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與創新
時間:2022-07-29 10:48:25
導語: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與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信息化時代大背景下,高等教育更要與新技術、新行業與時俱進,培養更多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研究引入價值共創理論,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以旅游管理專業為例,探討新文科專業人才的能力定位與培養路徑。研究創新性提出“新54青年”概念,并構建“開放式實踐教學模式”,詳細闡述實踐教學中“誰來教、教什么、怎么教”三個主要問題,重構實踐教學的內在邏輯。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新文科;實踐教學;價值共創;旅游管理
隨著現代服務業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新技術的涌現,信息化時代正在引發一場巨大變革,社會層面對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絡繹不絕,國家層面更是倡導學科交叉的新文科人才。教育部啟動的“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進一步指明新文科建設突出民族文化自信和社會經濟創新的有機融合,文科建設之“新”正是體現在教育手段、教育理念如何突破創新。同時,教育部也多次提出要積極促進本科高校加強應用型建設,其目的就在于如何讓人才之“知”引領經濟之“智”。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使命,其人才培養方向更應緊扣實體經濟供給側的需求,探索產學研合作的新路徑,探索高校內涵式發展的著力點,推進新文科教育的市場化、國際化和智能化轉型[1]。教育部早在2018年“旅游管理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指出:要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重應用的旅游管理類專門人才”,并提出“綜合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的三大專業特點。在強調“學科交叉、文理融合”的新文科建設背景下[2],旅游管理類專業如何突破學科理念、創新人才定位、開拓培養路徑,已然是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
一、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信息化時代下的旅游消費市場,逐漸呈現“需求品質化、消費大眾化、發展全域化和競爭國際化”特征,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從量變向質變轉移,對人才能力的要求也從技能熟練型轉變為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縱觀高校旅游管理類專業發展現狀,旅游現象涉及地理學、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民族學等跨學科領域[3],其人才培養以復合型人才為主。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普遍缺乏創新性,主要表現在:第一,專業方向多圍繞酒店管理、景區管理、旅行社管理等傳統方向,缺乏對新業態、新技術、新理念的融合化思考;第二,人才培養的觀念相對滯后,多數基于“知識+技能”教學體系,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思維的融合化設計。而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學生如何提升人文素質修養,塑造更符合當下社會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則更要通過實踐教學基于工具理性、人格理性、價值理性等維度,深化傳統課堂教學與多樣化實踐活動的有機融合[4]。實踐教學是專業教學的重要環節,而目前實踐中卻存在多重問題:教學體系不夠完善、實踐課時安排不足、實踐過程管理松散、實踐基地建設落后、師資隊伍缺乏創新力等。在培養模式和路徑探索中,如何利用“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理念,以行業問題為導向對教學主體、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進行創新性改革,是學者們探討的熱點問題[5-7]。
二、信息化時代下的“新54青年”人才培養定位
在教學改革中,我們首先要明白“培養什么人”,再考慮“怎樣培養人”。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應用型人才的大搖籃,更應把握現狀、布局未來,重視新文科人才的“新思維、新能力、新知識”全方位培養。緊扣教育部提出的“綜合性、實踐性、創新性”三大專業特征,把脈旅游行業對“具有鮮明創新意識、扎實創新能力、廣闊知識視野”三大能力需求。我們將新時代“旅游人”解讀為“新54青年”,即具備“高健商、高智商、高知商、高德商、高情商”的五大素養和“個性化(Personality)、正能量(Pleasure)、應用型(Practice)、職業化(Profession)”四大特征。進一步落實到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可理解為:1.夯實專業基礎:基于健商和智商的同步提升,通過校外實驗、校外考察、專業實習等短、中、長期教學活動,形成“行在風景、旅閱人生”的學習氛圍;2.培養專業素養:基于知商和德商的雙線培養,強化學生對經典管理理論、行業熱點知識及崗位適應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多方面的熏陶,加強“在實踐中運用知識,在實踐中積累技能”;3.提升創新能力:基于知商和情商的全面融合,以模擬行業真實情景為基礎,在分組別、分階段、多項目、跨專業的細分實踐教學任務中,鍛煉其知識獲取、應用和創新能力,并在團隊模擬中學會情緒認知、表達和控制能力,為未來職業崗位打下扎實基礎。
三、基于多主體價值共創的開放式實踐教學模式
價值共創理論源于市場營銷學,其核心從價值的共同生產到主客二元價值共創不斷演進。無論是制造型企業還是服務型企業,價值共創意為“多方利益相關者共同創造、共同分享”,強調生產和創造過程的合作和交流。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把學生理解為消費者,把教師視為教學服務的生產者,而在價值共創視角下,“誰來教、教什么、怎么教”是改革的關鍵點。在新文科建設引領下,專業人才社會化、教師角色多樣化、教學手段信息化、素質教育全方位,是必然的趨勢[8-9]。在實踐教學改革工作中,如何充分利用四年不斷線的實踐教學嵌入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因此,本研究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下,構建集多主體參與、多層次構建、多能力培養的“開放式實踐教學模式”,圖1。3.1價值共創主體在價值共創視域下的應用型新文科人才培養,更強調多元主體參與教學服務和教學評價,師生互動是核心,院校支持是基礎,企業參與是亮點。在學生、教師、院校、企業等教學主體共同參與下,其角色定位和價值主張存在一定差異,主體間的平衡關系需要合理把握:1.鼓勵學生通過主動且深度參與實踐教學活動,實現“消費者-創造者-生產者-消費者”的角色回歸;2.鼓勵教師通過提升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方法、改良評價方式對教學產品進行重塑,實現“教學相長、教研相輔”;3.旅游相關企業的共同參與,開展“實務導師走進來、學生群體走出去”的課堂氛圍,傾聽企業需求、關注行業動態,促進企業專業人才智庫建設。3.2價值共創路徑在應用型新文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提倡構架“寬口徑立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寬口徑”,意為專業之間的基礎能力更相近,專業人才的基礎素養更相似,新文科人才對應用型、復合型的需求更一致。“立體化”,意為本科階段的專業培養必須是周期性、進階性的,課程設計要有連貫性、系統性。同時,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要緊扣行業需求,體現專業獨有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真正實現“在實踐中尋找真知”,避免“紙上談兵、走馬觀花”等現象。對于旅游管理專業而言,設置四年本科中穿插五個進階式教學任務,在實踐教學目標、時間和形式上進行差異化創新,以體現改革的深度和廣度,也更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落實,圖2。1.體驗式專業認識實踐:大一階段以“職業初體驗和行業初認識”為主導,通過“中短途研學旅行”走訪熱門旅游城市的景區(點)、博物館、規劃館、酒店、會展中心、重要交通樞紐等,并利用新媒體等技術手段完成作業以提升專業成就感;2.參與式課堂教學實踐:主要圍繞專業必修課和重點選修課來匹配課程調研任務,形成“一門專業課程+一次課程調研+一份調研報告+一次反饋座談+一張集體照片”的實踐教學設計;3.沉浸式實驗教學實踐:以實驗室建設和實驗室課程為基礎,圍繞新業態、新技術、新場景等,完成“技能訓練、軟件應用、角色模擬、團隊合作”等教學任務;4.項目式進階實習實踐:主要包括學科競賽、專業實習兩種形式,學生可分學年、分行業、分崗位自由選擇,圍繞數字經濟、鄉村振興、農村現代化等熱門主題實現差異化教學;5.分散式畢業實習實踐:采用“校內導師+校外導師”雙軌制,全過程指導并監督其大四階段頂崗實習的綜合表現。3.3改革措施創新實踐教學是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也是改革過程中最靈活、最有效的教學環節。在新文科人才培養中,要做到培養方向有前瞻性、教學設計有系統性、改革措施有可行性、改革體制有保障性,則需要倡導“開放式”的教學改革思路,通過“開創教學思路、突破教學場景、創新教學手段、改革教學評價”等舉措,促進改革發展。1.教學思路開放式引導:探索應用型新文科實踐教學頂層設計和教學方案落實。在培養具有鮮明創新意識、扎實創新能力、廣闊知識視野的新文科人才這一目標下,設計“寬口徑、階梯式、周期化、立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將實踐教學任務穿插在本科四年制教學中,設置“體驗式專業認識實踐、參與式課堂教學實踐、沉浸式實驗教學實踐、項目式進階實習實踐、分散式畢業實習實踐”等五個層級從簡至難、時間從短至長的階梯式實踐實習課程體系。在實踐內容上根據旅游行業新經濟、新業態、新技術進行動態調整,與行業共生、共融、共創。2.教學場景開放式突破:搭建多維度開放式的實踐教學場景。傳統的課堂固定于教室、依賴于教師,不利于學生獲得更多新技術、新業態的深度體驗。在教學改革中,勇于探索突破,從學生參與實踐的層次和幅度上深入思考。例如,采用景區化、企業化的觀摩式教學,深入省內外景區景點及行業龍頭企業、創新性中小企業等進行觀摩學習和探討分享;其次,通過創新競賽制、項目化的實踐案例教學,利用學科競賽平臺以賽促教,強化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再者,建設體驗式、沉浸式的多學科多功能實驗室,采購行業熱門的實操應用軟件,創造真實高效的服務模擬場景;最后,搭建多類型、多層次的校企合作基地,為學生短期或長期的實習實踐教學提供優良的前沿地,為老師開展產學研合作提供一流的科研孵化地。3.教學手段開放式創新:融合新技術新資源的實踐教學方法。現階段的實踐教學多以傳統意義上的單項技能的訓練或頂崗實習為主,而應用型新文科人才的能力培養要實現從傳統的“知識灌輸式”學習向“能力提升式”轉變。以實踐課程設計為依托,在課程設計中關注“基礎設施、課程資源、團隊建設、技術開發”,重視教學各環節中知識流、數據流和價值流的管理。在實踐教學方法創新上,教師團隊要通過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實現“經典管理理論+多案例探究+新技術分享+新業態調研”的授課體系,嘗試“線上自學+課堂答疑+實驗體驗+校外實踐”的混合教學,以此增強學生學習自律性、知識體驗性和思維創新性的綜合培養,探索傳統教學手段與信息化新手段的深度融合[10]。4.教學評價開放式構建:構建多主體全過程參與的教學評價體系。應用型人才的本質是學以致用,強調應用型、創新型知識和技能的雙線培養。構建一個集“學生、教師、院校、企業”四位一體的價值主體集合,貫穿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反饋等多個環節,實現“提高學生專業學習參與度、提高課堂教學體驗性、促進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促進企業專業型人才智庫建設”等與各主體相匹配的價值主張。其次,鼓勵四年本科全過程參與的評價體系,加強教學過程和教學任務的動態管理,為后續提升實踐教學質量提供參考數據。
四、結論與建議
在信息化時代推動下,應用型新文科人才培養更要緊扣行業所需、行業所趨,強調新知識與新技能的融合,強調專業性和創新性能力并存。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應緊扣教育部提出的“綜合性、實踐性、創新性”三大專業特征,倡導新時代旅游人成為“新54青年”,即具備“高健商、高智商、高知商、高德商、高情商”的五大專業素養和“個性化、正能量、應用型、職業化”四大專業特征。同時,學校應當本著“以人為本、以用為實、協同共創、價值共享”的原則,在實踐教學改革中,更強調多元主體的協同參與,更關注多環節的深度合作,更注重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質量、院校支持的教學服務質量和校企合作的融合發展質量,以實現“價值共創、價值共贏”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唐衍軍,蔣翠珍.跨界融合:新時代新文科人才培養的新進路[J].當代教育科學,2020(02):71-74.
[2]邱漢琴,陳東芝.以新文科建設引領中國旅游類本科教育的改革創新[J].旅游學刊,2020,35(05):1-3.
[3]辛雅靜,紀德奎.論高校深度實踐教學及其實現[J].當代教育科學,2020(08):52-57.
[4]程建華,趙琳,榮文婷.基于多重評價反饋的行業創新人才培養策略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38(01):77-80.
[5]黃炳超.高等教育現代化視域下新文科建設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18):3-6.
[6]韓福麗.應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目標體系構建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37(03):146-150.
[7]崔延強,段禹.新文科究竟“新”在何處——基于對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史的考察[J].大學教育科學,2021(01):36-43.
[8]郭娟,薛宏麗,蔣美云.信息化時代大學課堂的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10):23-24+54.
[9]閆鵬.信息化時代下打造本科“金課”的途徑探索[J].現代信息科技,2020,4(04):153-154+157.
[10]謝慧,周艷玲.應用型本科高校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路徑探析[J].黑河學院學報,2021,12(03):95-97.
作者:施琳霞 單位: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
- 上一篇:建筑企業集團資金管理問題及優化策略
- 下一篇:私營公司財務戰略規劃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