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信息化與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研究

時間:2022-11-17 09:09:50

導語:財務信息化與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務信息化與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研究

摘要:信息化技術手段的應用主要目的在于解決傳統人工工作模式在精準度和效率方面存在的諸多不足。財務信息化建設能夠有效實現全局、全面管理和效率升級,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之中。高校財務管理系統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當中,需要結合高校特點配套風險識別、信息溝通以及內部監督等多重機制,信息化系統能夠通過數據平臺的方式來實現平臺化管理,使內部控制在財務管理當中能夠真正發揮規避風險、高效運轉的作用。

關鍵詞:財務信息化;財務管理;高校;內部控制

財務管理系統的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內控體系當中的重要一環,內部控制主要通過內部管理與平衡、強化風險識別能力、構建監督體系等方式,來保障系統的正常運行。國內高校財務管理系統引入內控機制時間較短,在內控環境建設方面相對初級,內部控制的財務系統運行面臨質量不足、效率不高等問題,導致內控機制難以真實發揮作用。基于高校財務管理發展需要,從信息化建設角度形成平臺式、智能化的管控策略,搭建起技術機制支撐下的內控運行,應當作為高校財務管理發展的重心。

一、高校財務內部控制信息化的主要目標

針對高校系統,教育部門聯通財政部門開展了相關的財務指導工作,配合各高校全面推進內部控制體系統建設,其主要目的在于既有財務管理模式無法滿足高校當前發展需要,高校應當作為財務管理升級的主要陣地,肩負起財務模式創新的使命,保證財務內控管理成效。引入信息化系統進行財務內控體系主要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全面提升高校財務管理科學性

傳統的高校財務管理和運行的內部控制機制,主要依托部門領導的判斷決策,對于具體管理事項來說,管理決策存在一定的主觀性。信息化應用主要通過計算機數據計算與財務內部控制進行協同,借助大數據等精準客觀的計算方式,使財務內控能夠避免主觀化,實現系統化和常態化。從實際應用層面來說,信息化系統在高校財務內控當中的應用,主要通過機制手段來避免財務舞弊、財務管理權力過于集中等問題,使內部控制在風控、監督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確保高校財務系統以及財務作用下的各個環節能夠健康有序發展。

(二)提升財務管理環節的實操性

根據財務管理的內控機制來看,缺少了信息化管理層面的技術支持,內控制度很難發揮出實質性效果。信息技術平臺所利用的信息數據處理模式能夠優先建構與內控機制相對應的內控標準,實現模塊化、一鍵化的財務內控運營,從而有效降低內控管理難度,避免因人員能力、操作不當、管理失衡等問題所帶來的不確定風險因素。對于高校財務系統來說,信息化技術手段能夠與前中后期管理節奏彼此適配,保證風險防控能力和監督執行效果。

(三)有效提升掌控能力

信息化建設實質上是對于整個財務內控管理流程的優化,通過信息手段優化后的管理策略更加精準化,而傳統管理模式當中存在的煩瑣流程、非必要流程則全部被精簡、淘汰。高校財務部門可以憑借信息化系統搭建起與內控目的相適配的信息共享智能管控模式,從而解決教職員工、學生報賬等煩瑣流程問題,全面提高財務項目的管控力和執行力。

二、基于內控體系的高校財務管理現狀分析

(一)內控環境建設不理想

高校財務系統內控制度起步較晚,相應的內控機制中組織構成通常存在一定環節的缺失,導致內控機制無法落實,難以實現高效率的系統化運營。從實際情況來看,財務內控需要具備財務組織管理、財務定崗分工、內控配備和關鍵崗位等環節,各個環節有著不同的管理范圍和職能。但從高校財務體制來看,各個環節之間缺少明確的權責界限,相關工作人員尤其是基層工作人員對于內部控制精神和運行方式無法理解,導致內控機制在高校財務管理層面流于形式。

(二)風險控制能力較差

風控水平不高歷來是高校財務管理當中的重要問題,在傳統管理當中,高校在各執行階段缺乏相應的嚴格標準管控,導致隱含性的內源風險問題相對嚴峻,又無法及時發現。而在內部控制制度運行中,高校內部未能建立起風險評估機制,無法形成有效的風險識別能力。高校財務層面面臨的風險通常包括觀念決策風險、組織框架風險、人員風險、分配風險等,不同風險在實際機制運行中有著不同的表現特征,需要配套以相應的識別機制來進行識別和風險防控。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高校財務內控并沒有相應機制和處理預案,風險控制能力堪憂。

(三)內部管理和信息流通不便,監督作用不明顯

部分高校在財務管理方面雖然開展了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把握內部控制的精髓,導致內部控制無法充分發揮其在財務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高校涉及財務的各個部門之間并沒有基于財務需要進行必要的信息共享,部門之間各自為政,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嚴重影響了辦事效率。另一方面,高校內部財務信息公開力度相對薄弱,能夠公開的財務信息范圍相對較小。其中涉及財務核心內容的如預算、收支情況和實物資產等方面,高校能夠公開的內容較少。在這兩個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高校內部針對財務管理的內控監督嚴重缺失,甚至參與監督工作的監察處、審計機構形同虛設,無法發揮出理想的監督效果,難以對高校財務管理運行過程中存在的財務問題甚至使財務舞弊現象進行有效監管。

三、內控機制下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策略

(一)優化碎片化財務服務和信息共享

傳統高校財務管理涉及環節眾多,管理過程中出現的碎片化信息量相對龐大。內部控制機制的建立需要強化內部協同,提高管理效率,而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在數據信息整合和資源共享方面的優勢能夠滿足內控機制對于碎片化信息的管理需求。高校財務信息系統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開展建設工作。一方面,建立起財務內控的平臺服務機制,針對服務目的視角開展線上的經濟運營活動。高校信息平臺需要能夠完成在線的財務日志記錄、流程管理和審批,同時利用數據庫完成完整的數據記錄。高校財務部門、師生以及各教職部門在財務需求方面都可以通過信息平臺來完成,使碎片化的信息服務能夠基于平臺優勢實現各環節的緊密對接。另一方面,高校應當借助信息化技術實現內部部門之間的信息整合和彼此協同,借助信息共享機制實現部門之間的信息流轉,實現無障礙的內部控制。高校財務管理涉及財務、人事、教務、科研、辦公等多個環節,各個部門都需要在財務內控當中發揮積極的財務管理參與作用,信息化平臺建設需要打通部門之間的信息端口,從而實現平臺層面的信息審核。例如,科研資金報銷方面,內控系統需要針對財務、科研、教務等部門進行信息協調,傳統財務管理更多需要經歷較多的申報環節來完成資金報銷,各部門之間需要針對申報內容進行信息比對,確保申報信息翔實準確。內控機制下的信息化建設則需要借助數據系統進行信息流轉,使從申報到審核可以多部門在同一系統當中完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二)保障內控管理專業人才

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機制的良性運行和信息化管理技術應用,對于財務管理工作來說,需要進一步提高相關從業人員的崗位勝任力。高校財務部門在人才配套方面,需要重視人才在內部控制、業務能力、信息化技術應用等多方面綜合能力。因此,高校在信息配套建設方面,還需要注重人才建設。首先,高校應當借助本校的教育教學資源,為內部控制財務管理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定期培訓,主要培訓內容從信息技術應用下的財務內控需求出發,從業務流程設計管理、風險防控和監督運營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能力提升,同時提高工作人員對于財務管理工作的理念認識水平,使素質、能力能夠與崗位需求相匹配。其次,要重新制定崗位人才的招聘計劃,進一步提升人才招聘門檻和相應的人才待遇水平。要格外關注擁有行業經驗、具備信息化系統管理能力和內控管理的高素質人才。針對人才需求指定與崗位工作相配套的績效評價機制,為工作質量較高的員工提供物質或者精神方面的激勵,避免人才流失,保障信息化財務內控制度的長效運營。

四、信息化財務內控要求下的管理升級

(一)簡約化財務管理結構調整

高效率的信息平臺管理模式極大地降低了人工參與的財務管理投入,為了與信息化內控機制相互適應,高校現行財務管理系統中組織結構也應當作出適當的調整。從效率提升為目的的制度優化來看,扁平化、簡約化的財務結構將成為高校高水平財務內控的主要形態。高校內部應當保證財務人員物盡其用,再借助扁平化體系實現垂直簡約,削減冗余財務部門。根據高校經驗,可以指定財務分管副校長直接領導的財務職能部門模式,形成模塊化的部門構成。部門內部,根據高校管理覆蓋的財務職能,部門可以保留財務統籌管理、預算計劃編制、會計核算和收費中心等部門,分管負責校內財務各個環節,并配備相應的平臺數據庫,進行財務管理日志記錄和歷史數據調用,針對具體的財務管理工作,自動生成財務工作報告,統一交付上層管理提供決策參考。

(二)強化風險識別,落實風控機制

財務系統當中的風險管理是一整套完善的機制,主要包含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預警和風險應急處理等。傳統高校由于缺少財務管理風險識別能力,導致無法針對性作出風險影響分析,采用有效的管控手段降低風險擴大化影響。依托信息化的財務內控能夠憑借信息技術手段,針對校內財務管理當中出現的風險問題,設置相應的風險識別方案,再根據風險識別結果對風險擴大化水平和產生影響作出精準預估。以目前高校財務的管理經驗來看,高校財務風險主要可以分為內控環境風險、預算業務風險、收支業務風險和實物業務風險等多種類型。信息技術應用下,高校可以依托這幾類風險進行更為詳細的風險指標細分。其中,內控環境風險主要來源于內部運行機制,針對特征可以分為認知層面風險、組織結構存在風險、相關工作人員工作能力風險以及內部管理中的權責分配情況風險等。預算業務風險主要針對高校財務內控中預算管理層面,涉及的風險類型主要有財務信息系統運行風險;預算監督風險、業務流程運行風險等。收支業務風險主要針對收入、支出兩個環節的業務管理層面,其中收入風險主要包含收入安全風險、收入監督風險、流程風險等;支出風險則分為支出安全風險、支出監管風險和流程風險等。實物資產業務所涉及的類型與前幾種風險相類似,主要為系統運行風險、實物資產監督風險和業務流程風險。內控機制在進行風險管控中,主要針對的管控部門除財務部外,也包含了高校內部的資產部門、審計部門、各級干部等。信息化應用中,高校財務內控風險管理可以依托動態業務報表數據監督的方式,進行風險預先識別和預警。結合財務管理經驗,根據學校財務運行現狀,對各個環節的報表統計數據臨界值進行設置,并導入系統之中。信息化系統通過實時監督的手段,對報表數據進行風險分析,對存在異常數據行為的報表環節,則發出風險預警,要求相應部門連同其他部門共同參與風險管控,進行風險評估,避免風險問題持續擴大。

(三)引入第三方獨立審計評價參與內部監督

現代企業在保障運行和財務安全中過程中,常常會通過申請第三方審計的方式,由獨立審計事務所參與到公司財務審計當中來,第三方審計機構參與審計能夠提高審計結果真實性,發揮審計目標,真正為財務管理提供可靠審計信息。就目前來看,高校內部財務審計內控機制建立尚未形成引入第三方審計的相關轉變,內部審計仍然是主要方式。信息化應用下的內控管理應當針對審計監督存在的諸多問題,引入第三方審計手段,借助獨立外部審計來實現更可高的內部監管。第三方審計機構主要來源于上級主管部門或與學校之間沒有利益相關的獨立事務所。需要注意的是,第三方參與審計相比于內部審計,在財務信息獲取方面更為不便。由于高校財務系統當中,涉及的部門環節眾多,因此第三方審計需要投入的時間、精力成本較高。信息化背景下的內控機制建立要求各部門之間構建信息共享環境,在參與到財務審計監督之前,應當完成內部財務數據的統計和平臺上傳。對于內部結構復雜、涉及環節過多的高校系統,可以嘗試搭建共享財務平臺的方式,實現全局式的數據統計,避免各部門因自身因素在審計中無法及時出具或不愿出具財務數據問題,影響審計進程,制約審計結果。財務共享系統需要構建原始票據存根、財務流程日志等方式的數據存檔機制,在審計過程中可以實時進行資源調用,保障所有數據信息有據可查、能追蹤溯源,提高審計監督質量。

五、總結

內部控制機制強化了內部管理的聚合力,通過搭建新的控制管理模式,提高管理項目的運行效率。在高校財務管理當中,內部控制模式從制度根本上改善了傳統管理諸多弊端,提高了管理效能。在內控機制中引入信息化系統,能夠進一步降低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加快財務信息的共享和流動。利用信息化技術,內控模式能夠全面建立管理環境、更精準識別風險、強化財務監督能力。

參考文獻:

[1]張以靜.基于內控機制的高校財務信息化管理安全風險規避研究[J].今日財富,2021(14):205-206.

[2]陳松林.“互聯網+”現代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對策[J].商業文化,2021(20):98-99.

[3]劉紅娟,蔡冬梅.基于模糊評價法的民辦高校財務風險評價———以安徽省10所民辦高校為例[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1(2):51-57.

[4]汪敏鈴.基于“數據共享”視角下的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研究[J].營銷界,2021(24):90-91.

[5]嚴冠瓊,馬園園,王平.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財務信息化系統研究———基于事項法會計[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1(9):25-27.

作者:郭珊珊 單位:成都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