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企業核心競爭力范文
時間:2023-12-20 17:32: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淺析企業核心競爭力,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企業核心能力理論及微型企業概述
(一)企業核心能力理論。核心能力又稱核心競爭力,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The Core Compe
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以來,首次提出“核心能力”的概念,為企業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獲得競爭優勢指明了一條成功新路。文章的主要觀點 “企業核心能力是持續競爭優勢之源”被廣泛傳播,由此中外企業家開始重視企業核心能力的培育、提高和應用。企業核心能力理論成為經濟學界、管理學界以及企業界的重要研究領域。
核心能力就是那些能夠為企業帶來比較優勢進而能形成競爭優勢的能力或資源。盡管對核心能力的定義莫衷一是,作為核心能力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征:①價值性。即核心能力可以為顧客提供“消費者剩余”的同時可以為企業帶來利潤。②難以模仿性。即企業的核心能力不應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或通過努力就能建立,否則企業很難保持持久的競爭優勢。③獨特性。企業之間的異質性和效率的差異性主要來源于獨特的核心能力,這些獨特性成為了競爭對手難以逾越的障礙。④難以替代性。即企業的核心能力不能被其他資源或能力所替代,尤其是以技術取得競爭優勢的企業更應該警醒被新技術所取代。⑤可延展性。即企業的核心能力猶如企業的能力“源泉”,可以為最終消費者源源不斷的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企業的競爭優勢只是相對而言,因為在特定的時間內,競爭對手會根據自身的資源、能力、信息等形成不同卻又具有相同效果的核心能力,因此每個企業都應該認識到企業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并加強對企業核心能力的培育與管理。
(二)微型企業。對于微型企業的定義,國內外學者并未給出統一的定義, 日本(1973)將微型企業定義為工業、運輸業從業人員20人以下,批發業、零售業、服務業從業人員5人以下的企業;歐盟委員會(1996)認為是雇員人數1-9人的企業;薩瓦爾多(1996)認為是勞動者不超過10人、年銷售額不超過60萬科郎的生產單位;莫榮(2002)認為是7人及以下的注冊企業和大量沒有在工商管理部門登記注冊、脫離政府管理的非正規勞動組織;美國國家開發署(2003)認為是由貧困人口擁有與經營、員工人數不超過10人的公司。雖然人們對微型企業的定義并沒有一致結論,但從各個國家、學者對微型企業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微型企業具有以下的特征:規模小固定資本少、經營設備及工具簡單粗糙、融資渠道單一、脫離政府的管制而存在。因此我們把微型企業界定為企業雇員人數小于10人、產權和經營權高度統一、產品(服務)種類單一、規模小的企業組織。
二、微型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資源投入較少。微型企業的發展在人力、物力、財力、信息方面的投入較少。就人力方面而言,微型企業的從業人員一般為家庭成員,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專業技術人員較少,許多經營者往往憑借以往的經驗和感覺進行管理企業,容易導致微型企業成長困難;就物力方面而言,微型企業的工具設備較為陳舊,部分微型企業以手工作坊的形式存在,降低了企業的生產率;就財力方面而言,微型企業的資金來源為親朋好友,然而籌集的資金遠遠不夠企業發展所需,主要是因為微型企業沒有建立信用評價系統,金融機構從事類似業務存在較大的風險,因此限制了微型企業的發展;就信息方面的投入而言,由于微型企業業主搜集手段主要是依靠自行搜集,不僅成本高,而且因為信息分析人員的缺乏使得信息利用效率較低,從而錯過了恰當的時機。
(二)運營能力欠缺。運營能力欠缺主要體現在微型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以及產品制造方面。微型企業普遍存在資產負債率高的現象,并且流動比率偏低,償付能力不足使得微型企業存在較高的財務風險。一般而言,我國大多數的微型企業以個體或者家庭經濟組織這種結構形式存在,沒有相對正式的組織形式,因而對微型企業的管理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沒有建立和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而且微型企業的業主文化程度較低、缺乏專門的專業化培訓,管理水平較低。此外,微型企業的雇員較少且流動性較大,嚴重影響了微型企業的經營績效。在產品制造方面受到工具設備的限制,使得產品的質量狀況與經濟發展的要求標準有較大的差距,產品的檔次低、質量差,影響了產品的銷售。
(三)微型企業自身競爭力較弱。微型企業的自身競爭力較弱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缺乏關鍵的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二是企業缺乏創新能力。微型企大多數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技術含量較低,生命周期較短,因此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較弱。缺乏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技術的創新、管理的創新等,從而使得微型企業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礙。
三、構建微型企業的核心能力
(一)促進微型企業的專業化、現代化以及與大企業的分工協作。主要是通過政府制定相關的政策文件來促進微型企業的發展。首先應該通過經濟立法,促進微型企業的專業化與現代化,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來確保其有效的實施,從組織協調、研發投入、金融扶持、稅收措施、設備更新等多方面對微型企業的專業化和現代化給予幫助與指導。比如通過限制微型企業的生產品種、生產數量、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技術、零件原材料的采購等方法來淘汰落后的企業和落后的產品,促進微型企業的專業化和現代化;鼓勵微型企業參與政府扶持的研究與開發項目,彌補微型企業資金的不足,促進微型企業的技術創新;為具有發展潛力的微型企業提供資金補助,建立優惠貸款或為技術密集型微型企業減免稅收;為微型企業的設備更新和現代化提供資金支持,比如特別折舊等。
其次,應該為微型企業提供信息咨詢和管理技術服務。比如為微型企業提供免費的管理咨詢和業務指導;提供人員培訓,提高勞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素質;幫助微型企業制定發展規劃并對其提供行業未來發展預測信息;為微型企業提供財務會計、市場銷售、薪酬體系、人才培養、企業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從而有助于微型企業的發展。
最后,建立分包機制和系列機制,促進微型企業與大型企業的分工協作。通過政府每年公布微型企業專業化的行業以及產品目錄等,指導微型企業與大型企業進行分工協作,在微型企業專業化與現代化的基礎上,鼓勵大型企業帶動微型企業的發展,提供外包機制,促進微型企業的發展。
(二)明確發展目標,開發核心產品,培育核心競爭力。明確發展目標,開發核心產品,培育核心競爭力主要是通過微型企業自身能力的提高來促進自身的發展。明確微型企業的發展目標,即在分析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從產品的屬性、使用者、類別、質量、價格、心理認知、利益等多方面考慮自身較為恰當的市場定位,明確企業自身的發展目標,利用現有的技術、資源等打造屬企業自身的核心產品,此外企業應加強人才的培養,不斷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為企業的創新、打造新技術和新技能優勢奠定基礎,關注行業的發展態勢,逐漸培育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構建企業核心能力主要有并購、發掘企業自身核心能力和知識聯盟,考慮到微型企業自身的狀況,可以考慮發掘自身的核心技術或核心產品,并將其培養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在外部采取知識聯盟的形式,通過學習和創造知識的形式與其他企業共同創建新的知識或者進行知識轉移,從而獲得新的核心競爭力。
篇2
【關鍵詞】核心競爭力;原因;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3)06-042-01
核心競爭力,又稱核心競爭優勢,是在1990年由兩位美國學者帕拉哈德和哈默首先提出來的概念。兩位學者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明確指出,由于企業競爭的加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強,使得產品生命周期普遍縮短,企業要想取得長足的發展和巨大的成功必須依靠企業核心競爭力。
一、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現狀
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到2012年年底,世界500強已有90%進入中國,與我國企業進行角逐,大多數企業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并健康有序的發展,企業就必須打造與眾不同的核心能力,即企業發展所必需的核心競爭力。
但是目前我國企業在構建核心競爭力方面仍處在比較落后的水平上。大型國有企業往往所有制結構比較單一,法人治理結構不很完整,內部管理體制也不健全,影響了企業科學的管理和高水平的運作,出現了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的停滯甚至倒退的現象。因此,從總體上說,當今我國企業無論國企還是民企,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在國際市場中之所以經常處于不利地位,主要原因是缺乏核心競爭力。
二、中國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管理決策能力
一個企業管理能力的強弱,在決策能力方面關鍵反映在企業家的戰略眼光、洞察力和風險決策能力等方面。基于管理決策能力而構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不斷提升企業獨特的戰略決策能力,并通過設計企業獨特的制度和規則體系,按照制度和規則去實現有序管理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二)缺乏技術創新能力
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擁有話語權,才能在國際競爭中享有優勢地位。我國大部分企業創新意識和能力較差。同時從創新的方式上來看,企業的創新一般分為自主創新和引進創新。但是由于歷史原因以及企業自身資源限制,我國絕大多數企業采用引進創新。這種方式存在明顯的缺陷,由于我方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所以在交易中常常處于不利地位,被技術輸出方訛詐,在支付了巨額的技術轉讓費之后,卻始終受制于人。
(三)對核心競爭力的認知存在誤區
很多企業的決策者認為,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資源,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資源是可以用來進行交易的,能通過交易贏得的東西,只要有了資金,也就意味著有了這種資源本身。這也就意味著只有大企業才具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但在現實中我們卻看到了很多小企業依靠集中化市場策略,以自身的核心技術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們的生存之道就連大企業也無法模仿。所以是否擁有核心競爭力不能以資源多少作為衡量標準。
三、構建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途徑
(一)內部途徑
1.集中優勢資源進行專業化經營。在專業經營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管理、技術、產品、服務等方面與競爭對手的差異,而這些差異有可能成為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
2.加強技術創新。現代企業制度體現的是企業資源配置的高效性,而這種高效率能否充分發揮,主要依靠核心技術和技術創新。企業在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中,必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術是什么。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對專有技術和關鍵技術進行研究、攻關、開發、改造,并進一步提高和鞏固,以形成自有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3.引入現代企業制度。核心競爭力是成長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國有企業搞不活和競爭力不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業制度的束縛和制約,特別是產權不明晰、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組織和管理不對稱等,使得企業無力或無暇顧及和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企業必須引入現代企業制度,為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證。
(二)外部途徑
1.兼并重組整合資源。企業兼并重組是企業迅速擴大規模,快速進入其他競爭領域的一種有效途徑。通過兼并重組,企業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內部資源,調整產業結構與產品結構,構建新的企業經營機制,從而達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市場競爭力的目的。因此,兼并重組也是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2.以顧客需求為導向。以顧客為導向,提高顧客對某一品牌的忠誠度,間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應重視培育自己的顧客群。重視營銷組合中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等因素,努力培育自己的顧客群,以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四、小結
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核心競爭力成為商業競爭優勢之源。構建合理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成為企業發展的基石。國外許多成功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早已把企業核心競爭力作為戰略決策的前提。當前,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重視這一趨勢,積極完善企業核心競爭力,制定長期規劃,體現自身的競爭優勢,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帕拉哈德(C.K.Prahalad),哈默(Gary Hamel).公司的核心能力[J].哈佛商業評論,1990.
篇3
關鍵詞 運營管理 運營轉型 核心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一、運營管理的內涵
運營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OM) ,就是對運營過程的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是與產品生產和服務創造密切相關的各項管理工作的總稱。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運營管理也可以指為對生產和提供企業主要的產品和服務的系統進行設計、運行、評價和改進。運營管理是由生產管理演變而來,近現代以來企業更多的向服務業、公共事業等領域發展,而不僅指過去的制造業,運營管理也就趨于主流。
現代管理理論認為,企業管理按職能分工,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職能是財務會計、技術、生產運營、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管理。這五項職能既是獨立的又是相互依賴的,正是這種相互依賴和配合才能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企業的經營活動是這五大職能有機聯系的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企業為了達到自身的經營目的,上述五大職能缺一不可。運營管理的對象是運營過程和運營系統。運營過程是一個投入、轉換、產出的過程,是一個勞動過程或價值增值的過程,它是運營的第一大對象,運營必須考慮如何對這樣的生產運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和控制。運營系統是指上述變換過程得以實現的手段。企業運營管理要控制的主要目標是質量,成本,時間和柔性,它們是企業競爭力的根本源泉。因此,運營管理在企業經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總之,企業運營管理的目標就是通過創新的企業運營模式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里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特別是近二三十年來,現代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產品本身的技術和知識密集程度不斷提高,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過程日趨復雜,市場需求日益多樣化、多變化,世界范圍內的競爭日益激烈,這些因素使運營管理本身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尤其是近十幾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為運營增添了新的有力手段,也使運營學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使其內容更加豐富,范圍更加擴大,體系更加完善。
二、現代企業競爭中運營管理的特點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劇和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化,我國的現代企業所處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企業的運營管理也出現了新特點,并向新的方向快開始發展。運營管理如何更好地服務于企業,并使之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這已經成為企業運作中的重要課題。
1、現代運營管理涉及范圍擴大化。隨著現代企業涉及領域不斷擴大,那么于此相適應的運營管理也需要適應新形勢的發展,現代運營的范圍已從傳統的制造業企業擴大到非制造業。其研究內容也已不局限于生產過程的計劃、組織與控制,而是擴大到包括運營戰略的制定、運營系統設計以及運營系統運行等多個層次的內容。把運營戰略、新產品開發、產品設計、采購供應、生產制造、產品配送直至售后服務看作一個完整的“價值鏈”,對其進行集成管理。
2、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科學技術的提高給企業的運營管理帶來了新的技術手段,物料需求計劃、企業資源計劃、制造資源計劃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給企業運營帶來了新的方式。所以,信息技術已成為運營管理的重要手段。現代企業不斷的面臨運營技術的重大選擇,進行運營系統的重新設計、調整和組合。
3、市場競爭的激烈化。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化,現代企業的經濟開放程度逐年增高,企業所面臨的是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企業不僅要降低價格和質量,還要對售后服務和顧客需求做出快速反應。而且,隨著通信技術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市場經濟一體化的進程逐漸加快,已使生產和貿易打破國界限制,全球化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三、運營管理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
時下,世界范圍內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所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并有所發展就要不斷革新,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在錯綜復雜的大環境下,只有具備核心競爭力才能使企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取得持續性的競爭優勢。而高效可行的運營管理模式可以將雄厚的資金保障、領先的科學技術和優秀的人才等競爭力要素組織起來,使企業在成本、時間、質量、收益等指標上獲得競爭優勢,有效地促使企業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從組織結構上分析,企業主要有三個基本職能:生產運營、財務和營銷。這三個職能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只有將這些職能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保證企業計劃的實施。企業為了獲得價值的最大化,就必須根據消費者需求以最優的方式為市場提供高質量、高品質、高效能的產品與服務,這就需要一個企業必須具備核心競爭力,而運營管理在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方面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不足
(一)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弱。
技術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它也是建立、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和發展,這是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必要條件。在市場競爭加劇新形勢下,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企業在核心競爭力的構建上,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制約著企業的長期發展。
(二)我國企業高素質人才匱乏、知識儲備不足。
現階段,在新時期新的戰略體系下,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知識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善于育人,善于用人,善于留人”,是一個企業成功的關鍵與保證。但是,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企業發展,企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感到匱乏,知識儲備和積累能力越來越感到不足,成了制約我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瓶頸。
(三)投資盲目多元化。
近年來,我國不少大企業集團為了實現其資產規模的擴張,在行業內外進行大規模收購兼并,將投資范圍擴展到非主營業務以外的其他領域。其結果是:橫向產業跨度過寬,縱向產業鏈太長,核心產業虛弱,公司層次過多,結構松散。大企業集團盲目的多元化,削弱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企業對自身文化建設和管理創新的不重視。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無形資源,是難以被競爭對手所模仿的,對企業發展的推動是不可忽視的。盡管近年中國企業的觀念有較大的變化,但傳統的計劃經濟下的管理方式、封閉的社會文化和相對落后的教育體系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我國企業在管理創新方面也存在不足,許多企業缺乏企業戰略的指導、組織管理僵化、缺乏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落后的營銷手段、落后的管理方式等。
五、運營轉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企業競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越來越復雜。企業的內外部供應鏈環節鏈條逐步延長,企業管理的難度不斷增加。另外,同質化的市場競爭激烈、利潤不斷被擠壓也使得企業無時無刻不存在危機感,面對內憂外患的困境,企業應積極依靠運營轉型逐漸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運營轉型,必須要促成思維、理念的轉型。
針對企業運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需要企業全員參與,通過開展培訓、討論等手段,轉變企業管理者以及員工的運營思維及理念,更好地促成企業的運營轉型,進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企業領導階層持續重視,形成企業特色文化。
作為公司的領導,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在企業內部克服阻力,推進運營轉型的實施,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使之形成企業獨有的文化。建立企業特色文化,用企業文化指導企業發展,用文化經營。文化經營以企業文化為導向,以人為中心來全面系統地分析、運作和管理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在企業獨有文化基礎上適時地再促進運營轉型,這是一個不斷循環上升的過程。
(三)運營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實施中不斷優化流程。
企業在實施運營轉型時采取“五步法”,包括診斷、設計、計劃實施和固化完善五個步驟。第一,準備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組建項目改善團隊、組織管理溝通、收集數據信息、編制項目計劃;第二,診斷階段的主要任務包括對運營系統、管理系統、理念行為系統的各個要素分別進行診斷,形成診斷報告;第三,設計階段主要是設計運營系統的未來狀況(可衡量,便于驗證)、支持新運營系統的管理架構,確定相應理念行為以強化新的工作方式;第四,計劃實施階段是按照工作流程制定策略性實施計劃,確定所需資源,認清實施風險,強調實施過程中的穩定性并積極跟蹤進程,同時協調相關聯的各項措施;第五,固化完善階段主要是完善新流程,實現流程標準化并持續改善。企業要根據自身所面臨的內外部壞境,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優化流程,切實符合企業長遠的發展戰略。
(四)建立健全的績效考核管理體系。
績效考核管理是落實各項改革舉措的前提,企業必須要有一個健全的績效考核制度,否則運營轉型就不能落到實處。另外,運營轉型的績效考核必須與所在區域的績效考核相結合,一些地方可以與所在區域的績效考核管理重合,參照所在區域的績效管理制度,納入所在區域的月度績效考核。只有將績效考核管理體系融入到運營轉型的全過程,才能確保運營轉型目標的實現。
領導重視是關鍵,廣泛參與是基礎,科學方法是根本,深化改革是動力,專業團隊是保障。通過在企業內全面推進運營轉型,構建適合企業戰略轉型和主導產業特點的業務管理系統(CBS),不斷追求卓越運營,將運營轉型持久扎實地深入開展下去。企業通過一系列的變革,促進運營轉型,進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形成競爭優勢。
(作者:廣西大學商學院12級企業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戰略與營銷管理)
參考文獻:
[1].中國經濟新思考(第一版)[M].中國財經出版社.2008.
[2]薩繆爾森,諾德豪斯.經濟學(第二版)[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3]季建華.MBA系列教材:運營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斯萊克,約翰斯頓.運營管理(第五版)[M].中國市場出版社.2009.
[5]. 中鋁以運營轉型強化基礎管理[J]. 國企,2012( 05) .
[6]白培中.在轉型中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J].《前進》第八期,2011.
[7]王文鑒.加速企業管理轉型―如何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J].《寧波經濟》第三期.2008.
[8]李春娟.淺談如何提升轉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J].《甘肅農業》第六期,2006..
篇4
【關鍵詞】汽車發動機;類型;特征
1.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類型及特征
1.1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類型
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的最基本特點是中外雙方共負盈虧、共同投資、共同經營,將投資雙方的利益聯系到一起,同時也將中外雙方的各種技術和經驗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與中方合資的外國企業一般處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一都會提供先進的發動機技術,并在合作期間不斷的提供新的技術支持。另外,合資企業還可以利用外國渠道,是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因為雙方共同管理,雙方可以各取所需,從而達到共贏的合作目的。
我國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數量很少,大致分成兩種類型:
一是國外集團在國內合資成立整車廠的同時配套成立的發動機廠,專門為其在國內的整車合資廠提供發動機,產品只對內部銷售,比較典型的的企業有東風本田汽車等。隨著國外大企業都陸續進入中國汽車市場,像這類集團公司在逐漸增多。因為發動機技術是生產汽車的核心技術,所以,有些集團公司在中國創辦的發動機企業都是獨資的。
二是國外集團在國內合資成立的相對獨立的發動機廠,針對國內各種不同的汽車廠,主要通過發動機產品來盈利。這類企業數量不是很多,主要的企業只有日本三菱。
1.2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特征
1.2.1資本特征
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多由一個中資企業和一個外資企業組成,從不同角度考慮,一般除了中外雙方還有別的公司加入,所以合資企業大多數都是由多家公司組合而成。中外各主要投資方都希望在公司中絕對控股或相對控股。以實現對公司的實際控制。從目前來看,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的資本結構有中方控股、外方控股和中外各方相對控股的模式。
1.2.2組織特征
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合資國外方大多數都是世界知名公司,綜合實力很強,所以公司的組織框架大多數都是按照外方的要求來構建的,合資企業的領導層是根據雙方的控股比例來決定,股份相對較多的一方在領導層的人數也就越多。最高領導層一般雙方各占一名,職位的問題還是會根據雙方對兩個位置價值取向的不同來人名。
1.2.3產品特征
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多是由外方引進發動機產品,因為外方的產品比較先進,在國內是領先水平。和國內的產品相比較有著明顯的優勢,可以滿足目前發動機的各種要求指標。隨著對發動機要求的不斷增高,合資企業可以不斷引進外國的生產技術和產品,保證國內的生產水平。
1.2.4市場特征
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主要生產引進的發動機產品。引進發動機是為整車做鋪墊、為引進整車做配套生產。所以,合資企業主產的發動機能夠首先占市場;另外,合資企業的發動機可為中方的產品配套生產。除為中方整車配套外,能夠根據產能的剩余也可以為其他整車企業進行配套生產。
1.2.5管理特征
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不斷的引進技術和管理,提高管理水品,外派大量的人員去外方進行研修。學習外方的各種企業文化,包括財務、人事等等。所以,合資企業都采用比較先進的外國的管理模式。
1.2.6品牌特征
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生產引進發動機產品,采用外國方面的專利權,生產權,所以生產出來的產品的商標都屬于外方的。商標是產品品牌的重要體現,合資外方的產品品牌無論是價值還是文化,都具備自己特有的理念和市場消費群體。合資企業產出的產品也因為有外方商標,相比較國內的品牌有著很強的競爭力。
1.2.7文化特征
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主要有中方、外方或者其他方組成,合資各都有著不同的文化差異,本著相互友好合作的態度,合作者之間都相互尊重各自的文化。因此,合資企業都有著自己別具一格的企業文化。這些文化都是合作方優秀的文化,是精髓的合體。表現出來的企業文化相比較國內的企業觀念更新、管理更科學、生產更高效。
2.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和特征
2.1內涵的界定
發動機合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定義是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集中外合資各方的精髓,適應內外環境變化,通過合資企業內部整合等方式形成的,它是合資企業各項資源有機結合的產物,能體現企業的綜合實力。主要包括:
(1)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充分利用國內資源,通過國外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大量資金的前提下,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的積累、創新,形成企業自有的生產力。是企業長期積累的結果,并能為企業創造高額的利潤。
(2)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個能力體系。合資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僅僅指能力或著技能,是由技術、知識、管理等有機組合而形成的能力體系。核心競爭力通過它們的組合,表現的獨樹一幟,別人是無法模仿的。
2.2基本特征
2.2.1獨特性
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是別具一格的,是合資企業獨有的。不會被輕易的模仿,所以有著很強的核心競爭力,有較大的和持續的競爭優勢。
2.2.2價值性
核心競爭力具有的實際價值,是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重要的因素。具有價值的能力和資源,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2.2.3延展性
指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能夠通過核心競爭力向外放射,根據客戶的要求,不斷推出一系列新產品和新服務。不僅能滿足客戶當前的需求,而且也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潛在的需求。
2.2.4動態性
中外汽車發動機合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的,是推動中外發動機合資企業長期發展的能量。因為有競爭,所以各個企業都會奮力彌補自己的不足。因此,中外發動機合資企業不斷的創新、發展,一直保持領先地位。
篇5
隨著電信重組基本完成,三大新興運營商的全面競爭時代已經開啟。3G牌照正式發放后,三家運營商將同時具有固網及移動網絡的經營許可,全業務融合已成必然趨勢。隨之帶來的固網、移動網、增值業務,以及與其他行業的跨行業的業務融合將成為新的挑戰。如何快速推出業務融合后的優惠捆綁套餐,準確搭建出立體化、全方位、多視角的“零距離”客戶服務平臺,進而搶先一步占領市場已成為運營商如今必須面對的難題,其結果將直接影響運營商在未來市場份額的比重及整體實力差距。
全業務融合意味著全方位競爭,差異化經營將是運營商制勝的關鍵。顯然傳統的“以產品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以客戶為中心”才是創新經營的根本出發點。只有充分挖掘潛在市場、全面提升客戶價值,最大程度地增加客戶忠誠度,并快速轉變客戶的消費觀念,運營商才能在新的一輪競爭中脫穎而出,立于不敗之地。
2.客戶需求分析
下面以鐵通沈陽分公司面向商企和集團客戶推出的真實案例為藍本。據了解沈陽天益堂藥房連鎖有限公司現共設30余家藥店,均分布在沈陽市內。其內部尚無統一專用辦公網絡,旗下所有藥店每日均通過電話撥號方式與總部進行大量的數據傳輸。但其傳送數據慢,傳輸質量偏低,實時性差,而且大量的傳輸數據帶來的通信費用偏高。很明顯此種傳送方式已無法適應日常需求。再觀其市場運營方面,促銷政策雖能爭取部分客戶,但與其競爭對手相比毫無新意及優勢可言,再加上沈陽市近年來醫保政策的改革,明確要求凡國家規定的處方藥無處方不能銷售,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藥品的銷量。
為切實提升天益堂藥房核心競爭力,節省大量通訊開支、提高辦公效率,并為其市場運營提供強有力的通訊保障,鐵通公司特為其搭建了一套集經濟、安全、高效于一身的全新語音及數據專用VPN網絡。與此同時,鐵通公司特為其提供視頻監控業務,尤其是“視頻處方”服務從根本上彌補了天益堂藥房長期以來亮點服務欠缺的不足,而這恰恰吻合了醫改政策中提出的各醫藥相關單位要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要求。
3. 綜合電信業務解決方案及具體應用
3.1 構建安全VPN辦公網絡,天益堂走在信息時代最前沿
3.1.1 VPN網絡優勢
利用數據專用網絡構建VPN是個新型的網絡概念,它將給天益堂藥房帶來很大的益處。利用此網絡組建辦公私有網,將大筆的專線費用縮減為少量的VPN網絡費用,其公共信息僅供內部瀏覽,形成安全、加密、即時的專用網絡。
3.1.2 網絡設計方案
天益堂總部引入20M 帶寬的光纖專線,而對于可以接入鐵通公司線路的藥房均采用VPDN方式,各分店均采用基于PPPoE協議一次性撥號接入VPN網絡內;對于無法接入的則采用IP-VPN[2]方式組網,以他網運營商的寬帶線路為基礎,另行分配鐵通公司的VPN帳戶及密碼,進行VPN的二次撥號并最終與VPN專網進行成功互聯[3]。
3.2 專業、高效、經濟、便捷,語音虛擬網彰顯天益堂核心競爭力
鐵通公司為其提供一套全新的專用語音通訊平臺,可使其辦公效率大幅提高,話費成本也隨之明顯下降。凡能安裝鐵通公司電話的藥房均可同時分配兩個電話號碼,即“一機雙號”。即在分配真實本地號碼的同時,利用平臺再分配一個虛擬的短號碼(如,四位小號)。該短號碼僅用于內部互撥使用,并且短號碼分配極其靈活,完全可根據實際需求而定,便于記憶,且可實現群內零話費通訊。
3.3 全新融合點亮健康服務,“視頻處方”助天益堂吹響反攻號角
天益堂藥房成立至今,始終以“規范化管理”作為發展之本。為此鐵通沈陽分公司為其特別提供了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第三代智能網絡視頻監控” 業務。不但具備視頻瀏覽、集中存儲等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不受地域及時間限制進行遠程的視頻管理。各分店安裝監控點后,可起到監督與督促各分店員工提高對消費者的服務質量、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遏制偷盜行為、避免火災等事故發生、代替夜晚打更人員節省成本等作用。
與此同時,“視頻處方”的成功引入既能方便了廣大消費者,又可為天益堂藥房注入新鮮活力。此舉的推出迅速擴大了藥品銷量,老百姓也得到了方便、快捷的健康增值服務。考慮到天益堂藥房節約成本的需求,通過與設備廠家及公司技術工程師的多次探討、測試,最終實現了每個藥房僅引入一條寬帶外線,在此線路上同時實現了“固定電話+VPN+視頻監控+音頻傳輸+報警系統”共五項超值功能。
4.電信業發展前景及展望
結合上述實例不難看出,創新經營是電信運營商衡量能否超越自身的重要標志。它不僅要滿足需求,更要創造需求。創造需求的核心是“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但具體應如何操作仍需其他各環節的緊密配合。眾所周知,電信業的產業鏈是多維、立體的,其包括電信運營商、設備制造商、軟件開發商、系統集成商、內容提供商和客戶等,業務創新不僅需要電信運營商的獨辟蹊徑,更需要產業鏈上的各方眾志成城,各盡其長,共同開創出一條合作共贏之路。■
參考文獻
[1] 聶元銘,丘平.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科學出版杜,2001,2
篇6
關鍵詞:就業核心競爭力 內涵 培養
中圖分類號:F2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4-116-02
據統計,2006年到2010年間高校畢業生數量從413萬增長到631萬,五年間增長了52.78%,擴招進程中凸顯出因降低錄取分數線而導致了生源質量降低,高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不高等問題,造成了高校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客觀上,人才培養模式和素質教育體系未能及時調整與新形勢相適應,以及就業指導工作不到位未能滿足大學畢業生的需求等方面,更加突出了就業難的問題;主觀上大學生存在著普遍缺乏就業意識,從未考慮就業實際經驗,親身體會,主觀感知等問題,甚至沒有過多的想過“如何就業的概念”。上述原因使得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者必須從“如何明確就業核心競爭力內涵,有效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上入手,以解決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
一、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
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概念由核心競爭力理論而來,其研究對象是大學生個體。根據哈默和普拉哈拉德兩位教授1990年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的《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一文中關于核心競爭力的理論,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可定義為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所擁有的有價值的、獨特的、不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和替代的競爭能力,是相對于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能使高校畢業生戰勝競爭對手找到適合才能發揮和實現自身價值的適當工作崗位的核心能力,即能創造性地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的獨特能力{1}。此外,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還可定義為:大學生個體內部一系列累積形成的互補性能力的動態性有機整合力,它能使大學生通過整合一種能力或幾種能力獲得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2}。綜上,筆者認為就業核心競爭力是高校畢業生可持續就業的一種發展能力,是畢業生的知識積累或素質養成達到一定水平,具備可自主開發、能動挖掘的潛能,它是一種隱性素質與能力。主要包括:綜合素質以及實踐能力兩個方面,其中綜合素質包括:道德素質、人文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素質,實踐能力包括社交實踐能力、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社會實踐能力三個方面,如圖1所示。
二、培養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途徑
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社會需求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最大動力。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需要高校對所培養的人才進行準確定位,即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主動適應市場需要。但目前很多高校的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相距甚遠,甚至有些學校紛紛更名,改變學校原來的辦學特色,由于結果不理想,進一步造成了供需錯位,直接導致“成交難”。一方面畢業生在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煩惱,另一方面用人單位也在為沒有合適的人才而著急。要解決畢業生就業中的“供需錯位”問題,必須把專業市場前景的評估與預測作為重點,自覺地按照市場需要設置專業、定位人才培養,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直接關系到大學生今后就業范圍與層次,關系大學生就業定位問題。圍繞就業導向、提升大學生創新力、競爭力,學校應從本專業、本學校及本地區的實際出發,培養應用型的一專多能人才,專業教學要以應用性為基礎,以培養能力為目標,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以學生發展為根本,構建完善綜合素質提高體系。以學生發展為根本須以大學生成長成才為主線,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實行“一站式”培養模式,通過實施“四大工程”,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探索、學會研究、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四大工程”即:第一學年實施適應教育工程:從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入手,樹立明確的政治目標,實現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明確今后的發展方向(考研型和應用型)和奮斗目標,加強德育培養,建立學校與家長的聯系制度,強化外語和數學知識的學習,打牢基礎。第二學年實施素質拓展訓練工程:在抓學生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加強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鍛煉,結合大學生社會實踐、專業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第三學年實施導師制工程:將所有學生結合專業配備專業教師進行培養,重于激勵創新,從思想道德、專業學習、科研素養、創新實踐能力等方面進行引導,組織學生參加大學生科技活動,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同時,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與實踐,對職業有更詳細具體的了解。第四學年實施適應社會工作能力培養工程:指導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初步掌握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加強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的實效性,加強專業技能的培訓,爭取獲得相應專業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著重就業、創業指導,對學生職業意識、創業實踐和社會適應等方面加以輔導,使學生清晰職業目標,掌握求職技巧,完成就業、創業的思想準備。
3.以強化學生實踐為重點,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一是建立穩定的實習、實踐基地,為學生創造機會提高社交實踐能力。社交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注重產學結合,工學交替,注重在企業中的實踐。通過建立穩定的實習、實踐基地,使其及早接觸社會、認識社會,提升學生社交實踐能力,確保參加工作時能夠輕松融入工作環境。二是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改革實踐課程教學方法,有效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增加實訓時數,強化實踐環節,注重實踐課程教學方法,使實踐教學立體化,形成“認識實踐―模擬實踐―專業實踐―管理實踐”的全方位實踐教學過程。三是鼓勵學生自我鍛煉、自我實踐,提高社會實踐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引導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學會發現自我、鍛煉自我和完善自我,養成科學嚴謹的作風、培育創新思維、激發創新精神、提升創新能力,形成全面的素質結構。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從事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及早地與企業接觸,直接參與企業的服務與管理,開闊視野,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4.以提高就業質量為目標,加強就業指導工作。第一深化就業指導課程改革。就業能力的實踐性特點要求大學生具備的業務能力是一種適應性、應用性能力,能夠滿足市場的不斷變化的需要。因此,需要不斷改革課程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安排要突出實用性特點,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現實性、有用性,從而激發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第二深入開展職業生涯教育,使學生立足現實,認真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涯,幫助學生及時找到自己的職業目標,少走彎路,盡早在觀念、心態、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做好應對職業挑戰的全面準備。同時,加強創業教育,注重學生創新人格的培養,通過制度建設、營造創新氛圍、形成創新機制,鼓勵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主觀上提高認識,推動就業質量的提升。第三加強就業指導人員隊伍建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業率是高校生存與發展的命脈,提高就業質量更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有力保障。因此高校需高度重視就業指導人員隊伍建設問題,可以通過邀請知名專家來校講座,參加職業指導培訓等方式,提高就業指導人員業務能力,鼓勵就業指導人員走專業化、職業化道路。
三、結論
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是當前社會所關注的熱點,而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不強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雖然從高校角度針對提升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兩個方面對大學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進行了簡要的論述,但也不能忽略社會、家庭對大學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培樣的重要作用。大學生就業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從外部來看,它需要社會、學校以及家庭形成的合力{3},這也將是今后研究的重點。
[本文為黑龍江科技學院教學研究項目“新形勢下我校學風建設體系研究”,項目編號:jy66]
注釋:
{1}楊其濱.高校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體系的構建.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J].2007(7)
{2}施煒.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與結構分析.江蘇高教[J]. 2010(2)
{3}孫琳.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觀的轉變及其引導.湖北社會科學[J].2009(8)
篇7
[關鍵詞]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對策
前言
在市場經濟發展模式下,中小企業作為占據經濟市場最大份額的經濟體,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所做出的貢獻無可比擬。然而,隨著市場經濟模式的不斷完善,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力薄弱的問題日益凸顯。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狀態,中小企業要想實現更為長遠的發展,就必須要加強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構建。基于中小企業的這一發展需求,做好對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問題的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一、核心競爭力對于中小企業的影響作用
核心競爭力作為企業經營、發展的關鍵,其對于中小企業所產生的影響作用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能夠提高企業綜合實力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小企業要想謀求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是第一要素。相比于大型企業而言,中小企業因為其規模、資金等多方面的限制,本身在綜合實力、抗風險能力上就較為薄弱,在這種情況下最大限度提高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能夠實現中小企業在經營、管理等方面實現最佳狀態,這能夠實現對中小企業綜合實力的顯著提升,為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帶來重要支持。
(二)能夠激發企業創新能力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離不開創新。在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是相互呼應而存在的,企業的創新能力更強,其核心競爭力就越好,核心競爭力越好其創新能力就更強。從當前的經濟市場發展需求來看,創新已經成為了企業發展環節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想要實現發展,就必須要在創新發展方面下功夫,而這一切都必須要源于中小企業具備良好核心競爭力為前提,所以說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激發其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能夠推動企業良性發展
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如何保證能夠健康、長足的發展下去,已經成為了中小企業最基本的發展目標。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如果中小企業能夠具備優秀的核心競爭力,那么其就能夠在市場競爭當中占得優勢。所以說核心競爭力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影響重大,如果企業能夠擁有并科學的對其予以應用,那么企業就能夠始終處于一個健康的發展狀態下,這對于推動企業的良性發展意義深遠。
二、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存在的問題
從中小企業當前的發展水平來看,其在核心競爭力構建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想要實現長遠發展,就必須要盡快將其予以解決。
(一)戰略發展意識落后
戰略發展意識落后是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最普遍的問題表現。在實際經營過程中,中小企業更多的是在謀求一個維持發展的狀態,對于先進觀念、先進技術的學習欲望不打,只求企業能夠保持現狀的發展下去。短期來看,此種發展模式并無不妥,但經濟市場的瞬息萬變,充分顯示出了不前進就是在倒退的真理,中小企業管理者在戰略發展意識方面的落后,會讓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日益下降,最終淹沒在滾滾前行的市場經濟浪潮當中。
(二)商業模式不能與時俱進
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發展模式下,企業只有掌握了市場經濟動態,才能夠確保自己的發展方向與市場需求相符,才能為企業更好的經營下去帶來支持。然而,在實際經營過程中,許多中小企業都存在著發展思想較為保守,商業模式不能與時俱進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不僅降低了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還將中小企業逼向了絕境,中小企業因此而遇到了巨大考驗。需要注意的是,當這種問題出現時,企業的管理者并沒有真正地認識到問題的本質,這讓中小企業的發展就像一只無頭蒼蠅,四處尋覓卻難求一條出路,中小企業的發展前景令人堪憂。
(三)員工素質參差不齊
員工作為企業發展過程中最為關鍵性的影響因素,其素質水平也會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構建效果帶來影響。在我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背景下,許多中小企業為了滿足基本經營狀態,在進行員工聘用時沒有過多的進行資質考核和評價,這讓企業當中出現了一些資質偏低、技術水平缺乏、創新觀念落后的非專業員工。當企業需要進一步發展時,他們難以發揮出崗位本身該發揮的作用,這不僅影響了企業的發展,還大大影響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效果。
(四)創新意識較為薄弱
創新意識作為創新行為的內在驅動,其在中小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表現會直接影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水平,從當前的中小企業發展水平來看,就存在著創新意識較為薄弱的情況。中小企業創新意識薄弱情況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企業管理者創新意識不足,戰略發展觀念缺失;其二是企I員工素質參差不齊,導致企業創新意識水平偏低;其三是企業創新觀念因為資金缺乏難以落實,以至于創新意識難以實現本質化表現,最終影響了企業的發展,為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帶來影響。
三、提高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效果的對策
通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影響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為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水平,做好以下工作是實現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樹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從當前的市場經濟發展狀態來看,樹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推動中小企業前進的重要措施。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企業管理者作為企業的掌舵人,其必須要認清創新對于企業發展的關鍵性影響作用,在深入學習先進經營理念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水平,然后借助自己在企業當中的領導地位,來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到企業發展目標當中,實現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構建。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為了確保創新驅動的效果,管理者需要做好對企業員工的創新意識教育和培養,讓企業當中的每一位工作者都能夠充分認識到創新觀念對于企業發展以及個人職業價值體現的重要影響作用,讓他們也能夠始終堅持以創新理念為指導進行工作,企業上下構建起良好的創新發展氛圍,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支持。
(二)構建互聯網+的商業模式
互聯網作為當今最為快捷的信息傳遞方式,其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為市場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隨著以互聯網+為基礎支持的電子商務模式逐漸成熟,中小企業迎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實際工作中,企業管理者要在結合其經營產品特點的基礎上,對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進行評估,然后在聘用專業電子商務人才的基礎上,構建其企業的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在借助互聯網平臺拓寬企業經營途徑的同時,也給企業帶來更為快捷、廣泛的信息,為企業更好的掌握經濟發展動態,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帶來支持。
(三)加大人力資本開發
人力資源作為市場經濟模式下最為寶貴的資源類型,如何最大程度上發揮出其作用,對于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構建和長遠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中小企業要通過對現有人力資源結構的分析以及企業未來發展的規劃對比,找到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的真實需求,并以此為目標來進行人力資本的合理開發。在際工作中,企業要加大對專業人才的引進,以確保企業的發展目標能夠有充足的人力資本支持,避免因人力資本缺失而造成發展目標難以實現的問題。在此基礎上,企業要進一步對內部員工進行價值評估,通過對企業崗位需求標準與員工實際價值表現的對比,來找到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關鍵并加以改善。為了更好的開發出人工的職業價值,建議以績效考核模式來進行崗位考評,從而實現競爭上崗、多勞多得的工作模式,為企業始終保持良好的人力資本活力打下基礎。
(四)加強技術創新發展
在知識經濟時代下,創新意識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做好對其的研究也是實現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有效構建的重要措施。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培育核心技術來實現創新目標的實現。首先,企業要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優勢所在,了解企業本身具備什么技術,缺失什么技術,然后采取針對性戰略發展模式。然后,在以市場為導向的前提下實現專項核心技術的研究,進一步提升企業專業技術水平。最后,加強與其他企業之間的合作,實現技術層面上的取長補短,在進一步提升企業技術水平的同時,也為企業技術創新帶來支持,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打下優質的技術基礎。
篇8
關鍵詞:企業;核心競爭力;途徑;發展
企業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能超越競爭對手的地方,它具有價值性、延展性、難以模仿性、相融性、動態性等特點,能夠為股東和顧客創造價值,能夠幫助企業進入新的業務領域。
一、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能夠長期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它是企業所獨立具有的,企業長期形成,能夠支撐企業的過去、現在以及將來的競爭優勢,并具有延展性,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技術或能力。其實質是讓消費者得到真正優于競爭對手的不可替代的產品和服務。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可以是更好的產品或服務,更低的價格和更高的價值,更強大的實力,擁有對手所缺乏的條件等等。核心競爭力主要包括核心技術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對外影響能力和應變能力,其本質內涵是讓消費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競爭對手的不可替代的價值、產品、服務和文化。其中創新是核心競爭力的靈魂,主導產品(服務)是核心競爭力的精髓。
二、影響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發展的因素
1.信息化建設滯后,市場敏銳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薄弱,具體表現在搜集、傳遞、利用信息資源方面還很落后,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不能很好地把握重要機會,不能抵御外部的威脅。一些企業為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由于信息化建設滯后,決策缺乏科學性,導致市場敏銳性和適應性較差。
2.人力資源匱乏,管理水平較低
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和財富,目前,由于一些企業的管理水平差,使企業面臨嚴重的人才流失,管理效率低,管理制度不健全,實施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企業管理者對核心競爭力的認識產生錯位,導致企業核心競爭力建設不夠。
3.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技術貢獻率低
目前,我國多數企業技術開發經費投入不足,多數行業、企業的核心技術依賴從國外引進,研發機構不健全,自主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弱,創新意志和能力不強。
4.缺乏獨特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建設落后
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更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形成要素和組成部分。然而很多企業領導者對企業文化及其作用了解得不夠深入,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沒有形成獨特的企業文化,使得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缺乏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三、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途徑
1.依托信息體系的培育,加強信息化建設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信息已成為一種十分重要的社會資源,如何搜集和運用信息也成為當代企業深入思考的問題。企業要很好地獲取、處理、傳遞、利用信息,加強信息化建設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要全面落實企業信息化戰略,達到企業資源的整合,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要運用信息化加強企業的應變能力,還要通過信息化進一步提升企業決策的科學性。
2.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培養高素質人才
目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新產品、新服務、新思路層出不窮,企業要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培養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進行企業家和專業技術人才的素質培養,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是構建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1)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企業員工是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實現員工素質提升和全面發展,企業才能進一步穩定發展。
(2)建立企業人才培養機制
企業人力資源的開發要著眼于員工思維方式的培養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有些企業的失敗,往往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對人才實施有效管理的機制。
(3)有效地激勵人才
企業要為創新型人才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環境,提供一個充分展示才華的舞臺,創造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創新人才不斷脫穎而出,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并做到獎勵與懲罰要分明,企業要創造員工發展的有利條件,讓員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
3.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創新是企業進步的靈魂,創新是企業的生命線,因而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在充分認識自主創新重要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建設,同時政府要加大支持企業自主創新。
4.塑造先進的企業文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加強企業的內涵建設,先進的企業文化必不可少。企業文化體現的是企業的一種精神,企業文化是企業員工的精神食糧,企業文化將引領企業走得更遠。企業要想構建提升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塑造和創新企業文化,將先進的理念融入員工的思想,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實現社會進步、企業發展和個人提升。
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能力,在競爭激烈的商業大潮中,企業有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宮雪梅.我國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及評價體系的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6.
[2]徐敏生.關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探討[J].貴州社會科學,2007.
篇9
摘要企業文化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競爭力的強弱,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在新時代的企業中,好的企業文化對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以及提升員工工作質量大有益處,同時也會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相應的提高,以此來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本文就企業文化如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行討論,并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企業文化企業核心競爭力機制路徑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政府將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得以提升的前提條件,是企業得以長久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幫助企業建立健全相關的管理制度,對企業工作的改進有一定的推動作用,還可以為企業提供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從而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解決企業所面臨的難題,達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地。
一、企業文化在當前企業發展領域的現狀
(一)企業文化過于表面化
企業文化的建設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發展,而很多企業開展企業文化只是搜尋相關的資料給員工宣傳,并沒有深入挖掘本企業的文化,致使企業文化過于表面化,員工感受不到企業文化為自己帶來的動力,就會漸漸對工作失去信心。而真正擁有自身文化的企業,員工在工作的時候就會有歸屬感和自豪感,更加能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創新能力。
(二)企業文化缺乏創新
企業文化有一定的專屬性,不同的企業就有不同的企業文化。許多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之前都會進行考察研究,但是大多數企業都是照搬其他企業的文化,缺乏相關的創新,致使照搬的企業文化與自己企業的發展大相徑庭,所以企業缺乏生機,沒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二、企業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系
(一)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企業文化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得以提升的基礎條件,對企業員工潛能的激發有很重要的作用。2016年7月1日,在慶黨95周年大會上指出:“全黨要堅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中華文化就是我們的精氣神,所以在新時代,企業為了能夠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建設可以讓員工信服、凝聚的企業文化,因為員工之間的團結對企業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倘若沒有可以讓員工信服的企業文化,員工的工作就沒有積極性,成為一盤散沙,面對企業出現的難題只能“干瞪眼”,沒有任何解決辦法的能力,對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只能是口頭之說。由此可見,擁有先進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發展十分重要。
(二)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文化的動力
隨著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原有的企業文化已經不能更好的適應企業的發展,所以在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的同時,新的企業文化會不斷的涌現。為了使企業長遠發展,就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企業文化,從而不斷的充實企業的內涵。企業發展壯大之后,員工也收獲了相應的利益,對企業更加有信任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工作中,為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也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來為企業做貢獻,使企業的文化以及核心競爭力都得到提升,從而使企業得到更高層次的發展。
(三)企業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并存
企業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決定著企業資源能否得到有效的配置。企業的價值觀是企業文化得以構建的前提條件,企業的管理模式與思想也受到企業價值觀的影響,從而決定企業運行的狀態。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使企業發展更有動力,使員工更有凝聚力,企業前進的方向才能更明確。而企業文化的充分發揮還要通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來實現,所以,企業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需要并存,任何一方缺失,都會影響企業健康發展。
三、企業文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路徑
(一)企業文化建設原則
企業文化的建設,必須要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以人為本原則。勞動力、勞動對象、勞動工具是生產力必須具備的三個要素,其中勞動力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突出以人為本的原則,可以充分的調動人的積極性,提升人的工作熱情,從而更好地發展企業。
第二,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將自身文化與外部特色文化充分地融合,使自身的文化制度更加的充實。
第三,企業文化要充分吸收人類的文明成果。在構建自身文化的同時要開展各種文化交流,全面的展示自身文化的特色。
第四,堅持創新的原則。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除了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之外,還應該吸取之前的經驗以及教訓,努力建設適應時展需求的企業文化。
(二)核心競爭力基礎上的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企業各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企業文化建設最主要的是建立穩定的人力資源機制,所以在建設的過程中要以員工為主體,充分地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激發員工工作的熱情,使員工在健康、輕松地環境中工作,從而強化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為企業的發展做貢獻,最終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企業管理層對企業文化的建設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成功的管理者對員工的影響作用不容忽視。管理者的工作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激勵著員工,對員工的工作態度有決定性的作用。
最后,對企業進行合適的包裝是塑造企業整體形象的關鍵,可以給人們留下美好的印象,使公眾的認可度得到一定的提升,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企業文化的技術創新與運行機制
第一,企業文化的建設需要構建有明確指揮性的組織模塊,對文化建設的強度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協調企業各部門之間文化的有效溝通,對有效的統籌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有一定的作用。
第二,為了使企業規范員工的工作態度以及管理人員的工作態度,企業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用人制度以及員工績效考評制度,從而激勵員工的積極性,約束員工的行為,使企業能夠更好地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第三,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為了使員工的目標與企業的經營有機地結合,企業需要制定嚴格的企業文化建設制度,從而規范員工以及管理人員的工作行為,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改善人際關系,為制度的運行提供良好的人文環境。
第四,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與科技之間的競爭。說過:“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為了更好地建設企業文化,使企業發展壯大,必須營造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員工不斷地更新知識,從而使企業的人力資源質量得以有效的提升,進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結語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對企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所以,企業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要不斷的對自身的文化進行創新與建設,以此來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工作氛圍,使員工的才能得以有效的發揮,不斷提升員工的工作實力,從而取得長足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的人力資源得以優化,使去也得核心競爭力得到提高,企業才能在以后的發展中更具優勢,才能適應不斷向前發展的社會。
參考文獻:
[1]鄭福強.企業文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機制與路徑研究[J].才智,2013.32.
[2]張廷偉.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文化建設路徑探析[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1.Z1.
[3]王國華.略論我國文化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方法與路徑[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2.
[4]黃曉虹.企業文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機制與路徑[J].中外企業家,2014.15.
篇10
關鍵詞:戰略聯盟;培育;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包括企業的隱性知識、升值潛力和管理體系等,是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生存和成長的動力源泉。而戰略聯盟作為一種經營戰略,則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快速有效的方式。聯盟中的合作使企業間優勢互補,同時競爭使企業產生不斷創新的動力。在競爭中尋求有力的合作已成為現代企業生存的法寶,戰略聯盟成為了企業保持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工具。
一、企業戰略聯盟概述
戰略聯盟最早由美國DEC公司總裁簡·霍普蘭德和管理學家羅杰·奈格爾提出。戰略聯盟指在規模和戰略目標上相匹配的兩家或以上企業,基于企業規模擴大、技術及人才等資源共享的目的,通過合資、短期協議、定牌生產、特許經營和相互持股等方式形成的一種合作模式,從而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壯大實力的目標。
聯盟企業之間各取所需,形成合作關系。但是由于相互間的競爭關系,各聯盟企業還要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防止合作伙伴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成為競爭對手。這就要求企業要以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為首要,處理好聯盟中的關系,保證自身的生存發展。
二、企業戰略聯盟是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手段主要有外部購買、通過企業自身力量發展核心能力和組成戰略聯盟。其中外部購買風險較大,且需要雄厚的資金實力。而對于第二種方法,技術上的瓶頸、人才資源的匱乏,甚至是政治法律因素,都會成為企業自身發展的障礙。相比之下,戰略聯盟是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建立戰略聯盟,進行技術合作。企業建立戰略聯盟是為了技術合作,聯盟為企業間的互動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聯盟企業在共同研究、合作開發產品的過程中,可以獲取對方的專有技術等很多獨自經營無法學習到的知識,并進一步整合、消化、創新、融入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中。
2.建立戰略聯盟,實現多元化經營。成功的多元化是培育企業核心能力的必然要求,通過戰略聯盟可以實現企業的多元化發展。具體來說,企業通過建立戰略聯盟與擁有某種互補能力的企業合作,可以減少非核心經營環節的精力投放,把更多的資源和能力傾注在核心產品和業務上,實現多元化經營。
3.建立戰略聯盟,實現規模經濟。企業規模的擴大對培育企業核心能力的促進作用表現為低成本、高效率。企業聯盟突破了企業能力對規模的限制,避免了由于超過企業所擁有的資源與能力的規模擴張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造成的破壞性影響。
4.建立戰略聯盟,實現速度經濟。速度經濟是指企業因快速滿足顧客的需求,從而帶來超額利潤的經濟。企業通過建立戰略聯盟,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一旦市場出現波動,就可以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完成研究生產等環節的工作,將新產品盡快投放市場,從而比競爭對手更早更高效的滿足顧客的需求。因此,聯盟企業間通過專業的分工與合作,相互間的交流,形成一套對市場動向監督的體系,第一時間把握住市場需求提出應對方案。
三、實施聯盟戰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企業的精髓,決定企業的生存發展。那么如何實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增長和突破呢?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合理且高效的戰略聯盟。
1.做好前期調查準備,正確選擇聯盟企業
建立戰略聯盟,首先要選擇適當的企業,這是決定聯盟成敗的關鍵因素。在選擇企業的過程中,我們要遵循匹配性和相容性的原則。因此我們要明確知道本企業需要什么,什么樣的企業能與本企業在核心優勢上互補,并能幫助提升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此基礎上進行全面細致的考察,建立聯盟。
2.選擇恰當的形式建立聯盟
企業選擇好聯盟伙伴達成共識之后,就應該從自身需要、企業實力、戰略目標等角度出發選擇恰當的方式進行聯盟。按照雙方合作的正式程度,可以選擇實體聯盟和虛擬聯盟;從治理結構角度看可以選擇股權式聯盟和契約式聯盟;從價值鏈的角度出發則主要有橫向、縱向和混合三種形式的聯盟。在聯盟過程中,企業雙方應對容易忽略的細節進行完善,并要有明確的約定做依據。
3.對自己角色的準確定位
戰略聯盟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迅速壯大企業的實力,也可能因為過多地把自己的核心優勢分享給聯盟伙伴而帶來災難。因此,在分享的同時要保護好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戰略聯盟過程中,企業間的關系就是一場博弈,聯盟雙方都明白什么樣的動作、什么樣的態度可能會引起對方什么樣的反應,權衡利弊都會選擇一種最穩定的、雙贏的方式相處,所以一定要準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充分發揮戰略聯盟的優勢作用。(作者單位: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丁見,李寶強.企業戰略聯盟組織結構模式分析[J].商業時代,2011,(21).
[2]黃明山,常喜斌.中小企業戰略聯盟的動態博弈分析[J].改革與戰略,2012,(10).
[3]陳曉敏.我國企業戰略聯盟淺析[J].中國商貿,2011,(15).
[4]左衛華.我國企業戰略聯盟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6.
[5]張小蘭.論企業戰略聯盟[D].重慶:西南財經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