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有效途徑探索

時間:2022-04-12 10:31:52

導語:小學德育有效途徑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德育有效途徑探索

一、聚焦課堂,“湖南精神”人人傳

課堂是德育的主陣地。在常德市武陵區工農小學,每個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每堂課都有德育滲透。常德市武陵區工農小學將學習“湖南精神”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貫穿教學始終,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湖南精神”的重要陣地。學校以課程為依托,通過學生誦讀、吟詠、體味的方式,確保“湖南精神”在學生中入眼、入耳、入心。例如,學校每學期上好一次以湖湘文化為主題的班隊課,并進行評比。又如,在語文課堂教學《沁園春•長沙》時,教師可以結合作者的生平,從詩詞研究的角度,觀照詩人政治家、詩人軍事家、詩人領袖的文化人格和精神境界,揭示詩詞所體現的中華民族精神和湖湘文化精髓,讓學生感受湖湘巨人、中華偉人的湘魂湘情、國魂民族魂,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及與弘揚,推進“湖南精神”、民族精神的復興與傳揚,鼓勵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在品德課程教學《愛我家鄉》這一課時,教師組織學生一起收集并整理家鄉名人資料,暢談自己最喜歡的家鄉名人與原因。學生通過收集與整理這些資料,進一步感知“湖南精神”。此外,學校利用音樂課堂,將古詩詞吟誦帶入音樂教學。中華吟誦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作,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而如今它正面臨失傳的困境。課堂的吟誦不僅是對歷史的傳承,而且加深了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晦澀的《離騷》通過音樂教師的改編,讓學生唱起來朗朗上口,更是對湖湘文化的學習與傳承。除了具體的課堂教學之外,常德市武陵區工農小學還將“湖南精神”的學習細化深入,設計走近湖湘名人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學校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以湖湘名人為背景,在三至六年級開展了湖湘名人研究性學習,研究對象主要有屈原、雷鋒、、林伯渠、丁玲等富有代表性的湖湘名人。研究在班主任的帶領下,以班級為單位展開,內容是了解主要名人的經歷以及其身上代表的湖南精神,學生在學期結束后撰寫學習報告。

二、環境熏陶,湖湘文化永銘記

孔子有一次和曾子閑談。孔子說,自己死后,子夏這個人會逐漸進步,但子貢會退步。曾子問其原因。孔子說,子夏這個人喜歡和比他賢明的人在一起,子貢喜歡和不如他的人在一起。由此引出了一句至今流傳的名言:“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無獨有偶,荀子在《勸學》中說過:“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由此表明,交往和環境對人影響深刻。即使在今天,一個學校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氣息以及環境氛圍對學生的成長也會產生重大影響。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班級氛圍是學校養成教育的一面旗幟,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魅力,是學生的精神家園。常德市武陵區工農小學加大文化建設投入,力爭讓每一面墻會說話,每一根草每一棵花能傳情:利用文化墻展示“湖南精神”,在圖書館內設有專門的“湖南精神”圖書角,利用班級的展板展示“湖南精神”。學校每個班級的班級展板都以湖湘名人為主題,展板上設有該名人圖像、事跡簡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27個班有27個不同的湖湘名人文化,教室成了湖湘文化宣傳站。學校教室的文化建設均彰顯著“湖南精神”,給學生一種高尚的文化享受,營造出濃厚的氛圍,使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身心。

三、生活實踐,“湖南精神

”放光芒生活實踐,是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格、意志、情感的有效途徑。在學生“湖南精神”的培養過程中,學校注重在生活實踐中以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培育學生的“湖南精神”。(一)“誠信書吧”,誠信讀者。“忠誠”是“湖南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代表著誠信、守信和服從。學校通過“誠信書吧”“寶貝回家”等活動實踐培育學生誠實守信的品質。學校的“誠信書吧”設在教學樓一樓,全天開放,師生可以自由進入閱讀,無需辦理任何手續;各樓層走廊上誠信書架的各類書籍師生也可以自由取閱。2017年9月,畢業生葉馨雅回到母校,特意把自己曾經帶回家閱讀的《魯濱遜漂流記》交還給班主任。學生不小心將書本弄破損了,他們也會跑到校長室承認“錯誤”,并主動將圖書修補好。2012年至今,學校每年盤點圖書時數量都是沒有差錯的。“寶貝回家”的設置緣起于師生在校園內拾金不昧的物品沒有地方放。為此,學校將一個樓梯間精心設計為“寶貝回家”誠信空間,師生拾到的“寶貝”均整齊擺放在漂亮的置物架上,丟失“寶貝”的學生自主將“寶貝”領走。自誠信空間開設以來,從未有人投訴寶貝被冒領。(二)小衛士小責任。為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常德市武陵區工農小學注重從細微之處著手。學校的每個學生都是小衛士,在校園生活中都有自己明確的責任。學生有的領養一條噴泉池里的小金魚,有的看護一棵桂花樹下的歐洲月季,有的早晚為西洋杜鵑澆水,有的看護一扇窗,有的負責開關燈,有的負責美化圖書角,有的負責整理牛奶瓶……學校的所有事情和物件都有小衛士來參與管理,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樣,學校里種的花草越來越繁茂,學校的門窗總是有人及時開關,每一盞燈都能實現人走燈滅……小衛士的責任心在校園生活的細節中一點點養成。(三)日日自省,做“真學生”。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為培育“求是”精神,常德市武陵區工農小學從做“真學生”開始。學校教師“身正為范,慈懷善導”,為學生樹立榜樣。學生“日日自省,做真學生”:今天我遵守紀律了嗎?今天我樂于助人了嗎?今天我給別人添麻煩了嗎……學生在每日自省中,對照“真學生”的標準,思考在做“真學生”上還有哪些缺陷,在學習上還有哪些問題,在與人交往中還有哪些不足,應該如何加強修養以消除缺陷,如何踏實學習以彌補漏洞。日日自省,學生求真務實的精神種子就會開始萌芽成長。(四)家國情懷,勵志圖強。如何讓學生擁有持續的向上力、生長力,讓學生愿意在學習與生活中勵志圖強,常德市武陵區工農小學除了開展勵志教育、志愿服務等活動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放眼世界、關心國家、參與社會。學校開展“三分鐘說世界”活動,每天校園廣播用三分鐘的時間播報以某一主題為主的國內外時事、大事、新鮮事,以此打開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家國情懷。2017年開展的月主題有:愛足球愛中國、世界上最愛閱讀的兩個國家、身邊的非遺、亞洲的世界名校等。只有引導學生面向世界,關注社會,熱愛生命,他們才知道自己的根究竟在哪里,知道祖國為何要強大,知道為什么要做最優秀的自己,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擁有不竭的動力。小學生是中國未來建設的生力軍,是實現中國夢的未來實踐者與承擔者。湖湘德育注重“湖南精神”的培育,任重而道遠。但只要大家不懈努力,講方法,求實效,學生必定能成為新時期的湖湘文化人。

參考文獻:

[1]李偉.淺談如何弘揚湖湘人文精神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版),2008(5).

[2]莫志斌,莫文雅.論湖湘文化與當代青少年精神品質的形成[J].中國德育,2011(6).

[3]張榕.試論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J].科技信息,2011(28).

[4]李樹權.加強小學德育的有效途徑分析[J].吉林教育,2017(16).

[5]王興國.湖湘文化縱橫談[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1996.

作者:張冬芝 秦蘭 單位:常德市武陵區工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