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書記創新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5 11:47:00

導語:共青團書記創新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共青團書記創新調研報告

黨的*報告中指出,為完成黨在新世紀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共青團組織要落實這一要求,適應社會生活的變化,也必須在工作理念、內容、方式和手段等各個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和轉換,必須不斷思考共青團工作的社會化問題。

一、團的工作社會化的內涵

《辭海》對社會化有兩種解釋,一是“教化”,即個體通過交互活動和學習技能而適應社會規范和行為方式,成為社會一員的過程,是從“生物人”到“社會人”的變化過程;另一種解釋是“普遍化”。這里所講的社會化指的是“普遍化”,是在全社會范圍內的普遍化。團的工作社會化即用社會化路,建立新型的共青團工作機制。它的核心是創新共青團工作理念,推進團的工作方式社會化。本質上是團組織在保持自身性質、職能不變的情況下,面對社會變革,主動自我調適的過程。作為團組織與其生存其間的外在環境互動的社會化,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從社會汲取盡可能多的營養和能量;二是按照社會運作的一般特點,及時正確地調整自身的運作機制,不斷發展壯大自己;三是通過工作有效地影響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說,團的工作社會化思路就是以時代為背景,以社會作舞臺,動員社會力量,服務社會進步。也就是充分認識團組織與社會相互依存的關系,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狀來給團的工作定位,貼近社會需求,獲得工作題目,確立工作格局;廣泛參與社會生活,發揮自身優勢,拓展工作領域,強化社會職能;整合社會資源,創造更好的工作條件,實現工作目標,促進自身發展;通過教育、團結、帶領和服務青少年,組織青少年服務社會進步,促進社會協調發展,為社會做出貢獻。

二、團的社會化的現實和理論依據

二十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們國家正在由一個整體性社會走向多樣性社會。伴隨政治經濟多極化的發展步伐,人流、物流、信息流、金融流也急劇加速流動,社會成員由過去的“單位人”正在逐步變為“社會人”。以青年人為工作對象的共青團必須使自己的工作方式適應社會的多樣性,適應青年群體的多樣性,適應青年個體“社會人”的特點。

黨的先進理論是為共青團發展提供理性支撐和精神動力的不竭源泉,團的社會化也同樣有其理論上的依據。首先,從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的觀點來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同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共青團組織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與黨的建設和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作為小康社會建設的生力軍和主力軍,與社會各個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作為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與廣大青年乃至人民群眾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用聯系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處理好這些聯系,才能促進共青團與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才能使團的事業不斷地發展和前進。其次,從馬克思主義關于矛盾辯證運動規律的觀點來看,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在復雜的事物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發展,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共青團發展的主要矛盾,是改革的時代、開放的社會、發展的青年對團的工作日益增長的需求與團組織自身封閉的、單一的傳統工作模式之間的矛盾。因此,團組織要面對現實,承認現狀,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和規律,積極推進工作方式社會化。再者,從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來看,其關鍵在于與時俱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階段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共青團要切實踐行“三個代表”,就必須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當前社會大環境和青年需求在縱向上發生了大跨度的變化,在橫向上也出現了大范圍的拓展,這就要求團組織要勇于跳出舊框框,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善于從社會、青年和團的實際出發,努力開拓進取,求實創新,以社會作舞臺,拓展團的工作,走出一條社會化的新路。

三、以機制創新為突破,推動團的工作社會化

建立一套社會化運作的工作機制是社會化思路得以實施的重要保證。要將共青團工作的運作與整個社會大系統的運作銜接,借助社會大系統的運作來推進、加快共青團工作的運轉,就必須積極進行機制創新。創新團的工作機制意味著要積極吸納經濟和社會活動中一切成功經營運作方式的合理內核,對青團的組織動員方式、項目運作、工作布局和物質依托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地創新,推動團的工作與社會生活貼得更緊,與青年及社會的需求扣得更實,將團的工作融入企業行為、社會行為、政府行為,為團的工作提供強大的內在動力和廣泛的外在保障。

(一)組織動員機制要實現“行政化”向“社會化”的逐步轉變

同志在“5.31”講話中強調,“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對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善于組織群眾、宣傳群眾、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可以說,共青團作為人民團體,最大的工作資源就是廣泛的青年群眾基礎,最大的活力就是植根于青年群眾之中,最能體現團的性質的工作就是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利益,引導青年團結在黨的周圍。學習同志的重要講話,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共青團作為群眾團體、社會組織必須向社會回歸,克服和避免行政化傾向,從工作方法到工作資源、工作渠道,盡可能地向社會化靠攏。一方面,要積極推動工作網絡的社會化和工作結構的社會開放度;另一方面要從觀念變革入手,注重柔性動員機制與剛性動員機制的有機結合。

一是要樹立品牌意識。從根本上克服行政化的思維定勢和作法,引入現代公關策劃意識,借鑒企業整合營銷理念,從公關戰略角度進行策劃和包裝,合理運用和發揮組織優勢,上下聯動,整體推進,擴大活動、項目在社會和青年中的影響力,增強社會動員力。二是樹立經營意識。設計、開展活動要借用經濟工作的方式方法,樹立經營觀念,鉆研經營之道,把握全局,準確定位,系統思考,精心運作,努力使工作跳出傳統模式,克服內容單一,形式呆板,脫離實際等缺陷。三是樹立尊重青年主體地位的意識。適應青年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多樣化的趨勢,在組織動員方式上為青年提供更多的選擇。要積極研究和借鑒柔性管理原理,堅持以正面鼓勵為主的工作原則,加強引導性、激勵性動員工作。

(二)操作機制要實現“活動主導”向“項目主導”的逐步轉變

項目管理是現代管理學中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項目管理日益得到廣泛的重視并作為一門學科在進行發展和研究。在這門學科中,將社會組織分為項目主導型組織和非項目主導型組織兩種,項目主導型組織如咨詢服務公司、工程建設公司、軟件開發公司、系統集成公司等非常需要項目管理,因為它的產品和服務都是通過項目的形式展現出來的。而對于非項目主導型組織,如產品生產型企業、商業零售業、國家政府機關、群團組織、服務行業、科研機構等,項目管理的重要程度顯得就稍微弱一些,但是這并不是說這類組織不需要項目管理,恰恰相反,這類組織仍然有比較大量的工作是通過項目的形式來進行運作的,例如在生產型企業中的新產品研發、企業內部信息化的建設、政府部門市政項目的實施、群團組織專項活動的開展、商業零售業組織的市場推廣活動等均是典型的項目,這些工作的成功與否對于組織也同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共青團組織雖然屬于非項目主導型組織,但同樣要借用項目管理的概念,在操作機制上實現“項目主導”。把操作機制由駕輕就熟的“活動主導”向“項目主導”轉變,不僅僅是工作方式的轉變,更應是工作意識和工作思路的轉變。團的工作必須跳出傳統模式,按照科學、嚴謹、高效的原則組織服務和設計開展工作。要科學認識項目制,把握其服務主體確定性、工作目標明確性、資源配置高效性、機制運作科學性、物質存在可視性、事業發展可持續性的總體特征,借用企業運營中常用的項目管理的方式方法,把握全局,準確定位,系統思考,精心運作,鉆研“經營”之道,深究育人之理,選好項目,加強項目管理,培育管理人才。

(三)協調機制要實現“行政主導”向“政策主導”的轉變

“依托黨建帶團建”是共青團建設的根本經驗。在建設共青團社會化工作機制的過程中,非但不能僅僅立足于自身的力量,相反必須更加主動地爭取黨和政府的支持。這里強調的非但不是要減少協調,相反必須加大協調力度,積極爭取黨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當然,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的歷史條件下,僅僅依靠行政權威、體制性力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改革和發展的要求,必須實現由行政推動向政策推動的轉變。

要堅持“依托黨建帶團建”的團建工作方針,堅決貫徹執行黨政有關政策,借勢生威,借威開路,推動發展共青團事業。要在堅持發展政治功能的前提下,完善和擴大團的社會功能,積極發揮共青團組織在青年事務宏觀管理中的特殊作用,圍繞青年學習、就業、權益保護等內容,積極推進青年立法進程和青年政策的制訂。要積極承擔協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務的職能,努力把團的工作納入黨政工作部署之中,逐步形成廣泛聯系的、網絡狀的青年工作框架,將團的工作融入社會行為、政府行為。要在多匯報、多溝通、多協調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建立穩定經常的協調機制,努力把共青團工作擺上黨政的工作日程。

(四)發展機制要實現從“外部支撐”向“內部支撐”轉變

市場經濟是以市場作為配置資源的基礎性手段的經濟,它使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用。共青團有很大的政治、社會、人才等資源優勢,為團的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開發利用好團的一切資源,努力使這些資源產生最大效益,增強自身造血機能,是共青團在新形勢下的新課題。要確立“大資源”的觀念,實施“大品牌”戰略,堅定“大經營”理念,追求“大效益”目標,綜合開發利用好各種資源。特別是在籌措團的工作經費上,要改變過去搞活動拉贊助、靠財政過日子的狀況,逐步轉向依托財政、社會、團辦實業等多種渠道籌措工作經費,聚合社會資源,整合團內資源,開發青年資源,善于把無形的資源變成有形的資產。

要增強資源科學共享意識,改變團內資源存在的部門之間、地方之間相互分割,自成體系,分散、浪費和效率低下的現象,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源效益。

青少年宮、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動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雛鷹訓練基地、青少年活動營地等文化教育設施,是共青團重要的育人基地和共青團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依托,也是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要在爭取黨政領導重視和支持的基礎上,開發和利用社會資源,采取市場經濟的辦法,面向社會,大膽吸引資金,積極穩妥地走引資、合資、合作建設的路子,強化工作物質依托,推動共青團事業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