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賞析題解題方法綜述

時間:2022-05-14 09:23:00

導語:詩歌賞析題解題方法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詩歌賞析題解題方法綜述

在高考命題中,詩歌鑒賞的分值已經設定在8-11分(江蘇省為10分),分值較高,且是難度和區分度較高的題目。因此對詩歌鑒賞題的指導訓練尤其重要,筆者結合自己的一些做法,從以下幾方面做了思考,希望能幫助考生輕松解答詩歌問題。

一、看標題標題不可忽視,有些題目交代了時間、地點、事件;有些詩歌題目暗示了詩歌所屬類型,通過看標題可大體理解詩歌類型、作者基本情感。如朱慶馀的《近試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一般考生會誤認為這是一首描繪新婚夫婦洞房私語的詩作,但稍加審題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首巧妙的臨考時的試探詩。作者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張水部),以公婆比考官,表現自己考前期待與不安的心情,征詢張籍的意見(文章如何),以幫助自己度過主考官這一關。如此一分析,我們便容易去解答有關的題目了。

二、讀作者大凡有名的作家,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思想歷程,有自己與眾不同的作品風格,如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李白的豪邁飄逸、蘇軾的豪邁雄健、李商隱的委婉含蓄、李清照的婉約纏綿。知其人,曉其風格,對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多了。比如鑒賞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其中有一題目是這樣的:“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對春光留戀和惜別的一種傷感情緒。”其后半句分析較正確,前半句“直抒胸臆”是錯誤的。作為“婉約派”的正宗詞人,李清照詞的風格是“明白如話,卻又含蓄無窮”,考生如果熟悉這一點,解答題目就更快捷了。

三、析正文此處分為兩個部分,一為利用詩歌正文中相關的詞語句字理解詩詞大意,爭取讀懂詩歌基本內容;而是根據語句特殊標志,找到寫景句和抒情句,尤其是寫景句。首先利用詩歌詞語句子理解詩詞大意要求能夠品味局部語言,抓住了相關語言我們能夠正確理解詩詞大意,作者的情感也能把握準確,問題的解答也就能夠得心應手了。如對《丹陽送韋參軍》一詩的鑒賞,從整體上看,這是一首送別詩,表達的是詩人無限的思念之情。在這首詩中,“秋”表面上寫時令,實際上表達的卻是人的情緒。蕭瑟的秋景增添了離愁別緒。

作者還巧妙地運用了折字法,以“心”上有“秋”說明“愁”,所以“兩地秋”是雙關語,它不僅點明了季節,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的離愁別緒。由此,我們便可以熟練的解答有關詩意的題目了。其次,關注寫景句和抒情句,尤其是寫景句。關注寫景句就是要關注意象和意境。意象就是出現在作品中的帶有主觀感情的物象;所謂意境,是作品描寫某種事物(意象)所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圖景和諧統一的結果。某個意象蘊含著什么樣的情感和意味,是經過歷代詩人反復地繼承、運用、發展而逐漸積累起來的,有些已經成為我們民族文化和心理積淀的一部分。比如落花(落紅)這一意象極易讓人聯想到春天的逝去、人生美好時光的流逝、青春的凋零、友人的離去乃至一切美好事物的逝去。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這首詩表面寫相逢的驚喜,實則感慨萬千。這固然體現在今與昔的對比中,也濃縮在“落花時節”這四個字里。如此一來,對這首詩的把握就恰到好處了。

當然這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多積累一些常見意象,如菊花象征著“高雅”,楊柳代表著“惜別”,月光暗含著“思念”,古琴聯想到“知音”,紅豆意味著“相思”,浮云給人“飄零”之感,落日叫人“惆悵”,冬雪讓人“冷峻”,故園使人內心陡生“鄉愁”等等。積累的意象越多,解答此類題目越是游刃有余。讀一首詩,如果不從整體上把握其意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是很難深刻理解此詩的含義的。例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塑造的是一個寂寞地開在“驛外斷橋邊”,獨自生愁,又加上風雨侵襲,但“一任群芳妒”,即使被碾作塵,也依然“香如故”的梅花形象。我們閱讀此詞時不能光看到“寂寞”,“愁”,“苦”等字眼,而應從整體上把握,作者是用欲揚先抑的手法,表達了對梅花那種即使被塵世拋棄,即使被摧殘,也依然保持高風亮節的美好品質的贊美之情。這樣,做題時我們就能較準確地判斷題目的內涵了。四、讀注釋詩歌鑒賞題目下的補充說明和有關注釋往往交作背景、目的及有關重點詞語的含義。對于這一點,我們要充分利用。例如對溫庭筠的《經五丈原》的鑒賞,其中題目后注明:“譙周,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寵臣,后勸后主降魏。”根據這個說明,我們就可以判斷“題目后兩聯以史實為據,既有對鞠躬盡瘁的諸葛亮的嘆惋,又有對他死后有譙周這樣的老臣輔佐蜀主的慶幸”是錯誤的分析了。對這樣的鑒賞,當然應當是采取不同意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