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晚清財政史
時間:2022-04-03 04:28:00
導語:淺析晚清財政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世紀的晚清財政史研究,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效果,也存在著一些闕失,值得認真回首和總結。在已經發表的有關學術史綜述中,對晚清財政史的研究涉及很少,不克不及不說是一個缺憾。本文在總體回溯的底子上,重點縷述幾個重要的專題研究和突出成果,著末討論晚清財政史研究的特點與不夠。同時須要分析,由于視野和語言的限定,本文所涉及的外洋學者的研究成果重要限于日本。掛一漏萬與不妥之處也請讀者品評指正。
一、學術史回首:晚清財政史研究概述
應該說,對晚清財政史的研究,并非始于20世紀,在19世紀末已經開始。1897年,上海廣學會出書了英國駐上海領事哲美森的《中國家支考》(林樂知譯),該書雖冠名“中國家支”,實則專門敘述清代分外是晚清的財政。該書的目錄較為繁蕪,共分為“泛論”、“當局疆吏外交”、“直省解京款子”、“漕運京餉”、“分外京餉”、“海關洋稅”、“歲人泛論”、“地丁銀”、“漕糧”、“鹽課鹽厘”、“百貨厘金”、“新關洋稅”、“常關稅”、“土藥稅厘”、“雜稅”等36目。僅從繁雜的目錄來看,《中國家支考》不是一部研究性著作,更多的具有資料選編色彩。雖然,其資料也彌足寶貴,劉錦藻編撰的《清朝續文獻通考》就有所引用①,并稱晚清戶部的陳訴,“多脫誤,外人指其差異”,而哲美森的記述,“外人信為無誤”。這也正展現出《中國家支考》的史料價錢。字串8
進入20世紀后,廣智書局1904年出書了梁啟超的《中國國債史》,梁氏對晚清的“國債”舉行了開真個梳理。而吳廷燮的《清財政考略》(1914年鉛印本),則是國人從團體上研究清代財政的第一部著作,對晚清財政亦有涉及。1917年商務印書館出書的王振先《中國厘金標題》,是國內學者研究厘金標題的第一部著作,受到同時期的外洋學者的注意。②以后,專門研究清代財政的專著未幾見,最值得注意的是羅玉東的《中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清朝續文獻通考》卷66,“國用四”;卷68,“國用六”,商務印書館1955年重排本。
按:《清朝續文獻通考》卷66在引用時作者記為“哲美森”,卷68則記為“遮密孫”。
又按:《清朝續文獻通考》卷68在敘述光緒朝財政時,還引用了日本人根岸佶的著作,并稱:“吾國財政向無陳訴,國人鮮有知者,比年始見預算案,然肯仔細研究者亦紛歧二,覯日本人根岸佶為同文會會員,于吾國生存狀態鉤稽之勤,用力之久,遠駕吾國人士之上”。
②如木村增太郎《中國財政論》(東京大阪屋號書店1927年版)就引述過王氏的著作。按:《中國財政論》原名《支那財政論》,“支那”一詞,在歷史上,有對中國的蔑稱之嫌,因此,通常在20世紀初至40年月初出書的日本研究著作中,用“支那”作書名的,同等譯作“中國”。但為了制止雜亂,著名的資料書如《支那經濟全書》,仍依其舊。據倪建周、冬明《“支那”源流考》(《新華文摘》1999年第8期)稱,“支那”原是“Cina"的音譯,是古代印度對中國的稱謂,最早出現在梵文佛經中。日本辭書《廣辭苑》也有這種表明。不外,在筆者看來,從讀音上看,“支那”(日語讀音作“席那”)更靠近于拉丁語系的讀法,在西班牙語中“China”讀作“齊那”。筆者曾學過幾年的西班牙語,特予展現。權作一說。
字串2
厘金史》(商務印書館1936年版),羅著對晚清厘金的研究做出了重要孝順,是20世紀上半葉清代財政史范疇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著作。別的,侯厚培的《中國近代經濟生長史》(上海大東書局1929年版),是國內體系研究近代經濟史的第一部著作,是書對財政標題也賜與了肯定的存眷,分外是對晚清的幣制改造,有較好的敘述。趙豐田《晚清五十年經濟頭腦史》(哈佛燕京學社1939年版),開了研究晚清經濟頭腦的先河,此中的“增歲人說”、“厚俸祿說”、“行預算說”等對視察這暫時期財政頭腦很有啟發意義。
20世紀上半葉的晚清財政史研究專著雖未幾見,但有關著難堪刁難晚清財政多有涉及。這重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駐足于民國時期的財政研究,對晚清的財政標題舉行回首性研究。
如賈士毅《民國財政史》(商務印書館1917年版),專列一章“財政之沿革”,對清代歷朝的財政分別加以敘述,此中,對光緒朝財政的敘述尤詳,細分為“光緒初年之財政”、“光緒中年之財政”、“光緒末年之財政”三個部門。在其他篇章中,也有對晚清財政的追溯或比力。葉元龍《中國財政標題》(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也涉及到晚清財政。又如陳滄來《中國鹽業》(商務印書館1929年版),吳覺農、范和鈞《中國茶葉標題》(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李權時《現行商稅》(商務印書館1930年版),金國寶《中國幣制標題》(商務印書館1928年版),張家驤、吳宗燾、童蒙正《中國之幣制志匯兌》(商務印書館1931年版),楊蔭溥《中國金融論》(商務印書館1930年版),張輯顏《中國金融論》(平明書局1936年版),分別對晚清的鹽稅、茶稅、商稅、錢幣等干系標題舉行了研究。
字串6
第二,財政通史著作中對晚清財政的研究。
20世紀上半葉,財政通史的撰寫是一個突出的征象。這方面的著作有:胡鈞《中國財政史課本》(商務印書館1920年版),徐式莊《中國財政史略》(商務印書館1926年版),常乃德《中國財政制度史》(天下書局1930年版),劉秉麟《中國財政小史》(商務印書館1931年版),楊志濂《中國財政史輯要》(無錫至公圖書館1936年版),劉差異《中國財政史》(大東書局1948年版)。在這些財政通史中,對晚清的財政予以了充實注意。如胡鈞《中國財政史課本》將中國財政的演變分作八個時期,此中清代劃作兩個時期,即清初至道光、咸豐至宣統。劉秉麟《中國財政小史》,對《賦役全書》、《管帳冊》、《奏銷冊》等賦稅冊籍,以及財政體制、俸祿、錢幣、田賦、鹽稅、關稅、雜稅等都有扼要的敘述。此中,對晚清之雜稅有較好的敘述:“清初人關時,敷衍各項雜斂,懸為例禁,滌蕩繁苛,未始不善。降至中葉,雜稅亦多。而弊端之深,貽害之遠,莫如土藥稅。當時清廷收入,恃為大宗……其他各項雜稅,有相沿日久,向有定制者,有光宣之交,暫時加征者。前者有牙稅、當稅、契稅、鋪稅、漁稅、礦稅等數種,后者如直隸之煙稅、家屋稅、車捐、花捐、妓捐等。各省新設之款式,大略類似。”表現出相當的概括本事和識見。字串5
第三,通史性的專題史中對晚清財政的研究。
- 上一篇:糧食局廉政文化進庫區通知
- 下一篇:糧食局廉政文化建設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