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教育現代化范文

時間:2024-01-19 17:51: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淺析教育現代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淺析教育現代化

篇1

【關鍵詞】語文 素質教育 教育現代化

一、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

根據現代化對人才的基本要求,知識、能力、素質是構成現代化教育目標的三個基本要素。語文素質教育的知識內涵“是一個包含傳統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在內的大統一觀。知識、能力和素質僅僅是知識形態上的區別而已”。因此,語文素質教育要求的語文知識指的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書本語文知識,還包括與生活、生產、經濟、科技等發展的實際廣泛聯系的語文應用知識;語文能力指的是適應學習、適應生活、適應實踐、適應創新的語文應用能力;語文素質指的是通過語文學習,語文的知識、能力、智能結構不斷完善,促進整體素質得到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據此,語文素質教育不能離開語文知識教育,而應“寓素質教育于知識教育之中”,在傳授知識上力求做到:重視基礎,注重應用,突出實踐,切實解決語文“雙基”的應用性、技能性、實踐性等現實問題,即切實解決語文基礎知識如何獲得、語文基本技能如何培養、語文應用實踐習慣如何形成的問題。尤應指出的是,語文“雙基”的內容必須根據時代的要求恰當充實。因此,盡管語文知識相對于其他學科知識來說不易老化,不易過時,但面對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語文的內容充實最快,語文的應用要求最廣。這說明語文基礎知識不單指課文中的基礎知識,還應包括生活、實踐中的語文知識,必須是顯性語文知識與隱性語文知識的統一體。“語文基本技能”不應單指“聽說讀寫”和歸納、概括、綜合、演繹的技能,還應包括語言信息的獲取、統籌、過濾、篩選、摘要、檢索、分類、校對、識別和編輯、刪改等;培養能力要做到重視實踐,立足未來,切實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與生存、創造的能力,除具備一般的語文能力外,重要的是具有較強的語文自學能力、語文實踐能力、語文遷移能力和利用圖書館、利用語料庫的能力;發展素質要重視差異,注重個性,切實解決“智育”與“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關系,要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特點和語文教育的多元價值,重視學生知識、技能、心理、文化、審美等方面的差異,通過語文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語言表達、語言交流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提高語文能力、語文素質的同時,科學知識與技能素質、身體與心理素質、思想與道德素質得到自由、充分、和諧的全面發展,與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相適應。

二、語文素質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一)要善于從民族文化中汲取豐富的語文精華

中國的語文素質教育離不開對民族語文和民族文化的準確把握,離不開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的弘揚,如果脫離深厚的民族語言、文化基礎,語文素質教育就必然流于虛妄而不可想象。據此,語文素質教育更應重視漢語言文字自身的特征,合乎其內在的學習經驗和規律。重點應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民族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勤熟讀成誦、勤校勘查證、勤運思練筆;重科學、倫理,重整體、辯證,重真、善、美統一。二是“課文無非是例子”,選文要“取法乎上”,經典的、時代的,都要典范、合讀,文質兼美。對最能體現漢語特點、漢語規律的詩、詞、曲、賦和散文等,要指導學生有選擇地讀;對充分體現時代氣息和時代精神的時事美文、文學精品、科普讀物,要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讀,力求使學生做到通古知今,融會貫通,化而能用。三是要注意教給學生學習中華民族文化、汲取民族文化精華的方法,充分發揮中華民族重整體辯證和直覺體悟的思維優勢,在讀寫中既學會系統、全面、動態的審視、分析、解決問題,又達到思想感情的滋潤、熏染和精神情操的提高和超越的目的。

(二)要善于根據漢語文的特點和規律引導學生聯想、想象和幻想

漢語言文字的象形性、表意性、靈活性和漢語文的情感性、藝術性、審美性,決定了它具有廣闊的聯想、想象、幻想的空間。它“富有彈性、富于韻律、聯想豐富、組合自由、氣韻生動”。如一個“水”字,可以將其放在沙漠里、夜晚間、戰場上去體味;一個“無邊無垠”的詞,可以導引你去大海中,去草原上馳騁,去宇宙中探秘;一首《滬杭車中》(徐志摩),那一幅“煙、山、云彩;水、橋、櫓聲;松、竹、紅葉”的畫面,無不令人心馳神往,浮想聯翩,激起人們真摯、深沉、強烈、永恒的思鄉之情,教你無法抵御,誓與美麗的家鄉地老天荒。如此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文章的解讀,都是由漢語文富有彈性、富于聯想、靈活、自由、生動的獨特特點決定的,才使得人在學習漢語文時,總會自然而然地把特定的語文信息與原有大腦的信息產生有機的組合、擴展和再生,從而產生源源不斷的難以數計的信息,這就是漢語文的魅力,漢語文創造的魅力。

篇2

一、現代化教育手段需要與傳統教育手段相結合

任何教育手段,任何先進媒體,包括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都僅僅是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本身,沒有一種先進的教育手段可以代替一切。現代化的教育手段是高科技與教育相結合的產物。不可否認,在當前的教育中,這些先進的教育手段確實對教育方式的轉變起到了促進作用,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先進的教育手段也是有缺陷的,在許多時候需要與傳統的教育手段相結合,“只靠技術是無法奇跡般的解決教育系統面臨的困難的。尤其應把技術與傳統的教育形式結合起來使用,而不應將其看作是一種取代傳統教育形式的獨立的手段。”

在課堂上,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教師說不清、學生難理解的知識點,而這些知識點往往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恐怕僅憑過硬的基本功是不行的。眾所周知,多媒體教學設計,能將一些十分抽象的知識運用電腦多媒體音像技術,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都參與感知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始終處在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中,進而變得思維活躍、視野開闊、興趣濃厚,突出教學重點,達到了化難為易的目的。所以,我們要充分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等現代教學手段,來克服傳統教學的弱點。因此,新課程的內容也相應地對教學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手段去教學,無異于老牛拉車。

但是我們知道,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是一種形式,只有教學內容才是教學的核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應該根據教學內容來決定要不要使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用在什么地方,達到什么目的。只有這樣,現代化的教育手段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與教學內容、教學目的保持一致。在我們使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設計課件時,一方面,要考慮教學內容優化設計,另一方面,在表現形式上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只有充實的內容與完善的外在形式的有機結合,才可以真正達到傳授知識、調動學生積極性、改善教學環境的目的。

因此,現代化教育手段應該與傳統教育手段結合起來。在有些情況下,傳統教育手段所起的作用甚至要比先進的教育手段所起的作用更大。另外,如果從課程成本的角度考慮,當兩種教育手段所達到的效果相同的時候,我們應該傾向于傳統教育手段。

二、 現代化的物質外殼需要先進理念的支撐

任何先進的教育手段都由人來操作,為教學服務的,所以人的問題是最重要的問題,而人的問題首先就表現在人的理念上。在許多情況下,我們只是為了用教育手段而用教育手段,卻從來沒有考慮為什么要用,也沒有考慮用它是否會帶來教學效果實質性的提高,學生是否喜歡,學生是否能夠接受等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使用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基礎。

有了理念,還得強調一個方法問題。有了現代化的物質條件,就一定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在實踐中往往會遭遇一些令人尷尬的局面。當教師正在用計算機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多彩的情景時,突然計算機出現了一點小小的故障,而教師卻無能為力,于是整堂課就陷入被動局面,甚至無法進行正常教學。授課教師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當然是必要的,但說到底,這還是一個理念問題,因為這些教育手段是幫助教師更好的完成課堂教學,而不應該成為束縛他們的枷鎖,當使用教學手段出現意外時,教師完全可以用另外的方法達到目的。

現代化的教育,雖然需要現代化的物質外殼,但真正支撐它的卻是現代化的教育理念。隨著社會的進步,電化教學將更加普遍。我們鼓勵教師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但使用電教器材將科學知識按舊路子“滿堂灌”下去,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又將從一個誤區陷入另一個誤區。

三、不是沒有現代化教育手段,就一定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實際上,有了現代化的教育手段,人就往往容易產生依賴感,而這種依賴感又會導致人的創造性的喪失。我們每個教育者都應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沒有現代化的教育手段,教學就一定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甚至會導致教學失敗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就拿計算機多媒體來說,事實上在使用的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多媒體課中CAI課件只代替了教師的板書,不同的內容通過點擊鼠標飛快閃過,試想它留給學生的印象能否比得上教師一筆一畫、認認真真的板書效果?有的課件照搬課本內容,包辦一切,好像電視講座,那么教師站在講臺上還干什么呢?計算機畢竟是一臺機器,它無法取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暗示性語言所起的微妙作用,也無法取代教師富有情感的課堂語言,也不能取代舞蹈、繪畫等實踐課中教師親身示范的直觀效果。”

四、很多學校存在課程資源的高消費現象

片面追求教育的物質化外殼,往往會導致課程資源的高消費現象。先進的教育手段使用率低下與“裝點門面”并存的現象又助長了課程資源的高消費。

1.現代化教育手段使用效率低下

先進的技術手段總是靠教師來使用的,而教師往往不知道怎么使用。這表現在兩個層面,一是教師不能熟練、有效地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沒能掌握一些簡單的基礎操作技術,甚至在使用過程中出了一點問題就束手無策,陷入被動。

效率低下的另一個方面表現在教師不知道如何有效的利用,把這些先進的教學手段僅僅作為傳統教學手段的替代,沒能讓其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也不知道如何讓這些先進的教學手段實現最佳組合。教學效果好不好,教學程度是否現代化,對教師來說,是由能不能使用好教學手段來決定的,而不是由教學設備與材料是否現代化來決定的,關鍵是看教師可不可以有效采用教學手段以達到教學行為、能力、效果的現代化,而不是看教學材料與設備本身。這是會不會用的問題。如果可以通過培訓去解決的話,那么有而不用則是一種更大的浪費。

2.把現代化教育手段作為花瓶

在實踐中,有一些學校投入了巨大的財力物力去建設現代化教學手段,但其目的不是為了真正實現教育現代化,而只是為了迎接評估,為了“達標”,為了讓人一飽眼福,是為了上一堂“公開課”評估結束后,這些設備、設施卻依然放在那里,儼然成為學校中“美麗的花瓶”。這種課程資源的高消費是我們所承受不起的。

篇3

1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興建而提出的。在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中,特別把IT在教育中的應用作為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美國的這一舉動引起了世界各國的積極反應,許多國家的政府相繼制定了推進本國IT在教育中應用的計劃。在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普及,整個社會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人們越來越關注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社會信息化”的提法開始出現,聯系到教育改革和發展,“教育信息化”的提法也開始出現了。現在,政府的各種文件已經正式使用“教育信息化”這一概念,并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的工作。

雖然教育信息化這一概念早已在我國廣泛使用,但對教育信息化的定義依然是眾說紛紜,難以統一,在目前國內學者提出的眾多教育信息化定義中,主要以“過程說”居多,其中,李克東提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與教學領域的各個方面,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積極應用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培養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人才,加速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系統工程。”祝智庭則認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的過程,其結果必然是形成一種全新的教育形態――信息化教育。”而南國農指出,“所謂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育過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

以上幾個定義均從不同角度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教育信息化概念的主要內容,如:強調了教育信息化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的過程;界定了教育信息化的領域及范圍;突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動力和直接目的――現代信息技術的教育應用;體現了信息資源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的核心地位等。

由此,我認為,所謂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國家及教育部門的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教育系統的各個領域全面深入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過程。

2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教育信息化不僅具有“技術”的屬性,同時也具有“教育”的屬性。從技術屬性來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數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術系統的設備簡單、性能可靠和標準統一,網絡化使得信息資源可共享、活動時空少限制、人際合作易實現,智能化使得系統能夠做到教學行為人性化、人機通訊自然化、繁雜任務化,多媒化使得信媒設備一體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復雜現象虛擬化。

從教育屬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開放性、共享性、交互性與協作性。開放性打破了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體系,使得教育社會化、終生化、自主化;共享性是信息化的本質特征,它使得大量豐富的教育資源能為全體學習者共享,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交互性能實現人--機之間的雙向溝通和人--人之間的遠距離交互學習,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其他人之間的多向交流;協作性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人--人、人--機協作完成任務的機會。

如果我們把教育信息化看作為是一個追求信息化教育的過程。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2.1 教材的多媒體化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教材和工具書變成多媒體化,它們不但包含文字和圖形,還能呈現聲音、動畫、錄象以及模擬的三維景象。例如有一個關于英語詞匯的兒童多媒體學習軟件,第一幅畫面把常用的動作名詞和圖片匯編在一起,當你選擇chase(追逐)一詞,電腦會用聲音告訴你"追逐"就是在某人或某物后面 run( 奔跑)的意思,如果你在兩個小孩的畫面上點一下,他們就會飛快奔跑起來;如果你還想知道奔跑的確切含義,你再在run上面點一下,電腦又會呈現關于run的聲音解說和動畫。在這樣的多媒體學習材料中,各畫面之間好象有無形的鏈條互相串聯,這種無形的鏈條被稱為超鏈,這種帶超鏈的多媒體又稱為超媒體。俗話說,書是死的,人是活的。但有了超媒體"電子書",活人讀死書的時代將一去不返,因為多媒體教材本身就是活的書。如何把"活書"設計好?如何把"活書"學好?這是信息化時代的教師和學生面臨的新問題。

2.2 資源全球化

利用網絡,特別是Internet,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資源連成一個信息海洋,供廣大教育用戶共享。網上的教育資源有許多類型,包括教育網站、電子書刊、虛擬圖書館、虛擬軟件庫、新聞組等。對于我國教育來說,面臨的一大問題是網上中文信息資源的嚴重不足。開發網上教育資源,不但是教育部門的任務,也是社會各部門以及知識者的義務,美國的網上基礎教育資源體系就是依靠社會各界的協同努力建立起來的。

2.3 教學個性化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的智能導師系統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和需求進行教學和提供幫助。為了做到這一點,學生個性的測定,特別是認知方式的檢測,將成為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課題。

2.4 學習自主化

由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認同,利用信息技術支持自主學習成為必然發展趨向。事實上,超文本/超媒體之類的電子教材已經為自主學習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

2.5 活動合作化

通過合作方式進行學習活動也是當前國際教育的發展方向。信息技術在支持合作學習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過計算機合作(網上合作學習);在計算機面前合作(如小組作業);與計算機合作(計算機扮演學生同伴角色)。

2.6 管理自動化

利用計算機管理教學過程的系統叫做CMI(計算機管理教學)系統,包括計算機化測試與評分、學習問題診斷、學習任務分配等功能。最近的發展趨向是在網絡上建立電子學檔(Learning Portfolio),其中包含學生身份信息、活動記錄、評價信息、電子作品等。利用電子學檔可以支持教學評價的改革,實現面向學習過程的評價。

2.7 環境虛擬化

教育環境虛擬化意味著教學活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脫離物理空間時間的限制,這是電子網絡化教育的重要特征。現代已經涌現出一系列虛擬化的教育環境,包括虛擬教室、虛擬實驗室、虛擬校園、虛擬學社、虛擬圖書館等,由此帶來的必然是虛擬教育。虛擬教育可分為校內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內模式是利用局域網開展網上教育,校外模式是指利用廣域網進行遠程教育。在許多建設了校園網的學校,如果能夠充分開發網絡的虛擬教育功能,就可以做到虛擬教育與實在教育結合,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貫通,這是未來信息化學校的發展方向。

3 建設教育信息化的意義

以上這幾個方面正是數字化校園的最好體現,它是一個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有機結合的新型的管理、教育、學習、交流和研究的平臺,是一個開放的教育系統,有一下幾點意義。

3.1 體現教育的公平性

“數字校園”建成后,所有的教師都擁有相同的資源,甚至可以做到同一年級、同一學科,使用同一種教案、課件上課,使教育更趨于公平。

3.2 教師的工作效率

由于網絡的開放性與共享性,同一年級相同學科的教師可以分章節備課,然后資源共享,這樣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又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同時校園資源服務器上有大量的資源可供使用,有利于備課出精品。

3.3 于新教學方法的探索

隨著教育信息化走入平常課堂,教育教學的理念、方法都會發生改變。這就促使教育者積極探索出一條適合于網絡教學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子,為后來者提供一個可以借鑒的模式,使他們少走彎路,節約成本。

3.4 于提高學校的教科研水平

教育科研及課題管理是學校的另一個中心,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同樣影響到教育科研及課題管理的模式和機制,大大提高學校教科研的創新水平,在某些方面又進一步促進學校教學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學效益。

3.5 于培養創新型人才

“科教興國”,教育是基礎。在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莫過于如何更有效地開發和培養人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信息的能力。“數字校園”的建成將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研究的資料,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培養自己自主學習、動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

3.6 于學校與家長、社會之間的溝通

學校要辦好學,必須做到社會關心、家長放心、學生稱心,這就離不開社會和家長的支持,學校要及時了解多方面反饋的信息。“數字校園”為家長和其他關心其發展的人提供了更多了解途徑,以及為其發展獻計獻策的渠道,有利于學校博采眾長,辦出特色。

3.7 向周邊輻射,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當今網絡已深入人心,共享資源是網絡時代的一個重要特點,學校要將自身的經驗和資源向其他學校開放,也需要學習其他學校的優質資源,以達到讓每位學生都能平等的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

4 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改革之間的關系

教育信息化為我們展示了未來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不會自然而然地創造教育奇跡,它可以被用于促進教育革新,也可以被用于強化傳統教育,因為任何技術的社會作用都取決于它的使用者。我們的觀點是,教育技術變了,教學方法也得相應變革。而教學方法的選擇是由教師的教育觀念所支配的。如果說信息技術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師就是操縱這個魔杖的魔術師。因此,對于我國廣大教師來說,面臨正在帶來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認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來支持教育改革和促進教育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篇4

關鍵詞:高校;英語教師;人力資源;優化配置

眾所周知,教師資源是高校最為寶貴的資源,它決定了一所高校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英語是我國高校的基礎課程,社會和學校十分重視,對英語教師需求量大、要求高。但我國高校英語教師隊伍還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針對高校英語教師人力資源的現存問題,結合人力資源管理理論,通過調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三所高校的英語教師,提出高校英語教師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策略。

1. 高校英語教師人力資源的現狀及問題

1.1教師數量不足,工作量過重

近年來高校擴招造成了師資力量不足,教師工作量過重的現象。比如內蒙古某高校學習英語的學生高達10000,而該校的英語教師只有68位。經計算,得出以下數據:該校英語教師人均周學時14.5,人均班級數4.2,人均學生數131.5。繁重的工作量會縮短備課時間,從而降低教學質量。

1.2性別比例明顯失衡

由于學科特點,學習英語的男性比女性少得多,由此導致英語男教師和女教師比例嚴重失衡。就高校英語教師性別比例問題,筆者對內蒙古呼市三所高校進行了調查統計,得出以下數據:高校1有9位男教師,56位女教師,男教師僅占14%;高校2有男教師10位,女教師61位,男教師占14%;高校3有男教師9位,女教師41位,男教師占18%。由此可見,高校英語教師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1.3新老教師比例失調

高校近年在擴招學生的同時,也新進了不少年輕的英語教師。筆者對內蒙古呼市三所高校英語教師的年齡狀況進行統計后得出以下數據:3所高校中30歲以下的教師87人,占45%;30-40歲的教師45人,占23%;40-45歲教師33人,占17%;45歲以上教師30人,占15%。由此可見,年輕教師比例大,人數多,而年齡較大、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比例小,人數少。這就意味著大部分學生的英語課由經驗不足的年輕教師教授,這樣就可能導致學生得不到有效指導。并且,繁重的教學任務會增加他們的工作壓力,有礙他們的提高。

1.4教育理念滯后,教學方法陳舊

經調查發現,目前大學英語教師雖然年輕化了,但教學觀念和方法并沒有跟著年輕化、現代化。通過走訪幾位年輕英語教師發現他們對外語習得理論與實踐缺乏深度認識,上課仍以教授語言知識、討論課文內容、簡單練習口語這種簡單、陳舊的教學方法為主。所以,更新高校英語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2.對現代英語教師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策略

2.1有關部門加大投資力度,加強培訓,促進外語師資可持續發展

各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高校要充分認識到高校教師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性,加強對人才的培養。教育部門和各高校應落實英語教師多層次、多方式的在職培訓制度,給年輕英語教師提供充足的學習機會、充裕的學習經費和良好的學習環境等,盡量為他們提供參加國內外高層次研修班和出國做訪問學者的機會,提高其科研和教學水平,促進外語師資的可持續發展。

2.2共享優質英語教師資源

要促進高校英語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資源共享不失為一個有效方法。教師個人的優質資源可與教研室乃至全院的教師共享。資源共享不是簡單的照搬照抄,而是相互借鑒,再根據自己學生的英語基礎、專業特點及教師本人的講授風格和特長具體應用到教學實踐中。資源共享實質上就是集思廣益,充分利用集體智慧,使優良的教學方法、實用的教輔材料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2.3網絡輔助教學

優質的教師資源可利用網絡擴大輻射范圍,從而使更多的教師和學生受益。大學英語教師可建立英語教學網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英語資料,還可以在網絡上組織討論、布置作業、答疑解惑、接收學生的反饋意見等。網絡輔助教學可以使英語教學更生動形象,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網絡輔助教學符合英語學習的規律,也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2.4明確教師任務,構建學術團隊

據筆者調查,很多高校英語教師承擔了多門科目的教學。這雖能體現教師的全能性,但英語各項技能都有其獨特性,教師要花費大量時間鉆研該科目。在目前大學英語教師工作量繁重的情況下,難免會顧此失彼。故筆者建議明確教師的教學科目,使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鉆研該科目的有效教學方法。教學任務專項化也有助于教師形成教學團隊,提高科研能力,構建更加專業的學術團隊,促進大學英語師資的可持續發展。

3.結束語

高校英語教師是提高大學生英語能力的關鍵,因此加大對高校英語教師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優化配置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目前高校英語教師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期待能為我國高校英語教師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優化配置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姚百花.高校教師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的問題與對策[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2)

[2]賈愛武.外語教師教育與專業發展研究綜述[J].外語界,2005(1)

[3]周青萍.高校教師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6(4)

篇5

關鍵詞: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11-2634-03

1 前述

近年來,由于教育部加大了對于高校的公共基礎教學設備資金的投入,很多學校直接把原來建的舊教學樓中的普通教室全部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備,轉變成了多媒體教室,這樣一來使得多媒體教室數量急劇增加,再加上原來建的舊教學樓比較分散,使得學校改建成的多媒體教室分布即零又散。為了讓教師更方便地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為了教學管理部門更好地管理教學資源和監督與評估教師教學情況,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因此,關于如何實現對多棟分散的教學樓中零散的多媒體教室實行集中智能化管理已經成為現代教育技術行業的一個熱點問題。

2 現階段多媒體教室管理存在的問題(以海南大學海甸校區為例)

海南大學海甸校區多媒體教室的快速發展也就是近五年的時間(從2009年-2013年),由原來的39間多媒體教室增加到了276間多媒體教室,幾乎將過去所有的普通教室全部改裝成了多媒體教室,這樣一來使得多媒體教室數量急劇增加,再加上原來建的舊教學樓比較分散,而且同一棟樓中同一樓層分別設計了不同功能的教室,例如同一層樓有多媒體教室、普通教室、有畫室、有辦公室、有機房、有專業實訓室等等,使得學校改建成的多媒體教室分布即零又散。并且現階段對多媒體教室里的多媒體教室設備管理還停留在純人工的管理模式,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的浪費,并且工作的效率低。

1)涉及多個部門和科室共同管理,造成教學資源調配難和教室管理難的問題。

2)服務和需求多元化,造成不能遵照學校規定的時間使用多媒體教室的問題。

3)純人工的管理模式管理多媒體設備,造成即耗時又耗力(人力、物力和財力)問題。

4)教室和教學設備使用情況無法監督,造成教學設備使用數據無法統計,且不利于督導教學管理。

5)設備出現故障,排除故障和響應時間太慢。

6)多媒體教學設備缺少安防管理。

3 多媒體教室管理現狀與不足

1)采用基于控制主機-校園網-IP控制模塊-集中控制器(YXNEET500IP)-多媒體教學設備(授控設備)-被控設備傳感器數據采集-教學設備運行數據返回主控機數據庫技術,實現多媒體教室和設備進行分布式網絡化管理[1]。

2)由服務端(采用J2EE技術構建)與客戶端(采用以Android系統智能手機為依據開),采用面向對象的分析、設計與實現方法,通過移動終端進行控制管理多媒體設備、查閱教室相關信息[2]。由此可見多媒體教室的管理也逐步向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

3)中央控制系統(簡稱中控主機),由于中控主機是通過發控制編碼的方式來實現對設備的控制,所以各種授控設備必需與中控主機存在物理上是連接。例如電腦遠程開機,需要連接電腦Power開關,人為因素改動計算機線路,引發計算機供貨商不再保修。

4)服務器控制端(總控端),只能用手工方式根據課程表遠程開設備,過程過于繁瑣、易出錯且費時。

5)監督教室使用情況缺少視頻反饋管理。

4 系統總體設計

4.1 系統整體結構圖

首先,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統通過校園網,定時訪問教務智能排課系統并獲取排課數據。其次,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統借助校園網,通過智能多媒體中控將教務智能排課系中的排課數據存儲到各個多媒體教室電子鎖的存儲器中。接著,讀卡器根據排課信息,按照上課時間打開多媒體柜子鎖頭并觸發中控聯動控制機制(中控系統開、啟動計算機、啟動投影機、投影幕布放下);最后,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統每隔30秒對客戶端中控主機進行掃描返回設備運行狀態并將數據存儲于系統數據庫中。

5.1 開發工具與技術

系統選用Delphi作為開發工具結合Microsoft Access數據庫進行開發,Delphi是由Blrland公司推出的,它是一種Windows平臺上的程序開發工具,使用的是Object Pascal語法,是一種面向對象的程序開發語言,并且它使用了大量VCL(可視化組件庫),能更快地、高效地開發出基于Windows環境的各類程序,特別是在數據庫和網絡應用方面,優勢更為突出;

UDP協議(User Datagram Protocol)它是一種不可靠的數據傳輸協議,它比較適用于高可靠低延時的局域網環境和應用于那些面向查詢-應答的服務而服務需要交換信息比較小環境;UDP的主要優點傳輸速度快,缺點UDP數據包可能會出現丟失、重復和錯序等現象,而且發送方的數據發送率可能會超過接收方的數據處理能力。由于UDP 是一個無連接協議,傳輸數據之前發起端和接收端不需要建立連接,當需要傳送數據時就簡單地將用程序數據,并盡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網絡上,并且發送端使用UDP 傳送數據的速度僅僅是受到應用程序生成數據速度、計算機能力和傳輸帶寬的限制。

5.2 中控系統IP模塊通訊協議

中控系統主機通過內置網絡模塊來接收指令,由中控主控芯片根據中控網絡控制接口協議,完成指令對應的操作發送至終端設備,指令數據均是十六進制數,例如接到fe,01,14,52,1,68,ff指令,根據中控網絡控制接口協議,fe表示起始碼,01代表電腦(控制碼總控電腦發過來的),14代表開關類模塊,52表示執行開流程,1表示執行的端口(如繼電器端口號),68代表校驗碼,用于判斷指令是否有效,它的值等于(發送器件地址+接收器件地址+操作指令+操作數據) mod 100即(01+14+52+01)mod 100=68;,ff表示數據傳送完畢,該指令表示的意義為:通過總控室電腦遠程控制中控系統開流程。

5.3.7 完成數據寫入電控鎖管理系統數據庫,實現開鎖觸發中控聯動。

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統借助于中控主機硬件上的遠程控制技術和IC卡網絡管理系統,結合電子教室管理軟件中的遠程軟件管理技術來實現智能化開啟和監控教室設備,并運用教室安裝的攝像頭得到的監控視頻圖像,來觀察和判斷教室情況及設備運行狀態,來實現多媒體教室的智能化管理。

6 結束語

系統的實現不但很好地解決了以上陳述的問題,而且還能在舉辦各種考試時,加強考場、考紀、考風的監督作用,特別是在分布式的人工管理模式轉向智能化管理模式,使得多媒體教室的日常管理更規范化,管理部門組織體系更趨于完善,人員配備更為合理,職責定位更加明確,技術服務更到位,既提高了教學質量,又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為教學與教學管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任柯.多媒體教室網絡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0.

[2] 辛憲民.基于移動終端的高校多媒體教室管理秕設計與實現[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3] 肖景靈,黃鋒.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統在數字化校園中的應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2(2).

[4] 胡維治.基于校園教學網的多媒體教室管理系統的實現[J].中國教育技術,2009(6).

[5] 萬華明.可管理開放式智能網絡化多媒體教室教學系統的設計構建與實現[J].江西科學,2005(3).淺談現代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王鎮江,楊厚群

(海南大學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海南 海口570028)

摘要:根據現代多媒體教室管理需求,借助校園網應用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統,通過MC900智能多媒體控制系統將教務智能排課系中的排課數據存儲到各多媒體教室電子鎖的存儲器中,讀卡器根據存儲器中的排課信息,按時開鎖并觸發中控聯動控制機制,實現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管理。

關鍵詞: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11-2634-03

1 前述

近年來,由于教育部加大了對于高校的公共基礎教學設備資金的投入,很多學校直接把原來建的舊教學樓中的普通教室全部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備,轉變成了多媒體教室,這樣一來使得多媒體教室數量急劇增加,再加上原來建的舊教學樓比較分散,使得學校改建成的多媒體教室分布即零又散。為了讓教師更方便地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學,為了教學管理部門更好地管理教學資源和監督與評估教師教學情況,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因此,關于如何實現對多棟分散的教學樓中零散的多媒體教室實行集中智能化管理已經成為現代教育技術行業的一個熱點問題。

2 現階段多媒體教室管理存在的問題(以海南大學海甸校區為例)

海南大學海甸校區多媒體教室的快速發展也就是近五年的時間(從2009年-2013年),由原來的39間多媒體教室增加到了276間多媒體教室,幾乎將過去所有的普通教室全部改裝成了多媒體教室,這樣一來使得多媒體教室數量急劇增加,再加上原來建的舊教學樓比較分散,而且同一棟樓中同一樓層分別設計了不同功能的教室,例如同一層樓有多媒體教室、普通教室、有畫室、有辦公室、有機房、有專業實訓室等等,使得學校改建成的多媒體教室分布即零又散。并且現階段對多媒體教室里的多媒體教室設備管理還停留在純人工的管理模式,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的浪費,并且工作的效率低。

1)涉及多個部門和科室共同管理,造成教學資源調配難和教室管理難的問題。

2)服務和需求多元化,造成不能遵照學校規定的時間使用多媒體教室的問題。

3)純人工的管理模式管理多媒體設備,造成即耗時又耗力(人力、物力和財力)問題。

4)教室和教學設備使用情況無法監督,造成教學設備使用數據無法統計,且不利于督導教學管理。

5)設備出現故障,排除故障和響應時間太慢。

6)多媒體教學設備缺少安防管理。

3 多媒體教室管理現狀與不足

1)采用基于控制主機-校園網-IP控制模塊-集中控制器(YXNEET500IP)-多媒體教學設備(授控設備)-被控設備傳感器數據采集-教學設備運行數據返回主控機數據庫技術,實現多媒體教室和設備進行分布式網絡化管理[1]。

2)由服務端(采用J2EE技術構建)與客戶端(采用以Android系統智能手機為依據開),采用面向對象的分析、設計與實現方法,通過移動終端進行控制管理多媒體設備、查閱教室相關信息[2]。由此可見多媒體教室的管理也逐步向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和智能化的發展趨勢。

3)中央控制系統(簡稱中控主機),由于中控主機是通過發控制編碼的方式來實現對設備的控制,所以各種授控設備必需與中控主機存在物理上是連接。例如電腦遠程開機,需要連接電腦Power開關,人為因素改動計算機線路,引發計算機供貨商不再保修。

4)服務器控制端(總控端),只能用手工方式根據課程表遠程開設備,過程過于繁瑣、易出錯且費時。

5)監督教室使用情況缺少視頻反饋管理。

4 系統總體設計

4.1 系統整體結構圖

圖1 目標實現原理圖

首先,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統通過校園網,定時訪問教務智能排課系統并獲取排課數據。其次,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統借助校園網,通過智能多媒體中控將教務智能排課系中的排課數據存儲到各個多媒體教室電子鎖的存儲器中。接著,讀卡器根據排課信息,按照上課時間打開多媒體柜子鎖頭并觸發中控聯動控制機制(中控系統開、啟動計算機、啟動投影機、投影幕布放下);最后,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統每隔30秒對客戶端中控主機進行掃描返回設備運行狀態并將數據存儲于系統數據庫中。

4.2 系統目標圖

圖2 系統目標圖

5 系統實現

5.1 開發工具與技術

系統選用Delphi作為開發工具結合Microsoft Access數據庫進行開發,Delphi是由Blrland公司推出的,它是一種Windows平臺上的程序開發工具,使用的是Object Pascal語法,是一種面向對象的程序開發語言,并且它使用了大量VCL(可視化組件庫),能更快地、高效地開發出基于Windows環境的各類程序,特別是在數據庫和網絡應用方面,優勢更為突出;

UDP協議(User Datagram Protocol)它是一種不可靠的數據傳輸協議,它比較適用于高可靠低延時的局域網環境和應用于那些面向查詢-應答的服務而服務需要交換信息比較小環境;UDP的主要優點傳輸速度快,缺點UDP數據包可能會出現丟失、重復和錯序等現象,而且發送方的數據發送率可能會超過接收方的數據處理能力。由于UDP 是一個無連接協議,傳輸數據之前發起端和接收端不需要建立連接,當需要傳送數據時就簡單地將用程序數據,并盡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網絡上,并且發送端使用UDP 傳送數據的速度僅僅是受到應用程序生成數據速度、計算機能力和傳輸帶寬的限制。

5.2 中控系統IP模塊通訊協議

通訊協議格式:“起始碼+源器件地址+目的器件地址+操作指令+操作數據+校驗碼+結束碼”;起始碼:\xfe(254),表示一個新數據傳送的開始; 源器件地址:1-15共15個;目的器件地址:16-255共240個; 操作指令:一般一個指令碼;操作數據:指令碼對應的一個或多個數據;校驗碼:(發送器件地址+接收器件地址+操作指令+操作數據) mod 256;結束碼:\xff(255),表示數據傳送完畢;

單擊系統中“中控開”按鈕代碼;

rocedure Tdemo.B1Click(Sender: TObject);

begin

CmdBuf[1] := $01 ;

CmdBuf[2] := $14 ;

CmdBuf[3] := $52 ;

CmdBuf[4] := $01 ;

SendUDPcmd(CmdBuf, 4); //發送fe,1,14,52,1,68,ff指令。

Sleep(100);

end;

中控系統主機通過內置網絡模塊來接收指令,由中控主控芯片根據中控網絡控制接口協議,完成指令對應的操作發送至終端設備,指令數據均是十六進制數,例如接到fe,01,14,52,1,68,ff指令,根據中控網絡控制接口協議,fe表示起始碼,01代表電腦(控制碼總控電腦發過來的),14代表開關類模塊,52表示執行開流程,1表示執行的端口(如繼電器端口號),68代表校驗碼,用于判斷指令是否有效,它的值等于(發送器件地址+接收器件地址+操作指令+操作數據) mod 100即(01+14+52+01)mod 100=68;,ff表示數據傳送完畢,該指令表示的意義為:通過總控室電腦遠程控制中控系統開流程。

5.3 接口軟件自動下載排課數據

5.3.1 建數據庫

IC卡網絡管理系統數據庫SoftData.mdb

5.3.2 建數據表

ClassroomData,存放教室名稱、編號、IP地址、端口等教室信息;

ClassTime,存放每天的課程時間信息;

Week,存放學期每周日對應的日期;

ClassTab,存放由教務系統轉換過來的課程數據,包括教室名稱、教室編號、教師名稱、教師編號、教師卡號、周次、星期、節次等信息;

KeTable,存放下載到教室IC卡的數據信息,包括教室名稱、教室編號、教師名稱、教師編號、教師卡號、刷卡時間等信息;

5.3.3 建立接口

由接口軟件、配置文件(*.ini)和IC卡網絡管理系統數據庫SoftData.mdb三部分組成。

5.3.4 接口軟件初始化

IC卡網絡管理系統軟件CardReader清空所有教室的課表卡;

檢查或錄入ClassroomData表中的數據,主要是教室名稱、編號、IP地址、端口等;

檢查或錄入ClassTime表中的每天課程時間數據,時間格式為兩位的時和兩位的分,比如:“0850”表示8點50分;

檢查或錄入week表中的每周日對應的日期數據,日期格式為“年.月.日”,比如“2009.9.23”表示2009年9月23日;

準備ClassTab表;

清空KeTable表;

5.3.5 導入排課數據于KeTable表中

5.3.6 發送排課數據以中控網絡控制接口協議用UDP的傳輸方式發送

5.3.7 完成數據寫入電控鎖管理系統數據庫,實現開鎖觸發中控聯動。

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統借助于中控主機硬件上的遠程控制技術和IC卡網絡管理系統,結合電子教室管理軟件中的遠程軟件管理技術來實現智能化開啟和監控教室設備,并運用教室安裝的攝像頭得到的監控視頻圖像,來觀察和判斷教室情況及設備運行狀態,來實現多媒體教室的智能化管理。

6 結束語

系統的實現不但很好地解決了以上陳述的問題,而且還能在舉辦各種考試時,加強考場、考紀、考風的監督作用,特別是在分布式的人工管理模式轉向智能化管理模式,使得多媒體教室的日常管理更規范化,管理部門組織體系更趨于完善,人員配備更為合理,職責定位更加明確,技術服務更到位,既提高了教學質量,又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為教學與教學管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任柯.多媒體教室網絡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0.

[2] 辛憲民.基于移動終端的高校多媒體教室管理秕設計與實現[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3] 肖景靈,黃鋒.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統在數字化校園中的應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2(2).

篇6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應用,中職英語教學理念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如何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英語教學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質量,這已成為教學改革的重點。現代信息技術與中職英語教學的有機整合已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筆者就兩者整合的概念、意義和途徑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職英語教學;整合

21 世紀,以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資源豐富性和交互多樣性等特點使其介入現代中等職業教學成為必然。教育部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10-2012年)》中明確提出了中等職業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計劃,這就要求職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長處,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的結合。作為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英語教學也需要實現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把現代的教育技術應用于各種英語教學活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

一、信息技術與中職英語教學整合的概念

信息技術與中職英語教學的整合是指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等與中職英語教學有機地結合,營造一種新型教學環境,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網絡等現代化教學工具,引導學生在網絡上進行探究式,自主式學習,把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和手段應用在英語教學中,使英語教學資源、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調整后保持協調一致,并利用網絡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人機互動。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探索學習的能力,切實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

二、信息技術與中職英語教學整合的意義

(1)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有效的利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設計出生動逼真的英語場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共鳴,激發和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教學是需要師生雙方進行互動的,只有充分地調動雙方的積極性,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英語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最佳的英語模擬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學生學好英語的自信心;還能幫助學生深入思考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快樂并自主地進行學習(教學方法中的快樂教學法)眾所周知,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根本源泉,無論是工作或是學習,只有對其產生了真正的興趣,才有可能達到最佳的效果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著興奮的狀態和情緒,在愉快的環境中接受教育,獲取知識 根據認知學習理論,人們的學習效率是通過外界的刺激和學習者的心理過程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結果計算機可以通過多種信息的傳輸方式和渠道,對學生進行多種感官的刺激,這樣,大腦的兩個半球同時被激活起來,最終克服暫時性記憶的局限,加強記憶,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例如,外研社中職英語基礎模塊第一冊Unit 6 What’s for dinner,本單元的聽說部分是關于點餐的,可以從網上下載一個關于點餐的英文情景對話的視頻,這樣既創設了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增大課堂教學容量。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可節省板書時間,教師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啟發、點撥、解決疑難問題以及聽、說、讀、寫的訓練上。教師可以有充裕的時間,讓學生讀一讀、評一評,使學生參與各種訓練,這樣既可以增大課堂容量,又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英語對話注重情景,光靠老師設計、動手制作和布置是難以做到十全十美的。耗費大量的精力不說,要找到真材實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多媒體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生動直觀,能創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景,體現多媒體的綜合效果,改善教學環境,優化教學結構。給學生提供的語言實踐機會多了,有利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3)充分發揮多媒體優勢,提高學生聽說能力。

多媒體可以有效地增強教學內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利用學生善于模仿的特點,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每節課使用錄音機或多媒體播放器讓學生獲得標準的語音語調。,還常利用課外活動或自習課時間播放有趣味的錄像(如美國著名兒童影片Home Alone 或Harry Potter等)和 FLASH 課件等供學生觀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手段能積極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從中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但在播放英語課文錄音或影片時要注意方法,不可盲目地追求形式,對于難以聽懂的部分,要讓學生反復聽辨或教師利用暫停鍵停止播放予以解釋,并可根據VCD影片中情節針對性提出一般疑問句或特殊疑問句,幫助學生理解增強他們的成就感。教師可以利用語音實驗課的優勢,運用監聽教學系統監聽檢查學生的聽音情況,并m時地給予指導。這樣,利用多媒體技術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又能提高學生聽說能力。

(4)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英語信息化教學是以利用文本書籍、光碟軟件、網上資料三大資源為基礎,強調的是以學生自學為主體,培養他們的存儲能力、檢索能力、多媒體表達能力和協作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外研社中職英語基礎模塊都配有錄音帶和光盤,每單元都有單詞、聽力、會話和課堂小組活動等內容。如此大量的輸出,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外研社中職英語基礎模塊第一冊的unit3 Sunny Days,Rainy Days,首先向學生分組布置好課前學習任務:1、要求全體學生運用教學軟件,例如:金山詞霸,東方快車等,首先查出一些有關天氣、氣候等話題的詞匯進行預習。2、要求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分工,到網上尋找有關天氣的資料和世界主要國家城市的天氣情況。3、要求學生歸納表達詢問天氣狀況的常用交際模式。例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t's often warm in Spring. 4、要求學生把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隨時請老師或小組的同學討論幫助解決并記錄在個人文件夾上。5、要求學生把讀到的和查到的東西通過小組合作制作在校園網的論壇上。6、最后要求每組學生把在論壇上得到的信息寫成總結報告在下節課上朗讀。老師要求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5)信息技術可以為英語教學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當前互聯網的廣泛普及與應用,為師生提供了海量的英語教學信息。網絡也正是計算機信息資源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英語教師的備課可以在互聯網絡中實現,從網絡中下載的大量的有益的信息可以豐富我們的教學資源,學生也可以利用有益的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和拓展。

三、信息技術與中職英語教學整合的途徑

(一)信息技術與硬件設備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硬件設備的整合主要指計算機網絡硬件的建設。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各個方面的廣泛應用,很多學校都加大了Χ嗝教逵布環境、教育網和校園網的投入,提升教學設備的建設水平,為英語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環境。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90%以上的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環境,另外還有供學生自主學習使用的多媒體網絡教室。學生在這些教室里可以訪問教學資源庫的各類資源。這位信息技術和中職英語教學的整合提供了物質基礎。

(二)信息技術與網絡資源的整合

中職英語的教學目標是發展學生的初步英語應用能力,為今后的就業和進一步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應用能力是學生所掌握的語言在實際應用中的輸出(output),而這種應用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大量的語言知識的輸入(input)。這種語言知識的輸入應該是浸入式的(immersion),學生最大程度地接觸目標語言會產生最大程度的學習效果,網絡和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目標語言,即可用于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的語言素材。這種方式的學習使教學信息得到極大擴充,知識范圍廣泛拓展,課堂結構更趨開放。同時學生的視野得以開拓,思路更加開闊,利于創造力的培養。傳統教學中課本就是世界,而今世界成為課本,學習資源可以隨時隨地選取。這是信息技術與網絡資源整合的優勢。

問題是,在處理海量信息資源時,應考慮到所接觸的教、學素材信息應具備以下三個特點:(1)該素材應該有明確的鍛煉學生某一方面技能的特性。如所選的材料是鍛煉學生聽的技能,還是讀的技能。否則,海量的目標語言素材將無法充分發揮其信息源作用。(2)該素材應該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外研社中職英語基礎模塊第二冊的第七單元Fighting Against Pollution的聽說部分是關于由于空氣污染一起的一系列問題,可在網上下載一些關于沙塵暴的圖片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3)該素材必須能提供現實的語言和文化氛圍。比如,在第二冊第七單元聽說部分,可從網上下載一段關于北京沙塵暴天氣的英文報道視頻。這樣既提供了語言環境又有與聽力材料相關的知識背景,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聽力和增強對所要聽的材料的熟悉。在傳統教育模式下,缺少這種鮮活的語言素材。于此可見,做好信息技術與網絡資源的整合,可為學生提供大量真實的英語信息,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三)信息技術與人員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人員的整合包括兩方面:信息技術和教師的整合;信息技術和學生的整合。

(1)信息技術與教師整合。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中心。信息技術和教師的整合體現在教師除了要擔當教授者、監督、咨詢、考核等角色外,還需要擔當電腦和網絡使用者、多媒體素材和教材編輯者、教學軟件設計者甚至是電腦程序工程師的角色。信息技術和教師的整合需要達到以下目標:培養具有較高信息素養,能適應信息時代新型教學模式的英語骨干教師;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培養教師的信息素養,提高教師的信息交流(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技能;最終培養和造就出能適應數字化生存環境的新一代英語教師。

(2)信息技術和學生的整合:這主要是一個教師引導學生的問題。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職學生是伴隨著計算機長大的一代,他們對信息技術并不陌生。但是大多數學生對網絡的利用還只是停留在收發電子郵件、網絡游戲和聊天的水平上。利用網絡查找信息的能力以及把這些信息有效整合用于學習英語課程的能力還有待引導和加強。比如說如何有效利用google等搜索引擎查找自己所感興趣的信息;如何用文字、音頻、視頻處理工具整合信息用于多媒體英語課程學習;如何利用新聞組(newsgroups)和全世界范圍內的英語學習愛好者或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進行交流。此外,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通過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工具(如MSN、QQ)進行雙向或群組交流和討論,也可以通過耳機和攝像頭等外接設備進行可視對話。教師可以網上答疑、布置作業、批改作業,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所提供的資源存儲空間、電子郵件 、電子論壇、博客以及QQ群將教學進度、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向學生進行發送和公布。學生可以直接上網點擊學習主頁或教師提前篩選的相關網站進行在線學習、在網上提交作業、提問、資料查詢和圖書閱覽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模式相比,形式新穎,極大地調動了學習者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質量。

四、結束

現代信息技術與中職英語教學的整合是通過把信息技術英語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的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它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鼓勵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和信息資源,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自主式學習的功效,這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而且提高了教學效率,更改善了教學效果。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篇7

>> 現代化醫藥物流中心建設的思考 建設有特色的醫藥物流企業信息平臺 如何建設現代醫藥物流中心 工商管理專業建設的特色化之路探究 醫藥物流專業“雙證融通”一體化教學的實施路徑 醫藥物流中心倉儲管理信息化建設探析 從全洲醫藥物流港看現代醫藥物流中心建設 九州通北京物流中心:現代化醫藥物流自主建設的典范 醫藥物流配送中心建設 醫藥物流中心的規劃與建設 現代醫藥物流建設刻不容緩 破解醫藥物流信息化“短板” 醫藥物流社會化發展的探索 期待醫藥物流自動化標準盡快構建 高校特色物流專業建設策略分析 工商聯盟創新區域醫藥物流發展之路 《中草藥》:走特色化、專業化辦刊之路 行業背景下優化醫藥物流專業的對策研究 淺析高校醫藥物流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淺析電子信息工程特色專業建設之路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謝欽 培養物流管理專業技能的教學探索[J]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12 ,34 (11 ):189-102

[3]丁雪峰,謝五洲 我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實踐的思考[J]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4(12):126-128

[4]夏旭東等 我國第三方醫藥物流運行模式探析[J] 中國藥業,2 00 9,1 8 (4 ):15-17

[5]陸國平 醫藥現代物流的質量管理實踐與探索[J] 上海醫藥 2009,30( 8) : 366-368

[6]商務部 2011 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R] http:///stat, 2012,(6):1-2

[7]李 華, 曹 莉,陜西省疫苗經營企業冷鏈物流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 西北藥學雜志 2011 ,26 (1):61-62)

[8]灼月 承載夢想 創造價值[N] 上海醫藥 2013年 第34卷 第1期 (1月上)

[9]李志鋒等 我國醫藥物流發展現狀及其模式選擇[J] 物流技術,2008,27(6):9-11

[10]鄒阿羅 陳永法 我國第三方醫藥物流發展制約因素[J] 藥事分析2012,(6):28-31

篇8

關鍵詞:城鎮化;農村職業教育;任務;發展

十報告:”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農村職業教育是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新型農民、開發農村剩余勞動力資源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在促進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城鎮化過程中農村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

農村職業教育面臨著兩大重要任務:首先要培養具有適應農村現代化建設需求的高素質農民人才。其二是要培養適應中國城鎮化、信息化、新型工業化進程,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可以得到有效轉移。

(一)面向農村“農業現代化”建設,培養新型農民

“貿工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是指以市場為導向,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龍頭企業按照市場需求與農民簽訂產銷合同,建立生產基地,提供配套服務;農民按照合同生產、交貨;企業按照合同收購、加工,把產品銷往國內外市場,利潤在各個環節中合理分配,生產者、加工者和銷售者結合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經營共同體。我國這種農業產業現代化就意味著整個生產過程包括耕種、運輸、收割、排灌等都要采用現代化的機器設備。新的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使用的越來越廣泛,如使用生物技術雜交育種、基因工程,改良新的農作物品種;還有改良土壤、消除病蟲害,使用高效低毒無殘留農藥等。

因此農業產業現代化的進程對農村廣大的農業勞動者包括管理者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型的農民不僅要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相應的科學文化水平,要掌握現代化農業生產科學技術知識,同時還要熟悉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和生產管理經驗。提高廣大農村勞動者的素質則必須由農村職業教育來完成。作為知識和科技等的載體,農村職業教育只有為農村產業現代化服務,才能夠實現其振興農村經濟的目的。農村職業教育如何在實現“科教興農”中發揮作用也已成為擺在農村職業教育面前。

(二)城鎮化過程中,促進農村剩余勞動的有效轉移

隨著中國“四化”的發展,中國農村存在大量剩余勞動力,也就是說中國農村存在著一支數目龐大的滯留失業大軍。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如何有效的轉移?是影響未來社會政治安定和經濟發展的大問題。國家目前對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基本政策是“控制流動的規模,就近轉移為主”。需要大力發展非農產業和多種經營,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廣開門路,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加快小城鎮建設,有步驟的實現農村城鎮化,就地實現農轉非。

這一切的關鍵在于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實現多元化的職業技能培訓。將億萬農村剩余勞動力從農村分離出來,尋求新的職業,同時職業教育要適當調整專業結構,校點布局及培養層次,以適應多元化產業結構的變化的需求。幫助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合理轉移,實現農村勞動力的合理就業。

二、城鎮化的過程中,農村職業教育發展趨勢

職業教育是一個開放性系統,它是從屬于社會發展大系統的,社會發展需求和資金的投入是職業教育賴以發展的動力和保證。與普通的教育相比,職業教育的目標是以直接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直接為產業部門輸送各類勞動力為根本宗旨。農村職業教育在“四化”的大的前景下,更加應該把培養農業現代化所需的人才及如何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為目標進行大力發展。

(一)進一步端正教學方向,明確辦學目標

實現“農業現代化”是農村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因此要明確培養新型農民這一目標,辦學、專業設置要把重心體現在“農”上。首先,要根據辦學對象特殊性因材施教。開發新的產業,推進了產、學、研一體化,把校園擴展到農村的田園,促進農村職業教育與當地農業現代化發展緊密結合。其次要開發新的教學模式,實現個性化發展。在能力教育的基礎上啟動彈性學分制、分層次教學。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能夠自主的選擇專業、課程、任課老師和學習進度,允許學生提前或延后畢業,使學習期限有較大的彈性,真正體現職業教育個性發展的優越性。

(二)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農村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更新要緊跟時代,掌握相關科學領域的新成就,把最新的知識與技術以及該科學領域未來的發展動向寫入教材。教師在教學時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把握學科的最新動態,以充實教學內容。同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聯系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實際,以新的案例進行教學。要加強實踐基地建設,淡化專業界限,拓寬專業口徑,拓寬專業內涵和擴大專業外延。改革專業定向模式,不以具體崗位定專業,不以狹隘的專業定課程。農村職業教育要把實習基地建設成教學基地、生產基地和科技示范基地,使其成為學生實際能力培養的主要場所和學習窗口。

注釋:

① 張睿,論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的改革,甘肅農業,2005.12

篇9

【關鍵詞】小學語文;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

老舊式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教學資源限制和教學條件限制,教師發揮程度被嚴重遏制,與此同時,教學質量提升也受到消極影響,現代化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和完善為小學教育工作指明了道路,教師應該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去進行課堂教學內容豐富,之后在此基礎上賦予教學主動性和教學針對性。需知,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和現代信息手段整合仍舊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還是有待日漸完善和整改。

一、現存問題分析

部分教師在教學手段上進行了創新和整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得以更新和調整,但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措施更新的整個階段,教學理念轉變和教學思想轉變程度依舊不深。應該了解到,新課程教學改革步伐日漸加深,其提倡在教學中合理融入探究性教學要素以及相應的合作學習要素等,旨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從而更好更優的去提升學生學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從實際角度進行分析的話可以看出,教學手段更新并不意味著學習效率和學習水平的雙向提高,教學手段應用階段,學生能力仍舊沒有發揮空間和余地,尚未樹立學生主體地位。篩選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若想真正彰顯其效能,就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活學活用。教師本體需要進行不同信息整改,做好教學合理設計工作,最為常見的就是哪個教學環節上篩選哪個現代化教學手段,核心問題便是具體方法的有力實施。身為小學語文教師,只有掌握了這些問題所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彰顯教學效能。但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時還不是很熟練,使得現代化教學手段作用并未有效彰顯出來。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

(一)情景創建

情景教學方案主要指的是新型教學方案,情景教學核心主要是借助創設真實情景,之后在此基礎上使得學生進入情景當中得到真實的思考和體驗,在提高學習質量的基礎上循序促進學生心理能力提升和智力提升。情境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進行情景創設,通過情景真實性提升和情景生動性提升,由點及面的將學生引入情景之中,最終獲取深刻體驗。

老舊式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學資源相對來說比較有限,僅通過場景描述來向學生傳遞知識,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腦海中無法呈現具體場景和客觀場景,不利于優良教學氛圍創建,學生也不能夠獲得優良的學習體驗。以《孔明借箭》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合理融入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通過真實情境創建來強化學生群體體驗感覺,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當時的氣候狀況,基于此,對孔明借箭成功事件原委予以研究。

(二)延伸教W

新課程標準要求下達之后,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不能將學生學習成績提升放在首位之上,若想深度豐富和強化學生的語文整體素養,首要一點就是要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提高學生探究能力。老舊式小學語文教學階段,部分教師已經逐步開展了延伸模式教學,但因為受到教學資源限制和教學條件限制,延伸教學局限對學生掌握課文信息方面有著一定阻礙。

《看月食》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首先了解月食的概念,其實并不是天狗吃月亮,一般情況下教師為簡單介紹,講解月食含義,但是此種教學方案只是淺層次的教學,學生此時會對相關課外知識有所了解,但是并沒有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借助現代化教學設備和手段進行演示,學生會了解月食原委,熟知其變換的整個過程,教師要起到輔助引導效能,借助信息收集工作和信息整理功能等在課堂上進行教學。具體操作中,要將月食演變動態圖在多媒體設備上展示出來,學生可在拓展學習中將各個圖片進行對比,從而加深的月食知識的理解程度,避免盲目性學習現象出現。

(三)思維創新

現代化教學內容展示過程中,需要具備生動特點、直觀特點和想象特點以及豐富性特點等,這類要素是當前現代化教學的主要優勢。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應用現代化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不僅如此,在配上背景音樂和趣味環境背景時,會使得學生學習環境變得愈加生動有趣。

和諧越快的教學環境創設十分重要,語文課程知識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等均會被一一解決,學生記憶掌握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知識內容,之前老舊式干癟的講解,在現代化信息技術輔導之下,會將復雜知識簡單化,現代化教學會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對語文知識學習產生極高的興趣,從而會愛上語文這門學科。

結束語

歸結來講,原有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和學校教學要求,合理有效的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使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雙向提升,激發班內學生群體潛在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簡介:陸嵐(1986-),女,籍貫:湖南邵陽縣,民族:漢,職稱:小學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小學生教育。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的六個向度[J].李明高.教學與管理.2017(02)

[2]試析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游麗麗.中國校外教育.2017(02)

[3]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及相關建議[J].欒華.中國校外教育.2017(02)

[4]新課改后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馬艷萍.教育現代化.2017(03)

[5]小學語文主體性教學策略探析[J].徐立紅.赤子(上中旬).2016(22)

篇10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現代教學手段 電化教學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和快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當前新課改進行的如火如荼形式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更加直觀的展現教學內容,從而達到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容易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而電化教育則是現代科學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的主要形式,它利用聲音、光線、色彩、圖形等可視、可聽具體有形的形式表現出來,創設出更加形象、生動、直觀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相對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從而最終達到學會的目的。

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電化教學可以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徹底改變了教師上課“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陳舊模式,不僅改變了過去課堂上學生學起來枯燥無味、老師教起來身心疲憊的情景,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自主的投入到學習中來,更輕松、容易的學好知識、掌握好知識。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使課堂“活”起來、“動”起來,讓全體學生更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正是由于現代化的教育手段有著如此好的教學效果,所以諸城市第四中學自建校以來一直著力于電化教學設備的投資、使用、推廣。每個教室內都安裝了多媒體,多媒體教學早已滲透到各個學科,滲透到每節課,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的教師。在教學一線上,如何更好的使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為四中教育事業增光添彩已成為四中人孜孜追求的目標。

一、用現代教育技術讓數學課堂“活”起來

“應用,是數學教學的第一要素。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積極主動地學習有價值的數學。”這是我們四中數學老師經常對學生提到的一句話。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們非常重視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把電化教育教學應用到數學教學中,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具體是怎樣做的呢?

1 打破傳統觀念, 創建新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單純進行抽象思維訓練,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不符合學生學習、認識事物的過程,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新的模式,“促進學生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

2鉆研教學內容,熟練制作課件

為了讓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用現成的課件未必能體現教師的教學思想,因此,教師要熟悉教材、大綱,把握教學規律,制作適合學生實際的課件,制作時要注意:

①顯示的圖形結構完整,簡明醒目且突出所探求的主題。

②在引導學生思考的過程中,能顯示出所探求問題包含的各種情況,使學生有全面的認識。

3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理解能力

精彩的畫面,生動的情景,可以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復雜的內容條理化,形象具體,重點突出,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準確豐富的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

4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聽說能力

錄音媒體是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話,有的配以悅耳動聽的音樂錄制而成的。播放朗讀錄音帶,使學生沉浸于某種境界,從而展開想象的翅膀,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英語課堂“動”起來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方面起決定作用,一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兒童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易于接受新事物。動聽的音樂,五彩斑斕的圖畫,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言語興趣。計算機多媒體正好可以提供這種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滲透力極強的教育信息。四中的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正是遵循著這樣的教育教學規律,進行英語教學的。

1利用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電教媒體介入英語課堂教學中,為創設語言環境提供了有利條件,學生可以從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變為語言交際運用的積極參與者。優美的音樂或生動清晰的圖片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在導入新課過程中事先準備好合適的圖片或錄音帶等,學生就會專心致志地聽教師講課,積極動腦思考。

2活化教材,語言呈現情景化。

運用電教媒體的直觀性、形象性,迅速創設新奇的情景,引發學生的直接興趣,創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現代英語教學最明顯的特點之一就是高度的實踐性,這是由語言是交流工具之一的社會功能所決定的。英語對中國學生來說,有相當難度,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缺乏英語原材料等。為了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就要給學生提供能進行言語實踐活動的自然情景和教學情景。傳統的教學無法營造一種真實的語言環境,利用生動、形象的電化教學手段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新奇感,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而且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創設教學情景時,能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正是在四中教育工作者對電化教育的孜孜追求下,在學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四中教育教學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得到了社會的肯定,領導的認可。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日新月異的發展,每一位四中教育工作者都想利用現代化教育教學把四中學校辦成孩子成長的樂園、學生成才的搖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