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評析論文

時間:2022-10-15 10:44:00

導語: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評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評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國特色;民主制度;發展模式

[論文摘要]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我們已經探索出了一條初步具備成功基礎的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確立了中國特色民主制度模式和中國特色民主發展模式,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已經成為時代的基本共識,具備了自我推進的動力機制。

關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回望以政治體制改革為重要內容的30年改革開放偉大歷程,可以明確地說,在總結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基本經驗,完善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把握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基本方向上,我們已經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形成的標志,是確立了中國特色民主制度模式和中國特色民主發展模式

房寧教授認為,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正在開辟一條新的民主道路,正在開辟一種新的政治模式。“民主是有主題的。在當代中國實行民主,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制度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實現人民主權,即保證國家各級政權代表人民、由人民掌握;通過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擴大和發展人民民主權利;保障國家的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在中國,能夠實現這三大目標的制度,才是符合社會發展進步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民主制度。”(房寧著:《民主政治十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理論和實踐的若干重大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第72頁)新的民主道路的開辟,首要的是確立了中國特色民主制度模式,即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為主要內容的基本政治制度框架。

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這四項制度中的每一項,都經歷了一個不斷豐富和完善的過程。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例。1982年《憲法》擴大充實了人民代表大會的各項權力,為人大制度功能的發揮奠定了基礎。1992年第七屆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2000年第九屆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02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監督法》,這都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制度建設方面更加完備。黨的十七大報告確認了這四項制度不斷發展完善的豐富成果,把它們一同確定為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標志著中國特色民主制度模式的確立得到最權威的認可。

中國特色民主發展模式的確立,也是新的民主道路的重要方面。清理改革開放以來政治體制改革的戰略取向和路徑選擇,我們至少可以辨識出中國特色民主發展模式的三項主要內容:一是通過發展基層民主夯實民主政治的社會基礎。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從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生長點”上升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當前基層群眾自治的戰略意義日益凸顯,已經被當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穩固社會基礎來對待。二是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改革開放以來,黨內民主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黨中央發揮表率作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匯報工作,中央的重大決策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征求意見;進行了黨代會常任制等黨內民主的改革試點。因為黨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發展黨內民主就是發展人民民主;因為黨是國家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黨內民主的發展必將有效帶動人民民主的發展。三是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雙輪驅動。十六大以來,在豐富民主形式方面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明確提出,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

二、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已經成為時代的基本共識,具備了自我推進的動力機制“在歷史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國家,人們對民主的理解不同,所建立的政治制度也有差別,即使在同一國家的不同發展階段,民主制度也是有差別的。”(李鐵映著:《論民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卷首語)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已經成為時代的基本共識,至少可以從這四個維度來判斷:一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發展民主的慘痛教訓,使我們黨從一開始就認識到,民主和法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不可偏廢,民主必須在法制的軌道上運行,在有秩序的環境中推進。二是承認民主的普遍價值,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復制西方國家的民主模式。三是前社會主義國家政治改革的反面例證,使得改革者醒悟,政治體制改革高度敏感而復雜,必須審慎地推進,不可亂來。四是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使得改革者有自信認為,我們所堅持的政治體制改革原則和方向,也是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一個貢獻來源和重要組成部分。結論只有一個,全國人民都應當珍惜政治體制改革的成果,建設性地推動它向前發展,自覺地從現時代基本共識的高度來把握它。

說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具備了自我推進的動力機制,是因為,這條道路的形成,是與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文化的巨大變革相互交融在一起的,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為中國特色政治發展灌注了強大的助推力:市場經濟的發展,為中國特色政治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傳統社會階層結構的解體和社會階層分化現象的出現,使得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成為回應各階層利益訴求的必然措施;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和開放性文化生態的形成,使得人們具備了用理性、通達和務實的態度審視和表達訴求的政治價值觀;公民社會的興起,使得人民參與社會治理具備了制度化的渠道;在以互聯網和手機為代表的新型媒體中形成的相對開放的輿論公共領域,為人們深思和商討公共話題提供了有廣泛影響的空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愈來愈與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呈現出相互推動,同步行進的趨勢,已經充分具備了不可逆的特性。

三、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是世界民主化潮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支撐

一方面,在民主問題上,我們既不能妄自菲薄,又不能妄自尊大。另一方面,在民主政治發展道路上,我們既不能盲目隨大流,又不能自外于世界民主化潮流。要認識到,它是世界民主化潮流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民主化浪潮從一國波及另一國,說明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趨同特征和相互學習借鑒他國政治發展經驗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全球化的時代,民主意識的跨國界傳播、民主實現形式和民主技術規程的相互影響,以及世界貿易規則所內含的民主原則對各國民主化進程所造成的壓力,使得民主與法治日益成為各國共同的政治追求,自由、平等、人權作為普遍的價值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王振亞等著:《政治文明與當代中國政治發展》,人民出版社,2006:第41—42頁)全球化也對各國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戰。對人類政治文明的發展進步保持足夠的開放態度,是因為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既是中國對于世界的責任,也是中國對于人類政治文明的一個重要貢獻。

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也是提高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支撐,主要包括:(1)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是抵制西方“軟霸權”的重要方式。西方國家的霸權主義,已經從武力的“硬霸權”發展為綜合霸權,以制度、文化為主要內容的“軟霸權”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只有堅定不移堅持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把這條道路充分發展完善,進行充分論述,才能有效提高國家軟實力,抵制西方軟霸權的壓力。(2)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能夠解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問題,塑造廣泛的民族國家認同,增強內部凝聚力。在現代國家,唯一構成大規模合法性來源和塑造廣泛的民族國家認同的方式,就是民主政治,這已是不可移易的事實。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就是要通過民主的制度模式和民主的發展模式,為現存政治制度奠定更深厚的合法性基礎,塑造全體公民對于國家的廣泛認同,從而進一步增強國家的內部凝聚力,涵養成為充分意義上的政治生活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