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德育課堂教學改革探索
時間:2022-01-03 03:45:52
導語:中職德育課堂教學改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所有的教育都是生涯教育”。加強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經濟政治與社會是中職學校學生的必修德育課程,其學科特點決定了滲透職業生涯教育具有可行性。筆者對經濟政治與社會課堂教學中職業生涯教育的滲透做了探討,希望有助于中職學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職業生涯教育;德育課堂
黨的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明確了新時代的奮斗目標。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全黨要關心和愛護青年,為他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臺。基于中職德育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學科特點與職業生涯教育理念存在一致性,本文認為,在該課程課堂教學中實施職業生涯教育的滲透,有助于強化中職青年學生自我規劃意識的培養,在規劃中不斷成長成才,為國家建設奉獻力量。
1職業生涯教育的內涵
職業生涯教育首先由美國聯邦教育署署長馬倫(Marland)博士提出的。他說,所有的教育都是生涯教育,職業教育是生涯教育的核心,教育應該擴大個體生涯選擇的機會[1]。職業生涯教育定義為以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為導向,以學生制訂并落實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的系統性、全程性、實踐性教育活動。伴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深入推進職業生涯教育成為當前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通過職業生涯教育,讓學生在自我內外認知中把自己在校的學習和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聯系起來,目標更明確,措施更具有針對性,自覺進行自我管理和調整。
2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滲透職業生涯教育的可能性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把職業生涯教育與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有機結合是學校實施全程化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徑。經濟政治與社會是中職德育課的四門必修課之一,安排在二年級上期教學。其學科特點決定了加強職業生涯教育具有可行性。2.1課程與生活及社會職業相聯系。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2]。學完本課程,學生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基本觀點和我國社會主義“五位一體”建設的有關知識,課程內容包括經濟模塊、政治模塊與社會模塊三大板塊,所學內容與人們日常生活有密切聯系。相對于其他德育課程,其主要特點就在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最“生活化”的學科。經濟政治與社會課教學涉及生活中的各行各業,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升學生對職業的認知水平和能力。2.2課程理念與職業生涯教育的理念相一致。按照經濟政治與社會教學大綱,該課程旨在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堅定學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提高學生辨析社會現象和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3]。總之,學生可以了解社會學會生活,能熟悉企業,學會工作,能提高素質、學會做人,做好由一名學校人向為職業人的準備。這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品德的養成具有基礎性、指導性和整體性的意義,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職業道德素養、專業知識技能等都可以在經濟政治社會這個平臺中逐一展示、調整和提升,以體驗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職業生涯自主發展及自身理想和價值,奉獻社會。
3課程教學滲透職業生涯教育的實踐探究
3.1挖掘中職德育教材因素有效滲透生涯教育內容。筆者在中職德育經濟政治與社會的教學實踐中,利用課程本身教學內容的優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許多顯性和隱形的職業生涯教育的內容,既能夠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又能提升學生規劃職業生涯的能力,主要落實在在學生終身學習、個性調適、職業素養的培養和規劃的跟蹤管理上。具體如表所示。3.2遵循學生對課程認知規律積極優化課堂教學流程。從認知能力上看,中職二年級學生擁有一定的生活體驗,新時代的他們具備一定媒體操作能力,能夠通過教師提供的網絡環境,進行資料的收集、篩選和整理;同時,還具有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初步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問題有一定的合作和探究能力。為此,筆者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切入,創設活動情境,設計思考性問題,優化課堂教學流程,如圖所示。例如,在第一單元第二課“企業的生產與經營”內容之“成為高素質勞動者”的教學過程中,課前組織學生課外搜集有關我國當前就業形勢、就業政策等尤其是建筑行業相關方面的信息,搜集有關建筑行業就業和創業的先進典型與具體事例,課中創設模擬面試活動情境,提問:我們在什么時代背景下就業?未來的你想成為什么?新時代老板最喜歡的員工是什么樣子的?建筑行業創業者應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學生從自身條件出發,結合專業對應職業對具體崗位人才的需要,明確在校期間應主動規劃自己,強化自己專業課程的學習及專業技能的鍛煉,全方位打造自己,培養自己的綜合及核心素養,服務企業生產,從而主動適應職場、社會的需要。3.3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滲透生涯教育實效。中職德育課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在以多媒體為平臺的基礎上,更創設了任務驅動法、項目教學法、活動探究法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機整合了教學時間與資源,活躍課堂氛圍,對培養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積極實踐、積極思考、探索和提高德育課的魅力和實效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滲透職業生涯教育的經濟政治與社會課堂教學改革既不能將課堂簡單地變成職業生涯教育課,也不能讓職業生涯教育停留在教案設計中的形式上或甚至夭折,因此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就很重要。3.3.1互聯網+課堂教學。通過網絡環境,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融合信息技術、善用生動有趣的、優質的PPT、動畫、視頻、微課等教學資源,網絡下載作業、討論功課以及上網搜尋資料等,教學變靜態為動態,從平面走向立體,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增強感染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3.3.2多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更真實,應盡可能結合當前的社會事件,選擇對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貼近學生的真人真事作為案例問題,一案到底,通過對案例的討論、辯論等方式多讓學生參與體驗,讓學生自主學習,也可以將知識點與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有機地結合到一起進行教學,比如進課堂。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而且能使學生關注當今世界的變化,讓學生感受到教師不是簡單的說教,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3.3.3與課外各級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相結合。各級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旨在推動學校進一步關注和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實踐證明,它增強了中職生職業規劃意識,傳播和推廣了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可以通過學校廣播站、宣傳欄目、橫幅、班會活動、黑板報等進行宣傳,下發使每位學生了解比賽活動和了解職業生涯規劃內容的文件。大賽之前,進行班級預賽、年級復賽、校級決賽,以賽促學,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活動中受教育,在活動中深化職業規劃知識,提高職業規劃能力。
4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課教學滲透職業生涯教育的意義
①職業生涯教育在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中的滲透教學是適應新時代新課改要求,力求達到課程教學本身的三維目標,是職業教育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時代需要,是中職德育教課程教學與時俱進的體現。②職業生涯教育在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中的滲透教學有利于豐富課程本身課堂教學的理論和內容,有利于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它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教學目標。③職業生涯教育在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中的滲透教學可以使教師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從內因入手,了解自己,理性地看待社會,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發展綜合職業能力,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周貴才.職業生涯教育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文教資料,2014(27):164-165,170.
[2]沈越,張可君.經濟政治與社會[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修訂版)[Z]教職成[2014]14號,2014-12-22.
作者:楊小娟 單位:廣州市建筑工程職業學校
- 上一篇:德育課教學改革新思路
- 下一篇:文廣局“二五”學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