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價格對價值的悖逆
時間:2022-12-08 11:17:55
導語:貨幣價格對價值的悖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貨幣的出現在為勞動產品交換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會令交換行為分裂為賣與買兩個過程,并相應產生了價值與價格、供與求等新矛盾。本文針對貨幣對交換產生的影響,從交換異化、商品拜物教、勞動異化和貨幣拜物教等四個方面,論述了貨幣異化產生的原因和本質,以糾正當前對貨幣異化的片面認識,同時為解決當前的經濟泡沫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貨幣;交換異化;勞動異化;貨幣異化
一、交換異化的產生
“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之物質的擔當者”,[1]同時“每一個商品所有者,都只愿意為那有使用價值可以滿足本人欲望的他種商品,換去自己的商品。”[2]40換言之,使用價值是發生交換行為并產生交換價值的前提。一切最終不以使用價值的消費為交換目的的交換行為,即交換的最終目的僅是對交換價值在量上進行累積的交換行為,皆是異化了的交換。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是因為“勞動生產物,在交換中,才和它的感覺的個別的使用對象性分開,得到社會平等的價值對象性。”[1]30貨幣是這種“社會的平等的價值對象性”的物化形態,即物化了的交換價值。所以,貨幣的出現為“社會平等的價值對象性”脫離“使用對象性”而獨立存在提供了可能,進而引發了交換異化的產生。但是,并非所有由貨幣參與的交換行為都是異化了的交換。貨幣的出現令交換分裂為賣與買的兩個過程,而由賣與買共同組成的交換行為,由于其交換的最終目的依然是對使用價值的消費,所以這種交換行為仍然是普通交換。對于交換行為并不具備商品拜物教性質,完成賣出的勞動產品所進行的勞動依然是出自于人的類本質。對其交換的最終目的從對使用價值的消費轉變為對貨幣的貯藏———價值量的累積,這種交換行為是異化了的交換,帶有了商品拜物教性質,完成賣出勞動產品所進行的勞動則是異化勞動,此時的人所從事的生產活動已不再是人的能動的類生活,所從事生產的目的徹底從使用價值的生產轉變為交換價值的生產。隨著商品流通的推廣,貨幣成了隨時可以使用的絕對社會的形態。”[1]73所以,是貨幣引起了交換異化、商品拜物教和勞動異化在時間上的同時發生。
二、“三位一體”的內在邏輯關系
貨幣之所以能夠引起交換異化、商品拜物教和勞動異化是由于三者在邏輯關系方面是“三位一體”,即貨幣的出現令交換分裂為賣與買的過程,而在這賣與買的過程中,貨幣令其產生的矛盾則在行為上表現為交換異化,在現象上表現為商品拜物教,在本質上表現為勞動異化,而這“三位一體”矛盾產生的核心原因則是資本令人能動生活的喪失。貨幣之所以能夠令賣與買產生這“三位一體”的矛盾,是由于“當作使用價值,各種商品是異質的;但當作交換價值時,它們只是異量的,并不包含一個使用價值的原子”,[1]3而貨幣就是這異量的交換價值的物化形態;這就意味著,“貨幣貯藏的沖動,本來是無限制的。從質的或形式的方面看,貨幣因為可以直接和每一種商品交換,所以是無限制的,是物質財富一般的代表。但從量的方面看,則現實的貨幣額又是有限制的,只是效力有限的購買手段。貨幣在量方面有限在質方面無限的矛盾,使貨幣貯藏者不絕的,像西細法斯一樣,從事于蓄積的工作。”[1]75所以,占有著大量的交換價值即貨幣,就意味著擁有了占有大量使用價值的權力,進而擁有了奴役他人的權力。這正是引發這場“三位一體”矛盾的直接原因,但是在交換價值(貨幣)和使用價值背后隱藏的是實在的勞動,所以就勞動本身而言,具備了令其自身發生異化的因素,而這個因素則源自于勞動的執行者———人。原因是從社會發展角度講,通過占有大量交換價值使人獲得的奴役他人的權力,令傳統的封建等級制度得以打破,進而實現了資產階級自身的“解放”。同時,將封建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質”的區別變為了在交換價值(貨幣)上“量”的區別;由依靠等級壓迫制去奴役別人,變為了依靠著對金錢在量上的絕對累積,即“不僅商品間的質的區別,會在貨幣的形式上消滅,同樣;貨幣這位徹底的平等主義者,還會把一切的差別消滅。但貨幣也只是商品,一種可為任何一個人私有的外界物。因此,社會的權力,成了私人可以私有的權力了。”[1]74所以,人對“權力”的渴望,即人的貪欲是引發這場“三位一體”矛盾的根本原因。這樣一來,對人進行壓迫的主體就順理成章地轉換為貨幣;貨幣也就自然而然地由人類創造物搖身一變成為了決定人類行為的主人;人與人之間質的區別變為了貨幣與貨幣在量上的區別,人與人的關系就這樣被貨幣的關系所取代,這就引起了另外一種現象———貨幣拜物教。
三、貨幣拜物教同貨幣異化的關系
“貨幣拜物教性的謎,即是商品拜物教性的謎,前者比后者還更迷惑人的眼睛。”[1]45商品拜物教的出現令人們錯誤地認為交換價值是商品天生就具有的性質,即“商品形態之所以有神秘性質,只因為在這個形態內,人們把人類勞動的社會性質,看成了勞動生產物自身的對象性質,看成了勞動生產物的社會的自然性質;從而生產者對總勞動的社會關系,被認為是生產者外界諸對象物間的社會關系。就是因為有這種轉換,所以勞動生產物成了商品,成了超感覺的物或社會的物。”[1]29同時“假令商品能夠說話,它們將會說:我們使用價值使人關心。但當作物的我們是沒有使用價值的。當作物的我們只有我們的價值。”[1]7同樣,貨幣拜物教也會令人產生一種錯誤認識,即價格并非是商品價值量的指數,而是貨幣天生就具有的獨立的性質。因為“只有商品的價格的分析,能夠引出價值量的決定,也只有一切商品共有的貨幣表現能引出商品價值性的決定。”[1]32且“商品實際是使用價值,其價值性,僅觀念地,表現在價格上。它也就由價格,把對立的金,當作實在的價值形態,而與其發生關系。”[1]54這樣一來,價格就脫離了商品交換價值的束縛并取得了自己獨立的貨幣屬性;價格的高低不再取決于商品價值量的多少,而是取決于商品的所有者期望用該商品換取多少貨幣。所以,貨幣就在價值與價格之間產生了一個矛盾,即人們會忽略商品價值量而直接關注商品價格,并認為價格已經褪去了作為商品價值量貨幣表現的外皮,并堅信價格就是價值,并且直接用貨幣量的多少去衡量商品價值量的多少。這個矛盾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在實際的商品價值量不變的情況下,人們想象的商品價值量隨商品價格的變化而變化,決定這種想象的商品價值量的內在的價值尺度由勞動時間變為了貨幣量(價格)。這種違背價值規律,令貨幣取代了勞動時間成為決定商品價值量的內在的價值尺度的倒置現象就是貨幣異化。貨幣異化是荒謬的,但是它卻是真實存在的,并且已經引發出一系列的經濟泡沫,在小范圍上如“蒜你狠”、“豆你玩”等;在大范圍上如房地產泡沫。
四、貨幣異化的影響
貨幣異化的產生必須有一個重要的前提———供求矛盾。價值規律告訴我們,當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商品價格會以價值為中心向上波動,供不應求的情況越劇烈,價格上漲的幅度就越大。但是,這種商品價格的上漲始終都是在以價值規律為基礎出現的,其上漲的態勢也會隨著供求矛盾的緩解而放緩。貨幣異化則不同,它是在違背價值規律的基礎上,盡其所能將商品價格能提多高就提多高,并且在表面上會令人感覺到這是供求矛盾導致的合理結果,同時會想盡一切辦法讓你相信,你所得到的商品是多么的物有所值。而事實上,這只是貨幣異化的一個偽裝而已。的確,是供求矛盾的出現為貨幣異化的產生提供了前提,并且壟斷是貨幣異化存在的理想條件。但是,貨幣異化所造成的危害卻遠大于供求矛盾所造成的影響。因為,貨幣異化產生的直接原因是資本無限擴張的需求;貨幣異化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的貪欲所表現出的對大量貨幣進行占有的渴望。在貨幣異化產生以后,市場的資本擁有量會大幅提高,并造成經濟高速增長的假象,這會促使政府增加流通貨幣的投放量,擴大了市場對就業人口的需求等等;然而,一旦貨幣異化所造成的經濟泡沫超過了經濟環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必然會使大量的資本迅速縮水,經濟增長的良好勢頭迅速消失,貨幣大幅貶值,失業人群數量擴大,并且在這些現象的綜合作用下對經濟再次造成二次打擊,銀行業、房地產、消費品行業將會受到重創,貨幣會再度貶值,政府信譽度會大幅降低,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其結果將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要想避免其發生,我們必須要在源頭就做好管控,即利用政府“看得見的手”在發生供求矛盾時就要杜絕貨幣異化的發生。因為沒有消費者的“求”,就算商品所有者再貪婪,他也無法給貨幣異化提供成長的土壤。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1.
作者:林德群 單位:黑龍江大學
- 上一篇:農民專業合作社信貸問題分析
- 下一篇:如何體現貨幣流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