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電影研究在歐美的發展
時間:2022-09-16 03:29:47
導語:淺析中國電影研究在歐美的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伴隨著我們國家的不斷發展,不僅僅要謀求國家硬實力得到提升,同時文化軟實力也應該不甘落后,而我們國家的電影行業就可以充分代表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我們國家的電影在歐美基本不構成一個學術研究領域。但是伴隨著歷史的發展,針對我們國家的電影研究在歐美逐漸興起,這也象征著我們國家的電影發展越來越成熟,并且逐漸和國際接軌,進軍世界電影界。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我們國家的電影取得了很多的成就,進一步將我們國家的電影推向了世界的舞臺。所以本篇文章以上世紀的幾個時間段為線索,分別介紹了我們國家的電影在歐美的發展和研究進程。
【關鍵詞】中國電影;歐美;發展進程
我們國家的電影行業從以前的不溫不火到現在的廣受大眾追捧,經歷了跨越式的發展,并且現在在歐美市場上發展得也特別好。我們國家的電影行業在歐美市場上的發展,還要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追溯。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的時候,我們國家的電影在歐美其實還不算什么,甚至都構不成一個學術研究領域。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的時候,我們國家的電影在歐美就逐漸開始興起并且取得發展了。其發展還要歸因于幾件大事的發生。首先就是1985年,一部非常出名的電影《黃土地》在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上廣受好評,這一影片的出現,推動了我國電影行業的成熟,同時推動了我國電影在國際上的發展。還有就是我們國家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舉行了幾次非常著名的電影回顧展,回顧展里面主要就是介紹了我們國家電影的發展史,獲得了西方許多民眾的喜愛,同時也進一步激起了西方人民對我國電影的興趣。我們國家著名的電影學者代表還在加州大學的洛杉磯校區開課,主講的就是我們中國電影,這一行為推動了中國電影進入美國大學課堂,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西方人了解了我們中國電影,使我們中國電影在歐美的發展越來越順利。
一、20世紀80年代初期——艱難的發展之路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很多新生事物最開始的發展都是很難的,同時也會經歷很長的時間才能取得相關領域的認同,從而逐漸發展壯大。而我們國家的電影在歐美的發展其實就是這樣的。大約要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那個時候我們中國電影在歐美的發展非常艱難,甚至在歐美國家還不能算是一個學術研究領域。那個時候也有許多專家學者寫過一些有關于中國電影的文化宣傳書籍,但是傳播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由于那個時候很多人的思想都比較保守局限,對于藝術的了解也不是那么透徹,所以就導致最終撰寫的書籍在西方國家沒有產生很大的反響。由于這種現象的存在,我們國家的電影在歐美國家的發展遇到了非常大的阻礙,不利于我們國家電影的進步。
二、20世紀80年代中期——歐美國家中的嶄露頭角
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的時候,我們國家的電影在歐美逐漸開始嶄露頭腳。電影《黃土地》的誕生,為我們國家的電影在歐美國家嶄露頭角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黃土地》這部電影是我們國家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一部比較著名的電影,而且這部電影在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上受到大眾的一致好評。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國家的電影逐漸被更多西方人民認識和接受。后來在西方電影節上,我們國家陸續出版了一些電影相關刊物,用外語編寫,很好地傳播了中國電影文化。所以說,我們國家的電影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的時候逐漸在歐美國家嶄露頭角,并且逐漸給西方群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國家的電影在歐美國家逐漸嶄露頭角,為我們國家電影的后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20世紀80年代末期——中國電影在歐美國
家研究領域的拓寬經歷了上個世紀80年代前期和中期兩個時期的發展之后,我們國家的電影在歐美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并且通過一些文學作品以及電影作品的推廣,使得西方人民對我們國家的電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國外的教授、學者也對我們國家的電影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廣泛的介紹。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們國家的電影在歐美國家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研究領域不斷拓展,同時有了一些電影作品、書籍等的推廣,使得我們國家的電影在歐美具有了更深厚的基礎,有利于未來在歐美國家大放異彩。
四、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
中國電影在20世紀90年代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階段,主旋律電影與電影工業體制的問題受到廣泛關注。首先,在研究主旋律電影層面,尹鴻的論文極具代表性,他借鑒了傳入我國的一些西方電影理論,比如精神分析、敘事學理論以及與意識形態相關的理論,在1993年發表《進入90年代的中國電影》一文,文中分析了這段時期所出現的主旋律電影,比如《大決戰》等電影的全新敘述功能與策略。尹鴻的觀點盡管是普通的,但與傳統電影研究相比仍然有所突破。在研究工業體制層面,倪震1994書寫的《改革與中國電影》這本書是早期從我國電影體制變革方面對我國電影商業化與商業電影進行分析的重要嘗試。這本書從轉型期的中國電影入手,研究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和進步,電影制片業面臨的問題,主旋律電影、藝術電影以及商業電影的發展情況和發展趨勢,亦研究了電視對電影造成的沖擊,及大陸、香港、臺灣電影的匯集與沖突等多種問題,為日后的相關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藝術電影研究層面,這一階段的重要成果要屬戴錦華1993年寫的《電影理論與批評手冊》,這成為戴錦華日后一系列優秀作品的基礎。此著作始終堅持自80年代以來的現代性批判的立場,汲取了一些西方電影理論中作者批評與女性主義研究等方法,將新時期以來的第五代與第四代導演及其電影作品放在寬廣的社會歷史背景下進行研究,探究其中蘊含的文化意義。這一時期相對引人注目并且較激進的是對于第五代導演的后殖民批評,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第五代導演在第四代導演的基礎上,在創作過程中發展出一種關于原始中國的歷史寓言形式,包含《大紅燈籠高高掛》以及《菊豆》等電影,而且在國際上取得極大成功。張頤武在1993年與1994年不間斷地在《當代電影》這一期刊中發表《全球性后殖民語境中的張藝謀》與《后新時期中國電影:分裂的挑戰》等文,對張藝謀和其他在西方電影節上取得成就的電影導演提出相應批評,張頤武認為這些人口中所謂的作者電影與藝術電影是后殖民與全球化語境中為他國觀眾與電影節提供的一種來自中國的“他姓”文化消費,是對于電影節評委和電影投資人的服從。持這種觀點的亦有王一川,王一川除了出自己的論文以外,還將自己的觀點寫成一本著作。這一系列評判融合了西方后殖民理論,將張藝謀等人的一系列電影放在我國與西方國家的利害關系之中進行分析,而將這些電影與國內語境相互間的關系分析放在不重要的位置。
五、香港電影:政治、歷史與藝術
除魯曉鵬所編寫的有關香港電影的書外,還有兩本重要的與香港電影相關的著作,其一是《香港:消失的文化與政治》,作者是阿巴斯(Abass),這本書中有一章探討香港新電影,還有一章探討著名導演王家衛。阿巴斯同樣采用了后殖民話語,但阿巴斯更重視視覺性問題。阿巴斯將香港文化定義成消失的空間,在這一個空間中,起主導作用的則是“業已消失”。阿巴斯在王家衛與關錦鵬導演的電影中,辨別幾種與“消失”相關的技巧。對于阿巴斯而言,這部分技巧從不試圖對抗到消失,并非是實行反抗的批評手段,反之,他們堅持利用消失來對抗消失。其二是張建德的《香港電影:額外的維度》,是一本英文書,研究香港電影的發展史。第一部分“‘南來影人’與本土影人”中,張建德力爭在信息和分析間獲取平衡。他回憶了上海電影發展對香港電影業產生的影響和粵語片的興起。在這本書的第二部分“武俠/功夫片”中,張建德采取了分析不同導演風格的方式。而在第三部分“拓荒者”中,他向“電影運動”轉向。在第四部分“邊緣人”中,張德建總結了一些多次出現的主題,其中還有一章內容寫香港的國家情結,在結尾闡述的是后現代主義與香港電影的關系。
六、結束語
伴隨著我們國家現代電影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電影在歐美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經過上個世紀不同階段的發展之后,中國電影在歐美已經占據了一定的地位。通過本篇文章,我們可以了解到上個世紀中國電影的發展趨勢,從我們國家的電影在歐美的影響力可以看出,我們國家的電影行業是在不斷取得進步的,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張英進.重思跨文化研究:西方中國電影研究中的權威、權利及差異問題[J].電影藝術,1996,(2):19-23.
[2]李道新.無悔與不舍——程季華的中國電影史研究與中外電影學術交流[J].當代電影,2012,(10).
[3]陳犀禾.中國電影研究學術發展史綱[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4]張智華,宋怡璇.中國當代學術刊物與電影批評及其價值取向[J].藝術百家,2015,(1).
作者:李佩侖 吳紫婷 單位:杭州師范大學
- 上一篇:英文電影片名翻譯方法分析
- 下一篇:淺談中國電影“類型化”發展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