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素養在古詩文教學的培養
時間:2022-07-13 08:43:29
導語:審美素養在古詩文教學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語文核心素養。2017《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核心素養”具體定義為“是學生在積極主動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構建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個體言語經驗和言語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是基于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審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綜合體現。”語文素養當中最基礎、最主要、最本質的素養被分解為四個維度:語言運用、思維邏輯、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需要注意的是語文核心素養是一個不可拆分的整體,這里的維度劃分只是為了更清楚的解釋它的內涵。(二)課程審美目標。201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審美教育有助于促進人的知、情、意全面發展文學藝術的鑒賞和創作是重要的審美活動,科學技術的創造發明以及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也都貫穿著審美追求。未來社會更崇尚對美的發現、追求和創造。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功能,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2017年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的四大核心素養之一是審美鑒賞與創造,其內涵為體驗與感悟、欣賞與評價、表現與創新。由此可見《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一直在強調審美教育在學校教育和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清晰明確指出了語文課程審美素養目標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審美體驗、評價等活動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鑒賞品位,并在此過程中逐步掌握表現美、創造美的方法”。
一般來說“古詩文”是對我國古代以文言為載體的所有的文學成就的統稱。在這里的古詩文是教材出現的包含詩、詞、曲的“古詩”和文言文書寫的“文”。在高中古詩文教學中的審美素養的培養,首先是對學生審美感知力的培養。從接受美學的觀點來看,審美過程的第一步就是對美的直覺感知,也就是審美接受過程開始后的第一感覺。第二步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力,語文教材中的審美形象不直接作用于人的器官,而是通過語言文字這一中介,調動人們的生活經驗,并依賴人們的美學修養,在想象中感受它的美。因此學生審美想象能力的運用就顯得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審美接受中的直覺、再現都是審美接受的途徑和方法,它們的最終導向是審美創造。在這里學生的審美創造力主要是指向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學生的個性化表達,以及在審美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審美能力。而審美情感是始終貫穿在這三個審美素養目標的要素,審美始終是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活動的。沒有情感,也就沒有審美感知和審美想象。“美育即情育”,審美教育直接指向審美情感的養成;杜衛同樣認為“審美活動的所有展開形式,都離不開對人的內在情感的積極回應”。
三.高中古詩文審美素養目標培養現狀
盡管課標與教材都給我們的教學設立了明確的審美素養目標,要求我們深入挖掘古詩文選文中的審美價值以陶冶當代青少年的思想和性情、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但在實際教學當中是不是能很好的貫徹下去呢?令人遺憾的是,高中古詩文教學的審美素養目標培養不是那么盡如人意,既缺乏深入的研究,又沒有做到完完全全地落實,高中審美教育處于尷尬境地。在高中古詩文審美素養的培養過程中審美體驗與評價活動幾乎是缺失的。比如最常見的文言文教學模式是串講,就是逐字逐句地講解翻譯,字詞句是文言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關于通假字、詞類活用、特殊句式、實詞虛詞的知識點教師都要進行全面詳細地講解。現在的文言文課堂忽視了文言文的人文性和審美性,學生根本無法體會文言文的美感。而古詩課堂上總是在追求答題技巧、在總結套路以此來提高所謂的“效率”,沒有時間來高聲吟誦來品味鑒賞,感受美的存在探求美的內涵。審美教育所需要的對話、想象、品味都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審美教育被嚴重邊緣化,甚至可以說成了字詞教學的附庸了。那么審美創造力的培養就更談不上了,“這里似乎存在著兩個互相排斥的世界:一個是掌握知識結構的世界;另一個是為生活的質的方面,為感情的抒發,為探究想象的實在而保留的世界。這不僅歪曲了藝術的性質,而且模糊了藝術對于人的經驗的深刻意義。認知學習由于缺乏審美的方面而變得非個性化和專業化,無感情的知識和無理智的激情之間的裂縫加寬了;于是,在精神上把握認知世界的各種方式就顯得困難了。”說的就是這種在教學中將認知教學同審美教學割裂開的教學現狀了。
四.高中古詩文審美素養目標培養建議
(一)指導誦讀,喚醒審美感知。古詩文語言感受力的培養是審美能力中最基礎的一種能力,誦讀法是培養古詩文審美感知力最常見的教學方法。因此,要走進詩歌的第一步就是誦讀。注意這里的誦讀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朗讀,而是在字音正確、流暢背誦的基礎上抓住它精煉又豐盈的語言,感受的作品的音聲節奏,感悟“文脈詩氣”,從而由文本世界進入作者世界,感知作者的審美境界。誦讀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是音頻范讀、老師范讀、齊讀、伴樂讀還有古調讀。不管是哪種形式的朗讀,我們需要注意對學生吟誦的指導。注意吟誦時停頓、語氣、節奏、音調的把握還有呈現的表情和肢體動作。“讀”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必由之路,對學生誦讀的有效指導,可以有效提高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二)創設情境,激發審美想象。古詩文教材的審美形象并不是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而是以語言文字為載體,以意象與意象的聯結為橋梁,故而學生與文本的審美形象有一定距離,而審美形象與作者的審美意境又留有空白,這都需要學生去拉近、去填補。用什么來彌補這些缺失呢?是豐富的想象。我們把作者詩句“拿到自己的心中去發展”,讀者聯系眼前感知的對象和已有的審美經驗,將自己的情感意緒融入,進入一種物我交融的狀態,從而達到美感共鳴。審美需要一種心境,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情境法去培養學生主體感知力,創設生動的場景營造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審美欲望,讓他們去想象,讓思想飛翔,從而引起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情境法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內容,感知詩歌意境,并使學生的審美感知、審美想象能力得到發展。在想象的過程甚至可以創造出根本沒有的對象,得到一切可能需要的情感上的滿足,這就進入到審美創造的境界了。(三)啟發探究,鼓勵審美創造。語文課堂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發表有獨創性的意見,及時發現問題,認真評價學生的回答,把課堂推向新的高潮,讓他們獲得審美創造的滿足。圍繞教學內容展開審美實踐活動也是鼓勵學生運用審美素養來進行美的創造的好途徑。課內活動可以有朗讀背誦比賽、古詩文接句比賽、課本劇表演、討論和辯論等。但不要局限于課堂,將教學環境開放。一是我們可以結合熱點時事,運用學過的古詩文內容,思考社會與人生,進行跨時代的審美再創造。如學習《寡人之于國也》時,了解了孔孟的仁愛思想,針對敘利亞問題以及官場的腐敗問題等進行思考與探討,這實際上也是知識的運用,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大有幫助。二是開展專題研究,如“品讀屈原”、“杜甫研究”、“陶淵明與田園詩派”等等,有利于深化學生的審美素養。三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進文物古跡、名山大川,親身感受文化之美、自然之美,所獲得的關于美的感受又是另一番新境界了。審美素養是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機組成部分,培養審美素養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語文教師肩負的重要責任。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切實把握古詩文審美素養目標,充分利用古詩文教材中的審美內容,有效發揮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切實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2]楊九俊:《新課程三維目標:理解與落實》,《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3]杜衛主編:《美育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閻立欽:《美國中學語文課中的德育和美育》,《中學語文》,1995年第5期.
作者:張伍祎 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 上一篇:社會保險基金網上征繳分析
- 下一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