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法學教育在環境法的作用

時間:2022-12-26 03:32:09

導語:淺析法學教育在環境法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法學教育在環境法的作用

一、環境法教育教學現狀述評

(一)教學模式陳舊,教學內容脫離實踐

環境法教學很大程度上還是沿襲傳統模式,教學手段單一、陳舊,主要方法還局限于理論的闡釋,以理論知識傳授為目標,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局限于課堂和教材,不利于學生理論和實踐水平的提高。學生知識首先來源于教材,從某種意義上講,教材是構筑學生知識大廈的基石,沒有理由不重視它,但僅僅重視它又是遠遠不夠的。“教材是靜止的,而知識更新是與時俱進的”。法律是一門實踐的科學,法律教育的核心不應僅是理論,不應只是對具體法律制度或措施的闡釋。從環境法學沿革和發展來看,它是人類在運用傳統方法和手段仍不能遏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從而大量進行環境立法的背景下,從傳統部門法學中分離、發展起來的一門法學學科。它的產生和發展,無不鮮明地體現出實踐推動的特色。環境法教學亦應充分重視這一實踐導向特征。環境教育在傳授一系列有關環境法律基本知識的同時,還要幫助受教育者獲得科學分析環境法律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方案的技能。學生在學會科學分析環境法律問題的技能后,便會自然產生如何解決問題的思考,將頭腦中零散的知識或設想轉變為連貫而實際的方案或行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性才能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

(二)學生學習興趣不足,主動性不強

環境法學是以法學為依托,以環境科學為背景的交叉學科,具有濃厚的科學技術性,其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許多生態學、工程學和科學技術知識,在環境法的規定中有諸多的環境標準、技術規范、操作規程、工藝設備要求等內容。這些內容在環境法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但也易使普通公眾產生陌生感。加之長期以來,由于受經濟條件和生活水平的限制,公眾的環境意識難以形成,環境法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和普通公眾距離較遠。環境法學的這種邊緣性交叉性的特點,使得學生很難從封閉單向的課堂講授中培養學習興趣。

二、診所式法學教育的特點及在法學教育中的適用價值

診所式法學教育源自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法律實踐性課程模式,是仿效醫學院利用診所培養實習醫生的形式,通過在法學院設立法律診所,在診所教師的指導監督下,使學生參與并處理案件和訴訟,診斷其中所涉及的法律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從而深化學生對法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學生從事法律工作必備的法律職業道德意識和職業技能,縮小法學知識教育與職業技能的差距。長期以來,我國實施的法學教育主要是一種傳承性教育模式,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教育內容側重于教師的系統講授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并不重視引導學生們批判地思索法律問題以及對法律的起源、目標、用途等方面問題進行理論探討,忽略了培養學生應用法律的能力”,學生的實踐經驗和法律邏輯思維能力未能得到足夠關注。這種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處于學習客體而非主體地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難以得到發揮,難以達到培養“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富有創業和創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之目的。法學教育不僅專注于高深抽象的法學理論,同時應更多地關注法律規則在實踐中的作用及應用。診所式法學教育以培養學生法律技巧及法律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為宗旨,以學生為中心、為主體,通過學生角色扮演和實際案件,鍛煉學生獨立從事司法實務,切身體會社會現實及法律實踐,這樣,法學教育的基本構成要素即人文素質、法律專業知識、法律實務技能才能達到有效的統一。

三、診所式法學教育在環境法教學中推行的可行性及實施

(一)診所式法學教育引入環境法教學之可行性分析

環境法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有著自己的特點,它的公益性和綜合性決定了環境法診所式教育的可行性。

1.環境法的公益性

環境問題是全社會乃至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它與每一個公民的健康、生活和工作都密切相關,環境法采取了一種為全社會和全人類謀福利的態度。馬克思主義法學一般認為,法是階級斗爭的產物,因此階級性是法的基本特性。但環境法有所不同,它不是在人類社會階級矛盾激化情況下產生的,而是在人與環境的矛盾激化的情況下產生,它要解決的是使全社會和全人類共同遭到困擾的環境問題。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受害者具有普遍性,不是個別人或個別階層,在環境問題產生的區域內,任何人都是受害者。因此,環境法被認為是公益性的法,代表了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環境問題的解決需要社會公眾的共同參與。環境法實施診所式法律教學回應了環境法的公益性。環境侵權糾紛中受害者往往處于弱勢地位,難以和經濟實力雄厚的企業或企業集團抗衡,而環境法律診所可以通過提供法律援助,環境法律咨詢等各種法律服務,幫助公民的環境權益不受侵犯。

2.環境法的綜合性

環境法體系中除包括專門的環境法律規范外,還包括憲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經濟法、訴訟法等法律部門中關于環境的規定。這些規定中采取的法律措施有經濟、技術、行政、教育等多種類型。環境法律問題的綜合性、復雜性明顯,學科相互滲透,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環境法,還要精通其他部門法,要有相關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背景做支撐。這種學科交叉的特點使環境問題體現出更多的應用性、技術性特點,單一的學科背景及封閉的課堂講授方式難以應對環境法教學要求。而診所式教學方法是一種開放的模式,診所課程的教學材料除了書本之外更多的是來自學生們正在承辦的真實案件。學生在處理案件的實際操作中,必然要接觸相關的知識背景,博覽群書,從而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拓展學習思維及知識容量。

(二)環境法診所式教學模式的實施

1.教學方式要注重變化和創新

在課堂教學方面,要突出和學生的互動,即教和學的雙向溝通、交流、探討,使師生雙方在彼此平等、傾聽、接納、坦誠的基礎上,通過理性說服甚至辯論,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拓展創造性思維,使教與學轉變為共享知識,共享經驗的過程。豐富教學手段,將診所教育融入課堂教授之中。如增設課堂討論課,收集有關某一主題的有代表性的案例。課前由學生根據教師布置認真準備,熟悉案例,掌握案件事實和判例根據等,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做好發言摘要。上課時由教師作簡單啟發性發言后即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以探討、分析、評價有關案例。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將互動式、模擬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手段相融合。注重環境法學的交叉性、邊緣性,除教材外適度增加其他學科相關資料,如環境科學、環境倫理學、環境經濟學等方面內容,邀請相關學科教師配合共同進行某一專題教學。在實踐教學方面,規范和解決診所課程運作中的具體問題。診所教育是一種“在行動中學習”的方法,應結合教學管理實際,制定規范的診所教學大綱,將案件辦理及操作運用的全過程納入教學計劃中。加強感性認識和實踐課程,如定期組織學生到法院觀摩審判,使學生切身感受庭審氛圍,了解案件審理相關程序。開展多種公益性法律服務工作如法律咨詢、社區法律知識講座、普法宣傳、法律文書等,使學生在服務社會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積極尋求與企業、政府法律援助機構、律師事務所、國內外環保組織等的合作,解決法律診所案源不足和資金短缺問題。定期邀請資深的法官、檢察官以及熱心環保公益事業的律師、環保行政部門人員參與教學活動以補充師資缺口。

2.考評體系要靈活、多元

考評體系具有激勵、監管、選拔和推廣等多種功能不僅是教育模式的關鍵,也是法律課程體系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傳統單一以學習成績作為標準的考評方法難以培養學生的思辨和創新能力。我國的法律診所教育正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科學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尤為重要。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對學生全面素質及綜合能力的培養,須以科學、靈活為原則,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既包括教師評價及服務對象的評價,也應當包括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辦案小組內的互評。評價只是一種手段,促進法學專業學生的科學發展才是最終目的。診所式法學教育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手段和科學的培養方式,更加能夠適應現代社會對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但作為傳統法學教育模式的一種修正和補充,它不應當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法學理論教學,二者都是我國法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二者的有機結合共同形成創新型的科學化教育模式。

本文作者:李亞紅工作單位:河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