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才培養法理學教學方法芻議

時間:2022-09-20 03:35:49

導語:法律人才培養法理學教學方法芻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律人才培養法理學教學方法芻議

法理學作為法學的分支學科,是法學的基礎理論核心課程。學習法理學,是培養法學理論素養的需要,也是學習法學其他分支學科的基礎,更是今后從事法律職業必備的法律思維方式的要求。筆者認為,法理學教學方法的有效更新,應建立在正確審視傳統教學方法的優劣、明確“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基礎之上。

一、法理學教學模式反思

在我國高校法學專業本科階段的課程設置中,法理學是必修的核心主干課程,多數高校一般選擇在第一學年的第一個學期開設。但由于法理學體系博大、內容龐雜、課時緊湊等客觀原因,任課教師較多采用單一的講授法開展教學。這一方面凸顯了法理學的重要性和基礎性,另一方面也給教學帶來困惑。教學實踐表明,這種單一的“講解-接受”的講授法并不利于學生熟練掌握法理學知識,不利于法律思維與法律實踐能力的培養。(一)學生難于理解消化生澀的法理學理論。剛剛進入大學的法科新生除了對法學的滿腔熱情與向往以外,欠缺必要的法學認知與社會閱歷。課堂教學如無視學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就將內容抽象、體系龐雜的法理學理論灌輸給這些剛邁入大學門檻的法科新生,其難度已不言而喻。也違背了由易而難、由淺入深的教學基本規律,極易造成學生由對法理學的“向往—厭倦”的心理轉變,進而喪失對法理學進行學習與思考的信心。筆者在長期的法理學課程教學中接觸到學生感言,“我以為學習法律就是要背很多我國的法律條文?,F在才知道,除了要背誦很多法律條文以外,還要掌握這么多與法律條文無關的內容。”還有些學生甚至直截了當地問,“我們學習法律為什么還要了解別國的法學理論與制度?”(二)教師在法理學課程教學中也如履薄冰。值得肯定的是,多數法理學任課教師都愿意將自己的滿腹才華以及法理學的學科魅力充分展示給學生。然而,面對當前法理學教材日益“沉重”、理論趨于精深而課時愈發緊縮的現狀,顧及到學生接受知識的思維習性,法理學課程教學仍沿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有的教師為趕教學進度,根本不注重或怠于構建師生互動的教學環節。教師和學生分別定位于“灌輸-解釋”和“整理-記憶”的固定角色。這種純粹的應試型教學模式,極易造成教師厭教、學生倦學的消極局面,教師也深感壓力與不安。可見,傳統講授法的弊端已日顯突出,教學方法的革新是新時代法理學煥發生機的必要途徑。筆者以為,法理學教學的成功,必須調動師生“教-學”的雙重活力。

二、法理學教學內容與要求

筆者曾撰文指出,“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法理學教學目標可分解為認知、能力和態度目標?!苯虒W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內容的廣度與深度。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中法理學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分解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法的一般理論。法的一般理論是人類關于法律現象的知識與智慧的結晶,是法學的基礎入門知識。主要闡述法理學的對象、法的演進、法的概念與本質、法的要素、法的價值、法的淵源與效力、法的分類、法律關系、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法律行為、法律責任、法律技術方法以及法的一般運行機制、法與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法律思維、法律推理、法律解釋、法學方法論等。(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學基礎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理學是立足于我國國情的理論成果。主要闡述我國社會主義法理學的歷史文化基礎、我國社會主義法的產生、本質和作用、我國社會主義法與民主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的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立法和法律體系、我國社會主義法的運行機制以及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等。

三、法理學教學方法革新

傳統法理學講授法“灌輸-解釋”、“整理-記憶”的教學模式留給我們沉重的教訓,那就是教學過程要符合教學與認知規律,要兼顧學生接受能力及教學內容特點,有針對性地采用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以提升教學實效。(一)法的一般理論。前已述及,此部分是法學的基礎入門知識,剛入學的法科新生一時較難適應,亟需教師引導。筆者以為,法的一般理論部分應以教師講授為主,并輔以啟發互動式的教學方法。譬如綜合運用比較、研討式以及多媒體教學法,以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應做好如下方面:第一,要求學生課前預習。預習環節應根據教師指導提前閱讀教材內容、通過圖書館和網絡搜集相關資料,以減輕教師在講授過程中的任務。譬如,在講授法律淵源與法律體系時,可以將相關概念比如為不可混淆的法律家譜等,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形象性。在講授法律淵源與法系的內容時,任課教師可布置學生查閱有關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相關資料,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把握兩者的區別與聯系;第二,采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輔以圖文并茂的教學資料,譬如可適當介紹中西方法學史上的一些名人名言、法諺名著、經典案例、重大事件等,以增強課堂講授內容的直觀性與趣味性;第三,通過比較、研討式教學法,結合與所授內容有關聯的重大事件與社會實踐,通過比較分析、討論互動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和領會教學內容。(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學基礎理論。第二部分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也是我國法律專業學生應重點把握并踐行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應主要采用以案例教學法為主,并輔以講授、社會調查、研討式等教學方法,適當介紹我國學術前沿及熱點理論,在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法律觀與法律思維。主要應注意如下方面:一是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譬如,教師可就發生在校園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作弊或社會上存在的聚眾賭博案件為例,要求學生在掌握與案件關聯的社會主義基本法律概念、范疇和原理的同時,全面分析該類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和違法性,并運用法律推理對案件作出初步判斷,培養解決現實問題和法律思維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案例分析過程中,應引導學生自主分析,不要圖省事而直接給出參考答案,要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并作出法律判斷的思維習慣;所選擇的案例亦不可以隨心所欲。應緊扣教學內容,反映時代特征,能體現教學目的和要求。二是要營造師生互動的融洽的教學氛圍。案例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師生雙方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例研討和分析定性中去。以有關賭博賭債的案件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針對聚眾賭博案件的調研,要求學生分析賭債行為的違法性和不受法律保護性,指出該類行為不僅違法,也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此外,任課教師在必要時,可組織學生走訪一些深受賭博危害的家庭或個人,調查了解此類案件的發生的原因與特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觀與法律思維。三是要注意知識的體系化。必須承認的是,案例教學法具有其他教學方法不可比擬的趣味性和直觀性,但其也不利于對理論知識邏輯性和系統性的把握,缺陷客觀存在。正如有學者言,案例教學若缺乏理論要件,會造成學生‘一葉障目’。因此,教師在總結評析階段應通過提問答疑適時拾遺補缺,也可以專門抽出時間對案例教學中未涉及的知識點予以專門講解,以保證整個知識體系的完整。

參考文獻:

[1]胡平仁.法理學[M].中南大學出版社,2016.

[2]吳順安.案例教學法在法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108.

作者:費世軍 單位:邵陽學院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