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應試教育方法研究

時間:2022-05-10 10:33:18

導語:高中應試教育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應試教育方法研究

一、以教師為榜樣,立德育之先鋒

所謂師者,傳達授業解惑也。最為重要的是,教師在學生心中更是一面旗幟,是一面鏡子。因此,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應首先對教師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質等方面作科學的考核和要求。尤其在高中這個學生思想的初步定型時期,一個有思想、有道德的老師,往往可以通過其所表現出的細枝末節來引導學生的道德主流方向。這要求教師在與學生的日常相處中有意無意地表現出自己的道德素質,以教師為先鋒,樹立高中道德教育的主心骨,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深受道德的熏陶。

二、以課堂為陣地,掀德育之運動

課堂是教育的基礎場所,也是有效場所之一。在高中的眾多課堂之中,政治課無疑是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時機。當然,對學生而言,德育是一個使外部影響不斷內化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真善教育和道德引導,從而使學生進行自我分析,產生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意識。為此,教師應該注重思想政治課中的每一個環節,圍繞德育進行科學緊密的設置。首先,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鐘,以簡短有效的課前導入直指德育主題,其間可利用小故事等方式,寓理于事;其次,做充分有效的課堂講解,使學生有所學,學有所得,達到寓理于學;最后,將所授知識轉入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以理論聯系實際,使其所學更上一層樓,達到學有所用。例如,在對浙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二單元第五課《文化的創新》中的“文化創新途徑探索”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作以下教學:首先,在課前五分鐘選擇《二十四孝圖》中的《埋兒奉母》、《扇枕溫衾》等幾個富有代表性的故事作為導入,同時讓學生對這些故事所表現出的中國文化的傳統孝道進行討論,并得出在我國的傳統孝道中,的確存在文化的精華與糟粕這一結論;其次,在課堂中恰當引入金蓮等當代全國十佳之孝賢的故事,讓學生以此分析目前我們普遍所提倡的“孝道”與古代傳統中的“孝道”有何異同,從而得出我們所需進行文化創新的切入點———取古之精華;在課堂接近尾聲的時候,教師將視角轉入實際生活中,要求學生聯系實際,圍繞《孝道,我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最后,教師也要做相應的引導,使學生將自己對“孝道”的感悟得到升華,即讓“所學”回歸到“所用”。

三、以家庭為支撐,供德育之動力

今天的“應試教育”的形成中,社會環境也有其該譴責的一面。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利益價值觀和對教育成果的急功近利式的價值評價,迫使高中教育置于“利化”的環境之中。家庭是最基本的社會個體,也是學生最首要接觸和最重要的社會環境,為此,在高中德育這一過程中,家庭的力量是最不可忽視的。學校教育應與家庭教育有效結合起來,在對學生的德育這一環節中保持二者的高度統一和通暢。這就要求學校要做好足夠的溝通工作,家庭要給予學校足夠的支持,從而形成二者之間的緊密統一體。而如何讓這一統一體產生吸引力?在這里,筆者將其歸功于學生、家庭、學校、德育間的有效互動。例如,在對浙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學生活》第四單元第十二課中的《價值與價值觀》這一課中的“什么是價值”進行教學時,可以一改往日課堂教學的方式,利用期末時間通過開展親子互動活動和座談會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這期間,使學生充分發揮在親子活動中自主性和創造性,并在座談期間借助家長對“價值”以及對“子女價值”作自己的看法,并作相互間的交流。以此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延伸式德育,充分發動家庭和學校的力量,為高中德育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四、結語

當然,高中的道德教育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在這里,筆者僅僅圍繞德育主體和環境做了淺層次的初探。至于如何更有效實現“以德育人,以人為本”,仍需廣大專家學者出言獻策。

作者:胡芝萍工作單位:浙江省東陽市南馬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