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與多元智能開發論文
時間:2022-08-10 02:34:00
導語:藝術教育與多元智能開發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著重探討的是通過藝術教育開發多元智能,試圖為藝術教育的發展提供新的依據,為多元智能的開發提供新的思路,為豐富課堂教學提供借鑒,同時也嘗試著為藝術教育向更深更廣的領域發展貢獻微薄之力。
關鍵詞:藝術教育多元智能開發新視角
現代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不是某一種教育的片面發展,而是受教育者的品德、智力、審美、體能體魄、操作技能等的全面培養和提高,它離不開融合著感性與理性、自由和規范、功利與超功利的藝術教育形式。
一、藝術教育的現狀分析
長期以來,學校藝術教育的理論研究始終是我國教育理論研究的一個盲點,學校藝術教育的實踐更是基礎教育的一個薄弱環節。這一方面是由于在學校教育中,藝術教育的價值和功能遠未得到應有的肯定與發揮;另一方面是由于學校藝術教育理論自身的局限,使學校藝術教育處在一個從屬的地位,藝術教育被看作是開發智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質的一種輔助工具,一直未能擺脫技術工匠式教育的舊有模式,藝術教育自身的主體地位與其獨特的功能和價值則遠未得到認識與挖掘。再加上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者自身的局限,而從事美育與藝術教育的工作者對學生發展的認識未達到宏觀的教育理論高度。因此,雖然藝術對學生的發展起著深刻而全面的作用,但遺憾的是缺乏科學的理論支撐,使得我們對藝術教育的價值和功能的論述缺乏說服力,在實際操作時也就容易被納入德育、智育的軌道,或者是成為極少數特長生的教育。
我們常說藝術與人類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連,它為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全面的、復合型的人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藝術教學中究竟要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精神和情感品質?藝術教育到底要發展學生何種藝術能力等等,我們無法做具體的闡釋??梢哉f缺乏一套完整的、令人信服的、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理論支持,這恐怕就是藝術教育的軟肋。然而,多元智能理論的到來為藝術教育提供了最好的詮釋。藝術教育促進人多種潛能的開發,這些潛能具體是指什么?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Gardner)教授創建的多元智能理論(簡稱MI)給了我們答案。
二、多元智能理論的概述
傳統智力觀認為智能只是一種單一的邏輯推理或語言文字能力(換言之,除了邏輯與語言文字能力之外,其他的能力都是沒有價值的),而傳統的教育工作者培養得更多的是單一類型的人才,即語言或數學邏輯方面較有優勢的人。而那些在視覺空間、音樂、肢體動作等其他智能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只能是在上學前后、閑暇時間去學習相關內容,在學校他們被視為不務正業的人,其特長也被埋沒。隨著時展和科技進步,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趨向多樣化。傳統智力理論及影響下形成的教育觀和人才觀,已經不能滿足時展的需求,當今時代呼喚新的智能理念。
針對這種狀況,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的新理論。他指出,我們社會一直以來只重視語言和數學邏輯智能,大家都以為那就是智能的全部,然而,人類思維和認識世界的方式其實是多元的,“人的心理和智能由多層面、多要素組成,無法以任何正統的方式,僅僅用單一的紙筆工具合理地測量出來?!辈⒚枋鲂缘亟o出了智能的定義:“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會中解決問題或制作產品的非常重要的能力?!雹倜總€人都是具有多種能力組合的個體,而不是只擁有單一的、用紙筆測驗可以測出的解答問題能力的個體。加德納的研究證實人類至少存在九種智能,除了語言和數學邏輯智能之外,還有視覺/空間關系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②這些智能對于現代社會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是同等重要的。
多元智能理論關注的問題是“你的智能類型是什么?”學生的智能無所謂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傾向的不同和結構的差別。對于同一種事物,每個人都會運用不同的智能或智能組合,從不同的渠道、用不同的方法去認識它、理解它、表現它,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只是經常表現為不同的形式。多元智能拓展了對人的智能的研究領域,特別對學校教育產生很大沖擊,為藝術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提供了新視角。
三、通過藝術教育開發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的倡導者加德納教授指出,每個人與生俱來都在某種程度上擁有九種以上智力的潛能,每種智能都能導向藝術思維的結果,即表現智能的每一種形式的符號,都能(但不一定必須)按照美學的方式排列。就是說,語言智能用于日常交談時,需要講究語言藝術,用于寫詩歌和小說時離不開美學原則。同樣,空間智能可以被航海水手和雕塑藝術家應用,身體運動智能能夠被舞蹈家、演員、畫家等運用,音樂節奏智能更是藝術學習的重要素質之一,數學智能也能體現美的原則,如一種證明比另一種證明更優雅從容等,而這些智能都與藝術有或多或少的聯系。藝術教育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它不僅僅是某一門藝術學科的知識、創作技能、文化背景、風格流派等內容的綜合,還是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影視等多種藝術學科的綜合以及藝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藝術教育通過藝術手段達到教學的目的,即通過藝術課教學和藝術活動,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增強直覺能力,增強發散思維,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和諧、健康、全面發展。藝術教育是開發智能的重要途徑,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1.音樂/節奏智能的開發與培養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個體的智能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音樂/節奏智能在九大智能中占有一席之地,這使我們藝術教育者備受鼓舞,讓我們對音樂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多元智能理論已論證音樂是人人具有的一種智能,也就是說,音樂并非是僅為少數人所擁有的陽春白雪,人人都可以學習音樂。那么音樂/節奏智能的培養和開發最主要的途徑當然就是藝術教育中的音樂教育。不言自明,音樂課程重點開發和培養的自然就是學生的音樂/節奏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音樂智能在人類個體天賦中是最早出現的。并且,童年期是一個人音樂智能發展的決定性時期。尤其是在3—5歲時,是發展兒童對節奏和音調敏感性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音樂對促進孩子的思維發展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們經??梢栽谝恍男W習樂器的人身上發現,他們的頭腦反應速度較快,悟性較高。這就是因為,從小學習樂器的孩子很早就開始鍛煉注意力的分配,手眼的協調和反應,甚至是通過識譜來鍛煉記憶力。因此,讓孩子從小接受音樂熏陶,不僅有利于兒童的學習和智能發展,還可以為他們今后的人生道路得到精彩的生活風景創造條件。
音樂/節奏智能或許不像語言或邏輯數理智能那樣對于人類發展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但是,作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需要以音樂為手段,培養心靈的美感,陶冶情感,激發創造性,以達到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
2.語言智能的開發與培養
語言的發展自古以來就備受重視,作為人類生存和交流的必備工具,語言在生活和學習中的作用毋庸置疑。
托爾斯泰曾說:“藝術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手段?!雹鬯囆g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藝術善于充分表達人內心的情感,就音樂來說,不同的節奏語言具有不同的表現作用,從而使旋律展現不同的個性,節奏緩慢、沉重的音樂作品,傳達給聽眾的情緒情感總是偏于憂郁、悲傷。而那些節奏輕快、急促的音樂作品,傳達給聽眾的情緒情感就偏于歡快、熱烈。藝術甚至能表達日常語言所無法表達的東西。藝術語言一般比說話要來得更深刻,比文字要來得更動人。日常語言是具體的,內容是有條件、有限度的,而藝術語言則是抽象的、感性的,是能表現無限且難以捉摸的深情感動。一般來說,大凡藝術素養較高的人,其語言表達能力也相對較強。
在藝術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學會選擇自己喜愛的語言表達方式來評論自己喜歡的藝術作品,善于運用不同的藝術語言形式向周圍的人傳遞和表達自己的見解。貝內特·雷默就曾指出,每種藝術都有其主要的語言,音樂中有旋律、和聲、節奏;繪畫中有色彩、線條、質感;詩歌中有比喻、形象、韻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每一位藝術家都用自己特有的藝術語言表達著自己的內心世界。在畫家的心中,繪畫已不是一種技能,而是一種語言,一種他跟別人交流的第二語言。通過他的畫,向別人述說著自己的情感;通過他的畫,我們也讀懂了他的內心。
相信不管是音樂、美術還是戲劇、舞蹈等藝術形式,它們正是以各自獨特的語言形式,感染著學生,影響著學生,并為學生的情感表達提供出口,讓學生想說,有話要說,而且語言表達更豐富、更富感染力。
3.視覺/空間和自然觀察者智能的培養
現在的學生是看電視長大的一代,這使得他們的學習具有高度視覺化的傾向。幻燈片、投影片和錄像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助素材,如果學生在使用這些素材的過程中能由被動的觀察者轉變成為主動的思考者,這樣的藝術課教學起點就比較高了。腦科學揭示,人在感知事物的同時也在理解事物,并不是感知在前理解在后,思維與觀察是密不可分的,這也是多元智能理論提出視覺——空間智能的重要依據。從多元智能的視角分析,我們應該清楚如何引導學生學會在觀察中思考,并更好地運用觀察者智能,更好地開發視覺空間智能。一個人空間智能高且傾向于藝術,就可能成為一名畫家、雕塑家或建筑藝術家,這也是他們所要求具備的基本素質。同時,作為一名藝術家,他對自然的觀察,對物體的辨認和分類及洞察自然或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就是加德納所說的自然觀察者智能)會比一般人強。很顯然,在藝術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視覺/空間智能和自然觀察者智能會得到充分的培養和提高。
例如,在繪畫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教師會引領學生近距離地觀察、研究事物的生長環境,充分調動學生視覺空間智能,讓他們學會準確地把握事物的色彩、形狀、空間位置等要素;同時,伴隨著學習的過程,學生為了能更好地再現事物,在生活中會形成持久而又穩定的觀察注意,學會盡可能地調動全部感官,運用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去感知事物,從而實現對客觀事物空間形式和特點的把握和認知。事實上,學生在藝術的課堂上,不僅鍛煉了視覺空間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用審美的眼光去欣賞周圍的環境,同時,也讓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和認識比一般人更細致、更深刻、更動人。
4.數學/邏輯智能的開發與培養
數學/邏輯智能并不是只在數學教學中才涉及,幾乎所有的學科都有或多或少的涉及,在藝術教學中也有使學生這一智能得到發展的機會。一位數學家曾深有感觸地談到:“藝術和數學有很多相似的因素。古詩跟數學很相像,它們都很簡潔、干脆。數學的美感在于它的簡單、和諧、絲絲入扣,就像古代描寫美女,增一分則太肥,少一分則太瘦。數學就是這樣的美人,真理是樸素的,平凡就是美麗。”④藝術和數學都是種簡約的美,不同只在于,數學是理性的,充滿邏輯的美,而藝術則是感性的,寄托深情的美。具有數學天賦的人通常對藝術表現出比較濃厚的興趣。
實際上,科學研究本身就潛藏著奇妙的藝術因素。若科學家能動用自身的藝術細胞,充分調動直覺、想象等藝術思維方式,并有意識地利用藝術美感、節奏、和諧感等,其科研成果將會具有更高的創造性。
音樂欣賞課堂上,在分析交響樂曲時,其內部就蘊含著嚴密的數的結構,每個部分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和特殊的邏輯規律,讓整個樂曲顯得結構嚴謹。在對某段和聲布局進行深入分析時,離不開精確的和聲計算,離不開作曲家的巧思天工??梢哉f音樂思維離不開數學思維。音樂的一切基本要素,或者說構成音樂的所有元素,例如音的高低、長短、音階、調式、音程、和弦等的構成,直到曲式、結構、高潮……無不包含著微妙的嚴謹的數學構成。無怪乎有人說:音樂是形象化的數學,數學是抽象化的音樂。
在美術教學中,幾何中的點、線、面更是審美觀組成不可缺少的元素,特別是建筑設計、商標設計等現代造型藝術,更體現了美術與幾何的綜合運用。在學習和設計的過程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幾何美,從而也會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了數學/邏輯智能的開發。
5.身體/運動智能的開發與培養
不要以為擁有運動智能的人只是四肢發達,也不要以為這種智能只屬于運動員,因為運動智能是通過身、心來使身體表現完美的能力。我國自古就很強調身心和諧、修身養性,認為訓練心智能恰當地使用身體,而訓練身體能發揮心智的表現力量。其實,身體運動是人類認知的基礎,是源自我們體驗生活時所獲得的感官動作經驗。中國古代文人愛好琴棋書畫,體現了較高的文化生活水準。而琴棋書畫中,至少有三項與身體/運動智能有關。演員、舞蹈家、發明家、外科醫生等都表現出相當的運動智能。解決一道數學題、做一個化學實驗、創作一幅油畫等都離不開身體運動智能的參與。
眾所周知,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它對于運動智能的開發是再合適不過了。它是集人體動作、音樂、服裝、舞臺美術、色彩、燈光和情節于一體,主要依靠人體動作來塑造藝術形象,表達思想感情。舞蹈是一種有組織架構、有主題,并有強弱快慢的肢體擺動。通過豐富的形體動作刻畫生動的藝術形象。當音樂響起,優美的樂曲輕輕流淌,有種向人直撲而來、令人無法抗拒的感覺,隨著音樂舞動身體就成了一種天生的自然反應,這比通過語言傳達后所產生的動作更細膩、貼切,更讓人感動。而舞蹈形體訓練恰恰在這方面有它獨特的魅力。它通過一些形體動作訓練使肢體語言更協調,發展了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同時讓學生具有聰慧的頭腦、強健的肌肉、充沛的精力、優雅的氣質、瀟灑的舉止等。
6.人際關系智能的開發與培養
如果說傳統的智力概念更適應于校園生活的話,那么,加德納提出的人際交往智能不僅適應于校園生活,它更多地指向未來生活。隨著社會聯系與人際合作的增加,人與人的關系以及對人際關系中的自我和他人的認識顯得越來越重要,對人際關系的研究也開始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所謂人際關系智能是指能夠有效地理解別人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藝術和藝術教育在這方面能夠發揮出什么作用呢?有人心里可能會畫問號,這項智能與藝術相關嗎?是的,藝術的重要社會功能之一是人際交流功能。“藝術的主要吸引力和性能就在于消除個人的離群和孤獨之感,就在于使個人和其他的人融合在一起?!雹?/p>
藝術之所以具有這樣的價值,是因為審美的超越性,它超越了某些民族的、時代的、階級的界限,而具有普遍性。尤其是作為審美典型形態的世界語言的音樂,更是跨越時空,讓生活在地球上各個角落的人,心靈相通。不論什么民族、國家、地域、階層的人,雖語言不通,卻都能通過音樂,直接感受這種真摯樸素的感情。因此,有人說音樂超越國界,突破了各民族語言之間的隔絕。我們即使不懂意大利文,照樣可以體會普契尼歌劇的深遠意蘊;我們即使不懂德語,仍然可以同莫扎特、貝多芬和瓦格納的音樂產生心靈的共鳴。因此,通過藝術對話是人類彼此交流的普遍和有效手段。
藝術促進人際交流,讓人與人之間通過這一世界通用的語言,加強溝通和理解,和諧相處。在每一次合唱、每一次集體舞、每一次戲劇演出中,都會使參加者在一個共同分享的情感領域中達到交流與理解。每一次畫展,每一次音樂會,都會使參與者獲得一次情感的共鳴,每個人的情感都向四周蕩漾開去,彼此之間進行著真摯深切而又無言的集體心靈對話。
7.自我認識智能的開發與培養
自我認識智能主要是指認識、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現為能夠正確地意識和評價自身的情緒、動機、欲望、個性、意志,并在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自我認識智能較高的人具有自我認知、自我反省的能力,并善于用這種能力計劃和引導自己的人生。
藝術及其教育有助于人類自我認識智能的發展。表面上看來自我認識智能好像與藝術關系不大,但不可否認的是它與人的感情活動具有緊密的聯系。藝術三大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情感性。藝術是人類表達情感、思考人生、觀察現實、追求理想的重要方式。所以,我們在藝術課的教學中,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從對藝術形象的直觀感受和初級的感官體驗,走向對其內在意義的體驗和把握,最后感悟審美對象中所蘊含的精神氣質,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和人生境界。
“從古至今,藝術作品的一個永恒主題與功能是人類彼此溝通、理解與相愛。這體現為對故鄉、親人和自然的愛與懷戀,對改變人類命運的強烈渴望,對戰爭、罪惡、暴虐和專制的控訴,對死亡的抗爭和超越,對美好生活的贊美和對善良而懦弱者的同情。”⑥可以說,藝術作品本身就是創造者的自我表現,藝術家的創作與表演都是一種與欣賞者的對話,其中蘊含著他們對人生、對事物的感悟,而在藝術教學中,將這些優秀作品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在藝術作品中學會觀照自身,認識自身,并幫助學生勇敢面對人生,引發共鳴,激發他們心靈深處的美好情感。
8.存在智能的開發與培養
存在智能是人類對人生終極問題、意義及其奧秘的理解和追尋的渴望,“是在直達廣闊無垠的宇宙盡頭為自己定位的能力,是在人類的生活環境中與存在有關的能力,及為自己的存在定位的能力?!雹呒拥录{在他的存在主義智能的定義中還指出,全身心投入到藝術中是一種對最終生活觀念的體驗與表現的方式。
藝術教育的目的在于完善自身的人格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并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理論修養、完善自身的思維方式和知識結構,學會藝術的思維方式,掌握藝術的人生智慧。在藝術課堂上,我們會讓學生從中國園林建筑“庭院深深深幾許”中看到曲徑通幽之妙境;在書法的“宛如游龍、飄若驚鴻”的曲線之美中,神思飛揚;在繪畫的“霧里看花、迷離恍惚”的虛實之境中,意猶未盡。而通過這些藝術的對話方式,學生與各種藝術經典進行積極交流,從中悟出作者對自由、永恒、淡泊、孤寂、曠達等一系列生命至高境界的思考。藝術乃靈魂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人對種種至臻至善藝術范式的積極探尋,這正是對生命存在的完美形態與人生理想方式的不懈求索。⑧
面對那些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藝術精髓,面對那些鳶飛魚躍、水流云在的自由心靈,我們如何努力做到真正的感悟、理解、承傳并將之發揚光大,使它們成為支撐我們民族文化演進的一種偉大的傳統。而這一切離不開存在智能的效用,去探索藝術的價值,去思考未來藝術的發展。
在上文的分析中我們也深刻地體會到,各種智能都與藝術教育有著不同程度的聯系,藝術教育能直接或間接、顯性或隱性地開發和培養人類的九種智能??梢哉f在藝術教學的具體內容中,蘊含著培養這些智能的素材,只不過不同的內容在培養這些智能時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我們不可能教會學生所有的知識、開發學生所有的潛能,但我們可以給學生好的藝術氛圍,為他們提供更多機會,讓他們創造性地探索自己的興趣和才能,使他們能夠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中,感受成功、感受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樂趣。同時我們教學生學藝術,不是一定要培養他們成為藝術家,而是希望他們在獲得很好藝術能力的同時,其他領域的潛能也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幫助受教育者開發多種智能,幫助他們發現適合其智能特點的職業和業余愛好,這樣我們的學生會更有能力或對自己更有信心,從而會更積極、更投入地參與社會活動。
德國著名詩人海涅的《還鄉曲》中有這樣一段話:心完全和海一樣,有潮汐也有風雨,并且在它的深處,蘊藏著許多明珠。說明人的心智像海洋一樣遼闊,只要耐心挖掘,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寶藏產生。而藝術教育就像一把金鑰匙,幫助教師開啟學生潛力之門,為更好地挖掘學生智能提供了更大的舞臺。
注釋:
①加德納.多元智能,新華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頁.
②同①第5頁.
③轉引自杜衛.美育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36頁.
④雷道炎文.數學家的人文情懷,浙江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⑤杜衛.美育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36頁.
⑥杜衛.美育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頁.
⑦加德納.多元智能,新華出版社,1999年版.
⑧朱良志.曲院風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參考文獻:
[1]加德納.多元智能[M].新華出版社,1999.
[2]沈致隆.多元智能[M].新華出版社,1999.
[3]郭聲健.音樂教育論[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
[4]霍力巖.多元智力理論與多元智力課程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5]貝內特·雷默.音樂教育的哲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6]DavidLazear.多元智能教學的藝術[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 上一篇:我國服裝材質創新設計論文
- 下一篇:都市水墨與實驗水墨異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