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人文精神培養策略

時間:2022-09-17 09:41:23

導語:高中歷史教學人文精神培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歷史教學人文精神培養策略

歷史是一門人文性較強的學科。在高中階段,學生所接觸的歷史知識更加的專業,也更加的繁瑣。這些知識背后蘊藏著大量的人文內涵。在與這些知識接觸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的素養會受到直接的影響。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有責任借助這一平臺,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促使學生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本文立足于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對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展開分析。

人文主要包含兩個層面的意義。在基礎層面,人文指的是教化,指的是人在學習一項技能或者知識時,所達到的最終效果。在深度層面,人文指的是內心的修煉,促使人在與知識,或者其他事物接觸時,自身德行以及品格方面的變化。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培養其自身的人文精神,是促使其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趨向于正向發展的重要舉措。歷史的人文性相對較強,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1人文精神培養與高中歷史教學的關系

學生人文精神的形成有助于其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發展。俗話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因為有了歷史的引導,社會和個人才會不斷的進步。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的感知過去,也可以更好的審視自己,正視未來。高中學生會面臨更多的歷史知識以及歷史事件,在與這些內容接觸的過程中,其會在思想以及思維上受到一定的啟發,進而形成正確的三觀,也有助于自身人文意識的正確發展。人文精神的培養可以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高中生具有豐富的學習經驗,自身的認知已逐漸的穩定并且成熟。并且在多年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對社會對世界形成一個基本的認識。面對社會實踐或者是熱點新聞,他們也會有自己的看法。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一優勢,站在心理角度上,引導學生對過去的歷史加以分析了解,發散學生的人文思維,強化學生的人文精神。

2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的策略

2.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時,教師需要正確看待人文精神對于高中生所能夠造成的影響。高中階段的學生可以說正面臨著人生第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也就是高考。傳統教育理念的存在,會讓學生以及教師產生極高的學習壓力,工作壓力。很多情況下,高中階段的教師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生成績的提升方面,很容易會對學生人文精神或者學科素養的發展形成忽視狀態。但客觀來說,無論是哪一個階段的學生,都應該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才可以更好的與學科知識達到融合狀態,更好的呈現出自己的學習效果。并且相比于傳統教學觀念來說,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構建人文精神,喚醒人文精神的過程中,學生的個性會得以凸顯,也會站在主體地位上不斷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這一過程能夠在潛在范圍內,對學生的思維及能力達到有效激發。換言之,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并不代表學生就需要在成績方面有所退步。當代高中學生出生于新世紀。他們所接觸的社會,所生存的環境出現了極大幅度的變化。相比于傳統的高中生來說,當代高中生會有比較活躍的思想,多樣的個性,廣泛的興趣。但由于個人能力的限制,他們又無法保證自己事事成功。加之很多高中生的思維和性格都不太成熟,很容易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或者受到心靈方面的傷害。對此教師在與學生接觸時,一定要尊重學生的特點,予以學生平等的關心以及正確的愛護。尤其是針對于在學業方面存在問題的學生,教師一定要與之做好溝通。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的學習任務會更加的繁重,自身的壓力也會在不斷的增加。如果教師在此時繼續對其施加壓力,在學生回答錯了問題或者成績出現退步時,對其予以批評,會導致學生達到極端狀態,甚至會自暴自棄。尊重是拉近師生關系最重要的一個因素,當師生之間的關系能夠達到融洽和諧的狀態,學生會自然而然的接受教師的教育與指導,自身的人文精神也能夠得到有效的奠定。

2.2創新歷史教學的內容

綜合來說,高中學生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識,其主要的歷史學習重點在于培養自己的評價能力,批判能力以及觀察能力。因為很多歷史方面的題目都會要求學生去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或者評判一個歷史事件,對于學生的個人思維有著較為明顯的要求。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方向的展開教育引導,側重學生這些能力的發展。并且在鍛煉學生的評價能力時,也可以促使學生更好的認識自我,有方向的發展自我,在潛移默化的氛圍內,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念。以歷史人物評價教學為例,在引導學生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時,教師需要適當的降低問題的難度以及標準,并且可以為學生設立多個不同的評價方向,讓學生可以在清晰的思路中,對人物展開評價,如個人的社會責任,群體的長遠利益。同時在評價一個人物時,教師也需要規范學生的思想,促使其能夠站在冷靜客觀的角度上,對人物加以評價,并能夠持有正確的成敗觀念,得失觀念,以此保證所給出的評價更加的精準,并且不會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以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為例。在引導學生對這一人物展開評價時,教師需要將重點放在兩個層面上。一方面,顧炎武曾在《日知錄》中寫出“有亡國,有亡天下”。教師便可以將評價的切入點設立在“亡國與亡天下之間的關系”上。另一層面,教師可以引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這兩個層面的相互交融下,促使學生了解顧炎武對于社會以及國家的熱愛,使之體會顧炎武的胸懷。如此一來,一個完整立體的形象就會浮現在學生的腦海中,并且其自身也會受到這種精神的熏陶,形成一定的人文精神。在政治歷史與文化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挖掘其中的民族因素,發展學生的民族認識,完善學生的人文精神。在組織學生對這一部分的歷史知識進行了解時,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到國家民族與社會民族世界民族之間的關系,使之了解到人文環境對于民族發展所能夠造成的影響。當學生可以正確的看待民族精神,民族素質之后,其自身會達到較高的完善性狀態,人文精神能夠得到有效的激發。在科技歷史與經濟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借由網絡技術,為學生展示國內外不同地區的科技與經濟發展現狀,為學生提供明確的人文導向,使之可以在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之間找到自我,找到兩者之間的共同點,強化自然的人文思維。

2.3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曾經提出過,中國的教育正在朝向一個消極的方向前行。當前無論是小學,中學,大學,甚至是研究學院,他們的教育方向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會逐漸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只會死讀書的機器。一個經歷了中國式教育的學生,很難具有創造思維,開拓能力以及獨立的個性。為了有效防止這一問題,解決現存的一些弊端,當代教師需要適當的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調整傳統死板的教育方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認知。高中學生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手段,在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欲望以及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使之可以更加深入的探索歷史世界。只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適當的放飛學生,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才會使之放下自己心中的枷鎖,不會把歷史課堂單純的看作是負擔,或者是教師賦予給自己的任務,在全身心投入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自身的人文精神必然能夠得到有效增強。教學從來不是一件單一的工作,其中既包含著教師的教育,同時也包含著學生的學。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與教師達到有效互動,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師的知識投喂,那么無論教師多么努力,其始終無法與學生達到靈魂上的共鳴,也無法真正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復習一段歷史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入思維導圖,要求學生根據思維導圖的結構以及空白對其加以填補,找到自身的不足,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再比如,在講解一件歷史事件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將歷史課件還原到課堂上,在親自體驗的過程中感受事件對于社會,乃至對于國家的影響,感受不同歷史人物在這件事中所發揮的價值。課堂并不是教師的主舞臺,而是師生的主舞臺,兩者之間達到了觀念及認知上的平等,教師便可以更加全面的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2.4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

為了全面調動學生學習、參與積極性,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靈活引用來優化人文氛圍的營造,給學生人文精神培養創造良好條件。同時,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也能夠為教學有效性的顯著提升提供有力支持,其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可以將原本靜態、抽象的知識內容,以更生動、形象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既有助于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快速集中,也有助于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其中。比如:某教師在講解“甲午中日戰爭”這節課時,就引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了與授課內容相符合的影視片段,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觀看中對歷史做出更深入的了解、體會。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情感體驗,也有助于其愛國情懷的激發,完善人文精神培養。

2.5通過歷史人物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歷史學科中經常會涉及到一些經典的歷史人物,對此,其歷史教師應給予充分利用,以此來強化學生人文精神培養,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顯著提升。典型的歷史人物還可以發揮出理想的榜樣作用。學生通過了解、分析歷史人物的成長軌跡、典型事件,可以吸取這些人物的歷史經驗,且真正懂得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比如:孔子、張騫、岳飛、鄭和、林則徐等人物,在歷史上的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學生在了解、學習過程中,能夠分別體會到“仁愛”精神、赤膽忠心,以及精忠報國等一系列重要精神,能夠給學生之后的學習成長提供有力指導。又如,近代歷史中的總理。其不僅擁有淵博的知識,還能夠做到始終胸懷祖國,高瞻遠矚,學生在學習這一榜樣人物好過程中,能夠產生深深的欽佩之情。這些歷史人物身上具備的精神品質,以及堅定的信仰,能夠給學生人文精神的形成發展帶來積極影響,能夠引導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3結論

總之,教育并不單純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靈魂溝通。高中歷史教師需要以歷史作為主要的載體,站在時空以及心靈的角度上,喚醒學生的潛在人格,對學生形成真實的情感熏陶。一方面,教師應注意在課堂上與學生達到和諧的師生關系,創新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提高個人的人文素質。只有教師能夠達到較高的標準以及水準,其才能夠更好的對學生加以引導,滿足新時代對于教育領域所提出的要求。

作者:周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