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天空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9 01:56:00

導語:歷史的天空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的天空管理論文

【摘要題】佳作品評

【正文】

2005年8月27日,中國廣播影視第25屆電視劇飛天獎頒獎典禮落幕,32集電視劇《歷史的天空》榮獲長篇電視劇一等獎和優秀編劇獎,張豐毅因出演男主角獲得優秀男演員獎。

不僅如此,2004年秋天首播《歷史的天空》時有些波瀾不驚,進入第二輪播映后卻好評如潮,再次被北京電視臺作為紀念抗戰60周年的重頭戲在黃金檔隆重推出時,已是第三輪播映的該劇依然有不俗的收視率。

觀眾忘情地為《歷史的天空》所喜所怒所哀所樂,為什么?《歷史的天空》劇情是虛構的,沒有偉人也沒有著名戰役,只是一個小人物的成長歷程,但卻讓人感到前所未有的親切可信。為什么?

大背景小人物

軍事題材影視劇中出現的“英雄”何止千萬,但常常千人一面大同小異?!稓v史的天空》中的“英雄”則是個有些“另類”的抗日將領姜大牙。從藍橋埠走出的米店伙計姜大牙無父無母,只因有顆異常巨大的虎牙得名,他頂著蓋碗頭,大字不識幾個,有限的知識從說書中聽來,還常常搞得顛三倒四,如用“兔子不吃窩邊草”形容娶不到手的媳婦進行心理自慰。又如:“天涯何處無香草”中,把“芳草”說成“香草”。平時說成語也是似是而非說不周全,“老子”“狗日的”口頭語滿嘴亂飛。命運給他和本村的陳三少爺陳墨涵開了個陰差陽錯的“玩笑”:想投國軍的姜大牙當了新四軍,一心加入新四軍的投奔了國軍。

姜大牙不像受過良好教育和革命思想熏陶的陳墨涵那樣有明確而遠大的革命目標,他參軍的目的很單純,是為了“糊口”,即便投到了曾被他救過一命的共產黨人楊庭輝司令的部隊并得到盛情挽留,在狼吞虎咽地喝了兩大盆面魚兒后仍執意投奔兵強馬壯糧餉充足的國民黨部隊,直到貌美如花的東方聞英的出現才使他萌生留下來“先干干看”的想法,這給觀眾一個強烈的懸念:這樣一個似乎是“貪財”“好色”匪氣十足的無賴,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

在大大小小的戰斗中他掄起大刀向日本鬼子砍去,是與生俱來的英雄夢;為掩護隊友撤退一個人同日軍赤膊相向是胸中涌動的仗義;沖鋒陷陣在第一線是因為當“官兒”要帶好頭;以村頭一霸的習氣搶戰士的新鞋穿最終道歉是因為“梁山好漢”中大哥要愛護小弟的道理;僅對楊庭輝遵從是因其對自己器重;打鬼子有功從小隊長到中隊長以至大隊長的每一次提拔總讓他滿心歡喜“又升官了”;因傲慢無禮遭到楊庭輝嚴肅的批評,為改正錯誤提出的條件又是讓自己心儀已久的東方聞英作政委配合工作以提高政治覺悟……改造初期,姜大牙的每一個優點似乎都附和著缺點,每一個條件不無道理但又透著無知盲從,每一個理由是那樣冠冕堂皇讓人挑理不得卻透著股農民式的狡黠。

此后,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撥亂反正時期的歷練中,姜大牙都呈現出有著姜大牙和姜必達混合體的為人處世的性格特點。曾經為每一次提職而像小孩子一樣高興的姜大牙,新時期被重新任命后面對新的形勢卻冷靜地提出辭職那場戲,完成了對姜大牙這一個性鮮明的軍人形象從農民到我軍高級將領的成功塑造。都說時勢造英雄,但過去很少描寫到位,姜大牙的出現使全無瑕疵的革命者形象不見了,成為從生活中走出的活生生的人。

《歷史的天空》與《激情燃燒的歲月》之比

《歷史的天空》有一種史家秉筆直書的風格,這體現在三個方面:以客觀的立場表現歷史;以理性的態度寫好對手;用人性的筆觸表現敵人。

過去的影視題材中很少涉及來自基層的黨內斗爭,《歷史的天空》中卻有很多這樣的細節,比有這樣一場戲:麒麟山軍分區黨委成員就姜大牙的去留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副政委萬古碑心胸狹隘早對情敵姜大牙耿耿于懷,一開場就急不可耐地想置人于死地,提出秘密處決姜大牙;政治部主任張普景一向講原則講黨性講純粹的革命者,對姜大牙的種種“劣行”深惡痛絕,認為他污染了革命的一池清水,所以同意除掉姜大牙這個革命的“異類”以正視聽;副司令員竇玉泉在政治風浪中跌倒過犯過錯誤,遇事畏首畏尾瞻前顧后不肯輕易表態,凡事充當和事佬,內心清醒表面糊涂地抹稀泥;司令員兼政委的楊庭輝實行民主作風,讓大家暢所欲言,最后提出三條意見,有理有據地表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用大家表決的方式合理合法地保全并任用姜大牙繼續為革命工作。在整場戲中,觀點的對立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隱隱雷聲,楊庭輝處變不驚冷靜博弈顯示了共產黨的一個基層工作者應有的品格和素質。

寫好敵人也是該劇的一大亮點,提到日本鬼子,觀眾腦中肯定是蓄著小胡子嘴里一通亂喊“八格牙路”、“死啦死啦”什么的形象,而該劇中通過姜大牙模仿日軍向日本小女孩問話的方式“小女孩,你的誰?我的……”諷刺了這種現象,別有一番滑稽色彩。在拔掉日軍一個據點時,姜大牙發現了一個日本小女孩,并派人送到駐扎在榆林寨的日軍那里,這讓小女孩的父親,日軍少佐西村大為感動,姜大牙的勇猛殺敵他領教過,姜大牙的仁義讓這個日本人再次肅然起敬,執意約他賞光到榆林寨外五里亭把酒相謝,送上家傳的武士刀和200塊大洋以示謝意。西村代表家庭對姜大牙一謝再謝的鞠躬施禮讓觀眾看到了日本民族鮮明個性的一隅,同時,武士精神是大和民族至高無上的信念,西村能把象征著榮譽的武士刀心甘情愿地送給中國的抗日將領,他心中的感動和敬意該是何其巨大,無論是在作戰中還是精神上能戰勝這樣強大的敵人,難道我們的抗日英雄不顯得更加高大嗎?

姜大牙把西村給的200塊大洋,順便送給了已當上維持會長但對自己有著養育之恩的干爹朱二爺作60大壽的賀禮,并當場下跪叩拜。這在過去怎么可能如此表現一個抗日將領,然而,這符合姜大牙的性格,在姜大牙身上這是再自然不過的。

小說作者徐貴祥說,《歷史的天空》出版前曾兩次被退稿,因為編輯拿不準能否把抗日將領塑造成像姜大牙一樣的無賴,而小說最終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許多人把《歷史的天空》同《激情燃燒的歲月》相比,我認為大不相同:《歷史的天空》注重思想性和藝術性,同時又有很強的娛樂性和觀賞性,所有人物的優缺點看起來都很自然和諧。而《激情燃燒的歲月》則強調喜劇色彩,有時顯得像“小孩過家家”般的幼稚和無聊?!稓v史的天空》較之《激情燃燒的歲月》有著更為開闊的歷史視野和實事求是的創作內涵,著力展現恢弘歷史畫卷時不避諱真實,用歷史波瀾比照人物命運時不邏輯混亂,用人物命運的曲折反思歷史選擇時不怨天尤人?!稓v史的天空》在節奏的把握上更加張弛有度。在表演上,孫海英飾演的將軍形象從頭到尾“一根筋”并無深刻內涵,他既不如張豐毅飾演的姜大牙形象的栩栩如生,粗中有細,“銹”外慧中,表演層次抑揚頓挫,又不如李雪健飾演的楊庭輝的大智若愚大象無形。

我們要進行一次審美復興運動

1989年我國出版的哈羅德·布魯姆最重要的詩論專著《影響的焦慮》中有一個觀點很符合時下的創作實踐和影視評論取向,即“影響的焦慮”,他說,一切詩歌乃至文學的技藝,均已被前人窮盡,于是,經驗的累積造成了無論是意識的還是潛意識的,后人始終受制于此在劃定的范圍內亦步亦趨,因而深感焦慮。布魯姆認為,西方經典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他把對經典諸如馬克思主義的、女權主義的、美國“非洲中心論”等一切在政治和道德層面上的解讀以及由此在大學和文學批評界形成的統治地位感到切齒不滿,在把它們歸入自己的“憎恨學派”后,呼吁文學批評家從唯政治正確的評判立場回到本體的審美考察上來,重建西方經典的“審美尊嚴”。

這個論點應該給我們以啟示,中國的經典是以儒家文化為主脈形成的文學創作與批評,但在后的歷次政治運動直到今天失卻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傳承,它顯然沒有西方的連續性和整體感,呈現出支離破碎的面貌,無論是創作還是批評,所謂經典已不再,我們已養成了“政治胃口”并以此體驗美味,或是“為沒落的反動貴族唱挽歌”、或是“腐朽的資產階級的掘墓者”、或是“沉浸在小資產階級的情調中”由此,波及到創作中以政治和道德的尺度選擇題材塑造人物,喪失“審美尊嚴”的同時也傷害了“創作自由”。

面對今天集體性文化逆反心理的形成,面對強化政治色彩的傾向性渲染的不滿,面對難以憾其根基的根深蒂固造成的恐懼和無奈,以及由此形成的觀眾對影視劇的恐懼和失望,創作者不應該再漠視與逃避,認為是觀眾素質低下的表現。應該反思,我們的創作自由在那里?我們的創新在那里?時代需要什么樣的電視劇?韓劇一再俘獲中國觀眾的心是偶然現象嗎?相對于人的歷史進化,在審美中應該呼喚“審美自主性”,在藝術創作上應該重申“創作自由”。

在我看來,尊重歷史不是為偉人或英雄歌功頌德樹碑立傳,那是歷史學家的課題,作為藝術創作要有“創作尊嚴”,畢竟,所有的戰爭都是人民的戰爭,《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之所以感人肺腑是因為小人物的無私奉獻傳達出的是崇高的道德感召力和精神力量,《巴頓將軍》之所以名留影史也是因其性格的真實塑造,他太不符合一個常人心目中理想的“將軍”形象了。真實,永遠是人性光芒的基石。越是映照著人性光芒的小人物反而越容易引起共鳴因而更顯全球化的視野,中國電影不是沒有誕生像《一江春水向東流》、《小兵張嘎》、《平原游擊隊》等這樣深得觀眾喜愛的影片。

以往我們的“命題”歷史劇太“形而上”,有點兒不食人間煙火,使觀眾喪失了關注的熱情。在對歷史人物和偉人的仰視中,我們的創作手腳被有形無形地束縛住,顯得“符號化”“概念化”,人性萎縮在神的光環中。中國從來不缺乏素材,就抗戰題材而言,八年抗戰有多少鮮活的生靈倒下,就有多少故事產生,面對過往歷史,創作者應敏感地把握社會脈搏,領悟民眾心理需求,有頑強的本土意識,才會發現巨大的題材空間,在創作時才會放飛心靈無所掣肘升華“自由創作”。

創作需要祛除浮躁的功利心,真誠才會獲得心靈的自由。

無意中讀到《美軍戰爭家書》中的一段文字:“在那座山后面,有50萬北朝鮮和中國的軍隊,他們決定不給我以未來。在這里,你的過去就是上一秒鐘的呼吸……”這是1952年6月14日美軍第25步兵師34野戰炮兵營一個名叫利昂的19歲炮手,在朝鮮戰場上寫給女友絕情信的回信,信的末尾是“別了”,兩天后,他絕望地只身沖向中國軍隊的機關槍群,馬上死了。這種殘酷突然讓我明白了自己久久不能釋懷并抱怨創作者為什么在《歷史的天空》中讓與姜大牙深深陷入愛河的東方聞英生命戛然而止的情節設置。東方聞英死了,但戰爭仍在繼續,傷痛卻永遠地縈繞在姜大牙的心中,以致在他給自己和韓春云生的女兒起名時無論是醉話還是清醒時都固執地堅持取“東方紅”或“姜東方”。對于生者,戰爭將個人對生命和愛情的體驗推至極端的境地,痛不欲生。對于死者,戰爭如此輕易地奪走一個正處豆蔻年華的美麗女人的生命,她只知愛情的甜蜜還不曾體驗為人妻為人母的樂趣,而像東方聞英這樣走進戰爭的女人有很多很多。

《歷史的天空》的現實意義遠不止以上,從鄉間走出的小人物成為將軍是一種從現實到創作實踐的顛覆,重要的是這種顛覆贏得了觀眾,姜大牙形象是對傳統革命軍人的“弒父”沖動,“寫好對手和敵人”也是我們成熟的標志,這都有著非凡的經典意義。這是一個信號:現在我們有寬松的創作環境,實事求是成為可能,今天出現《歷史的天空》是歷史的必然。

固然,小說基礎好,劇本改編好,但該劇演員塑造角色的整體到位使電視劇變得立體豐滿也是顯而易見的事實,換一撥演員我想象不出《歷史的天空》是什么樣?楊庭輝的綱舉目張,姜大牙層次分明的性格蛻變,萬古碑的卑鄙陰險,張普景的原則木訥,竇玉泉的含蓄節制等等,一部好劇確實是天時、地利、人和使然,那么,《歷史的天空》能有今日的反響,也算是偶然中的必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