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包裝設計教育改革論文
時間:2022-11-24 02:37:00
導語:我國包裝設計教育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本文指出我國包裝設計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概括起來說是“重技術、輕創造、缺人文”,并提出可從優化課程結構、提高創造力、加強人文修養、建立完善的教學實踐手段以及加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堅持不懈地弘揚人文精神,培養具有創新能力、人文精神、實踐能力的包裝設計人才。
關鍵詞:包裝設計教育改革
改革開放20多年來,包裝設計教育對包裝工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隨著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傳統的包裝設計教學存在著專業和專業覆蓋面太窄、知識老化、教法陳舊、偏重技能性教學、不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人文精神、缺乏完善的教學實踐手段等狀況,概括起來說是“重技術、輕創造、缺人文”,這些問題將直接影響到包裝設計教學的質量。為了適應21世紀包裝設計人才的需求,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進行著不同程度的改革和探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對我國的包裝設計教育進行改革。
優化課程結構,開設跨學科課程
現有包裝設計課程缺乏科學性、時代性、實踐性、綜合性、人文性和創造性。了解和掌握新知識(品牌學、市場營銷知識)、新信息(產品的定位、品牌戰略、企業整體經營決策),遵循一定的科學規范的操作程序(準確的調查與研究過程,進而把握解決問題的方向和目標)等已成為包裝設計的最終取向。重視和不斷學習相關領域的學科知識,注重調查和信息的搜集,同時以科學的工作態度遵循一定的有效的操作程序,是包裝設計的重要基礎、必要環節和組成部分,也是當今包裝設計教學應該重視和加強的。筆者認為,包裝設計教育應開設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如設計心理學、社會學、文案寫作、市場營銷學、消費心理學、材料學、設計管理及可持續設計方法等課程,并在課程中貫徹多學科、多角度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改變長期以來注重專業需要和偏重知識技能傳授的做法,加強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方式,推進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提高創造力,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當今信息時代,設計教育更呈現時代性和開放性的特征。一些設計師所熟悉的傳統技藝已被當代的科技手段所替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也特別多,用電腦可以快速完成作業,時間大大縮短。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學更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根據市場環境的改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的復合能力,這是提高學生創造性的關鍵環節。當前,大量包裝設計作品如出一轍,這跟我們在設計教學中不注重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和原創設計有關。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創新意義的思維活動,教師教學方向和學生的努力方向都要向從培養思維的發散性、靈活性及獨創性方面去探索。應改革傳統教學內容和手段,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增加一些探索性、實驗性的課題,比如“可持續包裝設計”等新理念包裝的探索、包裝形式的突破與創新、包裝材料的革新與重組、傳統文化的借鑒與創新等等,提供一切可能條件讓學生去做大膽的探索與實驗,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模仿性設計為創造性設計。另外,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設計項目和設計比賽活動,或者將一些前瞻性的課題和社會的具體項目結合起來做,可以逐漸培養起學生對學習過程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情感,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同時,在教學方式上可以靈活多樣,譬如專題講座與討論的結合,與學術報告的結合,與學生作品展示的結合,與參觀實習的結合,甚至可以多種方法交替進行,穿插進行等等。課堂教學也可在輕松的氣氛下進行,如學生圍成一圈,老師和學生互動交流。理論講授、幻燈展示、效果圖表現等等,手段盡量豐富。在教學中營造寬松的氛圍,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充分發揮,使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扮演引導者、策劃者的角色,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形成真正的溝通、互動,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加強人文修養,注重對學生倫理職業道德的培養
“人文科學”是指一切與神學相區別的,與人生、社會有關的科學門類,包括文化、哲學、倫理學、心理學、人類學、邏輯學、社會學、美學等門類。包裝設計不僅僅需要技能和創新能力,它同樣需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道德修養。
中國思想文化自古以來就有著較深厚的人文精神的傳統,追求和體驗人與自然契合無間的一種人生境界和精神狀態。歷史發展至今,人文思想發展不斷完善。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加速走向現代化,因為設計與經濟生活的密切聯系,很多人都走入了工業文明的誤區,包裝設計以極大刺激消費為最終目的,一些追逐高利潤、高附加值的現象不斷出現。過度包裝,用有毒有害材料包裝,給社會、人類造成危害,只顧眼前小利,喪失了社會責任心和公共倫理道德,這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機。
雖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別是與我國的包裝法規不完善,缺乏嚴格的監督制度和法律措施有關,但也應該看到,設計師是創造合理適度的包裝方案的源頭,也是提供浮華過度包裝的源頭。這與高校設計教育不注重學生倫理職業道德培養有一定關系。每一個有良知的設計師的職責,就在于不斷關注社會和人類生存環境,為人們不斷提供更合理新穎的生活方式,抵制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保持設計師的職業道德尊嚴。因此,對于學校來說,應從教育入手,加強學生的人文修養,加深學生的文化底蘊,將中國傳統文化、包裝法制法規、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與知識系統地納入必修課程,還可通過專題講座、小組討論等形式進行引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牢固樹立一切為人服務的思想,充分發揮包裝設計師在社會上的精英作用。建立完善的教學實踐手段,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隨著大規模擴招,迄今為止占中國大專院校50%的大學都已經開辦了設計專業,而90%的設計專業仍然沒有屬于自己的教學實踐基地,導致“閉門造車”和“干活主義”的教學形式并存,這都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教學實踐手段,使得教學與市場接軌的程度不一。
而如今在歐洲設計藝術學院的教學中,將包豪斯初期創建的“雙軌制”教學模式不斷發展和完善,出現了“理論教學”和“工作室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如瑞典綜合設計藝術學院設有色彩與造型工作室、金屬工藝工作室、陶瓷工作室、玻璃工作室、木工工作室、印刷工作室等。每個工作室都有專人管理,負責實驗教學工作。在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的同時,教學為研究和創造服務;研究為教學和創造提供理論指導;創造為教學和研究提供實驗基地,同時也為設計教育提供可能的經濟支持。形成產、學、研三位一體的現代設計教育模式,能夠促進教育水平的高級化。
包裝設計是一門藝術與技術結合極其緊密的學科。筆者設想,我國的藝術院校也可根據條件建立包裝設計工作室,包括各類包裝材料、工藝、設備等設施,學生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就可在工作室完成作業。工作室派專門的技術人員負責學生技術方面的教學(如材料、設備使用等問題),解決學生的設計表現和如何表現的問題。學生的基本作業材料可由學校統一提供,而為自己展覽需要進行的專題設計則自己承擔。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訓練的實驗教學項目最好在學校的工作室完成,而實際訓練項目則可以與企業合作完成。
同時,校外實習教學基地的建立能夠使學生走出去,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設計實踐中去,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實踐經驗。
通過各種途徑建立完善的教學實踐手段,學生不但可以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跨學科知識,具有相當深厚的理論素養,掌握比較熟練的實際操作能力,還可以把有創造力的實驗性課題深入下去而不只是停留在理論上和效果圖表現上。以這樣的模式培養出的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可以在社會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加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建設
多媒體技術、通信、網絡等信息交流技術的迅速發展,滲透到設計教育的各個方面,改變了傳統的學習和傳播的方式。信息獲取渠道多樣化,學術交流便捷化,為學生提供了更公平的獲取專業知識的手段,教與學將逐漸轉變為一種新型的合作關系,教師的知識權威性面臨著挑戰。教師應盡快掌握運用現代的教學技術手段,同時更新觀念,貫徹可持續教育思想,不斷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提高課題設計和組織能力,完成由傳統的知識傳授型教學方式向現代的啟發、引導型的個性化教學方式的轉變,以適應不斷發展的教學需要。
總之,教育是設計的基礎,包裝設計教育決定著我國的包裝設計現狀、設計水平和設計的未來發展。高等設計院校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復合能力為目標,堅持不懈地弘揚人文精神,創造新知,為推動我國21世紀的包裝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董占軍著《歐洲設計院校教學模式對中國設計教育的啟示》,原載于《設計藝術》,2004年第4期
[2]朱藍黃靈子胡小惟著《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改革三人談》,原載于《藝術與設計》,2003年第8期
[3]《海峽兩岸工業設計研討會論文集》,嶺南美術出版社,2003年
[4]林家陽著《林家陽的設計視野——設計創新與教育》,三聯書店,2004年5月
- 上一篇:科學發展觀檢查組試點培訓會議的講話
- 下一篇:縣委書記在科學發展觀大會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