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觀光農業發展探究論文
時間:2022-10-23 02:20:00
導語:旅游觀光農業發展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旅游觀光農業在歐美等國家比較發達,而在我國珠江三角洲和江浙地區也比較發達,處于成熟經營階段。黑龍江省的旅游觀光農業還處于從初級經營向成熟經營過渡的階段,其項目普遍存在著規模小、品牌不突出、配套設施不齊全、從業人員素質低等系列問題。結合黑龍江省的具體情況,應該著重發展特色農業基地等5種類型的項目,并從立足特色、加強政府宏觀指導、統一規劃、依靠科技進步和培養人才等方面增強其生存與發展的活力。
關鍵詞:旅游觀光農業發展思路項目模式對策建議
旅游觀光農業是以農業和農村為載體,農業與旅游業邊緣交叉的新型產業。它不僅具有生產性的功能,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性功能,被譽為21世紀的新興產業。以北京為例,發展旅游觀光農業的收入已達到農業總收入的30%以上。黑龍江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農業大省,大力發展旅游觀光農業,實現農業與旅游業的最佳結合,既符合本省農業結構戰略調整目標,也在一定程度上順應了世界生態旅游發展的大趨勢。
國內外旅游觀光農業發展的現狀
20世紀70年代,旅游觀光農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逐步發展并形成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規模較大的5種模式:觀光農園,即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供游客摘果、拔萊、賞花、采茶,享受田園樂趣,這是國外觀光農業最普遍的一種模式;農業公園,即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合為一體;教育農園,這是兼顧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的農業經營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法國的教育農場,日本的學童農園,臺灣省的自然生態教室等;森林公園;民俗觀光村。
黑龍江旅游觀光農業的發展階段及問題
發展階段
根據旅游觀光農業發展的過程,舒伯陽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早期萌芽階段,屬自發式,旅游主題不明確,僅作為休閑調劑,投資與經營主體是個人或小群體,市場供求關系模糊,以個人需求為導向;初級經營階段,仍屬自發式,有一定的旅游主題和活動安排,中小旅行社也主動參與經營,市場以短期贏利為目的,并以產品為導向;成熟的經營階段,屬開發式,有明確的主題和系列活動策劃,投資與經營主體為大型(旅游)企業集團,市場以長期投資收益為目的,以項目投資為導向。據此判斷,目前我國旅游觀光農業已發展到成熟的經營階段。
黑龍江的旅游觀光農業起步較晚。近幾年,在哈爾濱等大中型中心城市郊區出現了“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綠色農業實踐基地”、“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等形式的旅游觀光農業項目,此外,還有部分個人或集體參與投資經營的“風情園”、“農家樂”等項目,但是從其投資與經營主體、開發規模、功能等方面分析,并以舒伯陽的旅游觀光農業三階段論來判斷,黑龍江的旅游觀光農業正處于從初級經營向成熟經營過渡的階段。
目前,黑龍江很多地區投入運營、在建或者擬建的旅游觀光農業項目較多,按其內容不同,可分為5種類型:綜合農科知識類:如黑龍江北方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園、哈爾濱的“綠山川”生態園、二龍山現代高效農業科技成果展覽園等;瓜果品嘗類:如密山市綠色觀光農業走廊等;民俗生態類:如大慶勝利民族風情園等;花卉養植類:如雞西潤豐綠色園區等;種養殖產業類:如大慶國家級現代化農業示范基地、牡丹江大灣農業科技園區等。其中,60%以上的旅游觀光農業項目都是屬于綜合類型,即集農業、科普、觀光、餐飲、經貿等于一體,進行農、林、果、牧、漁等立體綜合開發。
存在問題
從目前黑龍江旅游觀光農業項目的現狀來看,雖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礎,但是并沒有擺脫目前旅游觀光農業普遍存在的規模小、品牌不突出、配套設施不齊全、管理水平低、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等一系列問題,尤其以下列三大問題較為突出:
規模較小,而且地域分布不平衡。根據國外旅游觀光農業的發展經驗,當旅游觀光農業區半徑大于29.5公里的區域(面積)時,才能發揮最佳經濟效益,而黑龍江的項目絕大多數小于這個數字,因此項目主要集中于經濟較繁榮、城鎮化程度較高的中心城市附近,尤其以哈爾濱和大慶一線較多,而資源相對豐富的中部、北部地區較少。隨著其它地區經濟的崛起和山區脫貧,其發展潛力不容忽視。
目前黑龍江的旅游觀光農業景點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或非旅游企業投資興建和管理。政府缺乏對農業旅游資源開發的宏觀控制和指導,很多項目又缺少周密的市場論證和發展規劃,造成投資的隨意性和開發的盲目性,使一些地方旅游觀光農業項目的主題開發重復、雷同或近似,景區缺少總體布局規劃,往往同一景區中各個旅游景點不相協調。這給今后價格戰的惡性競爭埋下了隱患,同時,造成后期農業旅游經營和管理的困難,更難以進行深度開發。
項目的市場定位、建設主題定位不夠準確,缺少鮮明的北方農業特色和傳統的文化基礎。許多項目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評估審查,投資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單純模仿別人的模式,并沒有將種、養品種的新、奇、特和傳統文化底蘊做實、做強、做大,是造成市場范圍狹小、客源不足的直接原因。此外,有的地方沒把旅游觀光農業看作是建立在農業經營基礎上的農業與旅游業的有機結合,單純依靠旅游或門票的收入來維持園區的發展,而客源的組織又以當地散客和學生為主,與旅游組織聯系不緊密,許多參觀學習都是免費接待,因此,很多的旅游項目入不敷出、舉步維艱。
黑龍江旅游觀光農業的發展模式
旅游觀光農業項目發展的基本思路
黑龍江旅游觀光農業的發展,應以超前的眼光,改革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思路來進行整體規劃和宏觀調控;應從發展大旅游的角度來實現黑龍江特色鮮明、種類豐富的旅游資源的整合,實現旅游觀光農業產業鏈的拉伸;應遵循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兼顧的原則,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和提高綜合效益;應以農業為核心,以生產為本,走特色品牌、精品項目之路;應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人力資源建設為保障,穩健地發展黑龍江的旅游觀光農業,既為把旅游業發展成為黑龍江的支柱產業做出貢獻,也為黑龍江省的農業現代化起到長足的推進、示范作用。
旅游觀光農業發展的項目模式
根據黑龍江省農業結構的特點和區域優勢資源,并借鑒國內外觀光農業的發展經驗,其旅游觀光農業項目的發展主要可采用以下幾種模式:
農業主題公園農業主題公園是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以大農業或農業的某一領域為題材,把農業生產場所、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游場所結合于一體,以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為主要目的建設項目。在功能上,可建立糧油、果品、花卉等專業性農業公園;在利用方式上,可將作物的觀賞、采摘、制品及其有關的文藝活動、節慶活動等融為一體,提高其經營效益,豐富游覽樂趣。
農業生產基地有先進生產水平的、有較大規模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本身隱含著較高的觀光游覽價值,廣闊的田野、大群的牲畜、食品的生產流程等,都是看點。例如密山的綠色觀光農業走廊就是屬于這種類型,50萬畝的“走廊”上,建有白瓜生產基地、西紅柿示范區、綠色水稻示范區、果園示范區等。這種項目的旅游服從于生產、服務于生活,利用現有的生產項目開展旅游,并利用旅游客流對企業的形象、產品、理念等進行宣傳推廣,相得益彰。
農業科技示范區農業科技示范區是一個集科研、開發、創新、示范四個方面主體功能于一體的農業綜合大學科。在示范區自身的科研、生產設施的基礎上,開發旅游觀光農業項目,并把農業科技普及工作溶匯到游覽中去,是現階段旅游觀光農業項目的主要模式之一。例如哈爾濱農業高新技術園區,不僅擔負著“設施綠色蔬菜生產綜合技術研究與示范”等科研任務,還被哈爾濱市委宣傳部和市教委聯合確定為“哈爾濱市青少年綠色農業實踐基地”。
農家游或農家樂這類項目的形式主要表現為觀光農園、市民農園、休閑農園等形式,主要是私人或者集體投資興建的。它是一種綜合性的休閑農業園區。最經典的農家游是城市人到農村去與農民“三同”——同吃農家飯、同住農民屋、同干農業活。這種就簡、就古的旅游項目對具有一定文化層次的游客具有特殊的吸引力,特別是深受那些在“”期間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和“五·七”干校的“老學員”的歡迎。
特色農業基地黑龍江特色農業的資源十分豐富,包括地方特色、產業特色、文化特色等。發展這類項目的核心在于凸顯產業的淵源、產業的發展、產業的知識等,或者是特色黑土地人文、特色的景觀地貌、特色的農業環境等。例如大慶龍鳳的大農高效農業示范區,建設有我國東北三省最大的43型溫室生產基地,專業生產反季水果、蔬菜等。
項目發展的政策及措施建議
在大力推進黑龍江旅游觀光農業發展的過程中,要實行政府扶持、企業經營、專家指導、農民參加的運行機制,四者有機結合,形成合力,增強項目生存與發展的活力,要重點解決當前發展中的實際存在的問題。關于具體政策和措施,筆者有如下幾點建議:
政府應該加強對農業旅游資源開發的宏觀控制和指導,做好項目的空間布局和時間布局;預測趨勢、立足特色,做好旅游觀光農業的發展規劃,按照省、市、縣三級建設一批代表地區特色的精品項目,克服旅游成長發育期的無序競爭和重復建設;推行旅游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等措施培育出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能力和發展前景的旅游觀光農業企業。
項目的投資和經營主體應該加強旅游觀光農業園區的統一規劃,正確實行區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態定位和時間定位,注重都市農業與農業現代化、城市化規劃相結合,國際先進理念與本地實際相結合,農產品的季節性生產與全年觀光經營相結合。
項目應該突出產業化,立足特色,增強內涵,打造強勢的產業品牌和精品項目。旅游觀光農業要突出觀光農業特色和農村生活風貌,豐富農業文化內涵;切忌建造過多的人文景觀,使環境和設施過于人工化、商業化;切忌盲目追求大投資、大規模、高檔次和高消費,要集中使用人力、物力、財力,力求實效。
通過人才培養、培訓和科技進步,發揮黑龍江省旅游業后發優勢,推動旅游觀光農業向成熟階段發展。通過與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等高校和培訓機構等進行產、學、研或其他合作方式,全面加強旅游科教、培養多層次人才,對項目進行科學的論證、規劃、建設和管理,同時,學習和探索國內外旅游產業的先進管理經驗,并應用現代IT技術實現行業、企業的信息化管理。
參考文獻:
1.舒伯陽.中國觀光農業旅游的現狀分析與前景展望[J].旅游學刊,1997
2.鄭業魯等.廣東旅游觀光農業的發展思路和項目規劃原則探討[J].軟科學,2002
3.靜初.旅游農業的內涵和外延.南京農專學報[J],2003
4.鄭昭佩等.生態旅游農業及其在我國的發展.中國生態農業學報[J],2002
- 上一篇:縣推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
- 下一篇:加強股級干部選任管理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