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金融功能擴展

時間:2022-04-06 05:12:00

導語:淺析金融功能擴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金融功能擴展

ExpansionandExaltationofFinancialFunctions

摘要:本文從價值運動角度來探討金融和經濟的關系問題,認為經濟過程的本質是價值運動,而金融過程是貨幣形式的價值運動過程,金融的根本功能就是促進價值運動,具有直接的經濟意義。金融功能的發展取決于貨幣形態、金融體系、金融技術、信用制度及運行環境等“金融發展決定因素”,其發展進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金融基礎功能階段、金融主導功能階段、金融派生功能階段。本文分階段分析了“金融發展決定因素”和金融功能間的因果關系,對金融功能的發展進行了全面的回顧總結,得出了金融發展的本質就是金融功能的擴展與提升這一結論。

關鍵詞:價值運動金融功能金融發展決定因素

金融研究始終面臨的問題就是金融和經濟的關系問題,其中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為經濟對于金融的引導、制約和決定作用以及經濟對金融的需求;其二為金融對經濟的促進或能動作用,體現為金融對經濟的供給。人們在探討金融與經濟關系的時候,多半更加關注金融對于經濟的作用即金融功能。金融功能同時包含這兩方面的內容,首先,金融功能本身就是金融相對于經濟的功效與作用,其次,經濟對于金融的制約和決定作用是金融功能形成的原因。

一、從價值運動的角度認識金融與經濟的關系

經濟學所討論的價值是指具有交換意義的效用,整個經濟過程是以社會福利為目的,由價值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主要經濟活動所構成的一個無限循環的過程,價值生產之后,經分配過程和交換過程,由不同主體進行生活消費或生產消費,而生活消費和生產消費又是價值進一步生產的前提,這一過程中人類不斷實踐著“生存和生存的更好”的理想。不難發現,這一無限循環過程其實質是價值運動過程,總體的價值運動由微觀上大量的、豐富多彩的、單獨的價值運動過程組成,總結這些價值運動的背景,可以把它們分為三類:其一為交易,包括經濟意義上的所有交易行為;其二是單方面轉移,主要是指贈予、捐稅等行為;其三是借貸,即信用范疇。無論價值載體是商品還是貨幣,其運動的背景都不外乎上述三個方面。

經濟績效取決于價值生產效率和價值運動效率,價值生產效率由技術、管理等一些因素決定,不在本文所探討的范圍之內。價值運動效率是由價值載體及價值運動的方式、渠道、機制等因素決定,是制約經濟績效的另一個極其重要方面,其原因在于,價值運動是價值產出后得以最大程度利用從而實現價值最大化的前提,這首先體現于在社會分工日益發達的情況下,價值的運動使人類生產、生活得以最大程度地保證。其次,絕大部分價值經創造出以后,其效用性便隨時間遞減,任何“效用”都是有時限壽命的,所以價值運動效率保證了價值利用的最大化。價值運動效率不僅體現在量上即時效上,而且還要體現在質上即方向上,也就是就價值應在適當的時間流向適當的經濟主體,這種質的判斷標準體現倫理精神,更體現總體的長遠的經濟效率。

早期人類社會時期,價值運動的載體只有一種形態即商品,其運動形式是原始的物物交換和以實物商品進行的單方面轉移及信用。貨幣產生以后,成為另一種價值運動形態,使物物交換進化到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貨幣不僅作為媒介,極大地促進了商品交換,而且以上述經濟活動中價值運動的三種背景為背景,本身也獨立承擔著價值運動的使命。

金融是整個經濟過程中的一個獨特而重要的部分,價值運動是經濟和金融共同的本質。整個經濟過程就是一個無限循環的價值運動過程,經濟過程的價值運動存在且只存在二種價值載體,其一為商品,其二為貨幣。貨幣是價值形式不斷發展的結果,是抽象的價值形式。貨幣一經產生,金融范疇便告形成,以貨幣為形式的價值運動便是金融的范疇。究其實質,所有的金融過程或者金融活動都是以貨幣為載體、以支付行為為基本內容、以經濟過程中價值運動的三大背景為背景的價值運動過程。

金融范疇的形成以貨幣的產生為標志,貨幣一經生產,便以其抽象價值表現及單純價值載體的特征成為高效的價值運動方式,體現出遠遠高于商品形式價值體的價值運動效率優勢,帶動了整個經濟過程的價值運動效率的提高,促進了經濟發展。

金融促進價值運動的機理取決于貨幣的支付職能。作為抽象價值表現和單純價值載體的貨幣的轉移,就是價值的單方面的運動,就是支付過程。金融活動是以貨幣的支付行為為基礎的,任何金融活動最終都可以分解為支付行為,或者說,任何金融活動都需要支付行為來完成。區別在于支付行為的背景,有以貿易為背景的支付、有以借貸為背景的支付、有以單方面轉移為背景的支付等。

支付的效率體現在時效和質量兩個方面。時效指支付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效率;質量是指支付的方向性、安全性和支付鏈條的完整性、連貫性。由支付行為所支撐的金融過程也是一個擴大的無限循環的價值運動過程,這一過程由無數的支付行為所連接、構成。一個支付行為是以另一支付行為為前提條件的,或一些支付行為是以另一些支付行為為前提條件的,可能現實中這種一一地對應關系并不十分緊密,然而,從宏觀角度,支付行為應是連貫的、完整的,否則,將影響到整個金融效率或使金融失效。

金融是貨幣形式的價值運動過程,金融效率順理成章就是貨幣形式價值運動的效率,也就是宏觀的、總體的支付效率。金融效率依靠支付效率的效果來衡量,需考察貨幣流通的速度,貨幣信用的范圍、縱深度、方式、質量等。[NextPage]

二、金融與經濟關系的實質:金融功能

金融的功能是相對于經濟而言的,我們定義金融功能為:金融對于經濟的作用和功效,是貨幣形式價值運動帶來的經濟影響。金融的功能抽象而言就是以其獨特的運行機制促進價值運動,具體表現在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不同影響范圍以及不同經濟主體間的價值運動,從而形成了金融功能的不同層次及不同歷史階段的種類劃分。

金融的總體功能是促進價值運動,那么金融功能就取決于金融效率,即貨幣形式價值運動的時效、范圍及質量。金融功能是金融效率的結果,金融效率越高,金融功能越強。因而,決定金融效率的因素就是決定金融功能的因素,金融效率的決定因素主要有:(1)貨幣形態和貨幣制度。貨幣形態是金融形式價值載體的具體形式,從實物商品貨幣,如:羊、布、貝、金屬和紙幣,以及無形貨幣或網絡貨幣,貨幣形態的變化體現出了便利支付的發展變化趨勢。顯而易見,每一次貨幣形態的變化都帶來了支付效率的重大的提升。貨幣制度是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貨幣形式及使用的人為保證,從而也就是一定的經濟、金融條件下,支付效率的人為保證。從歷史發展來看,貨幣制度的發展也是從粗陋到不斷完善的演進過程,因金融效率的提升,具有一致性和同步性,相輔相成、互為因果。(2)金融體系的發展水平。金融體系包括金融工具、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它們構成了貨幣運動的路徑或樞紐。如果把貨幣比喻為血液,它們則為血管和心臟。因而路徑與樞紐的暢通對總體金融效率的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的。(3)金融技術。金融技術指科學技術在金融活動上的應用。例如,紙幣、網絡貨幣就是科技發展的產物,再如,交通和通訊技術的發展帶來了貨幣轉移效率的巨大提高,匯款在今天的網絡技術條件下可以瞬息完成。金融技術對于金融效率的提高,其作用是十分重要而直接的。(4)信用制度。筆者認為信用是基于信任、信譽或者說是基于原始意義上的“信用”而產生的經濟行為,集中體現在借貸或債權、債務關系上,所以對于金融范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甚至很多人把“信用”與“金融”混同。信用制度包括所有有關信用的行為規則,是金融得以存在的一個必要條件。通過比較各國的金融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直觀地感覺到金融發展與信用制度之間存在著直接、密切的正相關關系。單獨討論信用制度的作用在于它的重要性,否則信用制度應該歸屬于總體金融運行環境因素。(5)金融運行環境。包括經濟環境、金融環境和社會環境,這是金融活動產生的基礎和背景,不同程度的金融發展和當時的經濟環境的相關性十分密切,金融發展水平最終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例如,生產力發展水平、產權制度等都是決定金融活動的重要因素,生產力水平決定了剩余的程度,生產的剩余才使得交換成為可能,才使得信用成為可能,從而使得金融成為可能,甚至可以說生產剩余的量是金融活動的量的限定。另外,產權制度是交易行為的前提保障,從歷史發展來看,從奴隸社會至今,產權制度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接近合理、公正的過程。這與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相適應。金融活動也是交易行為,同產權制度密切相關,產權制度對金融效率的影響是直接而深遠的。

這些因素是金融效率的決定因素,它們也是金融功能的決定因素,我們名之為“金融發展決定因素”。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不同歷史時期的金融效率,金融效率的直接結果就是金融功能,金融因為有效率而有功效。自此我們可以形成這樣一個基本邏輯:金融是整個經濟過程中的一個子系統,以其高效的價值運動促進經濟績效。這一過程的實現是通過金融效率來完成的,不同程度的金融效率決定著不同程度的金融功能。而金融效率取決于貨幣形態、金融工具、金融機構和市場等等相關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們可以確定如下的因果聯系:

金融發展決定因素------金融效率-------金融功能

不同歷史時期的金融發展決定因素決定著這一時期金融效率的水平,進而決定著金融功能的等級,金融功能是隨著金融效率的發展而不斷擴展提升的。因此,金融發展決定因素同時也是決定和制約金融功能的基本因素,我們探究金融功能問題,就必須從金融發展決定因素開始。

三、金融功能擴展與提升過程的歷史描述

金融功能的發展取決于金融相關要素、信用制度和經濟背景等金融發展決定因素,如此眾多的決定因素在整個金融發展歷程中相互交織,紛繁復雜。而且金融功能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不同的狀態,使人們很難直接從總體上進行規律總結。然而,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在階段分期上大體吻合,所以我們可以以經濟發展的歷史分期為一個參照系統,來描述金融發展,這樣就可以比較清晰地確定不同歷史時期金融發展決定因素的水平,明確金融功能與其決定因素之間粗略的因果關系,從而可以清楚地把握金融功能擴展與提升的基本軌跡,并歷史地解釋金融功能的形成原因及其影響。

(一)金融基礎功能的形成和演進

金融基礎功能階段與農業經濟時期在時間上大體吻合,是農業經濟時期的經濟金融因素促成了金融基礎功能的形成和演進。農業經濟時期最大的金融事件是貨幣的產生,金融范疇的形成以貨幣產生為標志,貨幣形式價值運動的意義在于促進價值運動效率,這是金融總體的、根本的功能,分別體現在具體的、不同的方式和層面上。貨幣一經形成就承擔起經濟過程價值運動的三項使命:交換、單方面轉移和借貸。三大使命的完成形成了金融的基礎功能,即金融服務和金融中介。金融服務功能的內容主要是完成支付以及相關活動,無論交換、單方面轉移或者借貸都是以完成支付為前提的;金融中介的內容主要是通過信用方式調劑貨幣資金贏余與短缺,即主要是以借貸為背景的貨幣運動。

任何金融過程都是由貨幣運動完成的,區別在于貨幣運動背景的差異。貨幣運動的背景大體就是金融基礎功能的內容:完成支付和完成借貸,這兩種背景形成了金融與生俱來的基礎功能。整個農業經濟時期的金融發展內容就是金融的基礎功能從質和量兩個方面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過程。

農業經濟時期,人類生存依賴勞動力和土地的結合,農業為主導產業,生產力水平低下,以分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其主要特征。商品經濟處于起步階段,經濟中貨幣化程度十分有限,與這種背景相適應,金融也處在早期萌芽狀態。

農業經濟的產業特征及生產力水平決定了的社會經濟對貨幣金融的需求是十分有限的,經濟的貨幣化程度及總體金融效率均十分低下。該時期以實物或貴金屬為貨幣,具備初步的貨幣制度。與生產方式及生產力水平相適應,貨幣信用分散且規模較小,并多采用高利貸方式。以貨幣兌換商、金匠及早期的銀行為金融機構的主體,承擔著兌換、匯兌、存貸等金融業務。

農業經濟時期的金融成就集中體現在農業經濟末期發生于西方的商業革命階段(1500年—1750年)。商業革命時期,以英格蘭銀行為代表的近代銀行誕生,與此相應,銀行券也在同一時期誕生,金融機構和貨幣形態取得實質進展;商業革命打破了西方由于宗教思想而對利率實施的限制,建立了由資金供求決定的利率機制;匯票、支票出現,并建立了早期的清算制度;證券市場初步形成。可見當時由工具、機構及市場組成的金融體系已經基本形成。金融要素的進步,提高了金融效率,極大地強化了金融的基礎功能。

商業革命時期的金融成就是漫長的農業經濟時期金融發展累積的結果,這是一個長期量變后的質變過程,金融基礎功能取得了較充分的發展,并蓄勢向金融功能發展新階段全面躍升,為以后歷史階段的金融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總體而言,金融基礎功能時期是金融發展的初級階段,金融對經濟的影響十分有限,金融相對于經濟處于輔助位置。

(二)金融主導功能的顯現和強化

西方資產階級的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工業經濟時期,無論生產方式還是生產關系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生產力水平大幅提高,生產規模的擴大、社會財富的激增、人口的膨脹、科學技術的進步、市場經濟的發展,使社會經濟對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一時期金融發展迅速,進入了金融主導功能的發展階段。

商業銀行成為這一時期融資中介的主體,在數量和規模上都取得了長足進展。與此同時,非銀行金融機構也隨之產生發展,成為商業銀行的重要補充和潛在的競爭者。金融市場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使金融劃分為直接金融和間接金融兩大領域。這一時期最重大的金融事件是金融秩序維護問題導致的中央銀行的誕生,金融發展中人為因素大大加強成為這一時期金融發展的顯著特征。自此,在西方發達國家逐漸形成了以中央銀行為核心,以商業銀行為主體,以政策性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為兩翼的、日趨完善的金融體系。

金融要素的發展帶來了金融基礎功能的不斷強化。金融服務功能顯著提高,促進了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效率,使大量的資金流向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加快了經濟運轉。在金融基礎功能充分發展的基礎上,金融的主導功能不斷顯現并得以加強。金融主導功能以資源配置為主要內容,原因在于,金融基礎功能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發展,表現在金融中介和金融服務的效率、業務總量和對經濟影響范圍等諸方面,使得經濟過程中價值運動越來越多地由金融形式完成,貨幣形式的價值運動逐漸成為經濟過程價值運動主要方式,從而金融具備了配置資源的功能。資源配置功能是金融基礎功能發展、強化的自然結果,是經濟不斷貨幣化進而金融化的自然結果。

除了金融的資源配置功能,經濟調節功能和風險規避功能也是這一時期的顯現的主要功能。經濟調節功能的形成在于貨幣化程度的提高和經濟的初步金融化,使金融手段成為經濟調節的有效手段;風險規避功能是金融與生俱來的功能,金融帶來的流動性以及資金使用權和所有權的分離都起到了分散和規避風險的作用,在金融的早期發展中處于休眠狀態,隨著金融的發展而逐漸顯現,保險業的產生更加強化了這一功能。

總之,工業經濟時期,金融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現代金融體系建立并不斷完善,金融的主導作用逐漸增強。對經濟發展影響重大。金融由一種處于被動的、受制于經濟、服務于經濟的狀態,逐漸成為經濟的核心,主導經濟發展。

(三)金融經濟時期:金融派生功能的全面發展

人們習慣上稱20世紀70年代以后的時期為知識經濟時期,此稱呼從特定的角度上比較準確全面地概括了這個歷史時期經濟發展的特征。在這一時期,知識被列為“經濟增長的內生變量”,作為一項主要生產要素在理論上被納入經濟過程。高新技術產業、信息產業迅速發展,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新一代主導產業。同時,各個產業知識密集度大幅增加,經合組織國家已經建立了初步的指標體系,并估算出經合組織國家基于知識的經濟成分已超過50%。作為工業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和延伸,知識經濟時代呈現出了一種全新的態勢,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然而,這一時期也可以稱作金融經濟時期,隨著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經濟金融化的發展與深化,金融形態的價值運動逐漸成為經濟過程價值運動過程中的主要形式,金融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與手段,金融在經濟中的作用和影響越來越廣泛深入,逐漸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性、主導性、戰略性要素。金融的資源屬性逐漸顯露,社會進入金融經濟時代。

這一時期經濟發展十分迅速,而金融更是發展迅猛,變革劇烈。從貨幣制度、金融組織、金融技術、制度監管和經濟環境等等諸多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金融創新是這一時期金融發展的顯著特征。這些變革、創新帶來了金融功能的大幅躍升,首先,金融的基礎功能和主導功能獲得了巨大的擴展和提升,現代通訊和電腦網絡技術給金融帶來了無限的效率。其次,在金融基礎功能和主導功能的基礎上,在商業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的共同作用下,升華出諸多新興的金融派生功能。例如,在商業性金融方面的產業結構調整功能、產權交易和分割便利功能、促進和引導消費功能、財富再分配功能等,以及政策性金融特有的功能諸如虹吸與擴張功能、逆向選擇功能等等。這些派生功能在本質上都是基礎功能或主導功能的具體化,是金融創新和金融技術發展的結果,與基礎功能和主導功能相比較,帶有明顯的微觀性特征。它們是基礎功能和主導功能在方式、機制和手段方面的升華,極大地擴展了金融的滲透力和影響力,使金融的作用空前加強,成為主導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NextPage]

四、理論總結和政策建議

(一)金融功能發展總體脈絡的簡單總結

金融功能的擴展與提升是金融功能的發展過程,金融功能的擴展的含義主要是指金融功能的影響在空間范圍的擴大,而提升則有兩層不同的含義,其一是指金融功能不斷由基礎功能向高層次功能的提升,例如,由金融中介功能向金融的主導經濟功能的發展;其二是指同一金融功能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的提升,例如,同為金融服務功能,在工業經濟時期和在知識經濟時期相比較,其差別不可同日而語。

通過歷史回顧可以發現,金融功能具有很強的階段性發展特征,其主要內容及基本層次大體如下:

金融基礎功能:金融服務功能、金融中介功能。

金融主導功能:資源配置功能、經濟調節功能、規避和分散風險功能。

金融派生功能:商業性派生功能--產業結構調整、產權分割交易便利、引導消費、財富再分配。

政策性派生功能--強力扶植與推進、逆向選擇、倡導與誘導、虹吸與擴張、補充與輔助、專業服務與協調。

需要指出的是每一新的金融功能發展階段的出現都是在前一階段的基礎上產生的,而并不是對前一階段的替代,新階段的金融功能與前一階段的金融功能并列存在,區別在于以新一階段的金融功能為該時期的金融發展主要特征。例如,在金融派生功能階段,金融的基礎功能和主導功能同時存在并高度發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以金融派生功能為特征的金融發展階段。

(二)金融功能的特征總結

金融功能是金融運行的結果,是由諸多因素共同決定的,是長時期形成的,是金融資源層次中整體功能性高層金融資源,因而金融功能具備以下特征:

----客觀性。金融的最初起源就如同貨幣的最初起源一樣是無從考證的,然而金融是客觀的,在促使其產生的社會和經濟條件存在的時候,金融便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甚至是不為人覺察地誕生了,雖然這一范疇在幾千年之后才被冠以“金融”的名頭。金融因其具備的功能而產生,金融也因其功能而具有獨立存在的可能和意義,可以說促使金融產生的社會和經濟的條件更是促使金融功能產生發展的條件,這些條件因素如貨幣形態、金融體系發展水平、金融技術和金融運行環境等,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呈現出不同的水平狀態也是客觀性的一種體現,金融功能是它們長期共同作用的凈剩余結果。金融發展決定因素本身是客觀的,它們不僅促使金融功能產生,而且也決定著金融功能的發展過程,所以金融功能是客觀的,是客觀規律性的集中體現。

金融功能是客觀的,就說明其不是人為主觀臆造的,不能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人為的設計和改變。人為形成金融功能也只能是客觀自然形成過程的再現和模仿,而且主要是客觀自然形成過程中環境、條件和前提的再現和模仿。利用和充分發揮金融功能的作用必須研究金融功能和眾多而復雜的金融發展決定因素之間的因果規律,重視金融功能的客觀性。

----穩定性。金融功能具有客觀性,是客觀規律在金融范疇中的集中體現,從而也使得它具備相對的穩定性,因為經濟與金融規律的形成和發展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穩定性。金融功能的穩定性還在于它是眾多客觀因素長期、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尤其是和金融工具及金融組織等金融要素相比較,金融功能是總體金融過程的宏觀效果,具有明顯的穩定性。由金融工具、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等的要素構成的金融體系的變動是相對頻繁的,其變動的頻繁性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在微觀競爭過程中的優勝劣汰,其二是在總體上各要素在形式和規模上的發展相對較快。金融的發展歷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金融要素的發展內容豐富多彩,而金融功能的發展則穩健而凝練。就金融功能的穩定性而言,我們完全贊同莫頓和博迪的觀點,他們的立論基礎就是金融功能相對于金融機構的穩定性。

----稀缺性。資源永遠是相對稀缺的,尤其金融功能的擴展與提升

是整體功能性高層金融資源,其稀缺性更是可想而知。金融功能是金融的目的和意義,一切金融要素、總體的金融運行以及整個的金融發展其目的都在于金融功能,金融功能是金融領域中的“價值判斷標準”,金融功能無以倫比的重要性體現了經濟對金融的巨大需求。金融功能是經濟和金融諸多因素長時期共同作用的結果,具有很強的客觀性和穩定性,是金融和經濟領域客觀規律的集中體現,因而金融功能更加難成、更加難得,是金融運行的終極目的,金融功能體現著巨大的經濟金融效率,對經濟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極端重要而又難得難成,這充分說明了金融功能的稀缺性。

----層次性。金融功能的層次性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在時間序列上,金融功能存在著由初級功能向高級功能發展的趨勢,即明顯的金融功能不同發展階段的劃分。其次,每項金融功能自身也存在著從無到有、由隱性到顯性、由弱到強、由初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而且,總體而言,金融功能是由諸多不同等級、不同系列的具體功能組成的一個系統,他們之間互相影響、互相激發,共同作用于經濟的不同層面。所以,金融功能無論是在發展階段上,還是在等級劃分上,都存在著明顯的層次性。這種層次性體現著金融發展和金融發展決定因素之間的密切相關性,也就是金融功能發展過程中體現出的客觀規律性。

(三)對“貨幣中性”理論的徹底否定

本文從新的角度證明了金融的重要性,即促進價值運動,而價值運動效率是決定經濟績效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因此金融具有直接的經濟意義。促進價值運動是金融與生俱來的使命,金融通過促進價值運動效率來影響經濟過程,這種作用即金融功能,通過歷史回顧我們了解到金融功能存在一個由隱性到顯形、由初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最終使金融成為經濟過程中主要的價值運動形式,其對于經濟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說明金融始終都在積極參與經濟活動,或者說金融始終是具有直接經濟意義的,進而說明“貨幣中性”理論自始至終都是不成立的。

(四)政策建議:大力建設、完善信用制度

我們至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金融功能是金融的全部意義,應該從金融功能的角度研究金融問題,而金融問題的本質就是在約束條件下最大程度地發揮金融功能。我們已經建立了從“金融發展決定因素---金融效率---金融功能”這樣一種邏輯關系,那么就應該從“金融發展決定因素”來探究解決之道。所有的“金融發展決定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金融效率,進而影響金融功能,然而一些因素是相對客觀的、穩定的和變化緩慢的,例如,社會經濟環境、貨幣形態、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等因素,因其發展變化的客觀性而人為影響相對有限。

信用制度是金融范疇得以成立的充分必要條件,其重要性毋庸贅言。通過發達國家的金融發展我們也可以直觀地了解到信用制度與金融發展的密切相關性。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行為規則,信用制度是影響金融功能的因素中人為色彩最重的,因而是最易為人們所掌握和操作的。信用制度問題首先是一個認識問題,對信用制度的重要意義的認識,其次便是規則的制定與執行。當然,信用制度因素也是具有客觀性的,比較而言它的主觀性強于其他“金融發展決定因素”,所以信用制度因素的效果一定是顯著的、直接的和相對迅速的。尤其針對中國目前的金融發展狀況而言,更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這一點已是國內學者們的共識,筆者只是從金融功能的角度再一次證明及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