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德育工作創新策略

時間:2022-09-16 10:15:27

導語:農村中學德育工作創新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中學德育工作創新策略

[摘要]制約新時期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的問題主要有:信息接收上的復雜性致使分辨信息良莠的“眼光”低;評價方式上的單一致使德育的效果差;家庭教育上的薄弱致使對學生在家的管教少。為此,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對農村中學德育工作進行創新:以人為本,愛字當頭;業精于勤,至深思考;不拘一格,“教”“育”合體。

[關鍵詞]新時期;農村中學;德育工作;創新

當前,地域性等因素導致農村中學德育工作良莠不齊,在新時期應該受到廣大德育工作者的關注,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平衡發展策略,與城市中學德育工作一道譜寫新時代德育工作的新篇章。

一、新時期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的受制點

(一)信息接收上的復雜致使分辨信息良莠的“眼光”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文化市場繁榮昌盛,傳媒方式日益多樣化,大眾傳播媒介或娛樂媒體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之前城市類別多樣、內容豐富的電影、電視、圖書資料、音像制品、游戲網絡等一樣,農村的信息接收渠道同樣開闊。但是,和城市地區不同的是,農村家長對學生的監管漏洞大,由于常年外出務工造成的留守兒童多。而學生自身對信息的接受取舍度低,尤其是各種思想意識、價值觀取向、生活流行方式、行為處事作風等流行多變,對缺少家長監管和指導的農村中學生影響較大。在這些信息中,核心價值觀往往被其他繁雜多樣的思想沖淡,一些不正確的觀念、媚俗文化、虛假信息等加重了不良社會環境氛圍,成為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因素之一。

(二)評價方式上的單一致使德育的效果不明顯

最近幾年,相比于城市中學,農村學校在教育意識上仍然是重成績、輕德育。學校評價教師的手段還是以所教班級的學科成績為依據,在學科內對教師進行排名,年終考核也以歷次學科成績的排名為評價教育教學的主要標準。通過這樣的單一評價方式考核教師的教育教學成績,導致的結果就是教師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學科教學成績,創造評優評先的條件,取得職稱評審、聘用的優勢。教師向學生層層加碼,無限制地增加學生課業負擔,對素質教育乃至核心教育口惠而實不至,不惜一切代價向學生要成績。至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綜合素質的提升、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等,都無暇顧及。表現在學生身上,高強度學習造成他們身心疲憊,學習壓力的加大,學習興趣的消失,各種不良反應日漸顯現,不交作業,抄襲作業,頂撞老師,曠課逃學,甚至出現個別學生輟學的情況。這些問題也給班級的德育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三)家庭教育上的薄弱致使對孩子在家的管教少

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的現狀,使得農村很多中學生成了和爺爺奶奶一塊生活的留守兒童。由祖父祖母照顧學生的家庭,管教不嚴,對學生過分溺愛,聽之任之。對于只留母親照顧學生的家庭而言,學生正處于叛逆期,僅憑母親的教育,也難以達到期望的教育效果。加之,農村家長對學生的教育知識比較匱乏,教育方式比較簡單,動輒粗暴打罵,不懂得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溝通,缺乏令學生佩服的示范和合情合理的引導,致使學生我行我素,甚至出現打架斗毆、抽煙酗酒、偷雞摸狗等一些違法犯罪行為。

二、新時期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的創新點

(一)以人為本,愛字當頭

就學校教育而言,學生需要老師的愛,“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這是教師的責任,一踏上這一崗位,教師的潛意識里就要有這種意識。學校也一樣,關心愛護教師,從保障教師身心健康的角度出發,為教師減輕負擔,爭取國家給予的正常待遇,用愛消除教師職業帶來的壓力,才能從根本上讓教師的行為崇高起來。減壓減去的是煩瑣、煩躁、壓抑或抱怨,增加的是工作上的積極性、職業上的自豪感,所以,作為學校管理者要以“愛”強“愛”,通過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創新性地增強教師的職業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如果學校這也要求那也要求;這也嚴管,那也處罰;忙于每日早自習跟班、跟操、班級衛生檢查、課堂教學、學生思想和生活動態把握、晚上檢查宿舍等等之中的班主任,就會把原本積極、高昂的情緒,轉化為抱怨或壓力,把高尚的工作視為高級保姆,把必盡的責任看作是繁雜差事,把應出的力量視為另外的強壓。再加上農村學校的班主任離家比較遠,生活方面本身就存在諸多不便,如果學校只重管理不重關懷,要增強他們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適得其反。所以,通過人文關懷、以人為本創新管理方式,讓教師在被學?!皭邸敝性鰪娐殬I歸屬感、自豪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教師就會輕輕松松上陣,農村條件再艱苦,也能苦中尋樂;班主任工作再辛苦,也會苦中作樂,主動、積極、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二)業精于勤,至深思考

農村初中教師大多吃住在學校,相比于城市初中老師在校時間長,這就為教師對業務的鉆研提供了更多的時間保障。加之,農村學生家庭狀況對學生的學習影響比較鮮明,學生需要填補的教育空白比較多,老師相對來說付出的也比較多。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需要填補的空白,教師僅僅靠干勁還不夠,還需要講究教育的方式方法,乃至教育藝術。像處在叛逆期的中學生,怎么才能讓他們接受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對于沉迷在游戲、網絡交往和影視劇中的中學生,怎樣才能讓他們把精力和心思集中到學業上;對于逃學厭學、打架斗毆、抽煙酗酒的中學生,怎樣才能改變他們的不良思想、行為表現,做一個合格學生……這些都不是單憑班主任的一腔熱血就能達成教育目標的。所以,教師要深挖導致學生思想、行為出現偏差的原因,運用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的教育原理和科學方法,進行教育和引導。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勤于學習,不求安逸,不圖享受,愛崗敬業,鉆研教育教學理論、理念和方式、方法,用智慧和科學的方法達到德育目的。

(三)不拘一格,“教”“育”合體

教師的責任,就在于教書育人。但一直以來,在學校管理層面,德育工作,在學校層面由政教處(室)負責;教學工作,由教務處(室)負責。在班級管理層面,各科教學由相關學科教師負責,班級學生的管理、教育,一般由班主任負責。長此以往,在學校乃至教師的心目中,就造成了“教”是“教”、“育”是“育”的現象或存在。事實上,“教”與“育”不可分離,更不可分割。學科教師的每一堂課,都應該承擔對學生的教育職責;教育管理學生,不只是年級組、班主任的事。為此,創新學校乃至班級的管理模式,不拘一格,通過新的形式或教育路徑,使“教”與“育”合而為一體,對于農村中學來說,比條塊分割的管理教育方式在德育效果上要好得多。

三、新時期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的關鍵點

(一)凸顯教育的系統性

教育是一項巨大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年級、班級把所有工作系統化。就教育主管部門而言,運用符合教育規律的監管措施指導、監管學校,學校才會不至于被外行左右。所以教育行政部門更應該扮演教育“專家”“大家”“行家”的角色,一系列教育教學政策的出臺應該符合教育系統自身的運行規律。就學校而言,要著眼于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學生的終身發展需要,為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搭建好挖掘其自身潛能、釋放其巨大能量的平臺,不能把學校辦成生產人才的“工廠”;對于年級組而言,為教師、學生提供符合學段教育、學生年齡的各種服務,發揮好“臺階”之功,才會發揮其作用;對于班級而言,讓學生快樂學習、有效學習、健康成長,才讓這一系統的運作健康平穩。

(二)彰顯教育的關聯性

學生的教育不可能由單方面完成,學校、家庭、社會在教育學生上彼此關聯,都要承擔教育學生的責任,發揮各自不同的教育優勢,形成三位一體的教育合力。尤其在偏遠的農村,人們總覺得教好學生是學校和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家長只要把孩子送到學校,就覺得履行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村社也是同樣的觀念,覺得教育學生有專門的老師,豈不知,學生的教育更需要良好的社會環境。所以,建設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形成聯動和合力,對學生的教育才會成效顯著??傊槍π聲r期農村中學存在的問題,創新性地開展德育工作,才能適應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新形勢。

參考文獻:

[1]宋吉良,王彥明.新時期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的繼承與創新[J].中國基礎教育研究,2006(5):67-69.

作者:茍滿川 王秀山 單位:甘肅古浪縣第三中學 甘肅古浪縣直灘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