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展創意產業策略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02 09:41:00

導語:我國發展創意產業策略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發展創意產業策略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當代經濟的真正財富是思想、知識、技能、天才和創造力。但是長期以來,人們的很多聰明才智都被埋沒而沒有能夠獲得市場開發。上個世紀末在發達國家發展知識經濟的過程中,對當代經濟真正財富來源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其結果就是把發展創意產業提到政府政策的議事日程上來。本文通過引入西方國家發展創意產業的理念,反思我國城市和區域發展中存在的思維定勢,探討我國城市發展創意產業集群的背景和條件,并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創意產業知識經濟創造力

在當今世界,創意產業已經從一種理念轉化成為巨大的市場經濟價值,在全世界每天創造出220億美元的價值,并以5%的速度遞增。在發達國家,增長的速度更快,美國達14%,英國12%。

綜觀全球,發達國家的眾多創意產品、創意服務、創意營銷和創意產業模式,吸引著全世界的關注,構成了一股巨大的創意經濟的發展浪潮,各國的創意產業以其各自獨特的產業價值取向、領域和方式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國家或一個城市未來發展和競爭市場的制勝法寶,展現出創意產業全球蓬勃發展的熱烈景象。

根據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以及日韓和我國港臺地區通常所采用的定義,創意產業是依靠個人創意、技能和天才,通過挖掘和開發智力財產以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活動。根據這個定義,創意產業包括廣告、建筑、美術和古董交易、手工藝、設計、時尚、電影、互動休閑軟件、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件,以及電視、廣播等諸多部門。

本文通過引入西方國家發展創意產業的理念,反思我國城市和區域發展中存在的思維定勢;并在地方發展層面上,探討我國城市發展創意產業集群的背景和條件。

發展創意產業的新理念

(一)創意產業產生的時代背景

城市和區域如何發展歷來是學界和政界關注的焦點。人們在為政府決策者苦苦地思考著依靠本地的哪種資源,發揮哪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比較優勢,“主導產業”和“生產力布局”的思維至今仍然在我國諸多戰略和規劃研究報告中盛行著,其理念不外乎把發展的源泉歸于“地”,雖然有時戰略報告中談“以人為本”,也似乎只是對人的關懷和愛護。

北京中關村作為我國最大的智力密集區域,因此定位于發展高技術;昆明因斗南種花規模龐大,要規劃亞洲最大的花都,這些地方規劃的理念,往往是首先劃區,然后在區內建樓,甚至模仿建設世界上最先進的建筑和設施,從而把大量資金投入到硬的基礎設施和城市形象宣傳-城市營銷方面。1998年底,我國曾經刮起一股知識經濟旋風,那時很多人以為知識經濟就是高技術的經濟,或者知識經濟就是網絡經濟,甚至認為高技術經濟就是要建高技術園區,這樣的邏輯使得“發展知識經濟,建設中國硅谷”成為口號。

近幾年來,學界對這種發展和規劃理念的主要批評是其忽視了區內企業經營的需求,以及沒有強調區域的創新環境-企業之間的互動和隱含經驗類知識的交流。因而需要提出發展中介機構和制度創新。

隨著世界投資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的深入,我國產業越來越多深刻地融入到全球化大潮,主動參與或被動地卷入激烈的全球競爭。競爭力較強的企業正在加強學習,強勢出擊。對于很多產業城市,尤其是專業化的城鎮(地方產業集群)來說,產業升級迫在眉睫,而專有要素的培育-本地優勢產業的專業培訓和教育尤其重要,因此,產業城市的戰略重點,往往是專業科技、專業教育的發展,以及原有教育制度的創新。

近些年來,上述發展理念和規劃思想,雖然較過去傳統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念有很大進展,但是尚沒有真正認識到最大限度地發揮城市和區域的優勢-人的頭腦優勢。最近我國發展創意產業的呼聲漸強,但是,對于創意產業的認識需要有一個過程,認識的進展往往趕不上實際發展的需求,人們首先想到的仍然是建設創意產業園區。對于政府來說,容易去感知那些有形的物體,做那些形象工程,因為會有成就感。這時一個問題就凸顯出來:到底創意產業的含義及其發展的特點是什么?這需要從發達國家創意產業和我國發展創意產業的背景來理解。

(二)創意產業的含義

筆者認為,發達國家創意產業可以定義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意性內容密集型產業,它有以下三方面含義。

1.創意產業來自創造力和智力財產,因此又稱為智力財產產業,即IP產業(intellectualpropertyindustry)。創意產業的精髓是人的創造力,廣義的創造力可以存在于技術、經濟和文化藝術三方面,即技術發明、企業家能力和藝術創造力。技術發明和藝術創造需要有企業家才能獲得創新,也就是變成產品和實現價值。

創造力必須有知識產權保護才能創造財富。20世紀末以來,IP產業在美國和英國成為增長最快的產業。美國在1977年到1997年期間IP產業增長6.3%,而同期整個經濟增長只有2.7%;1998年前,美國雇員400多萬。在英國,版權產業(那些通過版權保護而不是經過專利或商標的產業)的雇員在上世紀90年代增加32%。

據估算,全球的IP產業在1999年為2.2萬億美元,主要輸出國為美國、日本和德國。與生物技術等高技術創新一樣,那些具有版權的產品,包括書、電影和音樂的出口能夠獲得比服裝和汽車等制造業出口更多的利潤。

2.創意產業來自技術、經濟和文化的交融,因此創意產業又稱為內容密集型產業(content-intensiveindustry),而且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內容的密集型產業。創意產業包括新思想、新技術和新內容。

創意產業提到政策層面上來,是數字技術和文化藝術交融和升華的反映,也是技術產業化和文化產業化深入發展的結果。數字藝術(或“數字內容”)依托數字化技術、網絡化技術和信息化技術對媒體從形式到內容進行改造和創新。數字藝術產業以數字媒體內容設計和制作為中心,涵蓋影視特效、電腦動畫、游戲娛樂、廣告設計、多媒體制作、網絡應用、電子教育等領域。

3.創意產業為創意人群發展創造力提供了根本的文化環境,因此又往往與文化產業(cultureindustry)概念交叉使用。

在發達國家,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后工業化社會的進步,包括在教育和研發、文化、金融等眾多領域的創意人群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正在增加。這些人喜歡到什么地方去工作就成為城市和區域發展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過去,人們在一個地方工作,花大量時間在上下班路上,頻繁更換工作只為了上班地點離家近一些,只有在度假時到另一個地方旅游和休閑。現在工作節奏快,工作之余需要就近休閑,甚至“上班是一種享受,工作就是度假。”發達國家的上班族很多人認為,在什么地方工作(工作地點)比為哪個公司工作(公司老板)更能顯示人的高貴。從這個意義上說,城市和區域的行為主體就不僅是企業,而且是企業中的人。經濟活動的區位就是人所喜愛的區位,企業的戰略和城市、區域的戰略也就是人的戰略。

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佛羅里達教授2002年用美國有創造力的人在區位選擇方面的證據,說明過去是公司區位吸引了人,現在是有創造力的人吸引公司。公司將會搬到有創造力的人樂意居住的地方。他的研究表明,在美國有創造力的人喜歡住在對技術(technology)、人的才能(talent)和寬松愉悅的環境(tolerance)三因素(即所謂“3T”)排名很高的城市。

為此,城市要從高效率城市向具有創造力的城市提升,而宜人的快樂環境,即時尚的文化生活環境就是創意城市的必需。如此看來,文化產業就自然地和創意產業交融在一起。也就是說在3T因素的第三個T(寬松愉悅的環境)就離不開創意的文化產業。在這種情況下,文化產業作為創意人群發展創造力的需求就往往成為創意產業的代名詞。但是需要說明的是,不能把創意產業等同于文化產業,只是創意產業的內涵和文化產業的內涵有交叉的部分。

(三)創意產業發展的特點

現代創意產業的發展具有五大基本特點:

首先,在整個社會進入了富裕型小康經濟以后,人們更加重視新的娛樂方式而產生。其次,現代創意產業的高速發展,是建立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基礎上,信息技術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往往也是創意產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其三,創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意資源的沃土,創意資源的核心部分包括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教育和文化資源。其四,創意產業的發展不僅不需要大量消耗自然資源,而且還大量創造中高層次的就業機會,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發展方向。最后,創意產業不僅自身具有高成長性,而且還會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給地方經濟的發展起著巨大的帶動作用。

我國發展創意產業的背景和條件

(一)我國城市發展創意產業的背景

我國發展創意產業具有不同于發達國家的三個背景:中國人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創意人群增多,對創意產品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地方產業升級迫切需要創意設計支持,改革開放多年來,我國成功地發展了制造業,目前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全球性企業、尤其是亞洲企業首選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制造地,我國未來應該躋身制造業強國行列,而不是加工工廠;我國一些城市喪失了發展大規模制造業的優勢,面臨就業崗位流失和產業結構轉型的壓力,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創意產業仍然高度依賴本地人的創造力和本地獨特的發展環境。但是,并非各個城市都具備發展創意產業的足夠條件。

城市要提供創意產業最基本的投入即人的創造力,以及激發人的創造潛能的各種社會因素,尤其是寬容的社會環境。創造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只是有大有小,有待于后天的繼續培育。我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杭州、蘇州等城市都有大批創意人才,但是在長期的計劃經濟和官本位環境下,發掘創造性思維的氛圍還有待改善,人們的創造力還遠遠沒有得到發揮。城市在從幼兒教育開始的多級教育中,以及企業和政府各級管理和各類工作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影響到城市對創意產業的基本投入。

創意產業的發展并不僅是個人和單個企業的行為,而是需要集體的互動和企業的地理集聚,這就是集群的環境。從理論上說,創意產業集群是產業集群“家族”的新成員,與其它產業活動一樣,城市要為發揮創意活動的商業價值提供完善的外部條件,例如專業化的培訓教育和靈活的人才市場、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和相關產業支撐,以及頻繁的信息交流。創意產業及其相關產業在城市的某些地方(例如在藝術場所、科學園或媒體中心附近)集聚,文化企業、非營利機構和個體藝術家集聚和互動,形成獨特的集群發展環境。

創意產業集群的特征是生活和工作結合、文化產品生產和消費結合、有多樣化的寬松環境、有獨特的本地特征,而且與世界各地有密切的聯系。在上海盧灣、黃浦、長寧、靜安等區初現的四個創意產業商圈即莫干山50號的春明都市工業園現代藝術創作中心、泰康路視覺創意設計基地、昌平路新型廣告動漫影視圖片生產基地、福佑路上海旅游紀念品的設計中心,都可以看作創意產業集群的雛形,在其中可以覺察到個人和企業聯系的脈絡。

城市要有足夠的技術基礎、藝術創造力和企業家能力。例如,近幾年國內卡通動漫畫和網絡游戲產業就是在發展信息技術的基礎上興起的。上海、成都、北京、大連等地先后涌現出一批從事數字藝術的企業,并提出了發展數字藝術、數字娛樂產業的規劃。但是,一方面是藝術家創造力還不夠,另一方面是企業家做創意產業的動力還不足,缺乏激發創造的動力,原因是交易市場沒有形成。以動畫產業為例,在上世紀60-70年代,由于我國“大鬧天宮”、“三個和尚”等影片制作優秀,日本前來學習,后來日本的動畫產業超過了我國。

據了解,現在全國動畫在電視臺一年需求6萬分鐘,由于自己創造的只有2萬分鐘,需求很大,由于沒有足夠的創意,而且即使有創意也缺乏資金,因此沒有動力。原因是現在動畫片的成本1分鐘1-3萬元,而電視臺播出費最貴1分鐘只有幾百元,企業只能被動接受。因此需要做銷售的企業、廣告的企業、推廣的企業的聯合行動,通過電視貼片廣告來提高收益,使動畫產業者增強信心和動力。

(二)我國城市發展創意產業的條件

城市需要從效率城市提升到創新城市,即不僅要提供效率基礎結構((公共服務、運輸、電訊、建設園區、制定規則),而且要提供創意基礎結構(包括研發設施、風險投資、知識產權法和吸引有創造力的人的愉悅宜人而充滿文化享受的生活環境)。

創意基礎結構的充足與否,是城市或區域是否能夠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吸引來自世界各國各地充滿創造力的企業家和知識人才的重要因素,也是知識流動和知識創造的關鍵因素。高效的城市能夠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通訊設施、交通系統、法律秩序、公共衛生、危機準備、災難管理、有效的管制框架、系統化的城市功能分區,和省時省力的電子政務系統。

創意經濟需要的特殊基礎設施包括高品質的大學、研發設施、文化社會親和力等來吸引知識型工人,并且需要推動風險資本、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全球聯系、信息的自由流動、對多樣性的包容,以及政府管理的透明度。

例如在北京,對有創造力人群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在媒體上稱為“北京上東區”,即位于北京市區的東北,這里不僅有購物中心、涉外星級飯店、公園、高檔公寓群和別墅、汽車電影院,酒吧街、劇院,還有國際學校。尤其值得提到兩點,一是在酒仙橋的原798廠的廠房內,藝術家自發集結而成的開放式loft群也在那里;二是潘家園古玩市場距離那里很近,多元的寬松的氛圍成為創意人群和創意產業集聚的環境。

我國發展創意產業的策略

發達國家發展創意產業的經驗值得借鑒,這就是要充分發揮人的創造力,重視技術創造(發明能力)、經濟創造(企業家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從本質上最大限度地發掘知識經濟的潛力。要重視創意人群的區位需求,他們喜歡到什么地方去工作和創業、喜歡到什么地方去生活、需要什么樣的環境,這是以創意人群為本的理念。

無論是以服務業為主的大城市,還是尚處在制造業階段的中小城鎮,都需要認真思考創意人群的需求,而不能把主要努力放在制造形象等實現短期目標的行動上。具體來說,我國發展創意產業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采取非平衡發展戰略

我國內地經濟的總體發達程度不及香港,創意產業的經濟基礎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比較為欠缺。因此在發展初期應先把重點放在經濟發達的沿海開放城市如上海、廣州、廈門等。在這些城市,創意產業的增值額能夠隨當地經濟的發展而迅猛提高,而創意產業的飛速發展又能進一步推動當地經濟的繁榮,如此形成良性循環。例如2005年夏天轟動一時的上海嘉年華,短短一個月實現收入1.3億元,甚至超過了其在我國香港地區的規模和消費水平,創造了娛樂業的奇跡。這與上海是國際型大都市,人均收入與消費水平較高不無關系。所以應該集中力量在這些經濟實力雄厚、創意資源豐富的地區或城市打造一批世界級的創意產業基地,提升該地區或城市的綜合競爭力。

(二)重視人力資源的培養與引進

人的因素是創新的關鍵,“智力資本”已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應該重視國內高新技術人才、高級管理人才和高校人才的培養,挖掘研究開發能力,在國家預算中給予高校尤其是重點高校充足的科研基金,適當從國外引進經驗豐富、業務精通的人才,以增加本地區創意資源的儲備。

(三)保留各地區推動文化的自主權

我國有悠久的文化積淀,將文化積淀與商品生產相結合是創意產業的關鍵。而不同地區的文化則各有不同,各具特色。應該因地制宜,從各地的文化特色出發來發展創意產業。

(四)完善我國有關法律法規

我國現階段尤其應該重視保護知識產權,目前我國內地知識產權的受重視程度遠不及我國香港地區及其他發達國家,軟件業、音像業等行業的盜版現象十分嚴重,若再不加以控制,將會嚴重削弱技術創新的積極性。我國應該進一步加強知識創新、文化創新和技術創新,完善相關的政策,促進創意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曉明,韓謹.走向創意產業.出版參考[J],2005(4)

2.榮躍明.上海創意產業發展的現狀和前景.鄧小平理論研究[J],2005(1)

3.阮義三.論文化創意產業的城市基礎.同濟大學學報[J],2005(2)

4.熊凌.香港創意產業的發展及經驗.發展研究[J],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