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4 02:19:00

導語:色彩教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色彩教學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繪畫作品的色調與作者的情感是相通的,是缺一不可的,藝術家是用繪畫中的色調去打開人們心中的感情之門,使人們回到了溫暖的愛的世界、情的回憶之中。

關鍵詞:繪畫色調情感

色彩的情感早已為心理學家所驗證,早已為藝術家們所接受、采用。高校美術基礎課色彩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色彩學知識、作品表現的內容,也要讓學生欣賞了解藝術家采取的表現手法,例如作品色調的情感運用等。

欣賞繪畫作品,應了解繪畫作品的色調,了解繪畫色調與畫家們所表達內容和情感之間的關系。優秀的中外美術作品,所描繪的自然已不單單是客觀存在物,而是一種引發情感的審美對象,如西方繪畫。縱覽西方五百多年的繪畫史,多少大師,如喬托、達·芬奇、米勒、列賓、凡·高……他們都具有把內心所體驗到的一切通過繪畫訴說于眾的本領,并且說得是那樣真誠、自然、完美。在他們眼里,物象不是照相機中的物象,而是畫家對物象的形象感覺和認識,畫家眼中物象的色調也不是自然對象色調的翻版,在作品中物象與色調不應是冷冰冰的客觀記錄,而應是作者感情的形象表達,是作者與物象及色調的主客觀統一的產物,作為繪畫語言的色調也只有能做到表達作者情緒和情感時才真正具有藝術性。

客觀存在的色調本身,無所謂情緒和感情,它只能引起人們生理上的某種反應,但人們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與世界上的物象發生了這樣或那樣的關系,也隨景而生。日出東方,萬物蘇醒,給人帶來了光明、溫暖,人們熱愛它,用最美好的語言來形容它、歌頌它,而對太陽的歌頌喜愛,與隨之產生的“萬道金光”“朝霞”以及日出時的金紅色調,日升時的金黃色調也都產生了喜悅的情緒。人們把它與充滿希望和朝氣蓬勃等情緒連在一起。同樣,對春天嫩綠色調的田野,與充滿生機的美好未來的喜悅連在一起。這種色調與某種情緒的聯系,是從生活中得來的,是人類在長期生活中感受到的。藝術家就是通過這一感受,并恰當地運用色調抒發情感,這種以色傳情的藝術作品,觀察者看到的是畫面形象的色調,而感受到的卻是作者的情緒和感情。所以繪畫中的色調應該充分反映作者的情感,表現作者的感情,色調是畫家情感的載體。

法國畫家米勒在他的作品《晚鐘》里,用朦朧的暖色調描寫了兩個貧苦農民在一天的辛勤勞動之后,站在茫茫暮色中應和著遠方教堂的鐘聲,向那并不存在的上帝祈禱幸福。他們虔誠但愚昧,樸實卻無知,善良但貧苦,勤勞卻很少收獲。這是19世紀法國貧苦的但未覺悟的農民的真實寫照,也是米勒的自我寫照。畫面上的暖灰色調處理得極為精細而充滿感情,朦朧的似乎散發著泥土的香氣,大地也在迷蒙中展向與大氣相接的遙遠的天邊。我們看到的是普通的人物、普通的環境、普通的色調,感受到的卻是誠摯、樸實的感情。

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他的成名之作。還在學生時代,彼得堡涅瓦河上纖夫的沉重勞動便引起了列賓的同情,從那時候開始他就想描繪一幅表現纖夫的作品以揭示下層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會的不平。他去伏爾加河旅行寫生,典型的俄羅斯風光和纖夫的生活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畫中列賓畫了11個飽經風霜的勞動者,他們在炎熱的河畔沙灘上艱難地拉著纖繩。纖夫們有著不同的經歷和個性,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但這是一支在苦難中堅韌不拔、互相依存的隊伍。背景運用的顏色昏暗迷蒙,空間空曠奇特,給人以惆悵、孤苦、無助之感,切實深入到纖夫的心靈深處,亦是畫家心境的真實寫照,這對畫旨的體現,情感的烘托起了極大的作用。在《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中,雖然使用了明亮的暖黃色調,但絲毫不能使人感到喜悅和愉快。因為,畫家表現了毒烈的陽光使人感受到的難以忍受的痛苦情緒,從而更深刻地揭示了這群被剝削、被驅使的纖夫們的悲慘處境。

阿·庫因吉是表現光與色、空間與空氣的魔術師,他與善于捕捉光、色的印象派畫家的探索之路不同。他的夜景畫冷冽、莊嚴、寧靜而幽深,堪稱獨步,創造了獨特的俄羅斯風格,悲涼而壯闊。《烏克蘭的傍晚》正是通過景物的色調,抒發了作者對烏克蘭山村深深的愛。那是夕陽銜山的一剎那,夕陽的余暉依戀著白色茅舍。在這轉瞬即逝的一剎那,色調凝聚著作者的深情,使這幅畫像一首寧靜、優美、樸素的田園詩篇。

列維坦的《弗拉基米爾路》則表現了另一種意境。陰云滿天,衰草遍地,茫茫的荒野上幾乎沒有人煙,一條坎坷不平的路伸向遙遠的天邊——這是革命者流浪之路。一切都籠罩在滿目凄然的情緒里,不由得使人記起“愁云慘淡萬里凝”的詩句。作者的情感通過畫面的灰色調,深深地感染著群眾,觀眾的心隨著作者的“情意”向著遙遠的天邊,對那些被流放的革命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多少觀眾為這張畫感動著,多少觀眾在離開畫面時仍帶著沉重的心情,情感把觀眾帶入畫中,又超出了畫外,給觀眾提供了廣闊的想象余地。

《向日葵》是荷蘭畫家凡·高的代表作之一,被認為是凡·高的自畫像。畫面中那有俯有仰、有正面有側面的沉甸甸的花盤,那扭曲著伸展著的花瓣,是一個個具有不同情感的人,又可想象為一個整體充滿張力的新生命,正在那凋殘痛苦的舊生命中誕生,驕傲地迎接初生的太陽。那強烈耀眼的橘黃、顫抖的向上竄動的筆觸,像一團團燃燒的烈火,讓人熱血沸騰。

凡·高的《星夜》是一幅充滿強烈表現力的名作。畫幅左邊的柏樹叢像熊熊燃燒的火焰。畫家所表現的天空是一個由奇特的月亮、星星和幻想的彗星構成的景象。畫筆點出的筆觸創造出一種顫動的感覺,仿佛畫面中的一切都在呼喚著生命。然而那翻卷著黃色和藍色漩渦的天空,又給面對自然奧秘的人們以悲愴而激動的感染。作品充分表現出作者的強烈感情和獨創精神。在凡·高的畫中可以看到狂放的筆觸和強烈的色彩,他用這些媒介物所表現出的感情,無論是畫中的老人、小孩,還是鄉村的田野、天空中的星星,都是那么親切,那么感人,那么動人肺腑。雖然他表現的是法蘭西19世紀的景物,但看后卻使人似乎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鄉,回到了我們最初所看到的世界。

《吶喊》是表現主義繪畫領袖蒙克的代表作品。受尼采哲學和弗洛伊德觀念的影響,其作品多表現生命和死亡、孤獨和痛苦。他仿佛將人類內心的狂亂和掙扎全部用繪畫的語言表達了出來,被譽為近代“人類心靈的肖像畫家”。關于這幅畫的創作,畫家曾寫道:“我和兩個朋友一起去散步,突然間天空變得血一樣紅,一陣憂傷涌上心頭,我呆呆地佇立在欄桿旁……友人相繼前進,我獨站在那里,這時我突然感到不可名狀的恐怖和戰栗,我覺得大自然中仿佛傳來一聲震撼宇宙的吶喊。”畫家運用了奇特的造型和動蕩不安的線條以及強烈的色彩,表現了他的內心情感。

由此看來,作品的色調與作者的情感是相通的,是缺一不可的,藝術家是用繪畫中的色調去打開人們心中的感情之門,使人們回到了溫暖的愛的世界、情的回憶之中。所以色調是畫家們所具備的高度技巧,而情感是藝術的靈魂,沒有情感,藝術就沒有生命。高校美術專業的色彩教學,應讓學生了解繪畫中的色調與情感的聯系,不能停留在一般審美能力上,應在審美能力上有所提高,有所突破,從作品的色調上去領悟繪畫作品的情感以及它所表達的思想內涵。

參考文獻:

[1]黃今聲編著《色彩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2]王強、李維世主編《造型藝術鑒賞》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3]王宏建、袁寶林主編《美術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