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辦學教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15 11:47:00
導語:中外合作辦學教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介紹分析了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對中外合作辦學中存在的質量問題、經營管理問題、外籍教師管理問題和德育問題進行了闡述,并提出解決辦法。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問題;應對措施
一、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
改革開放不久,我國的高等教育為了落實鄧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一指示精神,以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率領的中國大學校長一行于1979年11月赴美國考察,揭開了中外高等教育與文化交流的新篇章。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外合作辦學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沿海地區合作的數量大大增加,中西部地區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也已經開始起步。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4年底,全國共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1300個,覆蓋了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夕哈作辦學機構相對集中在經濟、文化較發達的東部沿海省份及大中城市諸如上海、北京、山東、扛蘇、遼寧、浙江等省市,這種發展趨勢符合這些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迫切需求。外方合作者主要來自經濟發達、科技及教育先進的國家和地區。例如,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國。合作辦學的專業主要有工商管理、外國語言文學、電氣信息、經濟學、藝術、教育學等。
近年來,我國雙邊和多邊教育合作與交流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并向高層次、寬領域發展。國務委員陳至立還代表中國政府與德國政府簽署了(關于互相承認學歷、學位的協定),這是中國與西方主要國家簽署的第一個相互承認學歷、學位的協定,標志著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教育合作與交流達到了—個新層次。
二、中外合作辦學中的問題和應對舉措
1.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質量問題
目前中外合作辦學的國外合作者大部分是國外二、三流和名氣不大的院校,其課程質量和學術聲譽都難以判斷和保證,而絕大部分處于前列的大學還在持觀望態度,這使得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整體層次不高。在專業設置方面則是過于集中,不論是非學歷成人教育還是高等學歷教育,都是經濟管理類多、理工科較少,從學科建設角度來看,這些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根據本校特色設立的特色專業較少,致使本校教育資源得不到優化。從長遠來看,這種專業過于集中的狀況對于我國社會的發展也是不利的。師資和圖書資料方面也存在很大的缺口,外籍教師隊伍不穩定,現有的教師大多達不到師資要求,絕大多數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都沒有正式的圖書館。在教學方面也還來形成一個科學體系,課程和教材引進存在很大的隨意性,照搬國外的學分制來管理教學,這些做法都無法使中夕哈作辦學最大限度地發揮中西合璧的教育獨特功效。
筆者認為,要解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整體層次不高的問題,政府部門一方面要提高外方合作教育機構的市場準入門檻,設立合理的投資下限,另一方面還要加緊制定具體的優惠措施,以吸引外國優質的教育資源進入中國市場。在專業設置方面,政府部門也要充分發揮審批和宏觀調控這兩大職能,盡快出臺能突出中外合作辦學優勢的專業目錄之類的綱目性文件,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指導。中外合作者要做好長遠的學科發展規劃,以充分整合雙方的優質資源,避免低水平辦學項目的重復設置。對于外籍教師的到位情況、教育經費與設備的供給、教學計劃的執行以及教學質量保障方面可能需要政府、媒體、學校、學生一起進行監督。在引進國外先進的課程和教材這個問題上,則一定要結合本校現狀來引進合適的課程和教材,以減少盲目性。
2.中外合作辦學的經營管理問題
中外合作辦學的經營化特征是探索教育產業化和投資收益驅動的必然結果。但中外合作辦學必須在不違犯國家法律、不損害國家利益、合作辦學者雙方利益及教育消費者利益的前提下規范經營管理,才能實現快速、協調、健康的發展。由于目前國家對中外合作辦學經營行為認識不到位,監管也滯后,因此造成一些中外合作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在經營管理上出現不規范行為。主要表現在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產權不明晰,使出資方和合作方的利益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會計賬目和資產管理混亂;決策機制不健全,決策具有隨意性;領導體制不順暢,舉辦者和辦學者關系不協調等。
規范合作辦學的經營行為,首先應重視保護中外雙方的合法權益。教育是WTO規則下的“服務貿易”,中外合作辦學在WTO的規則下是“商業存在”,政府部門應將中方的知識產權和無形資產按折價人股的辦法確定中方的投資比例,并在合作辦學的章程中加以明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出資人可以從每年辦學的結余中取得合理回報,合理回報部分歸出資人所有,按自己的意愿支配和處置,并受法律保護,以激發外資投資辦學的積極性。其次應嚴格會計制度和完善審計監督。允許出資人從當年辦學的結余中提取合理的回報,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扣除辦學成本并按規定預留發展基金和提取其它必須的辦學費用后的余額。因此,主管部門必須定期檢查辦學機構的會計制度是否健全,是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再次,健全理事會(董事會)的決策機制,強化理事會的作用,提升中外合作辦學高校的管理層次,完善自我約束機制,保障管理干部和員工的合法權益。
3.中外合作辦學中的外籍教師管理問題
正確管理和合理使用外籍教師,對于真正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實現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人才模式的培養目標、改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并加速雙語教學改革和創新的歷程,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特色是外籍教師多,大量外教的涌入使國內長期以來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外語教學看到了希望,同時也客觀地激活了國內龐大的外語培訓市場。然而,在對外教的使用上,很多辦學機構僅僅局限于語言課,甚至是單一的聽說課的教學環節,并不注重開發外教的其它潛能,也就是說,只重視有形的“外語”,不重視無形的“外智”。外教的學科背景多樣,其作用也應是多元的:在語言教學以外,可擔任其它專業課的教學或教研工作;也可以參與部分教學設計工作;還可以參與學生的一些課外集體活動,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把中外合作辦學辦成貨真價實的中西合璧教育。另外,盲目引進外教,質量得不到保證。由于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迅速發展和國內外語培訓市場急劇膨脹,外籍教師往往供不應求,魚目混珠,其結果是外教管理出現混亂,外教質量不盡如人意。我們應該嚴格遵循《中外合作辦學條例》的規定:外籍教師和外籍管理人員應當具備學士以上學位和相應的職業證書,并具有2年以上教育、教學經驗。
4.中外合作辦學中不能忽視的德育問題
中外合作辦學屬于對外開放性辦學,其主要特點是由辦學各方組成的董事會(或其他類似機構)來共同審議專業發展規劃、教學計劃、教材建設和學科建設等重大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德育的地位如何體現。毫無疑問,中外合作辦學培養的也必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需要的建設人才,既然總體培養目標不變,那么德育的地位同樣也必須保證。高校的德育仍繼續圍繞培養“四有”新人,培養跨世紀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開展工作,尤其必須牢牢堅持黨對學校德育工作領導的原則和德育首位的原則。其次,為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應在德育實施過程中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要在發揮“兩課”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的同時,加強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最后,對中外教師要內外有別。對外籍教師要因勢利導,對他們在德育方面的有益做法予以鼓勵和支持,而對他們一些不健康的做法則予以勸阻并通過德育工作的規范化管理制度予以限制。對國內教師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他們同黨中央保持一致,自覺抵制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守好德育這塊重要陣地。
[參考文獻)
[1]許圣道.中外合作辦學存在的問題及其監管與規范[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153—156.
[2]王敏麗.中外合作辦學與外籍教師管理問題芻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9):48—50.
[3]肖地生.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外合作辦學.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5):9-12,
[4]楊輝.市場供給與中外合作辦學[J].教育科學,2003,(12):52-55.
[5]王敏麗.中外合作辦學的策略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2004,(2):63
[6]陸勁松,丁云偉.關于中外合作辦學體制問題的思考[J].江蘇高教,2002:(1),80—82.
- 上一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分析論文
- 下一篇:共青團書記創新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