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美學課審美觀培養

時間:2022-04-15 08:07:00

導語:藝術美學課審美觀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美學課審美觀培養

一、藝術美學的地位

藝術美學課程是數字媒體類高校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之一,也是藝術理論的基礎課程。它對奠定學生的藝術審美欣賞與鑒賞能力,判斷藝術的類型和特征以及后續的數字藝術作品的制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藝術美學”課程包含兩個部分:藝術學和美學;在教育方向上又分為兩個分支:藝術教育和美學教育。藝術教育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藝術的技能和知識,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藝術,重在建立學生與藝術本身的聯系,重在“技”;美學教育是在藝術教育的基礎上,深化和提升學生對藝術審美性的理解和體驗,把它上升到人生境界的塑造和拓展,也在于通過藝術建立學生與人生世界的聯系,在于“道”。沒有藝術教育,美學教育是空洞的,沒有基礎的;沒有美學教育,藝術教育是不徹底的,沒有結果的。因為藝術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具體的藝術技能和知識,而是通過藝術教育搭建一座橋梁,使學生從有限的自我通向無限世界,從而完善學生的人格修養、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美學是來自于藝術的人生智慧,掌握這種人生智慧,它不僅使我們在人生之途中更自由主動的學習和理解世界,而且使我們的人生因為美學的理論訓練更豐富更深刻地向世界展開。在審美教育體系中,藝術教育與美學教育,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基本方面[1]。怎樣既充分發揮兩個方面的不同作用,又切實把兩個方面統一起來,互相促進,以實現審美教育的基本目標,是每個從事審美教育的工作者認真研究的課題。美學與藝術欣賞有著密切關系,但美學并不等于藝術欣賞。美學家葉朗先生在《大學生與美學》一文中指出:“從根本上說,美學是對于人生、對于生命、對于文化、對于存在的理論思考[2]”。美學不是普通的藝術理論,美學正是在世界觀的層次上為人們提供一種對于人生世界的審美精神。藝術美學知識對學生學好其他基礎課以及后續的藝術專業課具有重要意義,對后續的數字仿真動漫類藝術作品的制作課程起到了鋪墊作用,藝術更會成為學生終身的精神家園,促使學生完善自身的人格修養,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加強自身的理論修養,改變自身的思維方式和知識結構。通過藝術美學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建立起馬克思主義關于對藝術基本原理的認識,培養學生藝術理論的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信息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乃至思維方式,對藝術美學教育也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為了跟上時代步伐,教師應從實際需要出發,有針對性地構建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理工科類學生入學前并沒有掌握一定的藝術技能,沒有受過藝術欣賞與鑒賞的熏陶,更談不上對藝術的審美思維了,因此對藝術美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從審美興趣培養入手,啟發學生對各門類藝術的區分與對各門類藝術的審美特征深入理解,將枯燥的藝術美學理論知識講得清、準、趣、活、啟,為下一階段課程知識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在最終的數字仿真動漫類藝術作品制作過程中遵循藝術規律。

二、藝術美學教育現狀

藝術美學教育包括兩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一是藝術技能或技巧的培訓,比如繪畫、音樂、舞蹈技能的培訓,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夠掌握和操作一、兩種藝術形式的創作或表演;二是藝術理論知識的培訓,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各門類藝術的基本理論和藝術技能知識,比如讓學生掌握藝術的本質、藝術的特征、藝術的起源等理論知識和歷史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切實有效的藝術教育,不僅有助于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藝術審美興趣,使他們有更高的熱情、更多的機會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而且把學生從自發的藝術愛好者、欣賞者提升為自覺的藝術活動參與者和藝術鑒賞者。這個從“自發”到“自覺”的轉化過程,不僅使學生對藝術活動的關系(態度)產生從被動到主動、從觀賞到創作(批評)的變化,而且,它是一個把藝術活動從單純的娛樂活動深化為培養、塑造學生藝術品格的素質教育行為。培養學生敏銳的感覺力(觀察力)、活躍的創造力(想象力)、寬厚熱情的心胸、面向世界的自由精神等積極的心理(人格)素質的綜合品格[3]。一個真正從事藝術的創作者必須具備這些素質,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也必須具備這些素質。進入21世紀之后,人類在更廣泛、更深刻的層次上進入了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與競爭,對個體的心理素質以及人格品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藝術品格所包含的積極的人格素質,不僅僅對大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對大學生的身心成長顯得尤為重要,而且對學生創作藝術作品所顯現的人文精神更為迫切。現在社會上功利主義盛行、藝術審美情趣低俗,使得學生們對藝術的審美興趣很淡漠,更談不上藝術修養了。許多藝術美學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擔憂,覺得藝術教育要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培養藝術審美鑒別的能力,任重而道遠。正如彭吉象教授所言“我們要幫助學生們更好地鑒賞藝術作品,因為并不見得都會鑒賞。比如我教電影電視,現在很多孩子并不見得會看得懂電影,他們就是‘看熱鬧’,分不清好壞,只要大片就去看,其實過去的電影也有很多好作品,比如20世紀三四十年代是我們中國電影的第一個高潮,像《一江春水向東流》、《馬路天使》、《烏鴉與麻雀》、《小城之春》等一大批優秀電影,我們的學生沒看到,我覺得我們藝術教育就是要把這些珍貴的、有價值的、有藝術水平的、而且被稱得上經典的藝術作品介紹給學生[4]”。在近幾年的教學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生的藝術創作積極性不高,缺乏應有的創造性思維和自我思考能力;學生在欣賞藝術作品時缺少自己的觀點、獨立欣賞性差、抄盡收眼底現象十分普遍;在所創作的藝術作品中藝術理論功底欠缺;“重技術應用、輕藝術理論”現象明顯。這些問題的出現,說明我們的傳統授課方式已經適應不了當前學生的需求。為此我們通過調研,征求學生們的意見,梳理出一套較為合理的教學方式。藝術美學課程是一門充滿了各種復雜和深奧理論的課程,是一門比較抽象的理論課,所以初期在開始聽課的時候,學生們由于自身的藝術修養以及藝術知識儲備的缺乏,多少會感覺有些吃力,甚至感覺到枯燥乏味。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會逐漸融入到藝術的海洋中。面對工科起點的大學生,要想講授好這門課程,需要有一套切實可行的授課技巧和教學方式,我們更多的是采取課堂上師生互動的方式,啟發式教學,通過藝術作品個案分析點評,激發學生對藝術作品的審美興趣,提高審美能力。

三、藝術美學教育方式的五個環節

針對藝術美學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及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的更新,對教學方式提出更高要求,教師的教學必須進行改革與之相適應。為此,采取以下五個環節,作為具有啟發創新性的方法進行藝術美學教育,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興趣。

1.清——體系藝術美學課程是專業基礎課程之一,從授課之初就要讓學生們認識到這門課程體系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在為后續的動漫類等藝術作品制作奠定基礎,所以涉及到的知識要點必須清晰,能通過老師的歸納總結形成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們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大體把握。因為藝術美學中抽象的東西比較多,需要多理解多體會,學生自己看書總會碰到許多難題,這就要求老師講授教材的同時,還要以藝術個案進行講授,需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現實藝術實踐,整理成具有藝術特色的課件,起到引導和啟發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清晰思維。工程思維訓練的是嚴謹的邏輯思維,而藝術思維培養的是形象思維,創新思維。工科類學生走向社會后,多數為工程師,所從事的設計、施工和管理行業都是在追尋美,任何形式、任何一項工程都離不開美,為了避免簡單的重復性的匠氣十足的設計,需要藝術思維的培養,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藝術思維在日后的工程設計以及產品創意中所帶來的優勢。

2.準——定位在藝術美學教學過程中,為了避免教學設計時的教學定位定得過多或過高,就要把教學定位移位到受教的學生,要時刻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實際基礎,還要考慮到一節課教學時間的限制,否則所有教學環節設計就成了走過場,教學活動只忙于應付,難以實現有效性教學。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說過“有效的教學,始于期望達到的目標。學生開始時就知道教師期望他們做什么,那么他們便能更好地組織學習[5]”。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課堂教學定位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否以學生為中心。如在講授戲曲藝術與戲劇藝術這一節時,由于一小部分學生從小生長在偏遠地區,從未接觸過這類藝術形式,因此在設計課程內容時就要考慮到學生們的個體差異性,從而準確定位,制定出適合他們的學習目標內容,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收益,這樣的課堂教學目標也更具有人性化和實用價值。定位不明確的教學是糊涂的教學,沒有準確定位的教學是低效率的教學。定位對教學有導向和調節的作用。因此,結合不同學生的背景,準確教學定位是推進課堂有效性教學的關鍵,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定位準確,可使教學相長,達到教學目標。

3.趣——手段教學手段多樣,注重教學手段的更新,在教學中,也應不斷設計出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大膽展示自己見解的情境。例如:在講到中篇藝術種類的各章節時,教師讓學生不僅掌握到各門類藝術的特征,還要學生準備ppt材料,談對該藝術審美特征的理解,使得學生興趣很濃,教師可以抓住時機讓學生展示藝術才能,有的上講臺吹一段竹蕭,演奏一段吉他曲、有的來一段舞蹈動作表演、寫一幅書法字帖等等,盡管藝術技巧很幼稚,但還是給學生機會把自己入學前已掌握的藝術技能或愛好展示了一下,還有的學生借此機會展示一下自己家鄉的藝術特色。通過這種展示方式,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以此來理解消化該門類藝術的審美特征,很受學生們歡迎,它符合現代青年學生的心理特點,也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規律。使之達到師生精神愉悅,在興趣中完成教學任務。

4.活——思維面對工科類學生,講授藝術美學課程的方法要靈活多樣,教師不僅僅只是講好藝術理論的知識要點,還要具備一定的藝術技能或技巧,要會實際操作。這門課的特點是感官性很強,且實踐動手能力也很強。例如:教師在課堂上,針對同學們在興趣這一環節中所展示的藝術作品,必須一一進行點評,在點評講述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該種類藝術的本質與特征,明白其藝術規律與其他各類藝術之間的關聯性,如書法與繪畫、舞蹈與音樂、文學與戲劇、建筑與雕塑等各類藝術,逐漸認識到形象思維在藝術作品中的運用與體現。在藝術學教學中,還可以再做深入思索,尋找出更多、更合適的切入點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以及創新思維能力,更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他們整合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有助于學好藝術美學知識與技能,提高審美創造能力的關鍵。作為教師要善于調動和調節課堂的活躍氣氛,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

5.啟——內心盡管學生們沒有受過專業藝術技能的培養,但有些學生還有藝術悟性,如何啟發學生內心深處的藝術潛力,是教師的責任。每當學生完成了一個藝術作品時,教師除了點評以外,更重要的是還要去欣賞學生,在這過程中啟發學生的藝術悟性,以此來增加學生的藝術審美興趣。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個性素質與創新精神,善待學生,尊重學生,欣賞學生。

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表演欲,教師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塑造個性和發揮創新的環境與氛圍,允許學生失敗,在失敗中摸索經驗,鼓勵和引導學生勇于創新、張揚個性,反對一味地追求良好的教學課堂。要利用學生在學習階段活躍的思維與認識,引導學生追求獨特的藝術表現方法,并大膽的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傳達出來,通過藝術作品宣泄內心的真情實感,這將有利于個性與創新意識的培養。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挖掘學生的藝術潛力。藝術美學是專業基礎理論課,要讓學生在文化理論與藝術修養的基礎上形成個人的特色與風格,通過“清-體系、準-定位、趣-手段、活-思維、啟-內心”五個教學環節,鼓勵和尊重學生藝術個性的發展,保證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結語綜上所述,在藝術美學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從每一個環節入手,使學生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從培養審美興趣入手,啟發挖掘學生的藝術悟性,增強藝術素養,提高審美鑒賞力,學會欣賞藝術作品,并在從事藝術創作中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個性與創新意識的主體;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從實際出發,抓好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師要克服以往在教學中偏重技能訓練,忽視大文化系統里的藝術底蘊的問題,使學生真正掌握藝術的規律性,為后續數字仿真藝術作品的制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藝術美學課程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通過對藝術美學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熟悉藝術美學,為學生提供審美興趣,釋放創造能力及人格自然發展的條件,感受藝術形象中的內在美、精神美、意境美、情趣美,使學生在學習中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加深對藝術作品的認識,樹立正確的藝術文化價值觀。藝術美學課程的開設讓媒體專業的學生得到更為全面的發展,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數字仿真技術技能的訓練上。全面綜合的藝術美學教育應該是使藝術教育從媒體學科出發走向理工經管等專業,達到以培養具有藝術思維能力的工程師為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