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語境下的漢語詩歌論文
時間:2022-07-19 11:40:00
導語:新時代語境下的漢語詩歌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現代傳媒多樣化和社會轉型期的復雜語境下,漢語詩歌在歷史性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是,看似衰微的局面中也出現了許多復蘇的態勢。本文試從現代傳媒和轉型期文化的角度淺談當下的漢語詩歌。新時代語境下的漢語詩歌。
關鍵詞:現代傳媒轉型期文化漢語詩歌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中國古典詩歌是世界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五四文學革命后,中國詩歌進入了白話詩階段,開始了現代化進程?,F代漢語詩經歷了自由體詩、格律詩、象征詩、現代派詩、政治抒情詩、朦朧詩、先鋒詩等探索階段,基本上保持著旺盛的生命朝氣,但進入九十年代至今,詩歌的創作與閱讀都呈現了下滑態勢。誠如王光明教授在《現代漢詩的百年演變》中談及九十年代中國大陸的詩歌狀況時所言:“燈光暗轉,垂暮放下,劇情已漸新……許多東西一夜之間從悲劇變成了喜劇”“詩歌似乎直接走入了黃昏和暗夜。”這不能不使人焦慮,但是,關注當下的漢語詩歌語境,筆者也發現了一些新動態,由此淺談開來。
一、漢語詩歌傳播媒介的變化以及引發的思考。
詩歌傳播是詩歌發揮藝術作用和獲得自身發展的重要方式,諸如口傳、抄寫題跋、印刷、朗誦等,在現代科技日漸發達的今天,漢語詩歌的傳播媒介有了重要的變化。
1.網絡成為漢語詩歌重要的傳播媒介之一。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文化已經成為值得研究的課題。網絡文化以“虛擬性、交互性的符號自我(主體)”為基本特征,即網絡用戶憑借諸如網名、圖片等進入虛擬的網絡世界進行交互性的及時交流互動。其中,博客的興起造就了眾多網絡,包括詩歌寫作者,據新浪網統計,在網上開博客最多的是詩人群體??梢姡W絡確實對漢語詩歌產生了重要影響。
(1)發表和閱讀作品的便捷度和自由性。在傳統觀念中,詩歌是少數“精英”方可享受的高級精神品,同時受到體制影響,普通寫作者更是很難發表作品,而網絡解決了這個問題,在自己的博客上可以快速而自由地發表作品,這就為更多的詩作者進行藝術探索、發表作品提供了廣闊的園地,也為讀者閱讀作品提供了方便。
(2)閱讀的交互性。網絡“交互性開放的界面”使讀者的閱讀活動與眾多不確定的其他讀者共同進行,并通過留言回復等方式與其他讀者和作者進行交流,便利的傳達閱讀和創作感受成為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創作激情,同時也為作者修正、調整自己的作品提供了有利條件。
(3)接受環境的立體化。網絡平臺具有“超文本界面”,它是紙張以外的電子文本,不再是傳統文本的線性的或平面的結構,而是網狀的多維立體結構,有著“超文本鏈接”,用戶點擊文本中加標注的一些特殊單詞或圖像,就能打開另一個文本。在這樣的環境中閱讀詩歌,可以增強接受信息的靈活性和綜合性,相關內容的便利提取也有利于詩歌的理解和擴充閱讀。
(4)表現形式的多媒體化。不同于傳統文本,網絡可以提供文字、圖片、音樂、動畫等多媒體支持,閱讀過程中會有相關的音樂圖像等元素,比如在一首寫春天景色的詩歌里,可以配上諸如青草、桃花、冰化的溪流等圖片,還可以配上清新的音樂,這就構成了一個形象生動的接受環境,增強了閱讀詩歌的趣味性,吸引了更多的讀者。值得思考的是,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讀者的想象力。
2.從詩朗誦等活動中談漢語詩歌的音樂性。
近年來,配樂詩朗誦、詩歌電視、央視新年新詩會等活動的舉辦為詩歌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漢語詩歌的接受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梢?,漢語詩歌的發展,音樂性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詩歌與音樂有著悠久的同源關系,中國古代許多的詩歌都是可以入樂演唱的。中國很早就有所謂的“歌詩”,即能譜曲配樂配舞表演的詩歌,如《詩經》、楚辭等。與音樂相近,抒情詩也有著聲音和諧的音調和節奏,有較高的心靈自由度和情感表現力。中國的古典詩歌有著優美的韻律,為人們所熟識和喜愛的現代詩歌也往往有著音樂美,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舒婷的《致橡樹》、余光中的《鄉愁》。
詩歌研究者呂進曾言:“中國新詩是一種看的詩,依賴吟唱和朗誦是越來越少,”這或許是當下許多人否定和輕視新詩的重要原因。詩歌不同于小說、散文等其他文學樣式,音樂性是詩歌的重要因素,新詩雖不必延續舊詩的平仄等嚴格限制,但是節奏和內在的音樂性是必需的。如何使現代漢語詩歌尤其是現代漢語抒情詩具有音樂性,如何使得好的漢語詩歌在新時代得到有效的流傳,這些都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上努力探索。比如,當代優秀流行歌曲的歌詞(如謝冕先生贊賞的崔健的《一無所有》)、古詩改編的歌曲(如《明月幾時有》)就是有價值的嘗試。
二、轉型期文化語境下漢語詩歌的接受以及引發的思考。
著名學者楊乃喬教授2008年來保定學院講座,在回答筆者關于“現代漢詩”發展狀況的提問時說到:“在后工業文明時代,詩歌——文學中的“貴族”的閱讀是沒有環境的。在這個讀圖時代,追求審美感官的速度與刺激成為趨勢,詩歌注將沒落?!睏罱淌趶漠斚颅h境的反面因素指出了詩歌衰落的原因,筆者在這里想反其意用之,探討一下新時代語境對詩歌發展的有利影響。
當今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詩歌生存的社會語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多元而矛盾的時代中有著諸如中西文化的沖突、傳統與現代的碰撞、生存與道德的困境、理想與現實的反差等,人們所焦慮的是更為嚴重的生存危機和精神的無根感。信仰多元側面導致信仰缺失,靈魂的漂泊使人們內心出現了矛盾郁悶頹廢無聊彷徨的情緒,這一點在大學生群體中也具有普遍性。歷史仿佛回到了五四時期,狂飆突進浪漫激情后滋生的是面對理想和價值失落的苦悶與迷茫。與現代物質日漸豐厚構成反諷的是現代人的精神空虛??梢哉f,整個社會在渴望著一種靈魂的棲居地,人們需要生命性情的滋潤,需要心靈的休憩與安慰。
而詩歌作為一種極具感情的文學形式,集中了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充滿了對真善美的向往,對人生的吟唱,對生命的珍重,對崇高精神和道義的擔當,對心靈故鄉的永恒守望,其中現代詩歌更是有著現代人生存的豐富情感和經驗,等等。這些都可以撫慰當下人的心靈,滿足受眾的精神需求和閱讀期待。試以海子的詩歌為例,考察海子的生平及其詩歌可以發現,其中隱含著一個重要命題——對靈魂棲居地的追尋與確認。“珍惜黃昏的村莊,珍惜雨水的村莊/萬里無云如同我永恒的悲傷”(《村莊》)“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他的抒情短詩吟唱著大地、河流、村莊、麥地……那是“永恒的人類生村和生命之龐大根快”,是一種“文化鄉愁”,長于農村的海子對鄉村有著獨特的生命體驗,他深情地吟誦著自己的詩歌理想,追尋著自己的精神家園,他的詩歌是熔鑄真性情的生命之詩,海子對生命的愛與信仰都給人們帶來了心靈的滋潤和感動,這也許是近年來海子詩歌受到重視和喜愛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見,在轉型期復雜文化語境下,詩歌也存在著發展的有利環境。貼近心靈,抒寫有真性情的生命之詩,是詩歌的本質要求,也是漢語詩歌發展的必然要求。
以上主要從現代傳媒和轉型期文化的角度淺談了當下漢語詩歌的發展,漢語詩歌的發展是值得研究的大課題,當下的狀況還有許多復雜性和艱巨性,有待筆者學識能力的提高,或許能夠進一步深入下去。漢語詩歌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在20世紀的百年探索中又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我們有理由相信,在21世紀,漢語詩歌一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參考資料:
1.《寫作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文學理論教程》,童慶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呂進,《中國現代詩學》,重慶出版社,1997
4.陳超,《海子論》,《打開詩的漂流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 上一篇:酒店經理在年度規劃工作會議講話稿
- 下一篇:中層領導副職競崗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