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貿易型企業管理論文
時間:2022-10-20 04:02:20
導語:加工貿易型企業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加工貿易特點視角下的風險成因
一是進料加工。進料加工具有以下特點:(1)自進原料。企業用外匯從國外自行購買進口料件;(2)自定生產。企業進口料件后自己決定產品生產的數量、規格、款式(;3)自定銷售。企業根據國際市場情況自行選擇產品銷售對象和價格;(4)自負盈虧。企業完全自行決定進料、生產、銷售,其盈虧也由經營單位承擔。對于進行進料加工貿易的企業來說,由于料件的供應者和產成品的接受者不盡相同,在出口收匯中存在與一般貿易出口相同的自定銷售、自負盈虧等風險。在進行海外銷售過程中,通常會遭遇到來自進口國政府政策變動導致的貿易壁壘和匯兌風險,由于進口國內戰爭或政治暴亂導致的政治風險,由于進口方缺乏償付能力和付款意愿的商業信用風險。二是來料加工。來料加工具有以下特點:(1)不動用外匯,料件進口由外商提供;(2)料件及加工的成品所有權屬于外商,企業只按其要求加工,對貨物無處置權;(3)來料加工的進口與出口有密切的內在聯系,外商往往既是料件的供應者又是產成品的接受者,其合同不是以貨物所有權轉移為內容的買賣合同;(4)來料加工的雙方是委托加工關系,由外商承擔盈虧責任,企業只按合同要求進行加工,收取工繳費,不負責盈虧。由于在來料加工貿易中,企業無貨物處置權,不自負盈虧,因此,對于僅從事來料加工的企業來說,只存在有限加工費的收匯風險,遭遇重大海外風險的機率不高。然而,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化,越來越多的出口企業開始進行全球布局,形成了在境內生產、境外銷售的利益鏈條。對于出口企業在境外的集團內銷售,即由國內生產工廠將產品出口至其海外分支處,屬于內部結算因而不存在收匯風險;但對于出口企業的集團外銷售,即由國內生產工廠通過其海外分支進行海外銷售合同簽訂,而將貨物直接發送至海外最終買方處,同樣存在無法收回貨款的風險。在此種情況下,企業對來料加工貿易出口中的收匯風險存在與一般貿易出口類似的風險保障需求。
2、行業視角下的風險成因
一般來說,我國有加工貿易出口的企業多為機電產品及高新技術產品(加工貿易出口占比超過80%)輕工產品等生產制造企業,主要原因如下:其一,受國內技術限制,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或核心組件必須通過進口實現。例如,家電行業、汽車制造業、造船業中,國內的技術標準尚未達到國外買家的要求標準,必須從國外進口相關零部件,在中國組裝完成后再銷往國外,形成進料加工貿易出口。其二,受國內自然資源限制。以輪胎制造行業為例,我國天然橡膠資源匱乏,主要集中于海南和云南兩地,國產天然橡膠難以滿足我國橡膠工業需求,輪胎制造企業所需的天然橡膠基本從國外進口。其三,受原材料價格影響。具有豐富外貿經驗和成熟成本控制手段的出口企業,往往會通過對比國內和國際原材料價格來確定原材料的采購地。例如,2009年,國際銅價遠低于國內價格,不少曾經從事一般貿易出口的銅制品企業,改為從國外進口銅,制成相應產品后再出口國外,形成加工貿易出口。由此可見,對于由于上述原因而從事加工貿易出口的企業,需要自定銷售、自負盈虧,在出口收匯中面臨的風險與一般貿易出口完全相同。
二、應對海外收匯風險的建議
1、重視信用風險管理,建立和完善信用風險管理機制
風險管理是企業通過建立信用管理機制,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導和協調企業內部各部門的業務活動,對收集和評估客戶信息、授予信用額度、回收應收賬款等交易環節進行全面監督,在有效控制客戶信用風險的基礎上,實現銷售收入最大化和銷售成本最小化。企業實施信用風險管理的目標是在識別、分析和衡量信用風險的基礎上,制定與企業發展戰略相一致的信用政策,以規避高信用風險交易,有效轉移部分信用風險,將信用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信用風險管理,包括事前調查、事中監督和事后調整三個階段,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信用風險具有復雜性和隱蔽性的特征,如不重視,很容易被忽略;同時信用風險與傳統財務風險相互交融、相互影響,如不加以管理,容易給企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因此對于企業而言,在經營和發展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對信用風險的管理,并建立適合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的信用風險管理機制,完善和有效的信用風險管理機制不僅有利于降低企業財務風險,規避和減少經濟波動給其帶來的損失,還有利于提升企業整體經營管理水平、提升市場競爭力,有助于企業穩定和長期發展。
2、綜合運用各種信用風險管理工具,實現收益最大化
建立信用風險管理機制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專業性工作,僅憑企業自身精力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預期目標。因此企業在內部建立信用風險管理機制的同時,應充分借鑒和合理利用第三方專業工具。專業資信評估服務能使企業快捷掌握客戶財務及經營信息,完善信用風險評估與決策體系,規避個別高風險交易;專業商賬追收服務通過對應收賬款及時和大力度催收,可以有效地促進信用銷售資金及時回籠,防范應收賬款逾期導致的現金流斷裂風險;信用保險貿易融資、保理等業務可以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防范因信用銷售造成的資金短缺,波及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風險。企業根據自身經營和財務需求,合理組合和運用上述專業信用風險管理工具,以達到收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財務管理目標。
3、合理利用信用保險,建立風險分擔機制
當前金融危機帶來了信用風險的集中和大規模爆發,屬于系統性風險,單憑企業自身和商業渠道已無法有效規避和控制這類系統性信用風險。因此,建立風險分擔機制、合理轉移部分信用風險應是企業信用風險管理關注的重點,國家有關條例明確提出要“建立完善信用銷售的風險防范分擔機制”①。信用保險指為抵償商品或服務交易中由于買方不能如期付款而造成的損失提供的保障。企業通過與信用保險機構合作,除了能獲得信用風險保障外,還能獲得應收賬款管理、融資便利、客戶資信評風險預警等全方位服務,達到事前預防、事中監控、事后補救的多重目的,有助于提升企業全面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出口信用保險是WTO規則允許的政府支持出口的手段。由于有政府支持,信用保險費率相對較低,而且可以覆蓋發展中國家及新興市場等風險較高、期限較長的交易,保障比較全面;出口信用保險下的應收賬款融資額度根據保險賠償比例而定,最高可達到應收賬款總額的90%。出口信用保險作為政策性信用保險產品,一直是各國政府用于支持本國出口、幫助企業防范和轉移信用風險的重要工具。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各國政府更加重視通過加強對信用保險的扶持來達到幫助企業規避和轉移信用風險、促進銷售的目的。因此,企業重視和充分運用信用保險政策性工具,通過獲取政府支持來規避系統性信用風險,無疑有助于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穩定銷售,加快資金周轉,轉移部分信用風險,從容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
作者:周敏單位:安陽工學院
- 上一篇:產業結構升級中的加工貿易論文
- 下一篇:我國證券行業風險防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