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學范文

時間:2023-03-29 11:30: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色彩心理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色彩心理學

篇1

1、色彩心理學是十分重要的學科,在自然欣賞、社會活動方面,色彩在客觀上是對人們的一種刺激和象征;在主觀上又是一種反應與行為。色彩心理透過視覺開始,從知覺、感情而到記憶、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應與變化是極為復雜的。色彩的應用,很重視這種因果關系,即由對色彩的經驗積累而變成對色彩的心理規范,當受到什么刺激后能產生什么反應,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討的內容。

2、關于色彩與人類心理關系的研究越來越多,色彩心理學”這個概念也應運而生。雖色彩心理學還沒有被心理學家族正式接納,但是色彩對人類心理存在的影響是客觀的,而且這門學問也已經開始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心理問題。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的領域,人們可能有著不同的顏色喜好。但是人類共有的生理機制和類似的外部刺激,使得色彩在心理上的作用也是大同小異。這也為了解一個人的內心提供了突破口,讓我們可以通過顏色看懂他人。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快餐店給我們的印象一般是座位很多,效率很高,顧客吃完就走,不會停留多長時間。有人喜歡和朋友約在快餐店碰面,其實,快餐店并不適合等人。很多快餐店的裝潢,以橘黃色或紅色為主,這兩種顏色,雖然有使人心情愉悅,興奮以及增進食欲的作用,但也會使人感覺時間漫長。如果在這樣的環境中等人,會越等越煩躁。

比較適合約會、等人的場所,應該是那些色調偏冷的咖啡館。咖啡的香味也有使人放松的效果,在這樣的環境中等待自己的夢中情人,相信等的再久也不會煩躁。

營造理想會議環境

現代職場中,所有職員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煩惱,那就是長時間的會議。超過兩個小時的會議,誰都會覺得煩。然而,開會又是公司必不可少的程序。專家建議,公司的會議室最好以藍色為基調進行室內裝潢,例如:使用藍色系的窗簾、藍色的椅子、藍色的會議記錄本??????看到藍色的東西,會讓人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藍色還有使人放松的作用。在放松的環境中開會,人也更容易產生有創意的點子或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使用藍色裝潢會議室,不僅會使漫長的會議變得緊湊,會議內容也會變得更加充實,討論也更有效率。

此外,如果想讓自己的發言受人關注,建議你佩帶一條紅色的領帶。紅色有引人注意的作用。不過,如果穿一件紅色的襯衫那就適得其反了,紅色的面積過大,會分散多方的注意力,使其難以做出決斷,因而要特別注意。

色彩是環保的空調

如能熟練掌握暖色與冷色的使用方法,就可以很好地通過改變顏色來調節人的心理溫度,減少空間的使用,從而減少能源保護環境。

夏天,使用白色或淺藍色的窗簾,會讓人感覺室內比較涼爽,如果再配上冷色的室內裝潢,就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了。到了冬天,換成暖色的窗簾,用暖色的布做桌布,沙發套也換成暖色的,可以使屋內感覺很溫暖,暖色制造暖意比冷色制造涼意的效果更顯著。因此,怕冷的人最好將房間裝修成暖色。有實驗表明,暖色與冷色可以使人對房間的心理溫度相差2℃到3℃。

還有一個實例,有些餐廳和工廠的裝修為冷色調,結果,到了冬季就會受到顧客或員工的抱怨,而把色調改為暖色之后,這種抱怨就大大減少。由此可見,色彩可以起到調節溫度的作用。

讓房間看起來更寬敞

正確使用前進色和后退色,可以使房間看起來更加寬敞。此時,要特別注意用色的明度,所有明度高的顏色都可以使房間顯得很寬敞。

較低的天花板給人壓抑的感覺,但是,只要涂上淡藍色等明度高的冷色,就可以從感覺上拉高天花板。對于比較狹窄的墻壁,可以使用明度高的后退色,使墻壁看起來比實際位置后退了,這樣不就顯得寬闊了嗎?此外,對于較深的過道,可以在過道盡頭的墻面使用前進色,使這面墻產生凸出感,從而縮短過道的長度。對于衛生間,可以統一使用白色或者米色,這樣不僅使人感覺清潔、明快,還能使衛生間看起來寬敞一些,減少壓迫感。

使人胃口大開或食欲減退

各種顏色中,有的看了就可以令人胃口大開、食欲大振,紅色、橙色和黃色等顏色就有這樣的效果。總之,鮮艷的色彩都有增進食欲的效果。水果的紅色和橙色、蔬菜的綠色、紅燒肉的紅色、生魚片的白色和黃色,配以芥末的綠色、牛肉蓋澆飯的黃白搭配等等,讓人看了就有垂涎欲滴的感覺。

食欲與顏色的關系也是主觀的,這與一個人以前的經驗有很大關系。如果以前吃某一種顏色的食物,有過不愉快的經歷。也許以后再看到這種顏色的食物時,就會感到反感。以日本人為例,日本人食物的顏色比較廣泛,從米飯和面條的白色到黑胡椒和海苔的黑色,真可謂多種多樣、五顏六色。因此,可以喚起日本人食欲的顏色也是多種多樣的。總的來說,可以喚起食欲的顏色,其前提條件,是這種顏色可以讓人聯想到某種可口的食物。紅色和橙色比較容易讓人聯想到美味的食物,因而是最具開胃效果的顏色,而紫色和黃綠色等,則是最能抑制食欲的顏色。

要想喚起食欲,食物顏色固然重要,但餐廳顏色與照明同樣不可忽視,盛食物的器皿顏色尤其重要。在日本,制作餐具器皿被當作一門藝術,一些匠人制作餐具器皿的技術和色彩感都非常出色。盛食物的器皿以白色居多,這是因為白色可以更好地突出食物顏色的緣故。食物中少有的藍色也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因此,在日本,藍邊的白盤子隨處可見。此外,黑色餐具在日本料理中也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這是因為黑色可以和食物的顏色產生強烈的對比,從而更加突出食物顏色的緣故,而且日本料理的微妙味道,可以在黑色的襯托下,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催人入眠或使人清醒

藍色具有催眠作用,可以降低血壓,消除緊張感,從而起到鎮定作用。建議經常失眠以及睡眠質量不好的朋友多看看藍色。在臥室中增加藍色可以促進睡眠,但是,如果藍色太多的話也不盡然。夏天還好,到了冬天,一屋子的藍色會讓人感覺很冷。此外,藍色太多還能引起人的孤獨感。因此,建議臥室裝修以淡藍色為主,搭配白色和米色為佳。這樣的色彩搭配,可以自然而然地消除身體的緊張感,促使人迅速入睡。

除了藍色外,綠色中也有一部分顏色具有催眠作用。然而,綠色與藍色的“催眠原理”不同,藍色可以使人的身體得到放松,而綠色使人從心理上得到放松,從而達到催眠效果。雖說暖色是令人清醒的顏色,但淡淡的暖色和藍色一樣,也有催人入睡的作用。白熾燈、間接照明等發出的溫暖的米黃色燈光都有催眠的作用。

相反,當人頭腦不清醒的時候,看一看彩度高的紅色,就可以立刻清醒過來。紅色是所謂使人清醒的顏色,它可以增強人的緊張感,使血壓升高。

最近,日本出現了一種“早晨專用”的罐裝咖啡,罐子的外包裝就是紅色的。這種紅色包裝的咖啡,可以說是提神佳品。首先,咖啡中的咖啡因就可以刺激大腦,增強大腦的活力;其次,高彩度的紅色包裝,具有增強緊張感的作用。因此可以說,這種商品具有雙重提神效果。

粉色促進返老還童

粉色可以使人的內分泌系統更活躍,有延緩衰老的作用。粉色不僅可以使人顯得更年輕,還使人心情舒暢、容光煥發。女性經常穿粉色襯衫或者內衣,并用明度較高的粉色裝飾房間的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此外,據說白色系的房間也可以打造出美女。其實,淡粉色和白色等顏色還可以促使女性活動一下,而適量的運動會讓人變得更美。

粉色有使人放松的效果。從精神上而言,粉色可以使激動的情緒穩定下來;從生理上而言,粉色可以使緊張的肌肉松弛下來。因此,住在粉色裝飾的房間中,有助于緩解精神壓力,促進人的身心健康。

不過,也要注意,過度使用粉色也會適得其反,重要的是掌握平衡。

破解服裝傳遞的信息

篇3

一、色彩心理效應成因

色彩是由不同波長的光波引起的,它作用于人們的感官視覺。人對色彩的感知能力是所有生物中最敏銳的,也不需要訓練或加以理解就能將知覺與情緒整合,產生心理聯想效應。

(1)色彩有冷暖效應,比如說,紅色、橙色等給人以溫暖熱烈的感覺,稱之為暖色;藍色綠色等給人以清凈,涼爽的感覺,稱之為冷色。

(2)色彩有輕重效應。我們所看到的不同顏色由于明度不同,給人不同輕重的感受。比如說,同樣大小和重量的一個紙箱,涂上黑、深紅等顏色就給人厚重的感覺,相反地,涂上白色、淺綠等顏色就讓人感到輕巧。

(3)色彩有明和憂郁感,明度高并且鮮艷的色彩如黃色等具有明,深暗而渾濁的色彩如暗紫色等具有憂郁感。

(4)色彩有興奮感和沉靜感,偏紅橙等暖色系具有興奮感,偏藍綠等冷色系具有沉靜感。明度高的色具有興奮感,明度低的色具有沉靜感:在純度方面,純度高的色具有興奮感,純度低的色具有沉靜感。

(5)色彩還會給人帶來一系列的聯想效應。紅色,會讓人聯想到太陽、辣椒等物品;藍色,會給人大海、天空的想象;綠色則給人生機的感覺。

所謂色彩的心理效應是指人們在感知色彩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特殊的心理反應,形成某些特定的心理作用。

二、色彩心理學現象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各種各樣普遍的色彩心理學現象,了解這些現象,我們才能更好的把握學生心理,更有效地控制教學。

(1)為什么教室的黑板是墨綠色的?因為首先墨綠色可以降低眼壓,有保護視力的作用,其次可以墨綠色可以減輕書本與黑板和黑板與白色粉筆的視覺差異。

(2)為什么教室的桌椅多是淡黃色的?而不選擇其他顏色?因為色彩對學生的心率是有影響的。有研究表明,在不同在淡藍色房間里,受試者脈搏減慢,同時,淡藍色可降低高燒病人的體溫;在紅色房間里的受試者脈搏加快,血壓、呼吸等也發生變化;狂躁病人在粉紅色房里,能很快心平氣和到安睡,只有在黃色房間里人的脈搏正常。因此,教室的桌椅使用淡黃色能夠使學生達到心平氣和的效果,能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3)為什么教室的墻壁是白色的而非淡黃色呢?雖然說淡黃色具有穩定心率的作用,但是,大面積的使用淡黃色會使教室顯得不開闊并且教室整體顏色單一的話,長時間呆在這樣的環境下會讓人覺得沉悶。

(4)在對小學生的幾何圖形認識課中,如果采用色彩鮮艷的卡紙做成各種圖案,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豐富的色彩形象生動,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從單調的黑白的課本教學中吸引出來,加深了學生對圖形的認識。

三、如何將色彩心理學應用于教學

色彩能在某些不被察覺的情況下很好地作用于人的心理,因此它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因此,教師需要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并應用于日常教學工作。

(1)借助色彩心理學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比如說,紅色系性格的學生,一般目標明確,學習主動,競爭力強,但易產生挫敗感。黃色系性格的學生就比較傾向于按部就班,學習細致,容易滿足,但是的學習主動性不夠。綠色系性格的學生善于交流,懂得利用詢問和請教的方式彌補不足。藍色系性格的學生在學習上注重自我興趣,能夠把自己喜歡的學科學習得很好,其他的學科則動力明顯不足。因此,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性格特征,并有針對性的采用不同的方式對待不同性格的孩子。

(2)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多使用一些色彩鮮明的輔助教學工具。比如說,一些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有豐富色彩的卡紙;彩色的繪圖板書等等。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堂,也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3)教師還應該學會通過了解色彩的心理作用,然后結合所要講述的課程內容來選擇教學時的著裝,以此來配合學生的心理,引起共鳴。

總之,如果說學生是我們的客戶,教師作為銷售人員,課程是產品,銷售人員只有把握好客戶的心理需求,才能夠讓客戶更高效地接受自己的產品。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能夠運用色彩心理學作為輔助的手段,可以使自己的教學更為成功。

參考文獻:

[1]蘆淼.不一樣的色彩心理學[J].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10

[2]王書萬.色彩語言[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5

[3]黃今聲.色彩畫[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范文東.色彩搭配原理與設計[J].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5]朱介英.色彩學[J].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

[6]樸英秀.色彩與世界[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2

[7]王顏芳.顏色的心理效應[M].河南,1999/08

[8]鐘蜀行.色彩構成[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4

篇4

關鍵詞:色彩心理學、船舶內裝、室內設計

船舶內裝不同于一般藝術創作。藝術創作是一種獨立的、純粹的、高級形態的審美創作活動,創作者可以憑自己的意志任意為之;而船舶內裝設計是在船體結構、機電布局所賦予的特定空間環境中,以充分滿足船員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為目標。由于航海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船員生活由大海這個特殊的自然環境和船艙這個特殊的人造環境所組成的特殊環境之中。天天“碧水共長天一色”的日子,使得船員的心理素質受到許多方面的影響,造就了船員具有獨特的心理特性,因此色彩環境對船員來說尤為重要。色彩在船舶內裝設計中起著改變或者創造某種格調的作用,從而對船員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帶來不同的影響。

1.色彩心理學概述:

色彩是設計中最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重要組成因素,它主要是通過人們的視覺感受產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類似物理的效應,從而形成豐富的聯想深刻的寓意和象征。因此在船舶內裝設計中,對色彩的運用主要應該滿足其功能后精神要求,其目的在于使船員在船舶艙室環境中感到舒適。

2.船舶色彩的功能

2.1.表現船舶的性格

色彩是象征性的形式媒介,它并無理論上的絕對性和必要性,必須依據情感、觀念、思維等概念因素,年齡、性別、文化等實際因素,并結合時代特征、地域環境、民族風俗等綜合條件,才能在性格的表現上突出正面、積極的效果。

2.2.營造氛圍

動態的環境采用積極的色彩,如暖色、高明度、高彩度。

靜態的環境采用消極的色彩,如冷色、低明度、低彩度。

2.3.調節艙室空間

色彩本身有引起人視力錯覺的作用。比如在較小的艙室,墻面、天花板宜采用后退性色彩中較輕的上浮色;地板采用較重的下沉色;家具采用收縮性色彩或單純統一的色彩。

2.4.調節艙室的采光

通過調節色彩的明度,改變光線的反射率來調節艙室的采光效果,是色彩設計的常用手法。由于艙室門窗開口有大小之分,其朝向有內外之分,故各艙室光線的射入量、射入方向就不同。可通過調節色彩反光率來調節對視覺和心理的刺激。采光充足的艙室宜采用明度中性色或冷色,而采光不足的艙室宜采用暖色轉為明快。

2.5.調節艙室溫度

寒冷水域:以暖色為主,明度偏低,純度應偏高。

溫暖水域:以冷色為主,明度偏高,純度應偏低。

3.內裝色彩的特點

3.1.工作艙室:包括E/R、WHEELHOUSE兩大區域

3.1.1.E/R:溫度高、噪音大、采光差,綠色、黃綠色和藍綠色為主,對改善工人的勞動心理有一定效果。主機的色彩考慮到避免強光,應比艙壁明度低一些。機艙棚多用白色,地面色相應與壁保持調和,不宜過亮或過暗,過亮的話會反光,使人產生不安全感,過暗的話,阻礙光束發散,從而降低了艙內照明。

3.1.2.WHEELHOUSE:色彩主要矛盾為工作心理不適和視覺疲勞影響。駕駛人員因瞭望,其目光常在室內外進行高頻率的交換,視覺受到外界光、色變化的干擾,使眼睛對色彩的分辨力大為降低,會對控制儀表造成誤讀、誤判、誤操作。W/H是全船的大腦,壁板應體現大腦豐富、成熟等內涵深刻的特征,并保持一定的激情,故可采用柔和的黃綠調復色。天花板色相與壁板協調,提高明度,但純度不宜過高。地面色彩低于墻壁一個明度,色相與之調和。海圖室采用暖色。

3.2.生活艙室:是以人為中心的空間,色彩設計應表達的功能,是創造與自然和諧的環境,調節人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營造開闊、輕松、宜人、舒適的生活環境,減少壓抑感。這類艙室的壁面以明調淺色為多,如白色、淺黃、淺綠、淺藍或蟹青、淡紫色。地面常用綠、藍、紫、赭等較深色制成的塑料地氈,1、2等高級艙室內常用深色的地毯。天花板考慮到光線的反射,常用白色、淺灰色或淺黃色,以擴大視覺空間,消除壓抑的感覺。艙室中的家具、布藝品色彩應特別注意與整個艙室的色彩協調,如沙發面料的色彩應區別于地面,可以在深綠的地板上配襯奶黃色的沙發,在淺綠色的墻面襯托下,不宜采用大紅窗簾,而改用橄欖綠的窗簾。這樣,其艙內的整體視覺效果顯得相當宜人舒適。

3.2.公共艙室:

3.2.1.娛樂廳:需要輕松愉快,熱鬧活躍的環境,故采用偏淺的暖色,如明度、純度中等的肉紅、淡鐵銹紅,并配以引人注目的可變燈光,顯現出動感和一定的刺激性。

3.2.2.休息室:寧靜、雅致、舒適,可選用淺藍、淺綠、淺黃等淺調。

3.2.3.進廳:華麗、輕松、熱情、有序,可采用以明亮的中性或偏冷色系為主調,如:白、淡藍、淺綠。

3.2.4.餐廳:可選用綠色和白色作為主調,以表達出清爽、新鮮、美觀、愉快的氣氛,有助于增進人是食欲。

3.2.5.通道:高明度的淡青色,并加強燈光的亮度,以擴大視覺空間,減少低狹感,有利于加快人員流動、暢通。

4.結束語

船舶的色彩設計應充分利用色彩的功能,使色彩對人的心理活動和生理活動產生良好的影響,給整個生產活動帶來滿意的效果。

綜上所述,得出如下結論:

4.1.由于時間、空間、情感上的特殊性,船員表現出特有的心理現象。

4.2.船員的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調整,就會影響正常的遠洋生產活動和船員的生活。

4.3.基于色彩的心理效應,在船舶艙室中進行合理的色彩設計,能夠達到調整船員心理的作用。

參考文獻:

篇5

幼兒服飾色彩身心發展影響一、幼兒服飾色彩的重要性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0到6歲是幼兒發展的關鍵時期。如在這個年齡階段,幼兒教師注重培養幼兒的審美感覺,將對開發幼兒智力和促進身心健康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英國哲學家洛克和法國哲學家盧梭對兒童心理發展特點進行了深入研究。所以,關乎幼兒成長的衣飲問題將是作為重點的研究對象。幼兒研究者認為,孩子們在其成長的期間,父母應該讓幼兒感受到服飾的美麗的色彩和圖案給他們幼小心靈帶來的慰籍和快樂,以便讓他們通過各種活動使自己得到正常的發展。本文僅僅從幼少服飾色彩視角出發分析服飾色彩對幼兒身心的影響。服飾的色彩會對幼兒產生很大的影響,協調搭配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性格及氣質等。所以在幼兒服飾搭配上,要符合幼兒活潑可愛的天性及幼兒的生長發育等特征,還要站在幼兒的審美角度,站在他們立場上去考慮色彩搭配,這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智力開發有著很大的現實意義。

二、幼兒對色彩的感受

當前,幼兒的心智和情感研究非常熱門,許多兒童學家對圖案色彩對兒童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研究。最具代表的是丁秀玲,在她的關于色彩對兒童的影響一文中,她曾系統地產生了幼兒對色彩的視覺效果、情感效果、象征效果所產生的反應以及這幾個因素之間的關系。她的研究還談到了,幼兒在色彩的感受上表現為,與幼兒其他的感官相比較,幼兒在色彩視覺的感應上表現最為突出。其具體表現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特征:第一,幼兒對色彩的冷暖色性有一定的識別力。其認知比例分別為:60%的四歲兒童;68%的五歲兒童和76%的六歲兒童能感受到色彩的冷暖。我們不難發現兒童的感官效果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地加強。第二,在整個學前階段,即幼兒園階段,3~6歲的兒童都普遍表現為更喜歡暖色的服飾。在日常的幼兒教學中,筆者發現幼兒喜歡用輕重來描述物體的顏色,而卻大多數幼兒能夠用直接的言語說出色彩的輕重感覺,即物體的冷色或暖色。第三,在對服飾色彩的原則上,幼兒對服飾色彩的感官有明顯的不同喜好,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對色彩的喜好存在顯著的差異。在對3~6歲幼兒的色彩實驗中,筆者發現大多數幼兒偏好于色彩對比強烈的圖案的服飾。

三、從色彩看幼兒性格

每個孩子似乎都有自己無意識的色彩偏好。筆者在某省級幼兒園做了一個關于服飾色彩和幼兒性格的調查,發現色彩和幼兒性格有關聯性。從問卷調查反映出了幼兒的以下特點。第一,在3~6歲的女孩中,喜愛粉紅的女孩一般對父母關系特別依賴。這些孩子性格表現為較為溫順和軟弱,在遇到選擇或問題的時候,期待父母幫她們做出選擇或者幫助處理問題,將父母視作“擋箭牌”。一旦父母拒絕幫助,她們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眼淚。在幼兒教育中,筆者就曾經遇到一個此類性格的孩子。幼兒園中班的靜靜就是這樣的一個小朋友,中班的小朋友幾乎都會分左右了,只有靜靜總是分辨不清楚左右。所以每次午睡起床穿鞋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自己把鞋子穿好了,可是靜靜總是等著老師來告訴她左右,確定了,才開始穿。第二,對于綠色和藍色有偏好的孩子,通常表現為避免競爭和打斗。尤甚喜愛綠色的孩子,通常表現為性格開朗,為人隨和,具有包容寬心,能夠謙讓別的小朋友。第三,對于橙色和紫色有偏愛的孩子,通常表現為脾氣急躁,情緒容易波動。同時偏愛橙色的孩子也表現為更樂觀,通常在遇到挫折時,容易自我安慰,調整心情。但是,偏愛橙色系的孩子在遇到潛在危險或者可能被攻擊時,會表現為主動提前出擊。

四、結論

通過觀察和調研分析,筆者發現幼兒服飾色彩,會對幼兒直觀的感覺產生影響,更會對幼兒的生長發育、性格形成與氣質有很大影響。筆者同時發現色彩明亮的童裝往往凝聚著一份甜美的情感,能夠讓孩子們從身上的服飾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對未來的憧憬,對兒童的身心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作為幼兒工作者,筆者認為在今后的幼兒教育中,要加強幼兒審美的培養。

參考文獻:

[1]George S,Morrison.當今美國兒童早期教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劉范.發展心理學――兒童心理發展(下冊)[M].北京:團結出版社,1989.

[3]徐雯.服飾圖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4]李生蘭.學前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5]鄧美珍.論服飾圖案對學前兒童心智的影響[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126-127.

篇6

兒童時期是人生理、心理發展的起步階段,是十分關鍵的。在這個階段中,兒童還無法用語言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被忽略,讓孩子總是處于沉悶和低落情緒中,會很難獲得積極的心態,影響孩子性格的發展,學前期是孩子性格的成長期,一般來說,兒童性格在小學以后基本上是已經定型了,轉變會很困難,幼兒時期性格隱藏的缺陷在青春期成長階段會加倍表現出來,就是青春期類似逆反等心理。一般來說,兒童在幼兒時期很少會出現強烈的逆反心理,但凡是這種心理的種子被種下,將會一直影響孩子的性格。兒童畫是孩子情緒的表現,是大人了解孩子內心變化的一扇窗,可以了解到孩子內心潛在的狀態。

學前兒童色彩認知與發展

1.1-3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視覺生理系統發育不完全,從兒童心理發展來看,兒童基本上在出生后三周到一個月,自我意識萌芽,開始逐漸脫離自閉期,但是還沒有自我獨立的意識,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也不穩定,也比較容易受外界的影響,依賴意識比較強。

1-3歲的兒童繪畫基本上都是一些彎彎扭扭的曲線,巴赫曼認為,當一個孩子轉動、搖擺畫筆或者畫細線的時候,是在詮釋自己的經歷,此階段的孩子還無法區分一些相近的色彩,例如藍色和綠色,但可以區分一些純度比較高的色彩,認識色彩的次序依次為紅色、綠色、黃色、藍色。

2.4-6歲

4-6歲是兒童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求知欲強,漸漸地也會用不同的色彩來表達情感,研究調查發現,這個階段的兒童最偏好粉色,其次是紅色,再是綠色,紅色系的色彩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顏色,女孩子主要偏好于紅色系列的色彩,男孩子的色彩偏好相對于女孩子來說稍微比較平均一點。這時候孩子們也逐漸有了性別之分。

學前兒童色彩心理表現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心理問題也逐漸增多,研究表明,從12-18歲年齡段出現的心理問題多數與1-12歲年齡段有直接的關系,醫院曾調查研究了600多個3-6歲的兒童,其中有30%兒童患有心理問題,而根據醫院接診情況學齡期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比較多,占看病總數的80%。

臺灣兒童美術教育家林于鈴說:”成人心中不快時,常會用語言傾訴,用文字抒發緩解壓力,而孩子,沒有用精確的語言文字釋放情感的能力,只能用哭鬧的方式抗議,如果能掌握繪畫,可以用繪畫涂鴉的方式轉移情緒,緩解焦慮。”在繪畫過程中,通過色彩可以反映了解兒童的心理活動,及時開始開導,及時的關注孩子的內心情緒,對關注孩子生理、心理健康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色彩傾向

據調查研究,學前兒童繪畫選擇的色彩都比較單一,有很多兒童繪畫時會很偏愛某一種顏色,當這種顏色有點過于壓抑時,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及時關注兒童的狀態。在繪畫時,使用的暖色越多,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他們心理越健康,反之,冷色使用的越多,說明孩子的情緒比較壓抑。

2.反復疊加

孩子在成長時,對情緒的控制沒有那么穩定,孩子在繪畫過程中情緒焦躁,沒有耐心就會用很多顏色反復疊加,對情緒的控制水平低的兒童在繪畫時趨向于多種顏色,比如說,在畫海洋世界的時候,有的小朋友在畫海洋的時候會用同一種或者幾個相近的顏色,把它涂成漸變的海洋,有的兒童會采用多種顏色,例如,黃色、紅色、翠綠色、藍色、紫色、黑色等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前兒童情緒比較強烈,容易焦躁。

影響兒童繪畫色彩的因素

1.自身因素

兒童在選擇色彩受到繪畫當時的心理情緒或者身體不適等因素的影響,有些就有可能是自身性格因素,在調查的幼兒園中,曾有一個小朋友非常喜歡紫色 ,草坪,花朵,樹葉等等都喜歡畫成紫色,心理學研究表明,喜歡紫色的人創造力和感受力都很優秀,他們崇尚高貴、華麗、浪漫,但感情較為脆弱,大部分缺乏沖勁和勇氣,容易沉溺在自戀的狀態中,最后調查發現,這位小朋友的母親很喜歡紫色,家里的布置裝修基本偏向于紫色,孩子繪畫了很多紫色的東西,表達了對母親、家庭的依戀,大人要懂得從兒童偏好的色彩中觀察他們的內心變化,更要從繪畫內容、色調等全方面解讀,千萬不要憑某一條理論就給孩子下結論。

2.外部因素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除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習慣,孩子也越來越傾向于外界的評價,這些評價極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兒童成長時期,他人是無法代替父母對孩子情緒的影響,據上海未成年調查研究發現,父母吵架的家庭中的孩子所患的心理問題的比例比離婚家庭子女所患心理問題的比例高出10%左右,很多患有抑郁癥、焦躁,性格不自信,人際交往有障礙,嚴重的會患有精神分裂癥,婚姻恐懼等等。

在生活中,父母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更多的給予孩子精神上的關心,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態,引導孩子觀察生活,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小結

篇7

在美術學習中需要更好的使用顏色,且各種色彩明度、冷暖調、純度、色相不同都會造成美術作品整體內涵的不同,基于此,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與色彩有關的知識,掌握運用色彩的技巧,本文就詳細提出了色彩心理在高校美術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關鍵詞:

色彩心理;高校美術教學;應用分析

一、高校美術教學現狀

1.高校美術教師色彩教學觀念相對落后

高校美術教師色彩教學觀念相對落后,導致其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不僅在教學中缺少創造性的美術知識,同時也缺少對學生色彩創作能力的重視,學生無法深入感受到不同色彩所能為人們呈現出的內容,導致學生最終無法合理使用色彩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情感,在該種美術教學狀態下,色彩教學質量受到了不良影響。

2.高校色彩教學內容應用性不強

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創作,大部分高校美術教師只為學生講授了色彩理論知識,在教學上重點講授了色彩屬性以及在繪畫過程中如何運用色彩,缺少對色彩全面詮釋。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色彩知識,無法實際運用所學習到的色彩知識進行美術創作;三是忽視對學生色彩心理的培養,導致學生在后期運用色彩進行藝術創作時,無法全面考慮到所有影響因素,降低了藝術創作質量,不利于學生后期發展。

二、色彩心理及色彩概述

色彩心理主要是指人們對色彩可能產生的心理反應,由于每一個人成長環境、年齡、所處地域等眾多因素都存在著不同,因此不同人在觀賞美術作品時,也都產生著不同的色彩心理。筆者通過深入分析發現,影響色彩心理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地域民族因素,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生活習慣、教育習慣、政治以及經濟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在該種背景下,對不同區域的人們產生了不同影響,像我國封建社會認為黃色代表著權力,因此以往更喜歡黃色,同時認為紅色代表幸福、喜慶,因此我國人民在過節等較為喜慶的日子里,更喜歡使用紅色物品;二是個人年齡影響因素,人們處在不同年齡段時,思維方式以及對周圍事物的反應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在色彩心理上也會產生不同的反應。色彩藝術存在的三種形態:一是色彩和諧,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重點應該講求美術作品整體上的和諧,基于此在選用色彩時,就應該詳細考慮色彩色調、色澤等相關問題,保證色彩之間能夠更加和諧;二是色彩意象,創作者應該根據不同人員的色彩心理,融合自身的色彩心理,更好的將作品內涵傳遞給受眾,即創作者需要使用色彩創作出整體意象;三是色彩對比關系,通過使用合適的色彩對比關系,能夠更加突出創作主體色彩,從而提高作品美感。

三、色彩心理在高校美術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1.引導學生感受觀賞色彩帶來的心理變化

由于不同學生的色彩心理本身就存在著不同,因此為了使學生能夠更深入了解色彩心理對自身創作以及對他人鑒賞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感受觀賞色彩帶來的心理變化,通過引導學生觀賞色彩,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掌握不同色彩的內涵,同時教師也能夠更了解到每一位學生對不同色彩的想法,在綜合學生各種思想的基礎上,有助于學生更深入的了解其他人的色彩心理。使學生在日后創作時,能夠更深入的考慮到他人想法。為了使該項教學策略能夠更加有效,教師就應該積極在課堂中了解學生的想法,通過加強師生互動、積極與學生共享自己的想法,一方面通過與學生共享自己在觀賞色彩時出現的心理變化,有助于學生更全面的了解到怎樣分析色彩,另一方面通過學生之間溝通對色彩的感受,有助于豐富學生對不同色彩的認識,拓寬學生日后應用的思路,提高學生掌控色彩、運用色彩的能力。

2.開展課外活動,加強學生色彩心理輔導

與枯燥的課堂教學相比,學生更喜歡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由于美術教學本身屬于一種實踐性教學內容,因此高校美術教師在應用色彩心理進行教學時,也應該積極為學生開設課外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參與課外活動的基礎上,更好的分析自己的色彩心理。當高校學生在積極參與到課外色彩欣賞活動時,學生不僅可以認識到更多自然色彩,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色彩帶來的心理魅力,因此更有助于提升學生對色彩心理的重視,而且有助于學生提升自身心理感應能力,對學生后期使用色彩心理進行創作是十分有利的。但是由于高校學生以往在學習色彩心理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外活動時,應該注意了解到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態以及對美術色彩心理的理解,從而為學生由淺入深地講授色彩心理知識,使學生能夠在參與活動、感受色彩心理魅力的基礎上,在后期美術學習中更好的掌握色彩心理應用技巧。例如,高校美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觀看紅綠燈”這一課外美術活動,通過觀看道路紅綠燈,學生不僅能夠對紅色綠色以及黃色有一個更深的認識,提高學生對色彩對比關系的認識,再加強學生色彩心理輔導的基礎上,有助于學生后期合理使用對比強烈的配色設計。

3.借助色彩心理訓練,引導學生調整自身情緒

筆者通過對學生學習色彩心理知識的分析發現,借助色彩心理訓練,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色彩心理應用能力,還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調整自身情緒,使學生在擁有正確社會觀價值觀的基礎上創作出能夠傳遞積極內容的美術作品。這就要求高校美術教師在開展色彩心理訓練時,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一是全面分析當前學生色彩敏感程度,在了解所有學生實際情況后,為學生安排有針對性的色彩心理訓練,使每名學生都能夠更好的感受到自身的色彩心理,并在加強訓練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運用色彩的技巧;二是引導學生分析自身創作的美術作品,由于部分學生在創作美術作品時,可能采用一些不平衡的色彩進行繪畫,這也可以反映出學生自身情緒,基于此,教師就應該借助學生所創作出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調整自身情緒。

4.利用軟件開展色彩創作,提升學生色彩心理感應能力

高校美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在使用色彩心理開展美術教學時,教師就應該利用美術創作軟件,引導學生合理利用色彩進行創作,切實提升學生色彩心理的感應能力。學生在利用軟件進行色彩創作時,不僅能夠提高自身對色彩的認識,而且能夠根據自身所要表達出的內容進行合理的色彩搭配,由此可見,利用軟件開展色彩創作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在引導學生開展色彩創作后,教師還需要讓學生之間進行互相評價,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以及他人所創作的美術作品,更好的感受到美術魅力,以及自身對色彩認知上存在的不足,提高學生后期應用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旻,李珺.高校美術教學中色彩心理的應用分析[J].中國包裝工業,2014(22).

[2]姚屹東.高校美術教學中色彩心理的應用[J].中國包裝工業,2014(24).

篇8

關鍵詞:李約瑟難題 大學教學 創新人才培養

“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么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著名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上世紀三十年代提出的這一問題被稱為李約瑟難題。“中國的科技與經濟十四世紀以前遙遙領先于世界,十五世紀以后卻迅速落后于西方國家”的深層原因是難題關注的焦點。李約瑟博士就兩千年來中西方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對照如圖所示:

一、從教育文化思維角度看李約瑟問題

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李約瑟難題的解析從未停止。對于“近代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何沒有產生在中國”的研究涉及到了政治、經濟、文化、地理等諸多方面。我們從教育文化思維角度提取要點分析如下。

1.獨尊儒術的教育內容,阻礙了科學、文化與思想的傳播和發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武帝起實行的封建思想統治政策,也是儒學在中國文化中居于統治地位的標志。儒學長期專制統一的思想地位,黯淡了其他學派的光芒,使一些很有特色的思想與思維方式走向衰亡,大大壓縮了中國人的哲學空間。而對于西方,古希臘文明已經表現出涵蓋哲學、歷史、建筑、文學、戲劇、雕塑等造詣很深的多元文化。此后,以古希臘和羅馬文化融合為背景的“文藝復興”為西方文化思想發展創新又再次奠定了基礎。在這方面,自漢朝以后的中國不但比不上相同時期的歐洲,甚至比不上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由于諸侯國之間的競爭,還產生了大量影響后世中國的智力成果。可見,失去了多元文化的競爭與融合就失去了進步的理由。

2.感性思維與悟性文化羈絆了科學思想的萌芽。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是東西方科學的重要區別。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臘文化,而希臘文化則起源于米利都學派的自然哲學,以“還原論”為思想基礎,試圖用“公理化”方法分析自然。因此,古希臘的哲學家幾乎都是自然哲學家,富于理性思維的傳統。他們熱衷于探索自然界的奧秘,積極構建理性思維去分析自然,重視用邏輯和實驗的方法對自然現象進行驗證,并對概念進行嚴格界定。東方(中國)文化起源于研究社會、人和自然的社會哲學,以“整體論”為思想基礎,試圖用“悟性”解析社會,研究自然相比之下則沒那么重要。因此,中國古代智者趨于以內求為導向的悟性文化,這使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化基因呈現出以儒家思想為代表,重仁義輕功利,重綜合輕分析,重求用輕求是,重思辨輕求證的特點。例如:老子《道德經》一句“道法自然”足以讓人悟道一生,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人們只要用短時間的閱讀思考就能精準的掌握“牛頓三大定律”的普遍規律。

3.缺乏量化研究成為技術經驗到科學范式的屏障。中國古代智者思維停留在對現象的觀察、解釋和思辨層面,缺乏量化研究普遍規律的沖動。西方古代智者卻認識到:探索“常量”是對科學范式普遍性規律的追求。例如:戰國時期,北方人貢獻給燕昭王(前335年—前279年)一頭野豬,燕昭王派人養了它15年。這頭豬長得太大,四只腳都無法支撐身體了。昭王命“衡官”用大秤稱它有多重,秤桿斷了十次,還是稱不出野豬的重量。于是,昭王命“水官浮舟而量之”(出自:晉·苻郎《苻子》)。這一經驗還為東漢“曹沖稱象”時用到。可見,人們對浮力的經驗早有積累和認識。而唯獨古希臘哲學家阿基米德(前287年—前212年)用實驗總結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理性思維的阿基米德科學思想影響至今,燕昭王或曹沖留給我們的卻是經驗、智慧和隱約的遺憾。

4.以選拔官吏為目的的取仕教育,造成科學技術人才嚴重匱乏。封建科舉對人才整齊劃一的選拔標準,高度統一的集權思想,致使新觀念很難被社會所接受。例如,對于教育者,《大學》開篇就明確提出了教育的三大目標“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對于學習者,“學而優則仕”幾乎是受教育者的終極目標。教育者育仕以謝天下,學習者入仕以治天下。強烈的功名意識,單一的評價標準,固執的傳統觀念使科學實驗的思維失去了市場,削弱了科學思想的發展動力。比如明朝末期科學家宋應星(1587年-1666年)在科舉失敗后撰寫《天工開物》,但他認為不會有官員讀這本書。

5.灌輸式為主的教學方法抑制了人們的創造精神。對于受教育者,一方面受到儒家“中庸”、“安貧樂道”、“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文化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科舉考試以《四書五經》為綱,以八股文形式做文章,以能背《四書五經》為學識,以能行孔孟之道為賢能,以能吟詩作賦寫文章為入仕標準,致使教育活動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在誦讀經義和對儒家思想的悟道上,促使灌輸式教學成為普遍的教學方法。灌輸式教學壓抑人的自由個性,禁錮了人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二、對大學創新人才培養的啟示

1.鼓勵多元文化教育。越是不一樣的思想在一起碰撞,越能產生出單個思想所不及的新的元素。對于“近代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何都發源于西方”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西方在恰當的時間地點融合了東方與西方的文化精髓,是東方與西方文明交匯的結果,也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結果”。中國“獨尊儒術”的歷史教訓,讓我們明白:單一的文化思想將讓人走向封閉、盲目和狹隘,不同文化成果的思想碰撞才能產生出更耀眼的火花。這與今天高等教育廣泛倡導的“通識教育”思想不謀而合。教育立足本土化,加強國際化,是掌握未來世界的主動性的基礎。對于大學教學中涌現出的不同文化、思想、方法,當以包容的、客觀的、科學的態度處之。

2.重視科學精神教育。科學精神作為人類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達的是敢于堅持科學思想的勇氣和不斷探求真理的意識。科學精神的豐富內涵具體表現為求實精神、實證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創新精神、懷疑精神、獨立精神和原理精神。對自然現象與科學假設進行“尋根究底”、“一根筋”的量化探索是西方科學思想的重要內容。大學課堂上樹立起學生的科學思想和精神,將為科學創新提供良好的精神保障。同時,大學課堂應重視對學生感性、悟性思維到理性思維的引導。科學是邏輯體系與實驗發現的共同體,科學思維是理性認識,理性思維比感性、悟性思維更容易為人所理解、復制、傳播和運用。中國兩千年的文化是思辨哲學、技術經驗和現象描述的文化,也是缺失邏輯推演、實驗求證、歸納演繹和理性升華的文化。為彌補理性缺失,大學課堂教學就不能僅僅關注于學生知道、明白、領悟了多少,而應重點考察學生歸納、總結、應用、拓展了多少。

3.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寫到:現在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規律和聯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從重視教授轉變成重視引導學習;從重視學生知識繼承轉變成重視學生知識積累和思維能力發展;從重視課堂講授轉變到重視啟發、討論與探究。要實現這些轉變,留給學生積極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是關鍵。

4.重視“無用之學”教育。對自然社會科學、人文學科基礎研究的學習與實踐不容忽視。麥克斯韋在研究電磁場理論時,并不知道是為以后無線電通訊技術服務;牛頓研究萬有引力定律、光的色散理論最初與生產實踐沒有任何關系;開普勒窮盡一生去探索行星運動規律,沒有任何實用目的。因此,看似無用的東西,實則可能有大用。基礎研究在科技發展中的作用往往要滯后一些,保持對“無用之學”的不懈追求,才能保證科學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大學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質疑,包容學生的“無用思想”將有助于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

5.倡導發展性評價。相對于繼承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側重于思考與創新層面。目前,大學教學對于學生的考核方式,主要分為考試、平時成績、平時成績與考試相結合三種考核方式。無論做何種考核,都應當把考核的重點從識記層面轉變到發展、運用層面;從對科學文化思想傳承的考核,逐步轉變到對傳承、應用、反思和問題探索的綜合考核上來。例如:我們可以不用在乎“學生能否記得住宏觀經濟學的概念”,卻應重視“學生對目前國際經濟形勢嚴峻的原因分析和對策思考”,也許學生的答案粗略而淺薄,然而這種方式卻是引導學生通往思考、發展與創新的路。

李約瑟難題的爭論對東西方文化做了深入的剖析。中國文化是整體論的文化、是內求頓悟的哲學;西方文化則是還原論的文化,是外求實證的哲學。對于教育工作者,過度強調中國文化的傳承,勢必陷入封建文化思想的泥潭;一味宣揚西方科學的萬能性,則是對優良民族文化的背叛。我們相信西方自然科學并非萬能,中國文化也并非完美。然而,西方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奠定了今天世界教育科學文化的格局;中華民族“獨尊儒術”、“閉關鎖國”的歷史卻留給我們不可磨滅的歷史教訓。已經被證實的經驗謂為真理,李約瑟難題對大學教學的啟示值得我們借鑒。我們可以清楚判斷和諧、開放、包容、理性、創新的文化教育才是當今世界的主流,也是世界大學教育的主流,更是對高等教育工作者教學理念、方法手段改革的訴求。

參考文獻

[1]胡淑晶.科技史中的懸案:李約瑟之謎研究綜述[J].甘肅社會科學,2006,6:214-216

篇9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以下簡稱“我校”)是一所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本科獨立院校。作為具有it特色的學校,通信工程專業是我校建設最早、最具特色的拳頭專業。經過近9年的本科教育及快速發展,不斷探索適合獨立學院學生的人才培養模式,大膽實施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改革。2010年本專業被納入廣東省特色專業建設點立項建設。

一、特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通信工程專業是一門技術含量高、發展快、綜合性及實踐性強的專業。目前國內通信專業逐年擴招,院校之間、專業之間及學生就業之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而我校通信工程專業要在強手如云的眾多高校中占有一席之地,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和競爭力,就必須以特色顯示活力,以特色保證質量,以特色增強競爭力。因此如何體現特色,首先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探索與中興通訊nc學院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信息通信技術快速發展對應用性人才的需求,在專業定位上緊跟通信技術的發展,以3g為切入點,結合現代交換原理、光纖通信、計算機通信網等課程構建全程現網的專業知識體系結構,培養適應通信技術快速發展的工程應用型人才。

二、特色專業人才培養幾點思考及實踐

1.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專業方向課的工程實訓

2009年我校與中興通訊nc學院采用校企合作簽署合作協議,聯合共建nc(network communication)網絡通信實訓基地,相應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并對課程體系進行調整。修訂后的人才培養方案將專業課與現代通信技術緊密結合,突出現代交換原理、光纖通信、3g移動通信、計算機通信網及網優網規的工程系統訓練。圖1為本專業學生所學內容的知識結構圖。圖2為相應的課程體系及學分比例圖。調整后的課程體系對理論教學進行了相應的優化,理論學分占總學分比例從原來62.5%降到57.9%,而實踐教學得到強化,學分比例從原來的21.5%增加到目前的26.1%,尤其是專業實踐課采用現網設備進行教學,與工程緊密結合,突出專業特色,很好地貫徹了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2.專業課與實際工程結合,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應用型通信人才

以3g移動通信課程為例:在教學過程中,以td-scdma的網絡建設流程和設備運作為教學主線,將td-scdma核心技術及3g網規網優等技術融入到課程教學環節之中。重點講解移動通信及td-scdma技術原理、關鍵技術、網絡規劃和優化、td-scdma rns產品數據配置、維護及故障處理等方面知識。在教學方法上,教師以任務為驅動力,例如以某市無線網絡規劃為任務,為學生講解網絡規劃的流程、鏈路預本文由收集整理算、網規勘察的內容、技術要求及勘察工具、用規劃工具進行系統仿真、生成仿真結果并進行分析,最終調整規劃方案以達到規劃目標。課程的教學改革真正將專業課的理論實踐教學與實際工程相接軌,達到提高學生技能水平、培養職業素養的目標。

3.通過教學研究、教學改革及教材建設促進教學水平整體提高

在教學質量工程中,教學研究及教學改革是基礎,也是關鍵。近2年本專業申報廣東省、學校質量工程項目、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共10項,實施通信原理、數字信號處理等一系列課程改革。編寫現代交換原理教材1部,修訂通信原理、程控交換、光纖通信、3g移動通信實驗講義4本。開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考試手段等方面的實踐和探索。以通信原理教學改革項目為例,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例如第一節課的教學,首先要告訴學生這門課要學什么及與先修課程和后續課程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及課程的銜接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在教學方法上,靈活運用傳統教學方法,比如調制系統的學習,從五個角度比較不同調制系統的調制原理、解調原理、調制效率、功率譜及抗噪聲性能的不同點,分析不同系統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指標。在學習復用技術時,采用提出問題、自學引導、問題講解、得出結論的方式巧妙地讓學生理解不同復用方式的應用范圍、各自的特點及關鍵技術。在學習編碼技術時,通過為什么要編碼、如何編碼解碼、不同編解碼的優缺點分析將各種信源編碼及信道編碼清晰地展現給學生。通信原理的實驗教學也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將原來的全部驗證實驗改為驗證+仿真+設計的方式,包括pcm編解碼與fsk調制解調驗證實驗、hdb3編解碼及psk調制解調的matlab仿真實驗,采用fpga及vhdl語言實現循環碼編解碼電路的設計實驗。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改革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和實踐成效。

4.師資隊伍是建立良好教學和科研服務體系的有力保障

通信行業具有實踐性強、更新快的特點,而高校教師普遍存在偏重理論教學、教學內容與實際工程需求脫軌的情況。因此要想培養具有工程實踐型的應用人才,需要教師必須跟上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依托我校與中興通訊nc學院簽署的合作協議,每年本專業都會送相關專業教師到中興通訊進行實習或專項進修。近3年,本專業已派遣教師學習td_scdma原理與設備調測、cdma網絡優化與規劃、sdh光傳輸、數據通信、程控交換、下一代網絡(ngn)等課程;聘請中興通訊nc學院一線技術人員為本專業的兼職教師;定期與中興通訊展開先進通訊網絡技術的研習討論,針對當前研究領域的熱點難題進行學術交流。同時本專業鼓勵教師參加各項科研活動,近2年成功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市科技項目11項,逐步建立起一支理論水平高并具有一定工程素養及科研能力的創新師資隊伍。

5.通過實習基地建設真正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能力

近2年本專業總共與9家通信設備制造商、運營商及產業鏈上的工程公司簽署了實習基地建設協議。比如學生完成現代交換原理、光纖通信、3g移動通信及數據通信專業課的學習后,可以自愿報名參加中興通訊nc學院組織的nc助理工程師認證,并為認證通過的學生提供通信產品的開發、調測、維護、網規網優等方面的頂崗實習及就業機會。其他幾家實習基地每年都會接收本專業的學生參與到其通信產品的設計、生產及維護工作中去。學生在企業實習不僅熟悉了企業的運作,了解了企業文化,還通過完成畢業設計(論文)提高了專業技能、豐富了實踐知識。另一方面,企業也進行了人才儲備,解決招聘人才的成本,達到雙贏的目的。

三、結束語

篇10

[關鍵詞]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闕海寶(1976-),男,重慶人,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四川成都610068)

[課題項目]本文系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課題“金融危機下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SC09Z038)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7-0029-02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特色化構建的背景

1.金融危機對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獨立學院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的載體,不僅表現在高校本科招生規模量上的增加,而且是人才培養類型上質的補充。獨立學院的發展根本上取決于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的質量又與人才培養模式息息相關。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獨立學院要認真研究金融危機對行業及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影響,在人才培養方向上,全面分析,認真研究,在企業反饋的信息上對現有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完善。只有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其崗位適應性,才能使獨立學院培養的人才契合社會需求,從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

2.獨立學院內在發展需要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特色的凝練。總體來講,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第一,人才培養目標任意拔高。獨立學院辦學歷史較短暫,在教學管理、師資隊伍、教學條件等方面,與公辦大學還存在明顯的差距。一些獨立學院不顧實際情況,沒有考慮其品牌塑造還需時間及信譽的積淀,沒有認真分析自身的實際水平,任意拔高,也沒有準確定位其在整個高等教育系統中的位置,對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缺乏清晰的認識,人才培養照抄照搬公辦高校的精英型,過分強調高素質及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第二,人才培養模式照抄照搬。獨立學院的辦學層次屬于三本教育,生源的質量決定了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應與公辦大學有顯著不同。但一些獨立學院仍然沿襲過去公辦學校人才培養模式,不注重專業的應用性與市場的實際需求。過分強調教學的統一組織,忽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互動作用;過分強調知識的系統傳授,忽視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過分強調課堂教學,忽視實踐課程體系的建立等。第三,人才培養適應性差。一些獨立學院完全按照公辦大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復制公辦大學“7+1”的人才培養模式,即7個學期在校內進行理論學習及實驗教學,最后一學期在校外進行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因此,理論課程太多,理論比較脫離實際,實驗實訓教學課時安排得太少。專業劃分過細,知識結構單一,應用能力不強,其培養的人才社會適應性差,綜合素質較差,企業也不歡迎這種學生。第四,專業設置缺乏特色。一些獨立學院在專業設置上,過分追求市場熱門專業,甚至是公辦大學專業的簡單復制。注重強調人才培養的一般要求,但忽視學生個性發展和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專業知識面太窄,知識結構不夠完善,應用能力也不強,發展后勁嚴重不足,專業設置沒有辦學特色,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需要。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特色化的構建思路

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特色化應在遵循高等教育普遍規律和人才培養基本規格以及“強能力、重應用”的普遍性規格要求下,突出人才培養特色。要科學分析社會實際需求和自身實力,找準定位,形成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發展自身優勢,最終形成辦學特色。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特色化就在于找到一條有自身特色、有合理生存空間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1.人才培養的目標要體現特色。只有準確定位,獨立學院才明白如何進一步發展,未來之路如何走下去,才能確定正確的發展戰略,才會認真思考其人才培養的合理目標,并制定出可行的具體措施。獨立學院缺少一個學科優勢積累的過程,不具備研究型及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基本條件,目前還只能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補充。從目前來看,獨立學院主要考慮以應用型本科教育為主,突出專業技能適應性。如何體現這一典型的特點,即在專業技能和適應性上下工夫,培養出真正適合社會需求、專業技能強的人才,這才能充分體現獨立學院的特色。人才培養目標的特色反映了獨立學院在整個高教系統中的位置及對人才培養進行的認真分析與思考,是獨立學院特色發展的方向和動力。

2.專業設置的特色定位。獨立學院應根據自身的實力與條件,緊密結合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設置一些新興專業與交叉專業。專業的特色是獨立學院在市場中具有競爭力的表現,也是學院吸引生源、形成社會地位的基礎。

3.依托地域形成辦學特色。獨立學院在人才培養的區域定位上要充分考慮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獨立學院要樹立以地方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指導思想,發揮為地方經濟及社會發展服務的功能,特別是服務好地方的企業,開展應用科學研究進行技術創新、技術推廣和應用,要成為地方應用研究的主力軍,將自身的優勢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發揮優勢與特長,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自身的貢獻。同時,獨立學院通過與當地政府及企業的合作,在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同時也實現自己的價值,培養大量地方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增強為社會服務的能力,提高自身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

4.人才培養規格的特色。人才培養規格的定位是指獨立學院在辦學過程中以培養哪種規格的人才為主體,也就是明確到底培養什么樣的人著手,制訂出相應的培養方案和質量標準。獨立學院人才的規格突出表現在應用型、技能型兩個方面。一是應用型。在我國向世界制造業大國邁進的過程中,社會越來越需要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的匱乏及質量不高已成為影響中國制造業等多種行業的重要因素。二是技能型。獨立學院要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將人才培養與企業的實際需要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所學能所用,所用能用好,培養企業真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這是獨立學院提高人才培養市場意識的一項重要內涵。獨立學院要科學分析社會需求和自身實力,找準自己的角色,面向市場,深化人才培養改革,充分發揮辦學優勢,轉變辦學觀念,加強校企合作,形成一個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特色化的構建途徑

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特色化,就是要提高人才的質量與水平。不僅培養模式的本身要科學、可操作性強,而且必須建立起保障人才培養模式能夠真正實施的體系。需要多方面加以努力,確保人才培養特色化的構建。

1.課程體系特色化建設。獨立學院作為既繼承了母體高校的教學傳統和辦學特色,又與市場經濟緊密聯系的高等學校,其課程體系應具有其特色。這就要求獨立學院要著力優化課程結構,加強核心課程建設,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體系。獨立學院在構建課程特色時,要按照“基礎+模塊”的要求,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獨立學院是本科教育,其基本核心課程必須結合學生的特點架構,在專業課和選修課的設置中,根據課程的內在聯系,組成多個專門化的課程模塊,使學生達到原單一專業的學科水平和基本規格,起到了“專”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多種模塊又可以引導學生突出其個性發展,讓其能夠通過多種模塊的學習,達到“多”的目的,特別是模塊要與職業證書相結合,既能與市場接軌,也能引導學生興趣。這就需要大幅度修訂教學計劃,探索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深入研究基礎課與專業課、理論課與實踐環節的合適比例,學習能力與應用能力的關系等問題,努力構建適合獨立學院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

2.專業設置特色化。獨立學院在早期一般是復制公辦大學的熱門專業作為自己專業設置的基礎。隨著學院的不斷發展,專業設置必須要走特色化之路。按照市場的需要,特別是企業的要求,進一步調整、改造、重組現有專業,增強專業的適應性。按實用、夠用、有突破的基本思路,以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加強應用能力的思路來設計教學計劃,將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及包括實驗技能、知識結構、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所有教學環節。要改變偏重知識傳授的做法,要面向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要創造條件,加快發展地方急需的短線專業。獨立學院在新增專業時,一定要認真調研,真正發掘有發展前景及社會急需的新興專業,同時通過學科專業交叉融合,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原則,孕育新的專業。

3.服務地方,加強校地企合作,突出應用特色。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特色化強調應用特色,可通過設計實踐教學環節,突出學生應用能力與技能的培養,將教學與生產實踐有機結合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實踐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獨立學院要本著從“知識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轉變,從強化學生技能培養的角度出發,加強校內外實驗實習條件建設。一方面,通過加大投入,提高實驗條件,增加實驗室開放時間,使實驗室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基地;另一方面,要體現合作辦學的思想,重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職業情境中,特別要結合企業的需要,真正能做到在實訓中體現企業的需要,為企業排憂解難,使雙方建立在一種互相需要的角度來進行合作,進行實習實訓。其次,獨立學院要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將產業前沿的職業證書培訓和國際先進課程體系引入到學生的學習內容中,在學生扎實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依托實習實訓、生產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實現學院的學歷教育與企業的職業要求的“疊加式”特點和企業產業與學校教學緊密結合的“產學銜接式”特點。

4.構建“雙師型”特色的教師隊伍。要鼓勵和扶持教師參與各類學術交流、出國培訓、企業實踐,特別是參加企業、工廠、科研單位的項目開發,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尤其是為企業服務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為應用型人才教學服務。獨立學院要充分發揮用人機制靈活的特點,多渠道、多形式聘請技術人才,不拘一格,特別要聘請企業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師、經理等各類人才到學校任兼職教師,要將課堂變成企業的前沿,給予學生最先進的資訊與實際工作經驗,讓學生能很早接觸企業的實際需要,從而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將個人的成長與企業的發展有機結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1]楊俊.面向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培養模式芻議[J].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2).

[2]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組.獨立學院辦學經驗啟示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闕海寶,王沖.獨立學院定位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5(6).

[4]吳金林.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