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英語翻譯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20 01:39:00

導語:商務英語翻譯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務英語翻譯分析論文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際的過程是跨文化交際。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背景、風俗習慣、風土人情、文化傳統,因此,從事國際商務的翻譯人員必須了解掌握本國與異國的民族文化差異,并設法使這些差異在傳譯過程中消失,同時在譯入語中找到準確的詞語,使異國文化在譯入語中再現。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它對文化起著重要的作用。語際翻譯不僅是兩種語言的互相交換,也是兩種文化的傳遞論文。文化在翻譯中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正如美國著名翻譯家尤金•奈達所說:“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譯工作,掌握兩種文化比掌握兩種語言甚至更為重要,因為詞語只有運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義?!?/p>

從事國際商務英語翻譯要注意文化信息的傳遞,盡量按照國際商務英語翻譯的4Es標準做到文化信息對等。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文化信息有時很難傳遞到譯入語中,結果對等的標準就不能完全做到。一般來說,導致文化差異有以下幾個因素:

(1)對事物認識的文化差異

例如,在西方神話傳說中,dragon(龍)不是人心中的吉祥動物,而是表示邪惡的怪物。在中世紀,dragon是罪惡的象征,圣經故事中惡魔撒旦(satan)就被認為是thegreatdragon。另外,dragon還有“潑婦’的意思,由此可知,dragon在英語國家人中所引起的聯想與中國人的“龍”完全不同,所以,翻譯時就要特別小心。東亞韓國、中國、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四個較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被西方人稱為“亞洲四小龍”,將其翻譯成英語FourAsianDragons恐怕不太妥當。有人建議翻譯成FourAsianTigers,這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文化信息的對等,因為tiger(老虎)在西方人心中是一種強悍的動物,至少不會讓人聯想到某種可怕的動物。再者,tiger一詞收在1993年版的《牛津英語詞典增補本第二卷》(OxfordEnglishDictionaryAdditionsSeriesⅡ)中的釋義:AnicknameforanyoneofthemoresuccessfulsmallereconomiesofEastAsia,esp.thoseofHongKong,Singapore,Taiwan,andSouthKorea.(任何一個在經濟上較為成功的東亞小國或地區,尤其指香港、新加坡、臺灣和韓國。)所以說,將“亞洲四小龍’翻譯成FourAsianTigers在文化信息方面基本達到了對等。

再如,我國著名的“白象”牌電池,翻譯成英語WhiteElephant,語義信息對等雖然不錯,但從文化信息對等來看卻是糟糕的翻譯,因為whiteelephant在西方國家中意思是“沒有用反而累贅的東西”。這個含義源自一個傳說。相傳有個國王討厭手下的一個大臣,為了懲罰他,國王送給該大臣一頭白色的大象。該大臣發覺這頭象非常棘手,因為是國王送給他的,他既不敢轉送給他人,更不敢宰殺,只好小心地侍侯著它。可是白象的胃口極大,把大臣給吃窮了。由此可知,英語國家的人恐怕不會買牌子為WhiteElephant的電池,因為消費者不愿買“沒有用反而累贅的東西”。那么。“白象”牌電池應該怎樣翻譯呢?我們可以考慮用一種西方人心中象征著強大、有力量的動物lion來代替,將“白象”譯成BrownLion。如果買來的電池威力無比,顧客何樂而不為呢?

(2)顏色的文化差異

不同文化的人對顏色的認識盡管有相似之處,但他們對各種顏色的感覺有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其原因在于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不同。例如,藍色在國家有憂郁的含義,美國有“藍色星期一”(blueMonday),指心情不好的星期一。bluesky在英語中意思是“沒有價值”,所以,把“藍天”牌臺燈翻譯成BlueskyLamp,意思便是“沒有用的臺燈”,這樣的臺燈怎能銷得出去呢?另外,埃及人和比利時人視藍色為倒霉的顏色。藍色在人心中一般不會引起“憂郁”或“倒霉”的聯想。盡管如此,世界知名品牌“藍鳥”汽車并不是“傷心的鳥”的汽車,否則怎么會用BlueBird作為汽車商標呢?bluebird是產于北美的藍色鳴鳥,其文化含義是“幸福”,所以,英語國家人駕駛BlueBird牌的汽車,心中的文化取向是“幸?!薄5?,駕駛BlueBird牌汽車的中國人恐怕不知道身在“福”中,而只感到駕駛世界名牌汽車是一種身價的體現和財富的象征。

英語國家視“紅色”為殘暴、不吉利,紅色意味著流血。在中國紅色預示著喜慶,中國人結婚習慣穿紅色衣服。經商時,商人希望“開門紅”。經營賺錢了,大家都來分“紅利”。某員工工作出色,老板發給他“紅包”。

美國人一般不喜歡紫色;法國入不喜歡墨綠色卻偏愛藍色。在馬來西亞,綠色被認為與疾病有關。巴西人忌諱棕黃色。西方人視白色為純潔、美好的象征,在中國白色有不吉祥的文化含義。在西方文化中,人們可能將綠色和“缺少經驗”聯系起來,而在中國綠色代表春天,象征新生和希望。

(3)數字的文化差異

眾所周知,在西方,“十三”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數字,其原因就是與圣經故事中耶穌被他的第十三個門徒猶大出賣有關。所以,在西方國家,人們通常避免使用“十三”這個數字。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數字“十三”沒有這種文化含義,但隨著西方文化的,近來這種蘊涵也被國人所接受。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九”因為與“久”同音,所以“九”經常用來表示“長久”的意思。例如,我國歷史中,皇帝都崇拜“九”,希望其天下長治久安。因此,我國便有“999”藥品。英語中的nine沒有這種含義。但不要把用“666”作商標的商品出口到英國,因為“666”在《圣經》里象征魔鬼。

“七”在歐美國家有積極的意義。所以,商標為“7-Up”的飲料翻譯或漢語為“七喜”,而不是“七上”。英語國家的人心目中的“七”相當于中國人的“八”?!捌摺睂τ⒄Z國家人是個大吉大利的數字,投擲中以“七”為勝利。商標還有MildSeven、7-Eleven(連鎖店)。但在我國,“七”是個普通的數字。

上海生產的“三槍”牌內衣,是名牌產品,翻譯成英語ThreeGuns。如果將ThreeGuns牌內衣出口到日本、哥倫比亞及北非地區,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因為“三”在這些國家表示“積極”的意思。但是,在乍得、貝寧等地,則不能將“三槍”翻譯成ThreeGuns,因為在乍得像“三”這樣的奇數表示“消極”的意思,在貝寧“三”含有“巫術”的意思。

文化差異還受地理位置、制度、歷史等的不同因素的影響。文化差異會引起幾種不對應的情況:

①原語中的指稱對象在譯入語文化中根本不存在、罕見或被忽視。例如,漢語里有許多用數字開頭的詞語,如“三心二意”譯為neitheroffnoron.“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譯為Twoheadsarethanone。這些詞語通常不能按字面意思翻譯。

②原語文化在概念上有明確的實體,而譯入語文化不加以區分或恰恰相反。例如,英語中的armchair指任何有扶手的、硬的或軟的椅子,但在漢語中我們卻分別有“扶手椅”和“單人沙發”。

③和譯入語中同一個指稱對象可能由字面意義不同的詞語加以指稱。例如,英語的blacktea,翻譯成漢語是“紅茶”,而不是“黑茶”。這是因為中國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顏色,而英國人重點放在茶葉的顏色上。

文化信息的傳遞是完全可能的,主要是通過翻譯了解他國文化。文化信息的對等也是可能的,我們可以遵循奈達先生的“功能對等”(FunctionalEquivalence)原則,這里的“對等”不能理解為數學意義上的等同,只能是近似的等同,即以功能對等接近程度為依據的近似。他認為翻譯的目的應該是原文和譯文在信息、說話方式、文體、文風、語言、文化、社會因素諸方面達到對等。為了達到這些對等,必須在翻譯中進行調整。

①如果在形式上貼近的譯文對所指意義可能產生誤解的話,必須對譯文文字作某些變通;可以保留直譯,但必須加上腳注來解釋可能產生的誤解。關于這點,可參閱前文的dragon和WhiteElephant的例子。

②如果在形式上貼近的譯文,有可能導致對原文聯想意義的誤解,或者對正確理解原文的風格造成重大的損失,那么對譯文進行必要的調整來反映原文的聯想價值就十分重要。例如,將中國名酒“杜康”翻譯成英語一般按發音譯為Dukang,英語國家讀者看到英語商標Dukang時,只會把它與酒聯系起來,而不會想到中國歷史上釀酒的高手“杜康”,也不會像中國人那樣把“杜康”(Dukang)與“好酒”聯系起來。所以,“杜康”作為商標,文化信息沒有完全對等。不過,我們不妨可以用希臘酒神的名字Bacchus作“杜康”酒的英語商標,這樣,文化信息的對等無疑比“杜康”要好得多,因為Bacchus會使西方人產生更多有關的聯想。

③一篇原文的翻譯,必須產生與之相伴隨的語碼,這就常常要求在音位、詞匯、句法及語篇等各個層面作一系列的調整。例如,Nike作為商標能使英語國家人士聯想到勝利,吉祥,因為Nike一詞在希臘神話中是勝利女神。傳說中的Nike身上長有雙翅,拿著橄欖枝,給人們帶來勝利和諸神的禮物,她是吉祥、正義和美麗之神。Nike作為用品商標,我們可以把它音譯為“耐克”,暗示Nike牌體育用品經久、耐用,使用Nike牌體育用品能在比賽中克敵?!澳涂恕笨梢哉f是較好的翻譯,不過,英語單詞Nike所蘊涵的文化信息對中國人來說,不可能像英語國家人那樣想起Nike女神。翻譯中文化信息被丟失。

各民族有著其獨特的文化。東西方人有不同的、文化傳統,所以,文化差異就必然存在。此外,差異的原因還在于東西方民族地理、歷史、風土人情等的不同。正是這些文化差異的存在使得文化翻譯的可譯性受到限制。進行國際商務英語翻譯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些差異,必須在外國文化和本國文化中找到一個切合點。如果這個切合點是兩種文化的交融,那就是最理想的了。但是,往往由于文化差異,有時很難找到切合點,這時,譯者就必須就自己的能力讓這兩種文化盡可能接近,按照4Es標準和奈達先生的翻譯原則,做出適當的調整,使帶異國情調的東西在譯入語中得以再現。

關世杰《跨文化交流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劉醒吾《經貿英語口語》外語教學與出版社;1997

李平《國際經貿英語教程》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9

王學文《新編經貿口譯教程》中國對外貿易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