進整個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帶動經濟社會的全面、快速、健康發展。
從世界上看,發展臨港經濟是國際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國際經濟交往日益密切,港口成為世界范圍內吸納各種生產要素的重要平臺。世界上3/4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經濟總量的20%都集聚在離海、江、河岸線寬度100公里以內的地區。國外發展最快、最發達的城市,如荷蘭鹿特丹、日本東京、美國紐約、德國漢堡,其發展崛起都與港口緊密相關,基本上都是通過依托港口發展臨港經濟實現繁榮的。
從國內看,發展臨港經濟已成為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我國將近一半的GDP主要是產生在距離沿海200公里以內的62個地級市,在這沿海200公里范圍,用不到30%的陸域土地吸引了80%以上的外來直接投資、生產了90%以上的出口產品。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經濟圈,上海、蘇州為中心的長三角經濟圈,京、津、唐為主軸的環渤海經濟圈等,通過加強陸海經濟聯動,創造了陸海資源互補、產業互動、布局互聯的成功經驗,成為國內區域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
近幾年來,我市在發展臨港經濟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企業與港口間的合作不斷深化;莒南等臨港縣區注意發揮臨港區位優勢,推進臨港經濟發展,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全市某些重點產業依托港口獲得了較快發展,產品外向度不斷提高。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對臨港優勢的認識存有很大差距,發展臨港經濟缺乏有力的推進措施,臨港產業在全市經濟總量中的比重較低。這與我們所處的近海地理位置很不相稱,與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很不適應。
必須充分看到,我市發展臨港經濟具備許多優勢和便利條件。一是區位優勢。*市域內雖然沒有港口,但市域距港口最近處僅10公里,市區距離嵐山、日照、連云港三大港口都在100公里左右,距離青島港也就200公里,按照港口與腹地經濟聯系的距離衰減規律,我市屬于港口的強輻射區和發展臨港經濟的最佳區域。二是產業基礎優勢。*是農業大市,油料產量居全省首位,糧食、水果、肉類產量均居全省前5位,農產品加工出口的空間很大。工業體系比較完備,形成了食品、機械、建材、木業、醫藥、化工、紡織服裝、電力八大支柱行業,發展臨港產業的基礎條件好。商貿流通體系發達,擁有位居全國前三位的綜合性商品批發市場,建材、板材、五金、化工等市場規模和交易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通過對市場的改造提升,以立晨、榮慶、魯信為代表的現代物流企業發展迅速,形成了10大配載市場、2000多配載業戶,第三方物流公司發展到40余家,物流總額達到1500億元,部分物流企業目前已擁有信息平臺、現代運輸手段和保稅區,*完全有條件發展國際物流,成為臨近港口的出口貨物供應基地和進口貨物的銷售基地。三是交通能源優勢。我市公路、鐵路、空中、海上相銜接的立體交通網絡目前已基本形成,公路總體水平和每平方公里密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與三大港口連接的公路狀況得到不斷改善,交通比較便利。我市農產品和非金屬礦產資源在全省乃至整個華東地區占有重要地位,水、電、勞動力、可利用建設用地等方面的供應比較充足,可為臨港經濟的發展提供可靠支撐。四是腹地進出口產品優勢。*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出口商品已發展到27大類800多種,有進出口資格的企業1200多家,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聯系,年進出口貨物20多億美元,年出口集裝箱20多萬箱,居全省前列。
當前,發展臨港經濟面臨著新的重要機遇。最近召開的全省海洋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戰略決策,李建國書記、韓寓群省長在會上就構建海陸一體化經濟發展模式、實現陸域經濟和海洋經濟聯動發展作了強調和部署。省里今后將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海洋經濟發展。以貫徹落實這次會議精神為契機,全省新一輪發展臨港經濟的熱潮正在興起。我市臨海近港,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優越。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既要揚山之美、塑河之靈,又要借海之利。一定要摒棄過去那種“擁有港口才能發展臨港經濟”的陳舊觀念,樹立“港口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的新思維,充分認識我市的近海臨港優勢,把加快發展臨港經濟作為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明確目標,強化措施,全力推進,力爭近期內全市臨港經濟有一個大的發展,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贏得主動。
二、明確思路,突出重點,扎實推進臨港經濟發展
發展臨港經濟是一項大課題,必須堅持“發揮優勢、務求實效”的原則,明確思路,突出重點,積極推進。根據我市實際和臨近港口產業發展趨勢,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在臨港經濟發展中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在港口依托上,面向青島、日照、嵐山、連云港,重點依托日照、嵐山港。港口與腹地一體化發展已成為臨港產業布局的重要趨勢。港口對腹地經濟的發展具有帶動作用,同時腹地經濟的發展又是港口發展的支撐和保障,港口與腹地是合作共贏的關系。從*的總體區位看,離嵐山、日照港最近,因而嵐山、日照港對我市輻射帶動作用最強、最直接。港口所在的日照市過去和我們同屬一個行政區,有良好的人緣地緣關系。依托日照、嵐山港發展臨港經濟,有關方面的關系比較容易協調。因此,就全市總體來講,在與港口的合作選擇上,應重點考慮日照、嵐山港;在臨港產業、交通、信息等基礎設施方面首先加快與日照、嵐山港對接。同時,要根據港口功能和縣區、企業的具體區位,注意發展與青島港、連云港的合作,接受其輻射和帶動。最近國務院批準連云港建設“國際級重化工大港”,我們要主動對接,趨勢借力,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二)在發展區域上,以近港縣區和各開發區為突破口,帶動全市臨港經濟發展。港口對腹地的輻射帶動力遵循距離衰減規律,與港口距離越近的區域,港口的輻射帶動力越強,越具備發展臨港經濟的有利條件。參加這次會議的幾個縣區,與港口距離都在120公里之內,處于發展臨港經濟的最佳區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條件,加快臨港經濟的發展。市政府及各有關部門大力支持莒南縣搞好臨港經濟區規劃建設,為全市發展臨港經濟提供前沿平臺。我市各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都是近幾年批準建立的,基礎設施建設標準較高,但目前進區入園企業尚不多,尤其是大項目、好項目比較少。要充分發揮近海臨港優勢,增強對投資商的吸引力,擴大招商引資,盡快上一批發展前景好、經濟效益高、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要通過近港縣區和開發區的率先發展和引導示范,梯次推進全市發展臨港經濟的工作,增強全市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三)在產業布局上,以臨港物流業、加工制造業和重化工業為重點,促進其他相關產業發展。一是大力發展臨港物流業。港口是貨物進出的通道,物流則是港口、產業銜接的紐帶。當前,物流業已成為我市的產業優勢所在,建設商貿物流強市是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要研究制定相關規劃,建立完善港口_物流管理系統,實現標準化和信息化,使*的這一優勢產業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要積極引進先進裝備和技術,改造傳統批發市場,整合物流資源,培育發展現代物流企業,大力發展臨港物流和國際貿易,加快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的轉變提升。對莒南臨港國際物流區、*臨港國際中心大廈等已有合作意向的項目,市政府下步將積極實施扶持措施,加大推進力度。
二是積極發展臨港加工業。臨港加工業是以大進大出、兩頭在外或一頭在外為基本特征的工業產業。發展臨港加工制造業,對于緩解資源緊張矛盾、提高企業效益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按照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充分利用港口及其腹地資源,圍繞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加快全市工業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提高臨港加工業的比重。對現有傳統支柱產業,要堅持內引外聯,落實項目,成龍配套,加強先進技術、設備的引進,強化自主創新,加快改造提升,力爭建成一批全國優質生產基地和名牌產品,進一步提高我市主導產業的特色競爭力。特別對適合港口運輸、大進大出的產業產品,像水泥、復合肥、礦砂、膠合板等要加快膨脹規模、提高質量檔次。對現有加工貿易,要提高產品深加工程度,延長加工鏈條,增強加工出口產品與市內其他企業的關聯度,有條件的可以規劃建設韓國、日本、臺灣等出口加工工業園。同時,對高新技術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型加工制造業特別是市場急需和替代進口的新型產品,制定優惠政策措施,廣泛吸引外來投資在我市設立研發和分銷中心,加快發展步伐,努力促進我市加工制造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三是注重發展臨港重化工業。石化、冶金、重型機械制造等重化工業產業產品門類廣、市場容量大、技術含量高、關聯帶動力強,是臨港經濟的產業支柱。我市重化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優勢明顯、相對集中的產業集群不多。在國家支持大型重化工業向沿海地區轉移和加快發展臨港經濟的宏觀經濟形勢下,我們要抓住機遇,力爭在發展重化工業方面取得較大突破。也可以先依托港口已經形成規模的大型重化工企業開展配套加工服務,而后增添新的項目,逐步做大做強。另外,還要積極發展臨港旅游業,帶動提升我市旅游業整體水平。
三、努力為臨港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發展臨港經濟,企業是主體,各級政府要加強引導和指導,努力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條件,推進臨港經濟發展。
一是科學制定規劃。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制定發展臨港經濟規劃,明確發展的方向、產業重點和具體措施。要認真研究自身及周邊區域的產業現狀、未來發展趨勢,積極借鑒發達地區發展臨港經濟的成功經驗,圍繞臨港特點和“十一五”發展整體規劃,注意與周邊地區發展相銜接,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科學定位,避免出現重復布局、重復建設。
二是完善政策和改進服務。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制定臨港產業的準入門檻,在土地、資金等方面建立完善有利于臨港產業發展的激勵機制,堅持多元化、市場運作的投資導向,充分運用各項配套扶持政策,積極做好招商引資工作,扎實推進項目落地,搞好配套服務,努力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注意引導和培育發展大企業、產業集群,真正使臨港地理優勢成為經濟優勢。海關、商檢等部門要切實改進服務方式,努力為進出口企業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促進臨港經濟的發展。
三是加快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臨港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交通的支持和保障。就我們*來講,臨港經濟發展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交通是否便捷順暢。近年來我市交通狀況雖有很大改善,但與發展臨港經濟的要求還有不小差距,特別是直接與港口連接的道路不夠通暢。交通部門今后要更加注重臨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構筑快捷通暢的現代交通運輸網絡,特別要加快幾條通往港口的高速公路、國省道的建設,進一步暢通我市與港口及周邊地區的通道。近期,濟南鐵路局、省發改委、交通廳將圍繞發展海洋經濟,對全省交通線路作進一步規劃,市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做好工作,爭取我市的相關項目能夠列入省計劃。同時,要重視完善水源、能源供應體系,不斷提高各開發區配套建設水平,努力為臨港經濟的發展提供可靠保證。
四是加強與港口的聯系與協調。發展臨港經濟,需要加強與港口的合作與協調。要特別注重加強與日照、嵐山等港口的聯系與合作,拓寬溝通渠道,采取與港口定期互訪、交流座談,定期交換信息、聽取意見等形式,密切雙方的合作關系。要大力支持企業之間的合作,鼓勵港口方面來我市投資或設立辦事機構,也支持我市重點企業到港口投資,參與基礎設施建設。
五是加大宣傳推介力度。要擴大對外宣傳,在招商引資等各種場合,既宣傳*山之美、河之靈,又宣傳*海之利,使更多的客商和各界人士全面了解*,尤其是了解我市的近海臨港優勢。要深入搞好對內宣傳引導,使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我市發展臨港經濟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努力營造發展臨港經濟的濃厚氛圍,使之成為廣大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
- 上一篇:民政局黨委書記創先爭優推進會發言
- 下一篇:旅游本質熟悉充實完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