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案: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時間:2022-10-12 03:24:00

導語:高中政治教案: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政治教案: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關于“勞動者權利義務”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教學要讓學生了解勞動者的主要權利、主要義務以及與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的原則、法定程序和基本內容,社會保障的基本內容、作用以及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必須堅持的兩個基本原則;了解勞動者提高職業技能和遵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能結合實際暢談自己的職業理想,并結合當前社會上一些人缺乏職業道德的現象談談勞動者怎樣遵守職業道德并以主人翁的姿態堅持權利和義務的統一。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到圖書館查閱有關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探究社會時政問題等活動,通過討論、辯論、模擬教學和探究性學習等方法,突出教師的指導性、學生的參與性以及兩者之間的協作,從而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勞動者權利和義務這一節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事業心,團結協作的精神和爭取集體榮譽的情感。懂得: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應該正確對待勞動著的權利和義務,要有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精神,將來走向社會首先要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端正對待勞動者的態度,每個勞動者不管從事哪個行業,都在為社會的進步做自己的貢獻,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端正自己作為未來勞動者的態度,將來自己走向工作崗位,不管從事什麼職業,應該作“干一行,像一行”,自覺按照職業道德準則來規范自己在經濟生活中的行為。

關于“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的教學建議

一、關于“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的教材分析:

本框題在第一節講述國民經濟的部門分類、部門結構以及三大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的基礎上,引申出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只有勞動者的權利得到切實保證,義務切實得到履行,勞動者的全面素質得到提高,三大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才會飛速發展。本框題著重講述投身于國家經濟建設中的勞動者,應該享有的權利和履行的義務等知識,其中提高職業技能以及遵守職業道德是勞動者必須履行的義務是本框題中的重點內容,也是第四課實現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是本框題的教學難點。如何看待我國當前經濟生活中職工下崗問題是本框題的熱點。解決了本框題的這些重點、難點、熱點問題為后兩個框題的學習作好了鋪墊。

本框題的邏輯結構是首先闡明了在我國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勞動者享有的基本權利和履行的基本義務構成的,是通過實現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體現出來的。這里提到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是指勞動權利和勞動義務。在社會主義社會主人翁的權利與義務涉及政治、經濟各個方面,但作為勞動者,其最基本的權利和義務應該是勞動的權利和勞動的義務。教材列舉了我國勞動者享有的八項基本權利和履行的五項基本義務。教師在解釋勞動者享有的基本權利時可以和現在社會上出現的職工下崗現象聯系在一起,分析企業職工下崗失去了工作是否意味著企業剝奪了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屬違法行為?在解釋勞動者履行的基本義務時,主要講解提高職業技能和遵守職業道德這兩點義務。在講第一點義務時,要從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的重要性及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的緊迫感兩個角度分析。講第二點義務要從什么是職業道德、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及遵守職業道德的重要意義三個角度進行。教師可以結合現在社會上一部分人缺乏誠信,造成了不良的后果,敗壞了社會風氣的事例,說明勞動者遵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然后教材分析了勞動者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即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才得到了真正的統一。由于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使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得到了統一。我國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是由法律規定并有法律保障的。這里所說的“保障”不能完全等同于保護,應該從兩方面理解,即勞動者的權利要受到法律保護,同時,勞動者的義務要受到法律制約。法律既有保護的作用又有制約的作用。

二、關于“勞動者的主要權利和義務”的教法建議:

教材涉及的我國勞動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權利有八項,教師在授課時應給學生逐一分析。

第一項權利: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

講解這點權利時可以給出兩個材料,要求學生對它們進行分析。

第一個材料是我國國有企業進行改革,造成幾千萬人下崗。對于下崗問題,國家極為重視,采取了大量有效的措施。經過各級政府的努力,下崗職工70%實現了再就業,但還有30%沒有工作。第二個材料以錄像的形式出現。此錄像摘自7月16日中央2臺的經濟、生活、服務節目。其主要內容是江西贛州虔誠大酒店的管理層與酒店內的100余名職工長期以來一直未簽定勞動合同,兩者相安無事。但近年,虔誠大酒店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對酒店內部機構進行了調整,撤掉了酒店內的兩個部門,節目中的主人公童先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下崗了,下崗后,失去了生活的來源。教師提問:上述兩則材料中涉及的情況是否都侵犯了勞動者的第一項權利,為什么?通過討論要使學生明確,國有企業下崗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另外我國巨大的人口壓力也是原因之一。對于下崗問題,黨和政府極為重視,實施了再就業工程,國家確實是在采取措施,確保勞動者的勞動權利得以真正實現。所以材料一涉及的問題不屬于侵犯勞動者的第一項權利。材料二涉及的虔誠大酒店的行為則屬違法行為。詳見錄像。

第二項權利:勞動者享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在講此框題前讓學生課前搞一個調查,即自己的爸爸媽媽經常有加班的現象嗎?加班的原因是什么?用人單位支付加班的報酬嗎?一般時間、休息日、節假日加班各按什么比例支付報酬?課堂上通過對學生所做調查的分析,要讓學生知道即使是加班,勞動法也有明確規定,即“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延長勞動時間,支付不低于工資的150%的工資報酬;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200%的工資報酬,法定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300%的工資報酬。”并要求學生把這一法律知識轉告父母。

第三項權利:勞動者具有休息、休假的權利。

首先展示一份材料。材料的具體內容是:改革開放初期,深圳某外資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十分暢銷,為了抓住這一商機獲取更多的利益,工廠決定延長勞動時間趕制產品。在完全自愿的情況下,凡每天愿意工作16小時者工資翻番。在高工資的誘惑下,很多“外來妹”爭先與廠家簽定了合同。事后確實得到了廠家許諾的報酬。但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使一些人難于應付,其中一“外來妹”在半睡半醒中做工,不慎被機器弄成重傷。然后提問:這一責任應由誰負?最后,教師要把《勞動法》中的有關規定給學生講清,使學生知道,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不得超過44小時,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在元旦、春節、國際勞動節、國慶節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用人單位因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可以延長勞動時間,一般不超過1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證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超過3小時,每月累計不超過36小時。

第四項權利:勞動者享有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

教師可以結合我國近幾年發生的幾件大的生產事故,講解此項權利。近幾年生產安全問題成為政府反復強調的重點問題,甚至把是否發生生產事故作為考察當地政府政績的一個重要指標。即使這樣,生產事故還是接連不斷。廣西南丹礦井坍塌,黑龍江雞西煤礦瓦斯爆炸……都歷歷在目。在調查清楚的生產事故中,絕大多數在事故發生前安全隱患就已昭然若揭。但一般職工都認為,安全問題是管理層處理的問題,與自己無關,所以,明明看到安全隱患也麻木不仁。教師要告訴學生,《勞動法》明確規定:“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權拒絕執行;對危害生產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其他權利有:勞動者有接受職業技術培訓的權利;勞動者享有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的權利(此點放在本節第三框題詳細講解);勞動者有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見第一項權利中涉及的虔誠大酒店的例子;勞動者享有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這里主要是勞動者有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工會代表有權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的開展活動;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其他形式,參與民主管理的權利。

關于我國勞動者依法履行的主要義務,教師主要講解“提高職業技能和遵守職業道德”兩個重要義務。

關于“提高職業技能”,在教法上有以下建議:

課前全班學生自愿分組,討論如下幾個問題。第一、前兩年電視臺熱播了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請結合張大民的生活態度談談他為什么經濟生活窘迫?第二、調查你所認識的下崗人員的學歷、接受過何種職業技能培訓、不能實現再就業的主要原因?之后談談自己的感想。第三、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際勞務貿易迅速發展,勞務輸出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外向型經濟的一個支柱產業和創匯收入的重要來源。我國雖然是一個勞動力大國,剩余勞動力非常多,但,為什么勞動力出口很有限?第四、你認為二十一世紀的勞動者應該具備那些基本素質?

課堂上由各組的代表對本組研究的問題提出看法。

最后,教師結合下面兩個表格分析:二十一世紀,經濟競爭異常激烈。競爭將從自然資源、資金、產品技術等有形資源的競爭轉向知識、高科技、信息等無形資源的競爭,而具有創新能力和技能的人才則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競爭優勢,人力市場越來越多需要有更高知識和有更高技能的工作者,他們也將得到更高的工資。在美國高技能與低技能工作者之間的工資差距明顯拉大,在歐洲其他國家,低技能工作者的就業情況則趨于惡化,這些情況反映了技術變化和知識經濟興起的嚴峻事實,有較高知識和較高技能的工作者更有價值,而技能較低的勞動者在就業和收入等方面將處于不利地位。看下面兩個表格:

1970年—1994年制造業的就業增長率(%)

制造業總體

有技能工作者

低技能工作者

美國

-0.1

0.0

-0.3

加拿大

0.3

0.3

0.3

澳大利亞

-0.7

-0.1

-1.3

德國

-0.8

-0.5

-1.1

日本

0.2

0.9

-0.2

農業經濟

工業經濟后期

知識經濟

平均文化程度

文盲比例很高

高中

大專

教育的重要性

不大

極大

科技進步對

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10%以下

40%以上

80%以上

關于“提高職業道德”的教法建議:

講解這部分內容可以進行模擬教學。課前找好兩個同性別同學作為某公司的求職者,要求兩個人各模擬一份個人檔案。其中要求A某的個人檔案中學歷、工作年限、工作業績等比B某略有優勢,但同時必須在其檔案中標明有工作“不良”記錄。課堂上把教室模擬成求職考場,在場的所有學生是代表公司一方的代表,待兩位“求職者”陳述完自己的情況,并把個人檔案用大屏幕展示給大家時,要求學生們評判應該錄用誰,為什么?從而引出勞動者必須具備職業道德,作到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關于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在教學上可以通過對“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有沒有只享有權利不盡義務的勞動者,或只盡義務不享有權利的勞動者,為什么?”的討論得出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是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是統一的。權利的實現總要以義務的履行為條件,沒有權利就無所謂義務,沒有義務就無所謂權利。要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防止看問題的片面性

關于“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教學建議

一、關于“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教材分析:

本框題的分析仍以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為基礎,主要分析了社會保障制度的含義、基本內容、建立這一制度的基本原則以及作用,其中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應堅持的原則、社會保障制度的意義是本框題的重點知識。因為社會保障制度就是為保障勞動者的基本生活權利而設立的,因此,與前兩個框題一起共同說明了我國勞動者應享有的權利與應履行的義務,是對前兩個框題的進一步延伸。

本框題的邏輯結構是首先從五個角度分析了社會保障制度的含義。第一、社會社會保障制度的主體只能是國家或政府。第二、實施方式是由國家立法加以保護的,使其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一種責任和制度。第三、對象是社會的全體成員。第四、主要功能是建立社會化為標志的安全生活網,以消除市場過程中產生的社會不安定因素,防止社會動蕩。第五、物質基礎是一定時期的國民收入。

然后,教材介紹了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可以結合現在的社會熱點問題講解,如中國社會的老齡化問題、企業職工的下崗問題、購買商品房的問題等等。

第三、分析了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應堅持的原則。在講解第二點原則:這是勞動者應盡的義務時,教師可以結合我國的國情講解,比如以養老保險為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的發達國家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1萬美元,而我國目前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才400美元。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形成了較大反差。所以,養老保險資金不可能完全由國家包下來,每個人都要交納養老保險金。最后,教師可以結合現在不斷出現的社會問題講解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意義。

二、關于“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教法建議:

在講解社會保障制度的含義時,通過設疑、提問的方法引出它的含義。我國已經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使社會負擔加重。我國目前平均6個人負擔一位老人,到2025年將減少到3個人負擔1個老人。隨著每個家庭負擔的老年人口在增多,無疑增加了家庭負擔,影響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我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出現了2000多萬下崗職工,雖然實行了再就業工程,但至少還有600萬下崗職工沒有工作。我國進行住房制度改革,從此以后,不會再有單位福利性分房,市場上的住宅哪怕是經濟適用房也得幾十萬元一套……老年人誰來養?下崗職工的生活怎么辦?工薪階層購買住房的資金從哪來……

教師提問:同學們對于社會中出現的上述問題有沒有解決的良策?有見識的同學可以談談其他國家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提出要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從五個方面講清社會保障制度的含義。

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容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等。教師要把四個方面的內容一一介紹給學生。

社會保險:針對社會保險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三個方面,課前,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某一方面或查閱相關資料或進行調查,以回答下列問題:(!)結合我國的國情回答,我國為什么要建立養老保險?(2)結合醫療改革前后你家醫藥箱的變化,談談醫療改革的必要性。(3)采訪一名下崗職工,談談失業保險給他的生活解決了什么問題。課堂上,教師在學生自愿的情況下,把全班學生分成三個組即養老保險組、醫療保險組和失業保險組,然后請各組的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指出保險的資金來源、保險的范圍及其它們的現狀。

社會救濟:播放一段錄像,其主要內容是春節前夕,各級黨、政領導到貧困戶、貧困災區慰問、送年貨。教師指出,這就是一種社會救濟,但是,這種方式具有臨時性,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戶、貧困災區的生活問題。社會救濟則把“過節送餃子”式的臨時救濟辦法規范化、制度化了,使貧困人口得到定期定量的救助。現在,許多大中城市先后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線。其中北京從2002年7月10日起達到每月330元。全國城市居民低保平均標準為152元,全國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已經達到1930.8萬人

社會福利:教師課前要求學生回家了解:家里是否買房了?購買的房屋屬于什么類型的房產,即是商品房?經濟適用房?還是所在單位賣的房子?每平米大約多少錢?購置房產共花了多少錢?課堂上,教師把三種類型的房價各選一個進行對比,三種房價的差價很大,告訴學生這個差價就和社會福利有關。告訴學生我國的社會福利事業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以全體社會成員為對象的公共福利;二是對國家職工的福利如住房補貼、食品價格補貼、其他補貼(如取暖、交通、探親等);三是對孤、老、殘、幼等社會困難成員的特殊福利。它是社會保障的最高保障。

最后,教材介紹了社會優撫的內容。

建立適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社會保障制度,必須堅持兩個基本原則:

一是:首先,進行探究性學習,探究的題目是“社會保障程度越高越好嗎?”(要求學生圍繞社會保障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進行探究)。然后,教師可以以加拿大的社會保障為例進行分析。加拿大的社會保障程度很高,但近幾年出現了“福利”病,即社會保障福利開支過大,結果導致政府財政背上沉重的負擔,財政赤字連年大副增加。與此同時,一些有能力工作的人不愿工作,因為他們靠政府福利就可以過上優哉優哉的日子,因而嚴重影響了勞動效率的提高及生產的發展。所以,加拿大政府現在采取了嚴格限制待遇標準的提高、慎重建立保障項目等措施,并嚴格控制失業救濟金的發放數額和時限,以激勵和強制失業者重新就業。由此可見,社會保障福利過高會影響社會生產。如果過低,則會影響勞動者的生活,損害勞動者的積極性。最后,得出結論,社會保障制度即要有利于生產,又要有利于生活。

二是:以失業保險為例,請看下表:

1990年—1997年中國失業保險基金收支情況(單位:億元)

年份

總收入

總支出

滾存結余

1990

7.43

1.87

19.20

1991

8.37

2.5

25.07

1993

16.3

9.3

38.7

1994

18

11.4

45.2

1995

35.3

18.9

61.6

1996

45

27

79.6

1997

46.8

36

90.4

自1990年起,我國的失業保險基金的總支出規模在不斷擴大,光靠國家財政負擔有一定的困難,因此,還需要企業和個人負擔一部分。失業保險中要求企業上繳的比例為工資總額的3%,職工個人交納的比例為工資的1%。交納失業保險金是每個職工應盡的義務;一旦下崗,享受失業保險金又是下崗職工享有的權利。以此講清社會保障制度需要由國家、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實現,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的統一。

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意義是本框題的重點,建議進行探究性學習,題目是“你認為現行的社會保障制度對國家、企業、個人有哪些好處?還有哪些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完善之后又會有哪些益處?”具體要求:可以通過社會保障制度中的任何一點內容進行分析。通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們認識到,盡管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有不夠完善的地方,還需進一步改進,但現有的社會保障對于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于實現效率的前提下,保障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關于“勞動合同制度”的教學建議

一、關于“勞動合同制度”的教材分析

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在《勞動法》當中有明確的規定,除此之外,勞動合同還詳細規定了本單位勞動者享有的權利和義務。本框題在上個框題的基礎上,從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是通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的勞動合同體現出來的入手,主要講述了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的基本內容、原則、法定程序及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意義,由此可見,本框題是上個框題的延續。訂立勞動合同的原則是本框題的重點,教師在授課時可以通過列舉違背訂立勞動合同原則的案例引出訂立勞動合同應遵循的三項基本原則,即平等自愿原則、協商一致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原則。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意義是本框題的難點,與學生將來的就業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講解此部分內容時,可以把勞動合同制度和過去實行的固定工制度進行一個對比,在對比中總結出勞動合同制度的四點重要意義,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實行勞動合同必要性。

二、關于“勞動合同制度”的教法建議

教師授課時把勞動合同的含義及其內容放在一起講解。可以出示一份勞動合同的樣本,例如教師所在學校每年要求教師簽訂的教職工崗位聘任協議書的樣本,把這份勞動合同樣本以大屏幕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在學生瀏覽后,教師提問:你認為什么是勞動合同?勞動合同主要包括哪些內容?勞動合同的雙方只要按照簽訂的勞動合同中的內容去做就可以了嗎?在此基礎上,教師把勞動合同的含義、內容以及勞動合同包括的兩部分內容講給學生。

訂立勞動合同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是本框題的重點,在教法上建議采用通過分析案例引出訂立勞動合同應遵守的原則的方法授課。

第一點原則和第二點原則有著密切的關系,第二點原則是第一點原則的延伸和結果。所以,兩點原則可以用一個案例來講解。首先用大屏幕展示案例,某小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慘淡經營,想嘗試轉產,又囊腫羞澀。萬般無奈當中,企業決定從本單位的職工中籌集資金。遭到一部分職工反對后,企業決定停止現行的勞動合同,重新簽訂新的勞動合同并把必須交納5000元現金作為勞動合同的一部分。學生瀏覽完案例后,教師提問:企業的這種做法對不對?為什么?最后,教師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引出平等自愿原則和協商一致原則。

第三點原則是不得違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原則。展示的案例如下:趙某,男35歲,是北京市某出租汽車公司的司機。1992年該公司與其簽訂承包合同。合同規定,趙某每年向單位上繳承包年利潤后,本人的病、傷、殘、亡等企業均不負責。教師提問:如果擺在你面前的是這樣一份勞動合同,你會簽訂嗎?為什么?最后教師講解,趙某開的是“面的”車,一次發生交通事故,趙某負傷致殘,根據雙方簽訂的合同,該出租汽車公司不負擔趙某任何傷殘待遇費用,趙某和該公司發生了爭議并起訴到勞動行政部門,要求解決其傷殘待遇問題。勞動行政部門認為企業單位在“承包合同”中將傷、殘、亡風險推給職工個人,這種做法不符合我國法律規定,因此該企業與職工簽訂的“生死合同”是無效的,企業必須按照有關法律規定支付職工的一切有關傷殘待遇費用。通過這一案例引出第三點原則。

關于訂立勞動合同的程序,可以采用模擬教學。找三個學生模擬簽訂勞動合同的過程。一個學生做旁白,另外兩個學生構成勞動合同的雙方,一個代表用人一方,另一個代表求職者。兩個人經過一番有問有答的談論后,以口頭的形式互相承諾,算是訂立了勞動合同。教師提問:可以以這樣的方式鑒定勞動合同嗎?在學生回答后,教師講清簽訂勞動合同的程序。

關于實行勞動合同制的意義,可以把固定工制度與勞動合同制度進行對比,從而總結出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意義:

首先,進行課堂討論。討論的內容是:過去是國家包分配,我們的前輩們對于國家分配的工作,不管自己喜歡不喜歡做,不管是否適合自己,在一個崗位上一干就是一輩子。他們踏踏實實、任勞任怨,為國家默默奉獻著。現在實行了勞動合同制,年輕人對待就業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不喜歡的工作不干、沒意思的工作不干、干慣了的工作不干……他們認為只有自己喜歡的、能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的工作才能真正體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如果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寧愿在家暫時待業,直到找到合適的工作為止。討論的題目是:你更欣賞那種就業觀?

然后,教師把固定工制度與勞動合同制度進行比較,總結出勞動合同制度的意義。

固定工制度

勞動合同制度

用人單位沒有錄用職工的自主權。

用人單位真正行使錄用職工的自主權。

勞動者在就業上無任何壓力。

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的選擇通過競爭實現

就業后,勞動者的勞動報酬與經濟責任不發生直接關系。

勞動者勞動崗位的延續,也須通過競爭實現。

在學生瀏覽此表后,教師提問:你認為實行勞動合同制有什么意義?通過第一點的對比,可以看到勞動合同制有利于勞動力的合理流動,使人盡其才。通過第二點的對比,勞動合同制可以增強勞動者的競爭意識、促進勞動者自身素質的提高。通過第三點的對比,勞動合同制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另外,勞動合同制還維護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是體現勞動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證。

最后,教師要對勞動合同制度下年輕人的擇業態度進行一分為二的評價。

關于“勞動合同制度”的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簽訂勞動合同的原則和實施勞動合同制度的意義、勞動合同制度的意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一段錄像:此錄像的來源:2002年7月16日中央2臺的為您服務節目。

此錄像的主要內容:江西贛州虔誠大酒店的管理層與酒店內的100余名職工長期以來一直未簽訂勞動合同,兩者相安無事。但近年,虔誠大酒店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對酒店內部機構進行了調整,撤掉了酒店內的兩個部門,公童先生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下崗了,下崗后,失去了生活的來源。

提問:節目中的主人公童先生當初怎樣做就能防止今天的不利局面?

在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童先生如果當初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那么,根據勞動合同中簽訂的年限,童先生就不會被辭退。如果用人單位執意辭退童先生,就必須按照勞動合同對童先生進行一定的經濟賠償。那么什么是勞動合同制度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有關勞動合同的知識。

勞動合同制度(題目)

講授新課

教師用大屏幕出示一份勞動合同的樣本

提問:根據這份勞動合同的樣本,同學們總結一下什么是勞動合同?并延伸出什么是勞動合同制度?(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分析第一個問題“勞動合同制度的基本含義”)

一、勞動合同制度的基本含義(板書)

1、勞動合同(板書)

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發生勞動關系并確立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發生勞動關系并確立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板書)

提問:根據大屏幕展示的勞動合同的樣本,勞動合同中應包括哪些內容?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結合大屏幕上的樣本,給學生指出哪些是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哪些是用人單位的權利和義務,最后總結)

勞動合同應該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就是大屏幕中展示的全部內容,它包括了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雙方協商后達成的各自享有的權利和履行的義務事項的條款。第二部分內容是按法律、法規執行的條件。這些已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事項,不必再寫進勞動合同,但要求當事人雙方必須堅決執行。這些條件對于調整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具有強制性。

2、勞動合同制度(板書)

專門規范勞動合同的制度,稱為勞動合同制度。(板書)

勞動合同制度是一種法律制度。

同學們在了解了勞動合同的內容后,還應知道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必須遵守一些基本原則。下面請同學們分析幾個案例,指出案例中的做法錯在哪里?應該怎么辦?

教師用大屏幕展示案例:

案例一:某小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慘淡經營,想嘗試轉產,又囊中羞澀,萬般無奈當中,企業決定從本單位的職工中籌集資金。遭到一部分職工反對后,企業決定停止現行的勞動合同,重新簽訂新的勞動合同并把必須交納5000元現金作為勞動合同的一部分。

案例二:趙某,男35歲,是北京市某出租汽車公司的司機。1992年該公司與其簽訂承包合同。合同規定,趙某每年向單位上繳承包年利潤后,本人的病、傷、殘、亡等企業均不負責。趙某開的是“面的”車,一次發生交通事故,趙某負傷致殘,根據雙方簽訂的合同,該出租汽車公司不負擔趙某任何傷殘待遇費用,趙某和該公司發生了爭議并起訴到勞動行政部門,要求解決其傷殘待遇問題。

提問:某小型企業的做法對不對?為什么?如果擺在你面前的是一份象司機趙某那樣的勞動合同,你會簽訂嗎?為什么?

(在學生回答后,教師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引出訂立勞動合同的基本原則)

二、訂立勞動合同的基本原則(板書)

根據案例一:

在訂立勞動合同是要遵守平等自愿原則和協商一致原則。(板書)

案例一涉及的勞動合同不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簽訂的,而是采用了強加于人的手段,所以此勞動合同無效。企業職工可以以擅自撕毀勞動合同及違背簽訂勞動合同的原則的名義狀告該企業。

根據案例二:

訂立勞動合同應遵守不得違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原則。(板書)

在案例二中,勞動行政部門認為企業單位在“承包合同”中將傷、殘、亡風險推給職工個人,這種做法不符合我國法律規定,因此該企業與職工簽訂的“生死合同”是無效的。該出租汽車公司必須按照有關法律規定支付給司機趙某一切有關傷殘待遇的費用。

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原則是頂了勞動合同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則。

同學們通過學習了解了勞動合同的內容及簽訂勞動合同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那么,以什么樣的形式簽訂的勞動合同才能真正起到保護勞動者權利與義務的作用呢?下面請看一段表演:

找三個學生模擬簽訂勞動合同的過程。一個學生做旁白,另外兩個學生構成勞動合同的雙方,一個代表用人一方,另一個代表求職者。兩個人經過一番有問有答的談論后,以口頭的形式互相承諾,算是訂立了勞動合同。

教師提問:可以以這樣的方式鑒定勞動合同嗎?

(在學生回答后,教師講解)

三、訂立勞動合同的程序(板書)

首先簽訂勞動合同書,然后由勞動行政部門對所簽訂的勞動合同進行鑒定。如果以口頭的形式約定,在雙方發生糾紛的情況下就失去了充足的憑證。

我們在實行勞動合同以前都是國家包分配,我們的前輩們對于國家分配的工作,不管自己喜歡不喜歡做,不管是否適合自己,在一個崗位上一干就是一輩子。他們踏踏實實、任勞任怨,為國家默默奉獻著。現在實行了勞動合同制,年輕人對待就業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不喜歡的工作不干、沒意思的工作不干、干慣了的工作不干…他們認為只有自己喜歡的、能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的工作才能真正體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如果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寧愿在家暫時待業,直到找到合適的工作為止。

提問:你更欣賞那種就業觀?(在學生各抒己見后,教師把固定工制度與勞動合同制度進行比較,總結出勞動合同制度的意義)

固定工制度

勞動合同制度

用人單位沒有錄用職工的自主權

用人單位真正行使錄用職工的自主權

勞動者在就業上無任何壓力

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的選擇通過競爭實現

就業后,勞動者的勞動報酬與經濟責任不發生直接關系

勞動者勞動崗位的延續,也須通過競爭實現

四、訂立勞動合同的意義(板書)

在學生瀏覽此表后,教師提問:通過三點的對比你認為實行勞動合同制有什麼意義?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通過第一點的對比,可以看到勞動合同制有利于勞動力的合理流動,使人盡其才。

通過第二點的對比,勞動合同制可以增強勞動者的競爭意識、促進勞動者自身素質的提高。

通過第三點的對比,勞動合同制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另外,勞動合同制還維護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是體現勞動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證。

所以,在上面的討論題中,我們的前輩那種服從大局,埋頭苦干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過去的用人制度是必須推倒的,它不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動,由于不強調競爭意識,壓抑了勞動者學知識、學技術的積極性。勞動者在這種外無壓力、內無動力的情況下必然造成素質不高。因此,必須提倡和推廣勞動合同制度。

教學手段:播放錄像、學生表演小品、分析案例等手段

設計思想:

本節課以一段有關勞動合同的錄像為起點,導入了所要講授的內容。這種方法使學生首先在直覺上認識到了勞動合同的重要性,勞動合同與學生將來的就業又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可以引起學生對后面教學內容的足夠重視。在講授新課的教學中,通過一份真實的勞動合同的樣本,總結出勞動合同、勞動合同制度的含義;通過案例分析總結出簽訂勞動合同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通過學生表演的小品,了解了簽訂勞動合同的程序;通過對固定工制和合同工制的對比總結出實行勞動合同的重要性。上述這些教學方式能夠牢牢的吸引學生,使學生在看、聽、對比、分析的基礎上掌握本節課所要講授的內容,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自主性。

板書設計

勞動合同制度

一、勞動合同制度的基本含義

1、勞動合同

2、勞動合同制度

二、訂立勞動合同的原則

三、訂立勞動合同的程序

四、訂立勞動合同的意義