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高職德育教育論文
時間:2022-07-25 03:50:14
導語:新時期高職德育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傳統高職德育教育方式的困惑
傳統的德育教育由教師主導,教師始終處于信息優勢和經驗優勢地位,在相對穩定和保守的環境里,教師容易樹立權威,通過宣揚崇高的價值追求來鼓舞、感召學生,讓學生樹立起美好的道德理想,進而約束其行為,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這種傳統的德育教育方式“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屬于單向教育模式。這種教學方式,學生上課熱情不高,缺乏參與積極性。即便是通過案例教學等方式來活躍課堂,在具體實施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或是難于保證學生全員參與,或是離開特定的德育氛圍后,學生易受外界負面資訊的影響,從而對學校德育產生懷疑。比如最近網上熱議的“老人倒地要不要扶”的話題,很多學生都認同教師在課堂上所說的“人類最樸素、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但是基于父母的“忠告”、網絡上“某些老人以此勒索”消息的影響,自己可能不會去“扶起老人”,形成德育與現實的矛盾。
二、新時期網絡德育教育方式面臨的問題
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與德育的結合成為德育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網絡德育已在道德教育領域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其目的在于提高網絡虛擬環境中人們的德育素質和利用網絡平臺對人們進行德育教育。近年來,教師適應網絡時代德育教育方式的變革,探索、推進網絡德育,奠定了現行網絡德育教育的基礎。但是從網絡德育具體實施情況看,受現實社會道德和網絡負效應的影響,高職院校的網絡德育方式面臨許多問題。
1.教師網絡信息交流與更新滯后,信息敏感度低
網絡德育對教師運用網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對于年輕的大學生,尤其是理工類高職院校的學生,文科出身的德育教師在網絡技術能力、信息敏感度和網絡知識更新等方面明顯滯后,與學生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存在較大差異,只是被動適應德育教育的變革,借助網絡信息充實課堂,實際上還是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近幾年,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迅速發展,成為大學生交友、學習、生活的重要平臺,有些教師甚至不甚了解,明顯滯后于現代信息社會。
2.網絡負效應相伴而生,增加了德育教育的難度
高職學生是伴隨著網絡發展成長的一代,網絡課程、電子圖書館、微信微博等的發展實現了他們對海量信息、資源共享、超時空地域交往的需求,提升了學習效率和生活品質。但是由于網絡自身的虛擬性和交互性存在一定的漏洞,網絡也帶來了負面效應。高職學生大多只重視職業技能培訓,學習過程功利化,淡化人文社科素質的提高。一些學生甚至沉迷網絡游戲、網絡購物、網絡影音等娛樂化活動,課堂、宿舍、餐廳到處都是低頭玩手機的學生,無節制的上網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導致成績下降、甚至荒廢學業,同時影響了學生的身體健康。
3.網絡德育實施存在較大的差異,網絡監管缺乏有效性
由于地區經濟文化差異,學生接觸網絡的時間并不同步,有些從小就接觸網絡,有些則是到了大學才網上沖浪,呈現出網絡技能的差異。而高職教育側重職業技能培養,在網絡德育方面經費投入不足,實施網絡德育多是批量式教育,很難因材施教。對于網絡負面效應,慣于“以堵代疏”,要求加強網絡監管,嚴格控制網絡使用。如政府立法推行網絡實名制,未成年人不得進入網吧,利用綠色軟件自動篩選、屏蔽不良信息,上課時間、睡覺時間斷網等,希望“以堵代疏”來實現網絡道德的約束,實際上卻是治標不治本,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網絡道德問題,有時候還因為學生的逆反心理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三、新時期高職德育教育方式的創新
網絡德育是傳統德育教育方式變革創新的時代要求和必然選擇,目前可以從三個方面創新德育教育方式。
1.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
網絡平等交流互動的特征使傳統德育“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受到沖擊,學生難于接受灌輸式教學模式,德育工作者應該轉變思想,創新德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德育理念。課堂上教師應更多采取多向思想交流,以平等誠懇的態度引導和啟發學生。近幾年德育教學改革一直強調“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專業、貼近實際、貼近熱點、貼近行業、貼近地區”,采取小組合作學習、問題探究式、情境教學等方式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成為德育主體。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也非常重視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方式,組織教師參加了英國職業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培訓班。任課教師自己也不斷學習和更新網絡技術,了解發展中的網絡,努力踐行大德育中“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三結合的理念,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充分發揮網絡德育的作用。
2.打造校園德育特色,優化德育教育方式
(1)課堂教學以“互動、體驗”協同教學,創新教育方式
傳統的德育課堂大多只有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新媒體的發展實現了課堂教學多媒體化,以教師授課輔以課件成為當前課堂的主要方式,通過課件播放圖片、視頻,再采取小組合作、討論辯論、案例教學等互動性強的教學方式,有的學校甚至已經采用全程網絡授課,單人單機,通過開發和應用校園網絡課程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教師應成為課堂的引導者和互動者,網絡課程應該是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的依托,進而設立網上心理咨詢、時事論壇貼吧、網上知識競賽、網上問卷調查、模擬仿真實踐等版塊,增強師生、生生的交流體驗,在輕松的氛圍中優化德育教育。
(2)將專業實訓、校外實習等環節與德育教學相融合
高職教育最大的特點是實踐性,讓德育教育成為實訓課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高職德育實踐可從專業實訓和校園文化等方面來營造德育氛圍,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在專業學習實訓方面,“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是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因此高職德育內容建構可以在綜合性的基礎上突出職業性,重視職業道德的培養,可以請專業教師講授職業道德課程,或者是德育教師配合專業教師協同指導學生頂崗實習,通過網絡聯系的方式對學生實訓過程中的思想問題進行跟蹤,實現課內課外相結合、企業與學校相結合、現實與網絡相結合。而在校園德育文化方面,每個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辦學經驗形成有效的德育方式,創新校園德育文化活動。如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多年的鐵路企業訂單式培養、春運暑運社會實踐形成獨特的德育實踐經驗,由此衍生的征文比賽、小品相聲等文藝表演以及乘務業務技能大賽等校園活動都具有獨特的德育文化氛圍。通過這些特殊的實踐方式,實現了社會與學校之間德育教育的有機融合。
3.營造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提升高職學生自我教育的效果
經濟飛速發展往往與社會現象相伴而生,科技進步卻道德淪喪、物質豐贍卻精神貧瘠、生活優裕卻思想疲軟等問題日趨明顯,高職大學生的德育問題是社會德育的一個子系統,離不開社會大環境,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國際形勢,來自現實的、網絡的問題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僅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高職德育教育創新也應聯合社會力量共同營造一個健康的社會環境,改變以往“以堵代疏”、嚴格控制的教育思路,加強網絡輿論引導,共同推進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的創新進程。
作者:丘麗丹工作單位: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
- 上一篇:中學班主任德育論文
- 下一篇:小學語文德育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