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的高校道德教育

時間:2022-06-24 10:54:41

導語:以人為本的高校道德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人為本的高校道德教育

1發揮大學生主體自覺性,喚醒道德意識

1.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道德環境

校園的人文環境、學術氣息、思想氛圍對在校的大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又極其深遠的影響,相對于思想政治課程來講,這些屬于高校道德教育的隱形資源。在學生課余活動中、日常生活里有機地融匯篤學感恩的校風、嚴謹誠信的學風、團結和諧的班風。通過主題班會、演講賽、辯論賽、社會實踐等活動,給予學生以策劃者、參與者的“主人”身份,激發大學生的道德意識,觸動大學生的道德情感,由自主產生的道德情感,產生道德行為、樹立道德觀念。

1.2重視網絡影響力開辟道德教育新陣地

要把新型領域的資源如網絡工具運用于高校道德教育,大部分學生已經將網絡作為學習的重要工具了,可以在網頁設計中開辟專欄介紹道德理論和道德認知的訓練方法,可以設計一個模塊專門針對學生道德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方法制定一個中長期的培訓計劃,還可以通過在線答疑、師生討論等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加強輔導員博客的建設,搭建師生網絡交互平臺,促進學生道德認識能力的提高。

2提高大學生選擇能力,確立道德標準

2.1培養學生樹立自主選擇意識

步入大學生時期的學生,由于生理年齡、心理年齡的增長和社會閱歷的增加,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辨識能力,并且自主選擇的欲望也不斷增強,作為教育者應該了解大學生的自主選擇意識是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正視學生的選擇需要,幫助其樹立自主選擇的意識,如果一味要求和強制服從,學生以后的內心自我選擇動力便會逐漸喪失,結合時代的要求和大學生的發展特點,高校的道德教育不但不應強制學生順從,反而要關注學生的自主道德選擇的需要,積極創造可能的條件激發道德需求。

2.2給予學生道德選擇的自由

自由是道德選擇能力培養的基礎,所謂的道德選擇自由是指道德主體按照其意愿獨立自主地在各種客觀可能性中決定采取某種行動或創造某種行為,同樣自由不等同與任意和隨性,而是要在社會主義核價值體系與核心道德價值觀念主導下進行的自由選擇。因此,要轉變傳統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充分考慮大學生自身的特點,與大學生多進行溝通和交流,在給予多種選擇的基礎上,教會大學生甄別的方法、選擇的方式,充分發揮大學生自主性的基礎上,逐步引導其做出正確的、符合道德標準的選擇。

2.3幫助學生樹立道德選擇標

大學生正處于辯證思維的形成階段,大學的教育中要使用道德他律和道德自律共同作用的方式,社會主義核心道德價值觀為基礎作用,引導大學生建立符合道德教育的內在要求的標準,并能夠依據此標準自覺地做出道德判斷。

3增強大學生自律能力,遵守道德規范

道德他律是道德教育中一種相對低級的教育形式,道德教育的最終目的應是激發主體的道德需要,建立內在的道德價值體系,在面對道德情境能作出正確的道德評判并自覺地做出相應的道德行為,達到道德自律。自律是大學生鞏固和完善道德成果的重要體現,高校道德教育應該合理利用道德規范的約束作用,提高大學生自律能力,促使外部環境和內部機制的良性互動,達到道德教育的效果。

3.1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強化社會責任感

社會責任感是指個人或社會群體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所形成的為了建立美好和諧社會而承擔相應的責任,履行各種義務的自律意識和人格素質。社會責任感可以分為社會群體責任感和個人責任感兩種,社會群體的社會責任感最終只有轉化為個人的社會責任感后才能具體發揮其作用,個人的社會責任感既是個人對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的具體表現,也是一種自律意識,是個人在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過程中對自己所提出的要求與對自身行為的自我約束可見。大學期間,加強大學生的法治教育、法律意識,使大學生知法、懂法、守法、普法。從法律的層面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體會身上肩負的社會責任感,在崇尚自由的同時不忘法律的約束,思想上能夠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行為上才能有理、有節、有度。

3.2增強道德規范的合理性,提高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道德規范是大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與實踐活動而發揮作用的。因此,道德規范要與社會發展同步,與時俱進、符合時代精神的道德規范,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學習和付諸實踐。在網絡媒體繁榮發展的今天,大學生的生活已經不再是教室、寢室、食堂三點一線那般單調,而是伴隨著網絡世界的精彩和絢麗,面對教學環境和教育對象的實際改變,學校道德教育更要對網絡隱性資源進行控制,以更接近當代大學生生活的視角,增加相關的道德教育板塊,設立論壇或專欄,提高互動性、雙向性,改變傳統機械灌輸的教育模式,合理運用網絡工具,發揮網絡教育的積極作用,引導和促進大學生在網絡上開展自教自律,發揮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主意識。同時要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與判斷的能力、自我評價的能力、自我改正的能力。這樣既能使學生得到自我評價的反饋信息,又能加深學生對自己行為的自我認識,是深化認識的過程。大學生評價能力的發展規律是從他律到自律,從效果到動機,從評價別人到評價自己,從片面到全面,學生對自身的道德水平有全方位的了解,更能有目的有意識地對自己的思想、道德、行為進行轉化和調控,以達到提高自制、自控能力的目的。

3.3加強道德實踐,提高大學生的自我監督能力

大學生對有的不文明、不道德的現象并不是不知道鑒別、判斷,而是缺乏改正的精神。據某高校調查顯示100%的學生強烈反對校園里的不文明行為,但也是這100%的學生承認,校園的種種不文明就發生在自己或同學身上。因此在德育過程中要加強理論聯系實際,既聯系大學生自身實際,也要聯系社會實際,鼓勵大學生參加道德實踐,使其能全面認識社會,辯證看待他人,深刻解剖自我,客觀認識自我,正確評價自我,提高自我評價和自我改正能力,加強道德自律。只有將道德認識主動自愿的約束自身的道德行為,在日后的道德困境中才能“獨善其身”,達到自我控制和自我監督。

本文作者:梁日寧工作單位: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學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